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镜下外路手术的效果。方法对37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且PVR分级在C级以内的患者施行显微镜下外路手术,分别于术后3 d、3个月、6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裂孔及环压脊情况。结果 33例一次手术复位成功,占89.1%;4例二次手术复位成功,二次复位成功率达100%。术后视力明显较术前提高。结论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镜下外路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术中安全、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39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显微镜下直视外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纠正视力、视网膜脱离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硅压带位置均正确。随访2~24月(平均14.3月),37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例经第2次手术后复位,1例患者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复位。34例患者视力提高,4例视力与术前相同,1例患者视力低于术前。最佳纠正视力≥0.3者15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5例,巩膜穿透3例,视网膜下出血2例和脉络膜脱离1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抗VEGF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抗VEGF药物治疗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半年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中医症候、注射抗VEGF次数及总体疗效的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4周后,两组的视力、黄斑中心厚度、中医症候、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半年后,观察组的视力、黄斑中心厚度、中医症候、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抗VEGF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抗VEGF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89年开始采用玻璃体内注气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者4例,全部治愈。本文就术后采用的体位护理作一介绍:对象与方法一、对象: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44~58岁。裂孔大小占1/4pd3例,占2/3pd1例,合并有其他裂孔者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47例(50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1d视力较术前提高2行以上的有48眼,占96.0%;术后1d视力较术前提高4行以上的有38眼,占76.0%。术中后囊破裂3例;术后1d角膜明显水肿6例;术后3个月后发障9例,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使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 etachment, RD)的特点.方法 对126例孔源性RD患者的年龄、性别、眼 别、就诊时间、职业、教育程度、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及孔源性RD发生的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孔源性RD患者占同时期眼科住院人数的5.63%,男 女比例为2.5:1.平均患病年龄为50.7岁,其中16%在20~29岁发病,50~69岁发病者达到7 7%.有22例在发病1周以内就诊, 10例在发病6个月以上就诊.简单型视网膜脱离有32例, 其中31行巩膜外加压治疗;比较复杂型78例(占59.1%),其中有71例行巩膜环扎等 治疗;复杂型为21例(占17.4%),其中只有1例行巩膜环扎术.术前视力有88只小于等于0. 05,占67.2%,手术后行视力检查的102只眼中,22只眼视力小于等于0.05,占21.5%.结论 本组RD患者占同期眼科患者的5.63%,男性多于女性,有20~29岁和50 ~70岁两个高峰,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显微镜直视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时放液与不放液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40只眼)随机分两组,一组(20例)行巩膜外放液,一组(20例)不放液。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冷凝时间及能量,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冷凝反应、术后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放液组平均冷凝时间较不放液组短,平均冷凝能量较不放液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放液组视网膜下液第1天的吸收的发生率较不放液组高(95%vs60%,P<0.01)。放液组Ⅱ级冷凝反应的发生率较不放液组高(95%vs55%,P<0.01)。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复位手术时,行巩膜外放液有冷凝时间短、冷凝能量低、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快、术后冷凝反应轻、术后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轻及复位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血象变化、脾脏厚度及长度变化、门静脉主干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2周和2、4、6个月时患者的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术后3、4、5、6个月时脾脏的长度和厚度均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的门静脉内径为(1.54±0.13)cm,与术前的(1.55±0.15)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个月时的门静脉内径则分别为(1.36±0.17)、(1.35±0.06)cm,均比术前明显缩小(P〈0.01)。术后4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脾区疼痛,7例出现胸水,经对症治疗后全部缓解。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征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予以复明片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3例(12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69眼)和对照组27例(52眼),两组均采用降血糖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明片。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底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视力提高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眼底出血、视网膜水肿及渗出的吸收程度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视网膜激光治疗,观察组采取全视网膜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眼底造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视力等指标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者占1.33%,对照组为6.67%。结论: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激光治疗,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应用手法小切口手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观察患者视力恢复、眼压控制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时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2.4±2.6)、(13.6±2.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眼(90.0%)术后眼压正常。并发症:术中发生后囊破裂2眼(6.7%)、后弹力层脱离1眼(3.3%);术后角膜明显水肿者5眼(16.7%)。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矫正视力≥0.5者占70.0%(21/30),明显提高者占93.3%(28/30)。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远期视力提高明显,眼压控制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周切术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其中一眼已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268例,对其另一尚处于临床前期眼行532氩激光联合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术后随访1~7 a。结果 262眼(97.8%)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视力、房角、角膜内皮细胞、眼底、视野等检查结果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仅6眼(2.2%)出现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术后均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及视力下降等并发症,经降压及抗炎治疗后所有术眼恢复至术前水平;5例(1.9%)出现虹膜孔洞闭塞,经YAG激光击射后孔洞再通,未发现不良后果。结论激光预防性虹膜周切术应用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对2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施行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6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鼻塞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通气程度的改善及下鼻甲黏膜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191例患者自觉鼻塞症状获得改善。随访6个月,患者术后鼻内镜检查评分为(1.08±0.23),明显低于术前的(2.77±0.65)(P〈0.01)。术后6个月鼻塞VAS评分:左侧为(37.0±8.3)%,右侧为(40.3±11.0)%,均明显低于术前[左侧为(68.3±8.0)%,右侧为(72.1±9.5)%](P〈0.01)。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对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损伤小,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3岁,因孕35周第一胎,发现血压升高半月,头晕10d,咳嗽、咳痰、发热一周于2011-3—31日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查体:球结膜水肿,体温38℃,血压165/95mmHg,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6岁,山西省天镇县人。主因左眼视物不清6个月,低头后加重,于2014-6-1日初诊于张家口市第四医院眼科。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7年,糖尿病史5年,否认药物过敏史。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为0.4;眼压正常;双眼角膜清,KP(-),前房深浅适中,闪辉及浮游体(-),晶体轻度浑浊。眼底:右眼视盘边界清,色泽红,黄斑区视网膜血管迂曲,可见前膜,黄斑区少许微动脉瘤,中心凹反光不清;左眼视盘边界清,色淡红,视网膜可见散在微动脉瘤,少许出血,黄斑区中心凹反光欠清。荧光造影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RP动物模型,经玻璃体腔注射ChABC酶,免疫荧光法观察CSPGs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mRNA的表达,检测光感受器凋亡情况,以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碘酸钠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组CSPGs于脉络膜、内核层、节细胞层弱阳性表达,造模4周后CSPGs扩增到外核、外丛状层,各层荧光明显增强,而同期ChABC酶治疗组CSPGs在各层表达明显减弱;Versican mRNA表达与此一致,正常对照组、变性对照组、PBS组、治疗组Versican mRNA灰度比分别为0.18±0.02、0.92±0.03、0.98±0.06和0.30±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变性组,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光感受器凋亡率分别为(7.33±1.03)%、(40.0±2.37)%、(41.83±2.32)%、(35.2+1.94)%,治疗组显著低于变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证明ChABC酶能通过降解变性大鼠视网膜异常沉积的CSPGs,抑制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损伤网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患者不同程度出现下尿路症状(LUTS)进行分析,了解发生原因,指导治疗。方法对TURP术后出现LUTS患者68例进行分析,按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有无膀胱逼尿肌受损分为两组,在拔出尿管后1d、1周、1月分别进行IPSS评分。结果术前有膀胱逼尿肌受损组在拔出尿管后1d、1周、1月,IPSS评分分别为(8.1±2.5),(7.2±3.1),(5.3±4.2);术前无膀胱逼尿肌受损组IPSS评分分别为(6.1±3.1),(3.8±3.2),(3.2±2.1)。两组IPSS评分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除尿管后1周与1d比较,术前有膀胱逼尿肌受损组拔出尿管后1月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术后LUTS出现与术前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密切相关,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临床症状会逐渐好转,术前应行尿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8.
LASEK术中去瓣与留瓣的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中角膜上皮瓣的保留与否对术后视力恢复、疼痛、角膜愈复、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接受LASEK近视矫正手术患者263例,术中随机保留一眼角膜上皮瓣者为留瓣组,而去除一眼角膜上皮瓣者则为去瓣组。于术后第1、3、5、7d,2周、1、3个月和6个月复查,观察记录包括裸眼视力、眼痛、角膜上皮愈复、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视力均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去瓣组术后眼痛刺激症状好于留瓣组,角膜上皮平均愈复时间亦短于留瓣组(P〈0.05)。结论:LASEK中去除角膜上皮瓣不影响矫正视力,且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Marcus现象是由于鼻腔鼻窦部手术致视神经损伤或视网膜缺血性损伤造成的逐渐发生的视力障碍。其特点是发生率低,起病急,可于术后数天内随时发生,如果超过12h不作适当处理易致失明。我科自1994年底至今共发生并成功抢救护理了4例术后视力急性下降的患者,现将其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42岁,均为鼻息肉摘除鼻窦开放术后。4例患者术前视力正常,无高血压病史。1.2 手术情况常规表麻加局麻下行手术治疗,于术中应用肾上腺素2mL加入表麻液地卡因中,术中无眶内纸样板损伤,术后患侧鼻腔各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与超声乳化吸出(Phaco)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形态改变及手术散光的差异。方法:对40例42只眼门诊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ECCE组(22只眼)与Phaco组(20只眼),用角膜地形图仪记录术前及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ECCE组术后地形图均为不对称领结形,纵向占86%;Phaco组图形基本无变化者占80%。ECCE组和Pha-co组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同时期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术后同时期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ECCE组有3例顺规性散光≥2.50D,拆线后散光和视力明显好转。结论:Phaco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小且视力恢复快,值得推广;ECCE术后顺规性散光可通过拆线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