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索供试生防放线菌Act1、Act8和Act11与生防真菌C、D、M1和M2混合接种对辣椒根系生长、生防菌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诱导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皿内拮抗试验确定适宜的生防真菌与生防放线菌组合,以甜椒和线椒幼苗为供试材料,蘸根接种处理后,于30和31 d时测定生防菌在辣椒根部的定殖量及辣椒叶片和根系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研究不同接种处理对生防菌在辣椒根部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PPO活性的影响。【结果】(1)4株生防真菌与3株拮抗性生防放线菌形成的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混接菌种之间无相互拮抗作用。(2)生防菌混合接种时甜椒叶片PPO活性的增率大于生防菌单独接种,混和接种处理的最大接种增率约为单接处理的5倍。(3)生防菌单独接种可使甜椒根系PPO酶活异常升高,但生防菌混接(除Act1+C、Act11+C、Act11+M1和Act11+M2外)会导致甜椒根系PPO活性降低。(4)Act1与生防真菌C、M1、M2混接和Act8与D、M1、M2混接均可明显促进甜椒根系生长。(5)在混接处理中,供试生防真菌不能促进生防放线菌在甜椒根内定殖,但M1可促进生防放线菌在甜椒根表的定殖;供试生防放线菌均能促进真菌M2在甜椒根内的定殖。【结论】生防真菌与生防放线菌混合接种(除Act8+D、Act11+D外)对辣椒叶片PPO活性的提高幅度大于单独接种,混合接种(除Act11+C、Act11+M1、Act11+M2外)对根系PPO活性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接种;混合接种不能促进生防放线菌在辣椒根内定殖,但能显著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2.
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等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拮抗菌发酵液、皿内竞争及紫外线照射菌株代谢产物等方法,研究了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西瓜枯萎病、棉花枯萎病及黄瓜枯萎病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4种病原真菌在含有不同拮抗菌发酵液的平板上生长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说明供试拮抗菌对4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36株供试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西瓜枯萎菌、黄瓜枯萎菌和棉花枯萎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数分别为30(占83.3%),27(占75%),24(占66.7%)和26(占72.2%)株。(2)36株供试拮抗菌中,与辣椒疫霉、黄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及西瓜枯萎菌具有竞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分别有19(52.7%),10(27.8%),6(16.8%)和11(30.6%)株。(3)菌株95W06,64G12,87W14,63G06,03GY022,31-4G02,28G14及10G27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代谢产物经紫外线照射后,均失去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表明此8株拮抗菌的代谢产物活性成分不稳定。(4)利用拮抗菌与病原菌的竞争抑制试验,可以从大量拮抗性菌株中快速筛选出有实际防效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3.
辣椒疫病生防真菌F1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防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形态鉴定,碳、氮源利用及耐药性试验对生防真菌F1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盆栽、温室生物实验及离体实验研究了F1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及防病机理。结果表明:(1)F1为曲霉属[A s-p erg illusM iche li ex F r]舒展曲霉(A.effusus T irabosch i);(2)F1对辣椒疫病防效明显,在盆栽线椒和温室甜椒生防实验中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3.3%和94.1%;(3)F1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相对抑菌率为57%~100%,对游动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为78.9%;(4)F1能在辣椒根内定殖,单独接种F1与F1+P3混合接种后8,24和42 d时,F1的定殖密度分别为4×103/g,5×103/g,3×103/g和13×103/g,3.5×103/g,2.3×103/g;(5)接种F1对辣椒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影响。接种24 d时,单独接种F1处理辣椒叶片PAL与PPO酶活分别较不接菌对照降低47.9%与26.3%,而F1+P3混合接种处理辣椒叶片PAL活性较对照提高86.7%,PPO活性较对照降低29.9%。  相似文献   

4.
生防放线菌对西瓜根域微生态的调整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接种生防放线菌对西瓜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钵育苗基质拌菌法接种,进行盆栽和小区种植,通过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西瓜根区、根表土壤及根内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并对优势细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生防放线菌Act1接入西瓜育苗基质后,西瓜根域细菌数量较对照提高3.3%~1 263.2%,其中西瓜根表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较对照增加122.2%~867.7%;放线菌数量提高17.8%~478.4%;真菌数量减少29.2%~45.2%,其中接种5.0 g/kg放线菌制剂处理西瓜根区和根表土壤中镰刀菌数量较对照分别降低55%和60%;细菌/放线菌较对照提高75.4%~369.5%。接种100 d后,西瓜根域土壤中Act1活菌数量仍然高达106g-1以上。【结论】生防放线菌Act1具有较好的定殖稳定性,能够促使西瓜根域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可在西瓜根域形成含有大量拮抗性放线菌、可抗御西瓜枯萎菌等土传病害致病菌的生物屏障。  相似文献   

5.
该次研究主要采用对比试验就两种生防细菌对循化县线辣椒的防病促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线对线辣椒疫病的防病促生效果由大到小依次是生防放线菌、生防细菌和对照组。对线辣椒产量的影响也遵循上述规律。综合防病促生效果,在线辣椒种植过程中,推广生防菌对防控辣椒疫病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值得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6株生防放线菌对辣椒疫霉的皿内拮抗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琼脂块法研究了6株生防放线菌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及紫外线处理等多种条件下对2株辣椒疫霉的皿内拮抗作用。结果表明,6株放线菌(10号除外)在供试培养基上的拮抗性表现为PDA>黄豆粉>腐殖酸,PDA琼脂培养基可作为辣椒疫霉生防放线菌的筛选培养基;6株放线菌不同培养时间对辣椒疫霉的抗菌活性表现为13d>20d>7d,以培养13d时的拮抗效果较好;6株拮抗放线菌对陕西岐山辣椒疫霉P4的拮抗效果均优于青海辣椒疫霉P3菌株;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拮抗性放线菌琼脂块,不能准确地指示放线菌分泌的抗生素化学结构是否稳定,还需提取发酵产物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7.
青海高原东部土壤辣椒疫霉生防菌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辣椒疫霉为病原靶标菌,采用平皿体外筛选法分离到在皿内对辣椒疫霉有明显拮抗作用的放线菌17株,细菌及霉菌各3株;经辣椒盆栽接种复筛从中筛选出有明显抗病作用的放线菌7株,细菌和霉菌各1株;经鉴定,6株放线菌为链霉菌,霉菌为曲霉属疏展曲霉,1株放线菌和细菌未鉴定。  相似文献   

8.
根瘤菌接种对豌豆产量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箱模拟试验,利用分室法及多隔层法研究了接种根瘤菌ACCC16101和ACCC16103对豌豆籽粒产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CCC16103对根际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程度大于ACCC16101,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程度小于ACCC16101;ACCC16103接种显著提高了生殖生长阶段根际细菌的数量,降低了该阶段放线菌的数量;接种ACCC16101和ACCC16103利于土壤向细菌型转变,ACCC16103对细菌/真菌比值提高的程度更大;接种ACCC16103显著提高了豌豆籽粒的产量;籽粒的产量与盛花期的细菌数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辣椒品种兴蔬208和湘西德润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为试材,研究了土壤强还原灭菌(RSD)对辣椒生长及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辣椒时采用RSD处理,土壤中有效氮含量在苗期和结果期分别较CK增加38.16%和5.29%,有效磷含量在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分别较CK增加22.82%、3.75%和4.14%,有效钾含量在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分别较CK增加54.65%、46.13%和46.16%;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的株高分别比CK增加35.62%、18.68%和4.27%,茎粗分别比CK增加19.07%、9.23%和5.12%;鲜椒产量为2 588.99 kg/667m2,比CK增产16.83%,果实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较CK提高23.72%、4.48%和37.96%;RSD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功能,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使辣椒植株对矿质养分的吸收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6种生防菌制剂的防治效果,辣椒日光温室中人为接入辣椒疫病病原菌,结果表明:6种生防菌剂对辣椒疫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尤其以土6效果最好,增产达225.9%,相对防效可达85.7%。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黑粪蚊(Scatopse sp.)取食不同食用菌后的生长发育、存活情况及体内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为生产上利用不同种类食用菌的合理布局防止和减轻黑粪蚊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控制温度(25±0.5) ℃、黑暗、相对湿度(80±10)%条件下,人工接虫,系统饲养观察平菇、木耳、银耳3种食用菌对黑粪蚊生长发育、繁殖和磷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取食平菇的黑粪蚊全幼虫期的发育历期为10.4 d,显著短于取食木耳(14.8 d)和银耳(18.9 d)的幼虫;黑粪蚊取食平菇时,幼虫存活率、蛹质量和雌虫产卵量均最大,分别为61.15%,0.74 mg和145.15粒,其次为取食木耳,取食银耳的最低,分别为50.79%,0.48 mg和85.79粒。取食平菇的黑粪蚊成虫寿命(3.0 d)显著长于取食木耳(2.4 d),取食银耳的成虫寿命居中。取食不同种类食用菌,对黑粪蚊蛹发育历期、羽化率和雌性比率影响不显著。取食平菇的黑粪蚊种群趋势指数达31.37,明显高于取食木耳(16.62)和银耳(13.49)。幼虫取食不同种类食用菌,其酸性磷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力由高到低依次均为银耳>木耳>平菇,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平菇>木耳>银耳。【结论】不同种类食用菌对黑粪蚊的生长发育、存活繁殖、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平菇对黑粪蚊生长发育和繁殖最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孢子囊的田间扩散规律,揭示葡萄霜霉病田间流行机制,为该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5-2017年,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采用定量风流孢子捕捉仪捕获田间葡萄霜霉菌孢子囊,监测孢子囊田间扩散数量,并结合田间病情指数和气象因子探讨孢子囊扩散规律,评估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的流行程度和主要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葡萄霜霉菌孢子囊在田间有10:00和24:00两个扩散高峰;孢子囊扩散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近地面冠层,在水平方向上受葡萄叶幕阻隔形成多个孢子囊捕获中心;孢子囊扩散季节动态曲线呈倒"U"型,先缓慢上升后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田间孢子囊扩散数量与前7 d平均最低气温、前7 d平均温度、前7 d累计雨日和捕孢后第15天的田间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6(P0.01),0.371(P0.05),0.364(P0.05)和0.636(P0.01);与捕孢间隔期是否降雨和捕孢当日的田间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9(P0.05)和-0.378(P0.05)。【结论】通过测定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扩散密度,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可以预测葡萄霜霉病田间发生情况,为该病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