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公园代表着我国生态系统的保护特色,具有全民公益性,近年来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对其网络关注度的研究,可以为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网络营销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武夷山国家公园从2011年至2021年共11年的百度指数日指数,采用多指数和空间集散程度分析法探究其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日均年际网络关注度整体呈现明显的“单峰”特征;月均网络关注度具有“双峰”的季节性特征,其中4月和7月为峰值期,1月为低谷期;五一假期前网络关注度逐渐增加,假期期间则趋势下降,这与游客假期出游的“前兆”效应相吻合;十一假期期间,网络关注度逐渐上升后又下降,有明显的“单峰”趋势,游客可能存在“错峰”出行的现象。(2)2011年至2021年总体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集聚较分散,三大片区网络关注度与空间集聚水平整体上相一致,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3)武夷山国家公园网络关注度与GDP、人口总量、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与空间距离呈负相关。由此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实现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铁具有时空压缩效应,能够最大化地节约时间资源,利用高铁空间联系强度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交通便捷程度及高铁背景下的节点市县空间联系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际高铁之间联系较强,网络密度高,哈尔滨、安达、大庆、齐齐哈尔和肇东结构洞优势显著,冗余度低,整体网络呈以哈尔滨为中心,西高东低的核心—边缘空间联系格局。  相似文献   

3.
蓝绿设施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以远安县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以水定绿”为规划方法,因地制宜地提升新老城区蓝绿服务功能,对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城市降雨、地形、土地类型现状等构建远安县SCS雨洪淹没模型,结合城市绿地斑块、绿地点、路网等,分析了城区景观格局和绿地可达性,结果表明:(1)远安县被淹没区域多集中在水系附近及地形坡度平缓的区域;(2)老城区蓝绿建设较新城区更为合理,新城区蓝绿设施连接度还需加强;(3)老城区出行优势明显,游憩绿地空间上分布不均。并提出了研究对象蓝绿空间优化策略:完善滨河绿带,构建三重防洪体系;加强城市边缘地带的生态网络建设;提高老城区绿量。以科学、生态的蓝绿格局优化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其他山地县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城市群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加强生态廊道适应、消解城市生态风险的能力,构建更具韧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本底与“风险、连通、潜力”进行生态韧性评价,依照生态韧性评价结果提取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分析韧性变化及不同政策背景下的生态廊道空间格局演变。【结果】1)2007—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韧性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生态韧性平均值呈下降趋势,由0.52降为0.47,整体分布较为稳定,中等和中低生态韧性空间区域变化幅度最大;2)生态源地数量减少,空间分布维持东、南部密,西部稀疏的格局;3)生态廊道呈“Y”字型分布,整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廊道质量呈东高西低的态势,空间分异明显。长株潭城市群生态韧性变化影响着生态廊道形态、结构变化,使得部分生态廊道存在消亡、改道的情况,廊道变化区域集中在湘潭市西部与株洲市中部地区。【结论】基于生态韧性评价结果划定生态源地,识别生态廊道,有助于提高廊道抗风险能力,构建更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城市群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5.
张诗云  杨惠君 《绿色科技》2023,(24):265-272
为探讨农村居民点格局和影响因素能够为居民点优化布局提供一定参考,促进区域建设。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揭示平果市农村居民点和姓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探索了两者存在的关联。结果表明:(1)平果市农村居民点呈现南北密集中部稀疏的分布格局,南部和北部斑块面积大、斑块数量多、斑块密度高,中部斑块面积小、斑块数量少、斑块密度低;(2)平果市各主要姓氏的空间分布基本上表现为空间正相关,各姓氏分布呈现出空间集聚状态;(3)根据姓氏组成相似程度,平果市形成3个较大集群,主要姓氏分布越多的地区,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密度越大,农村居民点越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6.
柳雪丽  魏薇 《技术与市场》2023,(12):32-35+40
为应对轨道交通新线开通改变路网拓扑结构、客流特性及分布规律复杂影响运营决策等问题,首先基于C/S架构、ArcGIS、交通仿真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建立模型应用辅助系统;其次重点研究该系统中的轨道交通模型,采用改进的Logit模型描述居民的方式选择,构建出行时辰分布模型精确分析乘客高峰小时出行特征;最后以既有线路为例进行模型校核,预测优化调整,实现新线客流量的精细化预测。该仿真模型能够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阶段路网客流状态及其动态变化预测仿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公园绿地是城市建成环境和综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和分配均等化水平对公园布局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利用融合了多种出行模式、多级时间阈值及高斯函数的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南沙区各类型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并在全区综合可达性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公园绿地资源分配公平性探究。结果表明,南沙区不同规模公园的可达性具有差异化的空间格局,其中生态公园和城市公园的整体可达性值高且高值区域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而社区公园和游园因服务范围较小使得整体可达性值较低且空间差异较大;南沙区所有类型公园的综合可达性存在“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在基于基尼系数的公园绿地公平性测度中,有4个街镇达到高度平均分配水平,3个街镇达到分配相对平均水平,东涌镇基尼系数值最高,但其分配也属于相对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莎  周国富 《绿色科技》2024,(1):205-213
以贵阳市为例探索喀斯特山地城市“三生”空间格局演变与城市碳代谢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三生”空间资源协同优化,为未来低碳城市规划提供参考。通过构建“三生”空间及碳源(汇)属性分类体系,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贵阳市201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并运用碳流模型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三生”空间演化的碳代谢过程及其生态关系。结果表明:(1)2010-2020年,贵阳市“三生”空间格局变化显著,工业生产空间、城镇生活空间呈持续增长态势,农村生活空间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其余空间用地则呈现减少态势;(2)贵阳市垂直方向碳通量和水平方向净碳流值均为负,“三生”空间格局演化造成了碳排放量增加,碳收支存在明显不平衡现象;(3)整个研究期间掠夺限制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互惠共生关系也明显增加,随着“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程度愈发剧烈,竞争关系也随之出现。贵阳市“三生”空间格局演化对促进彼此绿色发展生态关系具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打造低碳城镇化建设布局,促进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谭君  林清 《绿色科技》2023,(5):234-238
为了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历史演变状况,借助ArcGIS平台,运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地理集中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175个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历史演变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集聚在桂林、贺州和玉林3个市;(2)绘制出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标准差椭圆图,在清朝时期扁率最小,空间分布方向性最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3)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演变,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纵向分布主要受海拔高程、与河流距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变化、社会动荡等因素可能影响着传统村落间歇性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广西猫儿山典型植被林冠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对广西猫儿山3种典型森林植被进行叶面积指数测定,对比3种典型森林植被叶面积空间分布以及其水平空间分布的均匀性。结果表明,(1)杉木林、木荷林和毛竹林叶面积指数水平分布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叶面积指数与距林冠投影中心距离呈二次函数关系;(2)杉木林叶分布的最大值在树冠顶部,从上到下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而木荷林从上层到下层叶面积指数呈增加的趋势;(3)杉木林的冠层在水平空间分布的均匀性要好于其他2种林型,毛竹林分布均匀性最差。本研究对揭示不同林型叶面积在森林植被中的空间格局,探究林冠结构和水文过程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方法】基于2010、2015和2018年三期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和统计年鉴数据,测度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和ESV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二者的空间相关特征,进一步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空间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全局和局部视角出发,诊断不同新型城镇化水平对ESV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1)长株潭城市群平原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山地区域,研究期内ESV显著下降,空间上总体呈“中心低、四周高”分布特征,二者呈现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2)除社会城镇化以外,其他不同新型城镇化水平与AESV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且产生了一定的负外部性;3)通过对比发现,空间误差模型被证明能更好的解释二者的空间关系,经济、空间、生态城镇化是引发ESV空间分异的显著因子,且其作用方向均为负向,作用强度空间城镇化最强;4)地理加权回归揭示了各因子的效应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华北落叶松单株树冠对降水空间格局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叶面积指数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冠下降雨穿透率的大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2)冠下降雨穿透率的空间异质性随着雨量增大而减弱,趋向于空间均匀化;(3)由于华北落叶松的特殊冠形结构,在树冠下存在最小中心区和穿透降雨汇集的“漏斗区”。  相似文献   

13.
生境质量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生境保护的压力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越来越大,为了减轻人类活动对生境的影响,高效精准的评估生境质量空间必不可少。采用InVEST模型评估浏阳市的林地生境质量,结果表明:(1)林地生境质量总体处于“高生境质量”等级;(2)“高生境质量”等级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各乡镇,由北向南呈现明显的“高―低―高”的带状阶梯分布格局;(3)林地生境质量在乡镇尺度下存在显著的冷热点分布和空间集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城市间人口迁徙是城市联系的直接体现,基于松花江流域内20个城市的高德人口迁徙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松花江流域城市网络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花江流域内城市网络密度较大,形成"一核一轴"的城市网络格局,流域"中部强、东西两侧弱"的联系特征明显;②整个流域城市网络由1个核心城市、4个城市对、3...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优化沿海地区的蓝绿空间网络,选取典型滨海山地区域(青岛市南区)为研究对象,提取308处自然资源和173处文化资源的代表性样点,运用ArcGIS空间模型对其绿地空间布局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分布密度进行分析,并运用成本连通性模型确定市南区最低成本路径的优化网络,提出面向蓝绿空间网络连接的复合型游憩绿道选线方法和规划建议。结果表明:青岛市南区绿地空间布局呈凝聚型分布,且形成7个绿地集群;市南区绿地空间分布模式主要为依附型、支撑型、扩散型3类,且具有明显的绿地空间自相关性;识别出1条一级绿道、3条二级绿道、38条三级绿道构成理想的蓝绿空间网络图。研究结果将为识别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特征,形成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和蓝色廊道的空间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占山  张执中 《林业科学》1990,26(6):519-526
将油松植株看作是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亚生境单元——“轮枝层”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立体结构,以Taylor幂法则模型及笔者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作为描述种群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型和准则。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灰色聚类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研究油松毛虫在各轮枝层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在各层间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种群个体在油松植株内层间垂直分布的种群聚集度。结果表明:(1)种群在各轮枝层分布格局的种群聚集度,均为逆密度制约型,并给出了种群聚集临界密度m_0的值,因而可以对各轮枝层的空间格局连续统作出定量描述;(2)各轮枝层的种群聚集度在各层间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可以按聚集特征参数划分一定类别;(3)种群个体在植株内垂直分布的种群聚集度也是逆密度制约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山地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水平,利用GIS软件和网络分析法原理,结合山地城市特征及城市公园绿地现状、道路和人口分布状况,在优化山地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承德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各行政区及各街道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和服务水平,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优化依据。研究发现:(1)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分别为61.68%和60.71%,公园绿地总体服务水平不理想;(2)研究区小型公园绿地建设水平有待提升;(3)研究区缺乏大型综合性公园绿地;(4)新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仍需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1)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水平;(2)增加小型公园绿地的数量,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3)加强山地公园建设,弥补综合公园绿地建设的不足;(4)新城区在开展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兼顾绿地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探寻渝东北贫困村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渝东北地区贫困村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渝东北11个区县的贫困发生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渝东北地区贫困村具有集聚分布特征,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向东北部集聚”的特征;②贫困聚集程度与自然灾害、地形坡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③研究区县整体表现为以县域驻地为中心,核密度值呈“圈层式向外递增”的规律;④面板数据模型中,不同指标对贫困发生的影响权重有所不同,这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境质量的评估,对于维护区域生态系统,重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有着重要作用。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InVEST模型及ArcGis软件,分析2000年、2010年、2020年区域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的空间格局及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演变机制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同生境质量水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生境质量经历了一个努力维持到加速恶化的演变趋势;3)生境质量水平的动态演变与区域规划政策的发布落实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全域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对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昆明市全域旅游POI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冷热点分析法和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昆明市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模式特征。结果表明:(1)全域旅游点主要分布在昆明市西南部的主城区,各种旅游点分布有一定区域差异性。所有全域旅游点均呈现空间聚集态势;(2)全域旅游点在整体格局上空间极化特征鲜明。所有类别的全域旅游点均呈现出"西南密集,东北部稀疏"的对称空间分布格局;(3)昆明市全域旅游以昆明市主城区为核心,禄劝县、东川区、寻甸县、宜良县5个区域内全域旅游点分布相对集中,为热点区域,而嵩明县、安宁市的大部分地区相对匮乏,为冷点区域。昆明市全域旅游最集中的区域位于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的四区交界处,整体空间格局呈现"单核心+多聚集"多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