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言语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中某条或多条准则以后就会产生会话含义,相关词语的语用意义也就随之产生。因此,运用Grice的"合作原则"理论确定词语的语用意义是了解词语语用意义生成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体现在对质准则、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违反上。  相似文献   

2.
语用学的理论框架为推导话语的语用意义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本文在探讨语用学中的语用前提基础上,结合实例的验证,分析语用意义的推导及其在译语中的再现。结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原作者—译者、译者—译语受众间双重的语言交际行为,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传达话语的语用意义,确保等值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反语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文学体裁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仅仅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反语,分析了反语与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反语的基本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中西文化差异,以英语和汉语作以比较,阐述了在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过程中,语用意义的不对应或不全对应现象.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跨语言,跨化的交际活动。语用翻译牵涉到两种语言的语用原则,特别是不同的社会化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与语用原则。而化间的差异便会影响翻译过程,造成翻译际活动中的语用失效,导致误解,甚至发生化冲突。本对翻译中的语用失效做了大致的描述,并探究其化根源,希望从语用等效角度为翻译的具体进行提供操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联想意义的概念及其研究溯源。联想意义是进入话语实现其交际功能的心理学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很多话语,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在联想的基础上,才能推导出其会话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语用化理论框架下,依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古代汉语语料库,考察历时视角下"我看"演变为语用标记语的历史过程。结果显示,"我看"在历时维度上经历了充分的泛化过程,语用化程度较深。从语用理据来说,"我看"演变为语用标记语可以归因于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在构建和提升和谐的人际关系方面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其建构的主要语用身份建构与人际功能相对应。语用身份的研究路径,对词汇—语用学研究和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用预设是指说话人对言语语境所做的设想。利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广告中的语用预设进行分析,探索借助语用学理论对广告创作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广告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语言交流行为角度探讨母子互动情境下幼儿否定语用的发展情况。通过使用CLAN系统对母子互动情境中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幼儿否定语用呈发展趋势;幼儿否定语用存在两种核心言语倾向;随着年龄增长,幼儿能用更加多样、清晰的方式来表达否定意图。本文提出进行专门语言训练、提高交流有效性、创设宽松语言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西方语用原则,以谚语为基础研究方向介绍了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性,语用原则的具体内涵以及在文化方面的对比差异性,目的是为了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运用语用原则并尽可能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误。并提出基于自主学习方式的外语学习效果研究,对于今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会话目的是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语境要素.会话目的对语用原则的选择起着决定作用.语用原则的灵活运用对会话目的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语用原则应用于商务英语写作中,鉴于语用原则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商务英语写作原则提法的不足,提出语用原则在商务英语应用中的度范畴。只有很好地把握语用原则应用的度范畴,才能更大限度发挥其指导作用,使商务英语写作原则更趋合理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语言的共性理论和标记性理论,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分析了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成因,指出在中介语的形成过程中应注重词汇的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有意识的进行文化导入,减少母语的负迁移,以促进中介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商业广告的普遍特征是其极力说服读者的语用意义。目前商业广告翻译中存在对广告语用含义的忽视。广告的翻译策略实质上对原文语用意义的正确理解和在目标语中的正确再现。  相似文献   

15.
"校村结对"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从理论上讲,高等院校是结对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推手,新农村建设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沃土;从实践上看,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是符合现实需要的选择,"校村结对"模式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从顺应论看翻译中意义的缺失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翻译活动涉及语言、文化、思维以及翻译的主客体等因素,翻译过程中意义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意义的补偿成了关键。在补偿过程中,译者可以以顺应理论为指导,顺应于源发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认知方式及其思维模式,通过增添词语、词义引申、语句结构调整等手段,将语言转换过程中的意义丢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7.
修辞是语用词义生成的途径之一,两者有共同的思维、心理基础,词义通过修辞手法在语境中获得修辞变体,词义的修辞变体可以在原词义基础上发生临时变化而形成语用词义。修辞联想指以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作为引申理据的语用词义引申方式,包括比喻联想、借代联想、双关联想、反语联想、比拟联系和象征联想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在语言中的体现,着重对其四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在语用层面上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其在象似性话语中的功能。旨在为语用研究开辟新的视野,也为语言象似与语言功能的结合作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现有商务英语语法课程现状出发,结合商务英语和语用语法教学的自身特点,寻求在商务英语语法课程中推行语用语法教学的策略,从而提高商务英语语法课程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三变"改革助推乡村旅游具有三个层面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意义:"三变"改革是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探索,深化了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变"改革实现了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全域旅游发展;"三变"改革激发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旅游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