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河南省常见的棉盲蝽有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4种,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群。在河南省,棉盲蝽一年发生3~5代,其中棉田发生2~4代,以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为害棉花的嫩头、生长点、幼嫩花蕾及棉铃,造成破头、破叶、丛生枝、蕾铃大量脱落等。象,  相似文献   

2.
1 抗虫棉田害虫发生规律与特点发生了变化 1.1 抗虫棉对鳞翅目害虫表现出突出的抗性.抗虫棉对棉铃虫及玉米螟、造桥虫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高抗性,基本上不需要防治这些害虫.1.2 棉蚜、棉盲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绿盲蝽在河北省邯郸市棉田已成为危害棉花多种蝽中的优势种。由于棉绿盲蝽个体小、体色与棉花叶色相似,且具有行动迅速转移快等特点,有很强的隐蔽性,群众难以科学防治。目前的转基因抗虫棉对盲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并不具有抗性,一旦气候条件有利于其发生,将对棉花生产构成威胁。因此,必须了解绿盲蝽发生危害的规律,找出绿盲蝽的防治适期,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4.
1发生情况 河北曲周县棉花常年种植面积1.5万hm^2,抗虫棉种植面积已超过98%。因目前的转基因抗虫棉对盲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并无抗性,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棉田用药减少,绿盲蝽在棉田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棉盲蝽已成为安阳县棉田主要害虫,种类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等。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特别是2004年、2005年发生严重,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本县棉盲蝽于6月上旬迁入棉田为害,至9月中旬,为害期长达110天。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植株汁液,造成破头破叶、枝叶丛生,蕾铃大量脱落,棉花严重减产。2005年6月18日本县测报站在洪河屯乡调查一块Bt抗虫春播棉花田,百株棉盲蝽47头,植株顶叶破叶率100%,并有7%的棉花植株已成为无头棉;7月9日再次调查该棉田,百株棉盲蝽54头,被害株100%,第1~3果枝蕾铃脱落率26%;8月17日第3次调查该棉花…  相似文献   

6.
随抗虫棉大面积种植 ,棉田施药量减少 ,其它害虫大量发生 ,造成棉田减产 ,其幅度每年都在增加 ,同时 ,品质降低。由于棉农对盲蝽发生规律及特点不了解 ,不知如何防治或错过防治最佳时机 ,给棉农造成损失。1棉盲蝽的发生种类、危害形态及方式在黄河流域棉区 ,为害棉花的盲蝽主要有三点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等 ,其中为害最重是三点盲蝽。这几种盲蝽都是杂食性昆虫 ,为害广 ,为害期长。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棉株养液 ,造成蕾铃大量脱落 ,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棉株各生长时期被害后表现不同 ,如子叶期被害 ,顶芽焦枯变黑 ,长不出主…  相似文献   

7.
抗虫棉棉田害虫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997-1999年3年对转基因抗虫棉的观察研究分析,认为转基因抗虫棉对鳞翅目害虫棉铃虫、玉米螟等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但随着棉田用药次数减少,棉盲蝽、红蜘蛛等剌吸式口器害虫的发生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式口针危害棉花及其它植物,是近年来棉田主要害虫之一。一代盲蝽象主要危害棉苗;二代盲蝽象主要危害棉苗心叶及幼蕾;三代、四代盲蝽象主要危害幼蕾、幼铃和成铃。  相似文献   

9.
《茶叶》1985,(2)
据调查我场有绿盲蝽(Lygus IucorumMeyer—Dur)、三点盲蝽(Adelphocoristaeniophorus Reut)、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等三种,其中绿盲蝽是历年我场春茶主要害虫。茶绿盲蝽以若虫、成虫取食为害,一般以若虫刺吸嫩芽叶后而呈褐色斑点。在我场芽叶被害率常在20~50%范围,因若虫刺吸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棉跳蝉成为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头号害虫 ,仅得州的产量损失就达6.6%。最近几年盲蝽也是很重要的害虫。为此棉花公司资助一个项目 ,根据棉跳蝉和盲蝽在开花前的“经济为害水平阈值”开展防治研究1999年棉跳蝉在美国为害上升@牛巧鱼  相似文献   

11.
由于低酚棉含棉酚甚微,并富含蛋白质,因而多种害虫喜食。为了掌握低酚棉害虫的发生规律,为虫情测报和低酚棉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1985年我县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低酚棉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经系统调查,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盲椿象、棉红铃虫等害虫对低酚棉和有酚棉的  相似文献   

12.
棉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河南省周口市棉田盲蝽象的种类主要为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果树苗圃和温室大棚作物面积扩大及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棉盲蝽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已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2006年在扶沟、西化两县调查,7月~8月虫田率达100%,虫株率60%以上,百株虫量180头~350头,林木苗圃附近地块棉田百株虫量达620头。盲蝽象的为害往往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为害特点棉盲蝽象对棉花为害期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期在6月~8月,以7月第3代绿盲蝽为害最为严重。盲蝽象以剌吸式…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棉花田间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增大,棉盲蝽近几年来演变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并且其发生和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简述了近年来我国棉盲蝽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棉盲蝽发生日趋严重的原因、发生程度的特点、防治策略、防治指标与防治适期,以及简单介绍了防治棉盲蝽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为棉田棉盲蝽的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棉花是天津市宁河县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宁河县支柱产业。近几年种植面积都在2.0万~2.6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0%~70%。2005年棉盲蝽中等偏重发生,个别地块大发生。本县棉盲蝽优势种群为绿盲蝽。由于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田用药次数减少,棉盲蝽由过去的次要性害虫上升为主要性害虫,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2005年7月下旬-8月上旬棉田落蕾落铃严重,主要是因棉盲蝽为害,一般地块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针对这一现状,笔者2005-2006年对棉盲蝽发生危害特点及重发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出了一套防治棉盲蝽的综合技术措施。1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5.
于2000-2001年采用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将盐城当地种植的常规棉品种“苏棉9号”与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进行同比。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问4种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虫量消长动态及原因,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等4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没有抗性,Bt棉上的虫量接近甚至略高于常规棉品种,两个棉花品种间部份害虫虫量的差异还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为害棉花的盲蝽主要有 3种 :牧草盲蝽 (Lyguspratensis L.)、苜蓿盲蝽 ( Adelphocorisline-olatus Goeze)、三点盲蝽 ( Adelphocoris taeniphorusReuter)。牧草盲蝽是新疆棉区和菜地的优势种 ,为害棉花、苜蓿、麦类、玉米、豆类、向日葵等植物 ,近年来 ,在农三师四十二团危害棉花日趋严重 ,给棉花害虫综合防治带来了新的困难。如果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很容易杀死大量天敌 ,而棉蚜在失去天敌昆虫的控制时就会泛滥成灾 ,使防治得不偿失。过去用捕虫网捕捉成虫 ,数人排成横队 ,顺棉行齐头前进。但由于牧草盲蝽成虫昼夜均可活动 ,飞翔…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棉盲蝽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棉盲蝽研究概况张兴华(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九江332105)世界已知为害棉花的盲蝽有50多种(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曹赤阳)。肖采瑜1963年对我国棉田盲蝽的种类作了详细记述,1977年肖采瑜再次报导国内各省棉区已发现棉官蝽28种。目前这仍是国...  相似文献   

18.
低酚棉在我国得以迅速推广,是由于它具有有酚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拟从棉蛋白营养价值的角度加以阐述。一、低酚棉子蛋白品质与有酚棉相似表1测定了国内4个有酚棉与9个低酚棉品种种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不难  相似文献   

19.
九江县棉田中黑盲蝽的发生危害及简易测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农田常见的重要害虫之一。危害棉花的盲蝽在我县发生的种类主要有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两种。50年代末期以前,棉盲蝽发生较少,至70年代,盲蝽的危害逐渐加重,但危害尚不突出。进入80年代以后,棉盲蝽的危害日益加剧,已成为棉田常发性的必治害虫。究其原因,耕作制度的变化,是造成棉盲蝽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本研究将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龟蝽科Plataspidae)、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盲蝽科Miridae)、壁蝽Piezodorus rubrofasciatus Fabricius(蝽科Pentatomidae)、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aeus(蝽科Pentatomidae)、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缘蝽科Coreidae)5种蝽象接在花荚期的健康大豆植株上,观察其刺吸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在大豆开花结荚期短期为害即可对大豆豆荚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不同蝽象种类为害大豆植株,株高、茎节数、单株荚粒数及百粒重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壁蝽、稻绿蝽和点蜂缘蝽的持续为害程度显著重于苜蓿盲蝽和筛豆龟蝽。这种差异与蝽象取食习性及其口器特征相关,其喙的长度及口针宽度与单株相对结荚率和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