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机插秧的水稻秧苗返青期长,一般要比手插秧和抛秧的返青期长3~5天,有的甚至长5~7天。机插秧返青期长是因为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天。此时,叶龄基本处于四叶期,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源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上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根系拉伤重,受伤的根系要几天时间生长恢复,机插后秧苗抗逆性比常规手插秧弱。  相似文献   

2.
1.机插秧返青期长的原因⑴因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天。此时,叶龄基本处于四叶期,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源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上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密,机插时根系易拉伤,受伤的根系需要几天时间生长恢复,机插后秧苗抗逆性比常规手插秧弱,因此与常规手插秧苗和抛秧相比,机插秧的返青期相对长些,一般为3~5天,而且在机插后3~5天内基本上无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插秧速度快、质量好,病虫害轻,生产成本少,增产明显、效益好等优点。在实施中,一些农民反映机插秧的水稻秧苗返青期要比手插秧和抛秧的返青期长3—5天,有的甚至长5—7天。一、机插秧返青期长的原因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天。此时,叶龄基本处于四叶期,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原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上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根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插秧速度快、质量好,病虫害轻,生产成本少,增产明显,效益好的优点。但在实施中一些农民反映:机插秧的水稻秧苗返青期长,一般要比手插秧和抛秧长3~5天,有的甚至长5~7天。  相似文献   

5.
机插秧的返青期,是指秧苗从秧床机插至大田后到正常生长的时期,一般返青期在2~7天.影响机插秧返青期的因素较多,除机插过程中插植部件存在伤根的客观现象外,秧苗素质、水、肥、天气均是影响返青期的关键因素.机插秧苗健壮根系发达、大田养份水份充足、气候适宜,机插秧返青就快,甚至不体现返青期 ;如果秧苗个体瘦弱,水、肥不当,连续阴雨、气温低,返青就慢.返青期过长,影响水稻的成熟期,甚至影响产量.如何缩短机捕秧的返青期,成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证明,水稻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及省秧田的特点,插秧速度快、质量好,病虫害轻,增产明显,效益好。但在实施中机插秧的水稻秧苗返青期长,一般要比手插秧和抛秧的返青期长3~5d,有的甚至长5~7d。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插秧返青慢,返青期一般要比人工手插秧和抛秧慢3~5天,有的甚至慢5~7天。机插秧为什么返青期慢呢?这是因为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天。此时,叶龄基本处于4叶期,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源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上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被拉伤的根系需要几天时间生长恢复。实践中还发现,水稻秧苗在运送过程中被伤害也很普遍甚至很严重,而且最容易被农民忽视。主要原因是,秧苗从秧田苗床铺放到插秧机秧箱上这一运送过程中,秧块卷成筒且多层叠压在一起,肩挑或用板车等运送到大田间,再打开秧筒,一块一块地摆到插秧机秧箱上。由于嫩绿的秧苗脆弱,容易折伤或折断。运送距离越长,叠压时间越久,秧苗伤害越严重。机插后秧苗要经过几天时间才能愈合生长,导致秧苗返青慢,严重的会造成死苗缺蔸。有些人没有明白和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反而责怪于插秧机。针对造成机插秧返青慢的原因,应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棚盘育苗、机械插秧经过多年的推广,已被广大稻农充分认可。我市水稻插秧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0%,实践证明,水稻棚盘育苗、机械插秧具有"五省"、"二增"的作用,即节省种子、节省人工、节省成本、节省秧田、节省插秧时间和增产、增收。但在实施中,有的地方机插秧比人工手插秧缓苗慢,返青期长,比手插秧返青期长3~5天。我们经过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秧苗长势弱。秧苗长势弱的原因:一是秧苗密度大,稻苗长不开,相互欺苗,长不出适合机插秧的壮秧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年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证明:水稻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插秧速度快,质量好,病虫害轻,生产成本低,增产明显,效益好的优点。但在实施中,一些农民反映:机插的水稻秧苗返青期长,一般要比手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几年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证明,水稻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插秧速度快、质量好、病虫害轻、生产成本少、增产明显、效益好的优点,但在实施中,一些农民反映:机插秧的水稻秧苗返青期长,一般要比手插秧和抛秧的返青期长3-5天,有的甚至长5-7天。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我区共有10台插秧机,自4月9日开始至4月底完成机插面积1760亩。机插秧秧苗长势胜过手插秧苗,普遍返青好,分蘖力强,植株嫩壮,根系发达,受到农民群众广泛好评:"长势好,看收成"。今年我区机插采取三种模式,有"全包"服务型:即包种子、包软盘、包育秧、包插秧,包机耕,也就是从机耕、育秧到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插秧具有稳产高产优势.在把好育秧环节后,重点就是搞好大田的整理和栽插后的生长培管.据观察,机插秧大田生长特点一般表现为:机插后秧苗返青期较长,分蘖表现为前慢后快,一般始见于5叶1心期.  相似文献   

13.
正机插水稻高产稳产的田间管理技术要领口诀:薄水灌溉、浅水活苗、巧施蘖肥、少吃多支、适时晒田、看苗施肥、化学除草、灭虫防病。机插水稻的田间管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机插早稻秧苗返青期应坚持薄水灌溉、浅水活苗早稻机插秧苗后的3-4天,不要高速灌水,防止刚刚插下的秧苗随水漂移。如果田间缺水,可缓速灌水,薄水扎稳根。一般田间水层深宜在0.5-1.5cm之间,要防止长时间深水,造成秧苗的根系和秧心缺氧,返青期延长。  相似文献   

14.
夺取机插水稻稳产高产,首先要把好育秧关,其次要把好机插质量关,最后更要把好大田管理关。机插秧大田管理和常规手插秧大田管理的主要区别在插后的前期管理上,特别是从插后到返青分蘖期的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是机插水稻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你问我答     
《农业机械》2015,(6):40
你问我答是读者、用户与《农业机械》(导购)的信息交流平台,如果您在农业机械选购上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欢迎通过电子信箱、信函及电话等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会按着您的需要在受到普遍欢迎的产品中介绍给您。联系方式北京德胜门外北沙滩1号16信箱《农业机械》导购邮编:100083杂志邮箱:njdgzz@126.com电话:010-64882227编辑你好!多年来,我们一直使用着插秧机进行水稻作业,尝到了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和综合效益高的甜头。但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机插秧的水稻秧苗返青期长,一般要比手插秧和抛秧的返青期长要3~5天,甚至更长。请问,这与使用插秧机有关吗,能解决机插秧返青期长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16.
早稻的灌溉     
(1)移植至返青期:插秧时为了使秧苗插得直、插得齐,深浅一致,不致发生浮秧,成活容易,宜采用浅水插秧,早、中稻插秧时宜保持田面水层1—2厘米。插秧后须保持淹灌水层2—3厘米,使秧苗站稳避免风吹发生浮秧缺株现象。在返青期仍需维持浅水灌溉,以提高水温土温,促使秧苗迅速返青。秧苗返青以后可结合中耕除草将田面水层排掉,晒田1—2天以利根系发育,并促进早分蘖,多分蘖。(2)分蘖期,秧苗转青后即开始分蘖,水稻分  相似文献   

17.
机插水稻缓苗期生长特点及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机插秧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机插秧、手插秧、手抛秧三种移栽方式水稻返青缓苗期的生长进行研究,于2014年对早季稻和晚季稻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水稻返青和缓苗时间长,返青缓苗期间地上部生长缓慢。其直接原因是,机插秧的秧苗素质较差,秧苗在插秧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大、断根率高、秧苗栽插过深;同时,返青缓苗期间,机插秧水稻根的生长受到抑制,其数量和长度显著下降,导致对地上部养分供应能力下降,缓苗期长。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机械插秧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晚季,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省农机推广站人员在省水稻所白云试验基地以常规超级稻品种合美占为试材,对机械插秧相关高产配套技术--壮秧、插植密度,插植深度和插植苗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机插秧苗在移植前3~4d喷施福戈(每亩秧地16g兑水30kg)后,秧苗较均匀、较粗壮、根系较发达,秧苗素质得到明显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19.
机插秧苗的损伤程度往往要比手工栽插的大一些,如果不正确掌握机插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则会出现“败苗”多,发根弱,返青晚等现象,严重影响粮食产量。那么,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机插秧苗早扎根、早返青呢?嵊州市农机管理总站经过多年试验,认为在品种选择、育秧、机插、管理等四个环节加以调控,机插秧苗就能早扎根、早返青,保证增产。1.品种选择首先必须选好适合机插的水稻品种。必须通过实际考察,确定合适的水稻品种。一般说来,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由于发根、分蘖能力都较强,所以机插后秧苗返青快,“败苗”就少。选用这类品种,秧苗机插后恢复力强…  相似文献   

20.
机插秧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技术与关键环节。机械插秧的质量要求是: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以上,每穴(蔸)一般插3—5株,插秧深度约10mm,做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插秧前1~2天.要检查秧苗长势及大田的耕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插秧机进行全面的技术状况检查。基本苗由田块地力、水稻品种和种植习惯来确定。一般每亩为5~8万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