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麻的实验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永红  诚静容 《中国麻业》2004,26(4):164-169
本文对16省市27地县采集的300多份大麻腊叶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对新疆、甘肃、内蒙、河北、北京、山东和云南等地的栽培、野生和逸生大麻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采集,并考察其习性、生态等,统一条件下栽培、杂交,对大麻在我国的实际分布、生态习性等得到一定的认识:大麻无论栽培、野生或逸生,均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雌雄异株,罕同株。植株高矮、茎分枝多少、节间长短、叶的着生方式、叶的形状、叶的大小、花序紧密程度、果实形状和大小以及苞片形状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植物形态基本相似,通常栽培大麻植株高大,果实较大,野生植株矮小,果实也较小。野生或逸生大麻成片生长或雌雄相伴散生,雄株散粉后即枯死,雌株至霜期冻死。得出初步结论:大麻属只有一个种(cannabis sativa L.),其下分为两个变型,即C.sativa f.sativa是栽培型,C.sativa f。indica Clam.C.Y.Cheng et.H.Yang.stat.nov.是野生型。  相似文献   

2.
大麻在我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些年在考古发掘中大麻果实的出现,对于探讨栽培大麻的起源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论据。本文通过探究历史文献资料,考古发掘中的植物遗存和野生大麻的生长等,探讨栽培大麻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海南荔枝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种质圃的荔枝品种(种质)和海南的霸王岭、尖峰岭等地采集的野生荔枝果实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品种(种质)的果实形状、果实大小、果皮龟裂片、果皮颜色、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大麻(Cannabis sativa L.)是重要的"绿色纤维植物"之一,如何提高大麻的纤维产量和质量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大量的研究报告,分析环境因子和生理因素对大麻纤维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种植密度影响茎中纤维含量和导致植株自疏;开花和预测开花对大麻的收获和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播种时间会因光照时间、温度和株冠遮盖地面的不同而影响大麻生长;氮肥会影响茎纤维含量并直接导致植株自疏,钾肥能显著提高大麻产量,植株中碳、氮含量在大麻性别表达中起重要作用而间接影响纤维产量和质量;叶序从对生到互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信号,同时导致茎节增多、节间变短,从而影响纤维质量.最后针对大麻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同源四倍体水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的后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亚洲栽培稻中的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O.sativa,2n=4x=48)和相应的4份二倍体水稻(O.sativa,2n=2x=24)为母本,以4份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2n=2x=24)为花粉供体进行远缘杂交后,对其杂种后代的分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倍性的普通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之间杂交后代的结实率以二倍体普通栽培稻的较高.在配制的32个杂交组合中,其杂种第1代群体均表现出明显的营养生长优势.从群体的生长势来看,杂种第2代群体比杂种第1代群体要弱一些;在杂种第2代群体中,以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分离现象比以二倍体水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分离现象更明显.在各杂交组合的第3代群体中,从植株的株叶形态和生育期来看,株系间的差异和株系内的变异依然很明显,变异频率更宽,变异种类更多.在普通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的杂交组合中,育性变异、生长势变异、株叶形态变异、染色体变异和结实性变异等是较易发现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6.
大麻(Cannabis sativa L)属大麻科大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人类栽培利用最早的韧皮纤维作物之一.由于在中国、苏联、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都有大麻的野生种,故原产何地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波斯(今伊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籽用大麻高产栽培方案和测试其种子生产潜力。在不同地点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施肥用量,分别进行春播和秋播试验,随机排列、三次重复。结果显示春播冬收大麻植株高大,但种子产量较低;秋播大麻植株矮小,但种子产量较高。大麻雌株相对雄株矮而壮,雌雄株数呈一定比例。自然条件下,小区产量与总株数、雌株高、雌株分枝高呈显著正相关。籽用大麻可以考虑秋播冬收,可以引至平原种植,间苗时应拔掉瘦高的植株。要获得种子高产应保证足够苗数。  相似文献   

8.
罗布麻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在原苏联及我国都进行过,但是由于对麻的野生习性了解不透及其它一些原因,未能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栽培技术措施。1991年开始,我们从对野生麻定点观察了解其习性入手.进行了4.5公顷的栽培试验。采用无性繁殖(分株、切根)、种子育苗移栽和地膜种子直播等不同繁殖方法种植的罗布麻都获得了成功。研究还表明,来自荒漠碱滩的大叶白麻(P,henderonii[Hook.f.]woodson),经人工种植后,第一年虽能出苗生长,但是以后逐年死亡,以致于到第3-4年无产可收,表明它不适应现有人工栽培技术措施。来自于接近栽培…  相似文献   

9.
野生大豆作亲本,其杂种后代往往蔓化倒伏.早熟栽培大豆和晚熟野生或丰野生大豆杂交,有限、亚有限结荚习性或矮秆的栽培大豆与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F_2代较易分离出栽培大豆类型.用某一栽培大豆为测配亲本,与多个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测定亲本配合力,发现优良的野生、半野生大豆亲本.杂种后代回交,不管从那一代开始,都应选择直立或半直立栽培大豆类型的后代作亲本,轮回亲本最好是有限结荚习性的栽培大豆品种.百粒重的提高在于选择百粒重大、遗传性强的栽培大豆品种(系)作亲本.  相似文献   

10.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广西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样品在400~4 000 cm-1范围内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在3 373 cm-1、2 918 cm-1以及指纹区处吸收峰的峰位置或形状或吸收峰大小方面出现差异,故可以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实现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的鉴别。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及聚类分析法对鲜叶样品进行分析,可将不同地域的鲜叶进行分类,从而快速准确地应用于古茶树鲜叶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