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赤水河鱼类资源量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赤水河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0年5~6月和9~10月在赤水河赤水镇、赤水市和合江县的3个江段进行了渔获物调查工作。通过统计各江段的渔业捕捞情况,计算年捕捞量。采用体长股分析的方法,对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anensis)、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和张氏歺鱼又(Hemiculter tchangi)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并以此推算各江段鱼类的总资源量。结果显示,赤水镇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为10.76t,其中云南光唇鱼为1.23t;赤水市江段的年总资源量为51.05t,其中大鳍鳠为8.50t;合江县江段的年总资源量为71.37t,其中张氏歺又鱼为4.39t。估算结果可以为赤水河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2年2月—2013年1月赤水河赤水市江段逐月渔获物调查数据,对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41种,隶属于3目7科38属。唇(Hemibarbus labeo)、蛇(Saurogobio dabry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银(Squalidus argentatus)、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粗唇(Leiocassis crassilabris)、吻(Rhinogobio typus)和鳜(Siniperca chuatsi)为该江段的重要优势种,它们的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均在2%以上。聚类分析和排序分析显示,赤水市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显著,在50%的相似性水平上,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两个群组,其中群组Ⅰ包括4个冬季月份(2012年2月、3月、12月和2013年1月),而群组Ⅱ包括其它8个非冬季月份。对于群落季节差异贡献率较大的种类依次为唇、瓦氏黄颡鱼、蛇、大鳍鳠、鲤(Cyprinus carpio)、中华倒刺鲃、鲫(Carassius auratus)、粗唇、银、吻、鳜、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切尾拟鲿(Pseudobagrus truncates),其中唇、蛇、鲤、鲫、吻和草鱼在冬季月份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非冬季月份,而瓦氏黄颡鱼、大鳍鳠、中华倒刺鲃、粗唇、银、鳜和切尾拟鲿的相对丰度以非冬季月份为高。典型对应分析(CCA)显示,水温和溶氧量是影响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赤水河主要经济鱼类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赤水河鱼体重金属富集现状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和食品安全,测定了赤水河茅台江段和赤水江段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蛇鮈(Saurogobio dabryi)和大口鲇(Silurus meriordinalis)肌肉和肝脏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Cu、Zn、Pb、Cd、Fe、Cr和Mn的含量,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As和Hg的含量。结果表明:大口鲇肌肉中Cu、Zn、Pb、Cd、Fe、Cr和Hg的含量高于黄颡鱼和蛇鮈,3种鱼类肝脏中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肌肉。所有鱼体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但大口鲇肌肉中Pb和Cd的含量高于欧盟委员会标准。危害指数分析表明:赤水河野生鱼类食用的人体健康风险较小。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的结果表明赤水河鱼体Pb和Cd的污染程度较高,赤水河存在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在赤水河栖息繁殖的可能性,评估赤水河作为金沙江下游干流替代生境的可行性与适宜性,将河流生境进行适当概化,建立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的生境相似性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相似理论,提出基于恒定型相似元、时间型相似元和系统相似度的河流生境相似性计算方法。以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为研究对象,实例计算了两个河流生境的相似程度,结果表明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在水环境方面的相似度高达0.811,处于高度相似等级,河流地形地貌与水文方面的相似度分别为0.743和0.640,均处于基本相似等级。总体来说,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的河流生境相似程度较高,相似度达0.694,处于基本相似等级。  相似文献   

5.
盖帅帅  李君轶  沈丽  方冬冬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4,7(4):049315-1-049315-12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铜鱼的种群动态变化特征,基于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用流刺网在宜昌江段收集的9 120尾铜鱼样本的基础生物学数据,运用FISAT Ⅱ 软件对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宜昌江段铜鱼体长分布范围分别为118~416、111~409和107~380 mm,平均体长(平均值±标准差)为 (230.7±49.8)、(217.5±54.3)和(267.2±34.1) mm;体重分布范围分别为10~1000、19~889和16~816 g,平均体重(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 (195.8±123.6)、(153.2±118.6) 和(250.3±84.2) g;生长指数b值分别为3.015 1、3.031 9和2.977 5,均属匀速生长型。由Powell-Wetherall plot法和 ELEFAN Ⅰ 法拟合渐进体长L分别为535、530、500 mm;生长系数k值分别为0.18、0.14和0.15,属中等速率生长型;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铜鱼年资源量分别为1.14×106、1.89×106和2.10×106尾。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江段铜鱼为匀速生长型,资源数量增加明显,但生长速率减缓,存在小型化趋势。研究结果将为长江禁渔后的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淡水鱼类多样性格局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物种层面,通过结合不同层面的多样性指数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与生态价值。基于2019年和2020年对赤水河流域30个样区的鱼类调查数据,对鱼类物种丰富度(Richness)、Shannon-Weiner指数(H)、功能丰富度(FRic)、功能均匀度(FEve)、功能离散度(FDiv)、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等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125种(亚种),隶属于7目、20科、80属;其中,土著鱼类112种(亚种),隶属于6目、17科、71属;外来鱼类13种(亚种),隶属于5目、6科、11属。7个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纵向梯度分布格局,上游到下游也呈增加趋势,但FEve、FDiv和Δ+指数在河段间的增量相对较小。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从不显著到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物种多样性相比,功能和分类多样性指数能够反映河流鱼类纵向空间格局的不同信息。综合使用3种层面的多样性指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淡水鱼类分...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12年6-7月赤水河赤水市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昼夜24 h连续采样情况,对该江段鱼卵漂流密度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7个昼夜共采集银( Squalidus argentatus)、宜昌鳅( Gobiobotia filifer)、鳜( Siniperca chuatsi)、寡鳞飘鱼( Pseudolaubuca engraulis)、犁头鳅( Lepturichthys fimbriata)、四川华吸鳅( 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长薄鳅( Leptobotia elongata)、中华沙鳅( Botia superciliaris)、紫薄鳅( Leptobotia taeniops)和花斑副沙鳅( Parabotia fasciata)10种鱼类的卵粒9099枚。结果显示,这些鱼卵漂流密度的昼夜变化特征不尽一致,其中银、四川华吸鳅、紫薄鳅和花斑副沙鳅夜间的漂流密度显著大于白天(Mann-Whitney U-tests, P<0.05),宜昌鳅和犁头鳅白天的漂流密度显著大于夜间(Mann-Whitney U-tests, P<0.05),而中华沙鳅和长薄鳅的漂流密度昼夜差异不显著( Mann-Whitney U-tests, P>0.05)。根据采集鱼卵所处发育期和孵化水温推算可知,银、宜昌鳅、长薄鳅、紫薄鳅、中华沙鳅和花斑副沙鳅的繁殖活动集中在白天时段,而犁头鳅和四川华吸鳅的繁殖活动主要发生在夜间时段。繁殖时间的昼夜分化可能是导致鱼卵漂流密度昼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探究弯曲河段的地貌演变规律,揭示河流蜿蜒形态发展机理和地貌形态发育过程,可为西南山区河道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定量参考。选取赤水河干流自然蜿蜒的125组弯曲河段,应用统计学原理,归纳分析蜿蜒波形波长、蜿蜒河道波形振幅、曲率半径、中心角、半波弯曲弧线长度、横向偏移度、河道转向角、河道平滩宽度及弯曲率共9项指标的参数分布规律,并基于经验关系公式求算赤水河干流地貌特征系数值范围。结果表明,赤水河左右两岸的弯曲发育有较强的对称性,干流弯曲河段的河道类型主要为微弯型,各指标参数的分布规律与赤水河地形地势变化密切相关。赤水河水系发育情况统计的经验公式中,弯曲河段蜿蜒波形波长和河道平滩宽度系数k1主要变化为[13.2, 20.4],曲率半径与河道平滩宽度系数k2主要变化为[3.0, 5.7],半波弯曲弧线长度与河道平滩宽度系数k3主要变化为[13.8, 23.5]。研究表明,经验公式适用于赤水河地貌特征,且推断平原河道与山区河道所对应的系数值范围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铜鱼的种群动态变化特征,基于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在宜昌江段收集的9120尾铜鱼样本的基础生物学数据,运用FISAT Ⅱ 软件对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宜昌江段铜鱼体长分布范围分别为118~416 mm、111~409 mm、107~380 mm,平均体长(平均值±标准差)为230.7±49.8 mm、217.5±54.3 mm、267.2±34.1 mm;体重分布范围分别为10~1000 g、19~889 g、16~816 g,平均体重(平均值±标准差)为195.8±123.6 g、153.2±118.6 g、250.3±84.2 g;生长指数b值分别为3.0151、3.0319、2.9775,均属匀速生长型;由Powell-Wetherall plot法和 ELEFAN Ⅰ 法拟合渐进体长L∞分别为535 mm、530 mm、500 mm;生长系数k值为0.18、0.14、0.15,属中等速率生长型;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铜鱼年资源量分别为1144927尾、1890899尾、2103556尾。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江段铜鱼为匀速生长型,资源数量增加明显,但生长速率减缓,存在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赤水河流域鱼类多维度β多样性的纵向空间格局,以期为鱼类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基于2019和2020年赤水河流域40个样点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各个样点对鱼类物种、功能、分类和环境β多样性的贡献程度(又称样点独特性),同时对各个指数间的互补和冗余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赤水河共采集到鱼类125(亚)种,隶属于7目20科80属,其中土著鱼类112 (亚)种,外来鱼类13 (亚)种。鱼类物种β多样性的值为0.719,样点S1、S2、S22和S27的物种独特性显著不同于其他样点。鱼类功能β多样性的值为0.009,样点S10、S20、S21、S28和S36功能独特性与其他样点存在显著差异。鱼类分类β多样性的值为0.004,样点S20、S21、S28和S32的分类独特性显著高于其他样点。样点环境独特性的变异范围为0.010~0.058,最高的4个点为S22、S29、S33和S34样点。随着鱼类丰富度的增加,样点物种独特性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不同维度的样点独特性指数间互补程度较高,然而样点功能独特性和样点分类独特性比样点物种独特性解释了较多的多样性变异。研究表明,β...  相似文献   

11.
The Chishui River is the last free‐flowing tributary of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China, which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fish conserv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organisation of fish assemblages in this river. Field sampling was conducted biannually between 2015 and 2017 at 41 sites from its headwater and downstream. One hundred and twenty‐two fish species were captured, including 34 endemic, 15 threatened and six exotic species. Fish assemblages varied significantly along the longitudinal gradient. Based on cluster and ordination analyses, 41 sampling sit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site‐groups, corresponding to the headwater, upstream, midstream, downstream and the Xishui‐branch, respectively. The splitting of fish assemblage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geographical divisions. However, fish species changed gradually along the longitudinal gradient rather than abruptly,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iver Continuum Concept (RCC). In the headwaters and upstream, fish assemblages were mainly dominated by cold‐water and rheophilic species, while in the lower stretches, fish assemblages were dominated by warm‐water and limnophilic species. According to null models, fish assemblages were significantly nonrandomly structured at the basin scale, but randomly structured at the regional scale. This study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understanding the assembly rules of fish assemblages in this free‐flowing river and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fish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12.
研究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特征,了解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嘉陵江鱼类资源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同时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2018年7月(夏)、10月(秋)以及2019年1月(冬)、4月(春),运用Biosonics DT-X分裂波束科学回声探测仪对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金溪航电工程干流江段进行了水声学探测,并辅以常规渔获物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科38种,其中蛇鮈、鲫、银飘鱼、黄尾鲴等中小型鱼类在数量上占优;鱼类密度分别为春季(0.8296±0.43)、夏季(0.8705±0.38)、秋季(0.5082±0.25)、冬季(0.3939±0.13)尾/m3;鱼体平均目标强度分别为春季(-63.15±5.03)、夏季(-52.85±14.45)、秋季(-46.42±15.85)、冬季(-44.77±15.28)dB;鱼体平均重量分别为春季0.03、夏季1.08、秋季11.19、冬季20.40 g/尾;鱼类资源量分别为春季0.4096、夏季0.2907、秋季0.3919、冬季0.5622 kg/m3;坝下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坝上(F=12.67,P<0.05);坝上(F=7...  相似文献   

13.
2009年9月和2010年5月在湑水河流域对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捕获鱼类4目、10科、29种;湑水河上游太白段以山区溪流冷水型鱼类为主,种类较少;下游城固段海拔低,鱼类种类相对上游河段丰富.不同河段在不同季节的鱼类组成和质量密度有显著差异.与相邻山区的河流相比,湑水河鱼类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外部因素已经开始影响鱼类的生存与繁衍,河流污染和其他人为干扰可能对该流域鱼类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甘峪河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下称"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评析保护区成立5年来的保护效果;在保护区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定1个样点,共计10个样点,采取电捕法分别于2011年5月和2016年8月在各样点进行采样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指数(D′)分析鱼类多样性,采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鱼类物种优势度。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组成单一,仅2目3科3种鱼类。鲤科、鲑科和鳅科鱼类各1种,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为主要种,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为一般种,岷县高原鳅(Triplophysa minxianensis)为少见种。两次调查中,拉氏鱥分别占73.76%和71.73%,秦岭细鳞鲑分别占21.63%和26.18%,岷县高原鳅仅占4.61%和2.09%。较低的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出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简单、脆弱,极易受外界干扰。两次调查共捕获161尾秦岭细鳞鲑,均重(16.6±17.1)g,最大个体重仅81.5g。2016年采集标本的最大个体重和均重均小于2011年。保护区成立5年后,重点保护鱼类秦岭细鳞鲑占比增加,鱼类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反映出保护区对该鱼种的保护效果显著。保护区内秦岭细鳞鲑个体呈明显小型化,岷县高原鳅的资源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赤水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水质状况,2019年9月测定了赤水河流域36个代表性样点的水体理化指标,调查了底栖硅藻群落组成,并应用硅藻指数评价了赤水河流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秋季赤水河流域上游的电导率和总磷、总氮浓度均高于下游;调查采集到底栖硅藻29属138种,其中扁圆卵形藻多孔变种(Cocconeis placentula var. euglyp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极细微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等为秋季赤水河流域优势种;下游底栖硅藻群落稳定性高于中上游;CCA结果显示可溶活性磷(SRP)和总氮(TN)是影响赤水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TDI和CEE硅藻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水质等级整体为“中等”,55.6%的样点水质等级为“中等”以上,8.3%的样点水质等级为“极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