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AFLP反应体系,对DNA提取、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和银染效果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40μLTaqI酶切体系中65℃先酶切2h,EcoRI酶切和连接同时进行,EcoRI酶和T4DNA连接酶的用量均以2U为宜,温度与时间分别为37℃和3h,连接产物稀释10倍作为预扩增的模板。利用这种优化的反应体系,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清晰度和多态性,它们分别是:E-AAC/T-AAT、E-AAC/T-AAG、E-AAG/T-ACA、E-AAG/T-AAT和E-AAT/T-AGA。5对引物组合对96个样本扩增,共得到332条清晰可辨、可重复的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66.4条带,其中51条带是多态的。将AFLP技术用于黑斑原鮡的研究,通过优化体系的建立,为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黑斑原肌肉营养成分,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黑斑原种质资源,分析采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境内(N 29°27′58.72″,E 86°54′36.06″)体质量为(158.92±24.10) g的黑斑原肌肉脂肪酸和无机盐组成成分。试验结果显示,黑斑原肌肉(鲜样)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总饱和脂肪酸8种,总量为1015.7 mg/kg,单不饱和脂肪酸2种,总量为494.4 mg/kg,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总量为1148.3 mg/kg,必需脂肪酸含量为108.37 mg/kg,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为960.08 mg/kg。黑斑原肌肉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40和1.18。黑斑原肌肉中共检出无机盐元素19种,其中K含量最高,为4061.23 mg/kg,V含量最低,为0.01 mg/kg,其中Ca∶P为1∶164,Na∶K为0.33∶1。对黑斑原肌肉中部分无机盐元素进行了风险评估,Zn元素风险指数最大,最大风险指数为16.13%~39.53%,Se元素的风险指数最小,最大风险指数为0.02%~0.03%,所评估的几种无机盐元素风险指数均在安全范围之内。综上,黑斑原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无机盐元素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3.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我国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江段特有鱼类, 为适应雅鲁藏布江急流、低温的水域环境条件, 进化出独特的组织器官——副肝。本研究采用组织学、生物化学以及转录组学的方法开展了黑斑原鮡主肝与副肝代谢差异调控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 黑斑原鮡主、副肝脏在结构组成、肝细胞线粒体数量及线粒体蛋白质组成上无显著差异。转录组学结果表明, 主、副肝脏共有差异表达基因 77 个。经 GO 功能注释, 筛选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 CoA 合成酶(Hmgcl)、血栓素合成酶(Tbxas)、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sk)、甲酰甘氨酸生成酶(Sumf1)、蛋白质酪氨酸激酶(Jak1)以及甘油酸激酶(Glxk)等差异表达基因, 这些基因富集到氨基酸代谢、脂肪代谢等过程。KEGG 通路富集结果显示,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丁酸盐代谢通路(butanoate metabolism)、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缬氨酸, 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valine, leucine and isoleucine degradation)、赖氨酸降解(lysine degradation)、色氨酸代谢(tryptophan metabolism)以及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等信号通路。选出 4 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 (qRT-PCR)检测, 结果显示 qRT-PCR 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 黑斑原鮡主、副肝脏存在氨基酸、脂肪酸及能量代谢差异, 其代谢差异可能与 Hmgcl、Ptk2b、Gba 和 Dnm1l 等基因在主、副肝脏中的差异性表达有关(P<0.05)。本研究筛选出调节黑斑原鮡代谢差异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 为揭示黑斑原鮡主、副肝脏代谢差异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浮游动物、蛋黄、水丝蚓、鳗鱼饲料对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仔鱼进行投喂,探讨这4种开口饵料对其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试验开始时,黑斑原鮡仔鱼全长为(10.60±0.34)mm,体重为(0.025±0.003)g,试验周期共计21 d。结果显示:鳗鱼饲料组和浮游动物组成活率最高,仔鱼的平均全长体重增长率也均高于其他两组。水丝蚓组存活率上明显低于其他组,且生长速度也最低。结果表明,4种开口饵料效果比较,推荐浮游动物和鳗鱼饲料作为黑斑原鮡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透明骨骼法,研究了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maculatum)的脑颅骨骼。其脑颅骨骼由28块膜骨、软骨化骨以及复性骨组成,眼区系列骨骼退化,缺少围框骨系,仅有额骨、副蝶骨、翼蝶骨,同时部分脑颅骨骼发生特化,如出现了颌须骨、基垫骨,这些骨骼在其他鱼类中未有报道。这些退化和特化现象与黑斑原鮡的生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黑斑原鮡的脑颅骨骼具有大多数底栖鱼类脑颅共有的结构:前囱和后囱。黑斑原鮡脑颅各骨骼与鱼脑接触面或为隆嵴,或为陷窝,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鱼脑免受外界的冲击和震荡。一些骨骼存在大小不一,位置相对固定的孔眼,为出入大脑的血管及神经的通道。  相似文献   

6.
黑斑原(鮡)脑颅骨骼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透明骨骼法,研究了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脑颅骨骼.其脑颅骨骼由28块膜骨、软骨化骨以及复性骨组成,眼区系列骨骼退化,缺少围框骨系,仅有额骨、副蝶骨、翼蝶骨,同时部分脑颅骨骼发生特化,如出现了颌须骨、基垫骨,这些骨骼在其他鱼类中未有报道.这些退化和特化现象与黑斑原(鮡)的生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黑斑原(鮡)的脑颅骨骼具有大多数底栖鱼类脑颅共有的结构:前囱和后囱.黑斑原(鮡)脑颅各骨骼与鱼脑接触面或为隆嵴,或为陷窝,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鱼脑免受外界的冲击和震荡.一些骨骼存在大小不一,位置相对固定的孔眼,为出入大脑的血管及神经的通道.  相似文献   

7.
大菱鲆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构建了大菱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体系,对DNA提取、双酶切反应、连接反应、预扩增反应、选择性扩增反应和银染等步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EcoRI/MseI双酶切、核心序列加3个选择性碱基的选择性扩增引物、1∶6(w∶w)的EcoRI端与MseI端选择性扩增引物比和20μl选择性扩增体积,可得到十分稳定的结果。所得产物经电泳和银染后可获得条带清晰、背景干扰小的图像。该体系的构建为AFLP技术在大菱鲆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仅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系。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影响、外来鱼类入侵等原因,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分布范围逐年缩小,目前处于极危状态。本研究中黑斑原鮡亲鱼捕自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拉孜县、昂仁县、萨嘎县4个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江段,采样地海拔分布范围介于3900~4500 m。2015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人工催产雌鱼79尾,自然排卵7尾,解剖雄鱼15尾进行授精,得到了黑斑原鮡受精卵约42208粒。受精卵为圆形的沉性卵,略显淡黄色,黏性较强。将受精卵平铺放在特制筛网上,置于微流水的平列槽内进行孵化。观察从受精卵至仔鱼孵化出膜的胚胎发育过程,统计有效积温。结果显示:黑斑原鮡胚胎发育时序符合硬骨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分为8个阶段,即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早期器官形成及孵出阶段。胚孔封闭前就形成了肌节和眼囊,进入早期器官形成阶段后依次出现了耳囊、心脏原基、消化道、耳石、眼睛体、胸鳍原基等,心脏搏动后红细胞也有出现。整个胚胎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约为13.8℃,有效积温为2963.2~3132.4 h.℃,孵化率约为70%。本研究还发现黑斑原鮡胚胎具有双层卵膜的特殊结构,该结构在成熟卵吸水膨胀后形成,进入神经胚期完全消失,分析推测这种结构可能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外层卵膜在卵的传播和孵化过程中可以起到黏附固定和缓冲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黑斑原鮡胚胎发育的特点及规律,为黑斑原鮡资源恢复及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魁蚶为研究材料,建立了魁蚶的AFL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对其分析过程中的酶切链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试验条件进行了检测与筛选,得到了清晰的AFLP指纹图谱,为探讨魁蚶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在2019年5-8月对383尾黑斑原鮡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调查鉴定的基础上,对其感染数量的频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并分别用方差均值比和x2检验、共感染频率统计等方法对各寄生蠕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及消化道寄生蠕虫群...  相似文献   

11.
黑斑原(鱼兆)(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鱼兆)属鱼类,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为了解黑斑原(鱼兆)两个野生群体间是否存在形态差异及差异分化的程度,对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及干流日喀则拉孜江段的样本进行了形态学测量,共测量了10项常规可量性状和19项框架结构性状。结果表明,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林芝群体与日喀则群体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日喀则群体的形态特征多样性高于林芝群体,两江段的黑斑原(鱼兆)只根据形态特征难以完全分开;且形态差异呈现多元化现象,所测性状不足以概括两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差异检测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表观形态差异未达到亚种的水平。环境差异及生存压力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两个群体形态差异分化的主要原因,而之前群体间广泛的基因交流可能抑制了这种分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透明骨骼法,研究了黑斑原(鱼兆)(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脑颅骨骼。其脑颅骨骼由28块膜骨、软骨化骨以及复性骨组成,眼区系列骨骼退化,缺少围框骨系,仅有额骨、副蝶骨、翼蝶骨,同时部分脑颅骨骼发生特化,如出现了颌须骨、基垫骨,这些骨骼在其他鱼类中未有报道。这些退化和特化现象与黑斑原(鱼兆)的生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黑斑原(鱼兆)的脑颅骨骼具有大多数底栖鱼类脑颅共有的结构:前囱和后囱。黑斑原(鱼兆)脑颅各骨骼与鱼脑接触面或为隆嵴,或为陷窝,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鱼脑免受外界的冲击和震荡。一些骨骼存在大小不一,位置相对固定的孔眼,为出入大脑的血管及神经的通道。  相似文献   

13.
黄姑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韩志强 《水产学报》2006,30(5):640-646
对青岛和厦门黄姑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AFLP分析,5对选择性引物在两个群体47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61个位点,多态位点265个。青岛和厦门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1.70%、51.99%,0.1022、0.0996,0.1643、0.1622;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同一水平上。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黄姑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群体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和位点差异数分布显示两个群体有基本相同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黄姑鱼青岛和厦门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群体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4.
曹廷  陈婵娟  庞璐  黄亚红 《水产科学》2007,26(11):637-639
AFLP(Amp lifed Fragm ent Length P loymorphsim)技术是由荷兰Keygene公司科学家Zabeau和Vos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方法[1],1993年获欧洲专利局专利,该方法是继RFLP(Restriction Fragm ent Length P loymor-phsim),SSR(S imp le Sequence Repeat)和RAPD(RandomAmp lified P loymorphsim DNA)之后发展最快的DNA指纹技术,是DNA指纹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新最适用的DNA指纹技术。AFLP结合了RFLP和RAPD的特点,它兼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和PCR技术的高效性,且具有快速、灵敏、稳定、所需DNA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