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牛疱疹病毒Ⅰ型—简称BHV1)在牛可引起呼吸道和生殖道疾病。通过污染精液传播病毒是本病的传染方式之一。感染的公牛能随时通过精液排泄病毒并可能终生潜伏感染。人工授精技术的运用,增加了本病传播的危险。现已证实精液的冷冻保存有利于病毒的存活。  相似文献   

2.
牛I型疱疹病毒(BHV—1)引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及牛传染性化脓性外阴阴道炎(IPV),有时还伴有流产、结膜炎、肠炎等症状。澳大利亚、阿根廷及匈牙利等国曾经陆续报道过由BHV—1引起的小牛致死性脑炎,发病的小牛通常都在一岁以内,此病流行不规则,难以预测。从病牛脑内分离的病毒经血清中和试验证实是属于BHV—1,因此,过去一直认为这种小牛脑炎是由BHV—1引起的一种偶发性疾病。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这种引起脑炎的分离株的DNA酶切图谱与引起IBR和IPV的BHV—1完全不  相似文献   

3.
将7 mL全血去血清后的血凝块用携带不锈钢均质头的均质器裂解后,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处理至无血凝块存在,得到1 mL左右的白细胞提取物,可较完全地去除红细胞成分。白细胞提取物提取的DNA成分经凝胶电泳分析,可得到较清晰的DNA条带。用牛特异性引物从所有血凝块扩增出271 bp的牛特异性条带,用血凝块处理后的细胞沉淀添加病毒悬液提取的DNA作BHV1病毒gB-PCR检测,结果显示添加BHV1的血凝块样品均出现478 bp的BHV1-gB特异性条带。  相似文献   

4.
瑞士奶牛首次暴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后的十年内,全国牛群几乎消除了IBR病毒(牛疱疹病毒1型,BHV1)的感染,全国消灭IBR的方案分为四个阶段;(1)限制牛只的交易,防制疫病的传播,通过牛群的BHV1抗体的检测评估该病存在的情况。(2)捕杀BHV;抗体阳性牛以净化畜群,(3)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和消灭HBV1贮主(如育肥肉牛),(4)实验监视方案和法律措施以确保胜利成果,消灭IBR捕杀了约5万头牛,十年中耗资近1100万瑞士法郎(SFr)。每年的维持费用大约为500万SFr.  相似文献   

5.
牛生殖器官疾病在畜牧业中能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疱疹病毒—1〔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BRV)〕。是引起牛流产的重要病原。另一种牛疱疹病毒,牛疱疹病毒—4(BHV—4)最近已从流产,子宫炎,乳房炎、呼吸器官和肠道感染的多种临床病例的牛中分离到。从这些病例中得到的多种分离物已定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gE基因缺失的牛Ⅰ型疱疹病毒(BHV1),本研究在BHV1全基因组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pBHV1-ZJ的基础上,利用Red E/T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gE基因缺失、gE和gN双基因缺失的pBHV1突变体,通过转染获得了重组病毒rBHV1-△gE,而双基因缺失突变体pBHV1-△gN-△gE则未能观察到细胞病变。病毒噬斑大小和生长曲线试验表明,在感染细胞内和培养基中,rBHV1-△gE滴度与亲本毒株BHV1无明显差异,而rBHV1-△gN显著降低;重组病毒rBHV1-△gE和前期构建的rBHV1-△gN形成的噬斑均显著小于亲本病毒,其大小分别为亲本病毒的18%和64%。rBHV1-△gE和rBHV1-△gN的构建将有助于阐明gE与gN协同作用机制和为研制BHV1新型基因标记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牛疱疹病毒1型(BHV1)gB基因序列,设计高度保守的引物和荧光探针,并扩增包含有荧光PCR扩增区域的核酸片段,通过凝胶纯化回收,将该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经鉴定后获得目标模板。通过碱基重排和引物设计,用搭桥法PCR扩增,获得BHV1荧光定量PCR内标模板。对内标模板的添加量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含有内标物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检测到10个拷贝/PCR反应的重组质粒,对BHV1可检测到0.01TCID50的病毒粒子,灵敏度比常规PCR和病毒分离高10~100倍,与不加内标的荧光PCR检测灵敏度相当。更重要的是,内标模板可以对反应体系进行监测,指示并校正假阴性结果,从而达到提高PCR检测准确率的目的。对临床收集的40份牛精液(其中8份已经鉴定为阳性)和10份牛鼻腔拭子(其中2份已经鉴定为阳性)用该体系进行检测,均得到预期结果。该方法的建立可用来对临床样品中BHV1的快速检测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牛Ⅰ型肝炎病毒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流行,因目前尚无法利用活病毒疫苗来预防该病,彻底消灭本病尚需一种对注苗与自然感染牛的抗体进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鉴此,作者制备了抗牛Ⅰ型肝炎病毒(BHV—Ⅰ)洛杉矶株单克隆抗体(McAb),并认为,此 McAb 可进一步制成一种理想的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9.
牛白血病病毒(BLV)能否经牛精液传播的问题引起人工授精行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一成年母牛生殖道接种感染BLV的白细胞后发生BLV感染的报告发表后,这一问题更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后来的研究不断表明,BLV不会通过牛精液传播。在一次模拟繁育试验中,将精液实验性地经无细胞的BLV或BLV感染的淋巴细胞污染,再授精母牛,母牛没有出现血清学变化,而该牛所产的犊牛仍是BLV血清学阴性。据推测,在牛精液中可能存在一种非特异性BLV抑制素和(或)在发情期母牛生殖系统对BLV感染可能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好些病畜可将病毒随精液排出体外。污染精液的各种病毒可以随人工受精将临床疫病传给受体母畜,致使精液品质降低,影响公畜及母畜的繁殖力,影响胚胎的发育,最重要的是经由精液传播病毒及其感染。国外已报告在家畜精液中发现的病毒有口蹄疫、兰舌病、牛白血病、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暂时热(牛流行热)、结节性皮炎、猪水泡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慢性猪瘟、非洲猪瘟,还报告从精液中分离出牛及猪肠病毒、副痘病毒和一些尚待标记的病毒。它们的存在是经由动物感染实验、细胞培养技术以及不同的血清学检测而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1.
牛精液中的病毒,现已发现的主要为牛疮疹病毒1型、牛白血病病毒、蓝舌病病毒、牛病毒性下痢病毒与口蹄疫病毒等。精液中病毒来源:1) 外源的,如肠病毒在采集时粪便的污染。2) 内源的,由于全身或局部感染的病毒,病毒从睾丸、副睾或包皮排泄。现介绍其传播方式、致病机理、实验室诊断、以及人工授精工作中防止传播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呼吸道粘膜炎症、水肿、出血、坏死和浅烂斑引起体温升高;流鼻液,咳嗽和呼吸困难。由于这种病毒也可引起化脓性阴道炎、结膜炎、脑膜脑炎、流产等其他病症。因此,是同一病因引起多病症的传染病。本病只发生于牛。1病原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或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引起,IBRV在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3.
1982年从沈阳××奶牛场溃疡性乳头炎病牛的局部病变中分离获得828A和828B两个病毒株。经过对828A毒株的系统鉴定,证明为牛疱疹病毒Ⅱ型(BHV2),也称牛溃疡性乳头炎病毒。该病毒具有较广泛的细胞感染范围,其中以犊牛肾继代细胞和犊牛睾丸原代细胞最敏感。病毒可在人工感染的犊牛体内繁殖,并能从血液、病变皮肤、淋巴结得到回收。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I型牛疱疹病毒(BHV—1)引起的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用光生物素标记牛传染鼻气管炎病毒(IBRV)基因的9.6kb片段制成探针,能检出10pg的IBRV—DNA,1个TCID_(50)量的病毒和1个TCID_(50)掺毒量的精液,与其它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人工感染牛的鼻、眼拭子和病毒分离符合率为84.4%,检测感染细胞与细胞病变符合率达81.7%,两项综合符合率为82.5%,以病毒分离为标准,核酸探针检测的鼻眼拭子特异性为90.9%,灵敏度为71.4%。鼻眼拭子经一代细胞培养增毒后再用核酸探针检测,与病毒分离的符合率达93.8%,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达92.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IBRV引起的牛呼吸道炎症、生殖道感染、结膜炎、脑膜脑炎等症状的疾病。此病的诊断通常采用中和试验、ELISA等方法检查感染动物的血清抗体以及病毒分离检测病原。只要病料新鲜,分离病毒并不困难,但从牛精液中分离IBRV,由于精液对细胞有毒性影响,有时不一定能成功。用核酸探针检测病毒基因是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方法,我们采用光生物素标记IBRV基因的9.6kb片段作探针,对IBRV掺毒精液及人工感染牛的鼻、眼拭子进行检测,并与病毒分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核酸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病毒分离符合率在8(?)%以上,可与病毒分离互相补充作为病原检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用PCR方法检测公猪精液中的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PRRS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单链 RNA病毒 ,其基因组包括 7个亚基因 :其中的 ORFs1 a和1 b编码 RNA聚合酶 ,ORFs2— 6编码病毒膜蛋白 ,ORF7编码核依壳蛋白。直接接触感染猪是PRRS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因为已在唾液、尿、粪便和精液中分离出该病毒。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PRRS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 ,并已证实PRRS病毒可通过感染公猪的精液传播 ,因此 ,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 ,通过精液传播 PRRS病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带有 PRRS病毒的精液可能被输送到多个猪场而大量传播。因为精液样品具有细胞毒性 ,因而用传统方法如病毒…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牛精液中基因I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1)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Sephycral S-400凝胶对牛精液过滤处理后提取病毒核酸,根据BVDV-1 5'UT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牛精液中BVDV-1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到牛精液中含量为0.0125 TCID50的病毒,灵敏度比病毒分离方法高200倍~2000倍,比常规RT-PCR方法高10倍.对从同一个牛场6个月内采集的120份新鲜牛精液和40份冷冻牛精液用该荧光RT-PCR方法检测,没有检测到BVDV-1阳性样品.对其中的10头牛定期检测精液中病毒的同时,并同步检测了全血中的病毒和血清抗体,结果血清抗体阳性牛精液中没有检测到病毒,本研究结果表明,不能以血清抗体阴阳性做为精液是否带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牛布鲁氏菌(Brucella Bru-A)和牛疱疹病毒都是可引起牛流产,睾丸炎等疾病的病原。牛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内寄生,其感染的宿主范围极广。患病母畜在患病期间以及在流产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可以通过乳汁排菌。布鲁氏菌对外界的理化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感染布鲁氏菌的奶制品是主要的公共卫生危害。牛疱疹病毒(Bovine herpesvirus,BHV)引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1972年,该病毒在整个西欧国家引起了严重的牛呼  相似文献   

19.
(五)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BVD—MD遍布全世界,呈地方性流行。感染多呈不显性,怀孕母牛感染后,发生流产及畸形胎儿。BVD病毒的致病途径主要有:1)犊牛的先天感染。母牛在怀孕前期(120天之前)发生穿胎盘感染。2)成牛感染。通过带病毒.的精液感染母牛卵子,重要的是BVD病毒在怀孕期内的穿胎盘感染。条件是以前没发生过感染的动物。一般讲,有20—30%左右血清抗体阴性的母牛才可经胎盘感染胎犊,这时母牛日龄往往已≥12月龄(对病毒敏感)。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牛精液中可携带BVD病毒,其在人工授精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是将该病毒传播给未感染牛群及地区的重要途径[1-2].进口牛精液是国内引进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及人工繁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口牛精液的数量将不断增多,进一步加大了该病的传播风险,所以对牛精液中该病毒的检测对于防止该病的传播尤为重要.对于牛精液中BVDV的检测,RT-PCR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但精液及其冻存液中抑制RT-PCR扩增成分的存在,导致检测灵敏度偏低,或操作程序复杂[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