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解放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我国的人事、人才管理基本上可以叫做静态管理。除非上级领导派遣调动,在通常情况下个人几乎没有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的自由。这种人才静态管理体制,形成了长期以来知识人才分布、结构和使用的不合理性,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问题突出。对个体而言也违背了人才的成长规律。同一地区,有些单位科技人员过剩,同时,另一些单位则严重不足,其不足的往往正是前者所过剩的。如果以不同的地区而言,这种不平衡、不合理的现象更加严重,这种在科技队伍中“冗员”与“缺员”并存的现象造成了人才结构和配置的…  相似文献   

2.
《农家科技》2019,(1):50-53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各类人才而言,不断努力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个人待遇和工作环境,本是无可厚非的自主选择。然而,对地处偏远、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而言,若任这种“自主选择”发展下去,就会导致本区域招不来、留不住人才。  相似文献   

3.
果树抽条也称“冻旱”,一般都是对幼龄果树而言,表现在果树越冬后树干失水干枯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干寒地区西北各省比较严重,在东北地区也普遍存在。发生越冬抽条的果树种类很多,苹果、梨、桃、葡萄都有这种现象,往往造成树冠残缺、树形紊乱、结果没有保证.  相似文献   

4.
就我国农业人才的结构而言,农业“舞台”(产业),不缺“导演”(农业行政管理人才)、“编剧”(农业科研专家)、“剧本”(农业科研成果)和“伴奏”(农技推广人员),主要缺乏农业‘剧团”(农业产业企业)的“团长”(农业企业家)和“名角”(农业企业技术专家)。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今后现代市场农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才管理在农业科研单位的意义和作用现在的人才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人才的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高素质、高层次需要、自我激励等特点,形成了分类管理、激发性管理、灵活性管理三项原则。(一)农业科研单位人才管理的特点由于农业科研单位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各类人才在为“三农”服务的同时,以土地、农作物及其病虫害防治等为研究对象,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以社会效益为主,由政府农业推广部门无条件地向广大农村、农民推广,科研单位只能取得微薄的经济效益或根本没有经济效益。每个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大背景下,垦区一些单位却出现了干部年龄偏大、专业和年龄结构失衡、后备干部缺乏等人才断层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垦企业为摆脱困境,实行了“少数人种多致田,多数人种少致田”等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不要说新招收大学生,就是已经工作十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纷纷被精简离岗;加之国家不再统一分配大学生,致使有些农场一二十年来很少流人新鲜血液。如今一些管理人员陆续进入退休年龄,这才发现企业后备乏人。  相似文献   

7.
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解决好资金和技术问题固然重要,而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则取决于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打个比方: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话,那么资金就是企业的肌肉,技术就是企业的骨骼,而人才则是奔腾在企业身体里的血脉,人力资源管理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心脏,时刻为企业健康、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并口“氧气”。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国情,作者认为21世纪农业情报人才的培养,既要考虑长远发展,也要兼顾近期需要。文章全面论述了跨世纪文献人才、咨询人才、管理人才、情报工程技术人才、情报理论研究与师资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强调在跨世纪情报人才的多元知识结构中,必须重视“计算机文化”;对从事咨询服务的情报人才,必须重视农科专业知识的深度。同时对培养跨世纪农业情报人才的途径,从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两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透析“民工荒”——“三农”问题2005年双月谈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我国东南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欠发达地区一些企业却出现了招收农民工困难的现象“。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直接原因却是农民工工资长期低水平徘徊,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其合法权益和基本待遇得不到保障。所以,从本质上讲,民工荒就是权利荒,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其产生的制度性基础。因此,我们不能仅就“民工荒”而解决“民工荒”,而应将对策立足点放在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上去,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农业多种经营”系指主导部门与辅助部门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方式。不同地区和不同生产单位因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多种经营的项目和生产结构也不相同。这种经营方式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  相似文献   

11.
目前,湖南省蔬菜就总产量而言已经过剩。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农民由于缺乏市场观念,不经市场考察论证,盲目地种什么卖什么,造成“菜贱伤农”。  相似文献   

12.
西部高校教师人才引进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英  杨彦 《甘肃农业》2006,(3):211-212
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仝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肩负着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拔尖人才重任的西部高校,当前正面临着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环境等方面占优势和优秀教师大量流向东部的压力。特别是西部地区一些非重点高校和地处边远地区的高校更是受到教育资源和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留住人才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致使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失严重,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人才流动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立创新型国家,把自主创新提到实现科学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战略地位。自主创新是农业科研单位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题。科研单位要实现自主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正从主要依赖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依赖智力、人才资源为主,知识与人才成为当今经济社会的两大支点。作为知识和人才密集的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在“十一五”开局的关键时期,开好局、起好步,准确把握和面对未来科技与人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坚持人才强院发展战略,谋划和制定院“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结构凋整是在农业生产新形势下提出的:农业生产连续几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部分地区出现粮食“过剩”,价跌卖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社会舆论上,经常听到的是粮食卖不了、储不下、运不出,似乎我国的粮食已经多得不得了。在理论导向上,长期受所谓种植业要从“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化的影响,片面地追求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合理布局,这就形成全国性的凋整粮经比例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的农业是以种植业(植物)和养殖业(动物)为主的“两元结构”农业忽视了对菌业(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中因产品过剩而出现的“卖难”问题,实际上是种植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结构性过剩”,而成本高、效益低、毁林种粮、毁草种菜、垦荒种粮等问题,则是种植结构不合理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需要反微生物(菌业)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来,把目前农业的“两元结构”体系调整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元结构”体系,让三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入秋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基本无雨,干旱严重,气温比常年高2~5℃,再加上播种基础不同,造成我省小麦长势差异很大。因此,在管理措施上,必须克服对苗情不加区别的“一刀切”现象,以及冬前不管,早春猛促,后期放松等错误做法,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新生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三大群体数量急速攀升,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福建等地区却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令人不得不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8.
赵秋  李敏敏 《甘肃农业》2006,(1):186-187
传统经济学中认为.在特殊市场环境下或对一些特殊商品而言。当其物价越高,反引起需求增长,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现象,被称为“吉芬”效应。我国近几年高等教育中也出现缴纳学费在逐年增加的同时就读的高校学生数也在不断上升的现象。本文试图从教育需求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这一效应进行估价,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些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种业》2009,(4):64-64,F0004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2年,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陕西省唯一一所培养公路交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面向全国招生。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充分体现了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学院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0.
《油气储运》2007,(5):60-60
东方美食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鲁政字[1999]第333号),省教委注册,香港在内地投资合作创办的一所以专业培养高级烹饪与管理人才为主的旅游烹饪院校。被山东省劳动厅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一类优良学校”,山东省旅游局指定为“山东省旅游定点培训单位”。该院以“弘扬中国饮食文化、培养烹饪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为宗旨。办学十几年来,为社会培养了2万余名烹饪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誉为厨师界的“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