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直游离于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之外,农民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新农村社区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设置应该以农民权益保护为原则,以农村社区为载体,构建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农村社区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新导向,将成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最主要的形式。笔者从农民权益保护、社区发展和社区保障等方面论述了社区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有效保障、实现贵阳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真正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维护农民基本的文化权益,采用问卷、走访、座谈和文献资料采集等调查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贵阳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资料,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人、财、物"3大困难,需求与供给总量和结构存在着突出矛盾,城乡"二元结构"状况明显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服务水平的建议,对加大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规模大,流动频繁,2017年河南省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 939万人,居全国第一位。虽然农村劳动力规模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就业政策、就业机会和就业待遇等方面的不平等,在河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并未在劳动就业权益保障方面享受平等的待遇。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劳动就业权的实现,应加快制度建设,完善就业政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等。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脱贫是保障和实现农民教育权益、经济权益和政治权益的有效手段、基础条件和重要保证。加快农村教育脱贫必须构建"以县(市)级政府为管理主体,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农村办学体制;构建城乡教育互动交流制度;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地制度的创新形式,但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实际权益缺失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绊脚石,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环节。强化政府职能、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国家对农村金融财政的支持力度、改革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健全信息平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等措施可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欢乐庄稼院"作为村级文化阵地,是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文化、生长文化、传播文化、经营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欢乐庄稼院"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九台市农村文化建设,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切实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发展繁荣群众文化,推动九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九台市"欢乐庄稼院"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22-223
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维护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对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投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管理制度等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险系统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在我国各地相继实施,然而对农民的人身安全却缺少有效的保障,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面临着意外伤害的风险。本文就这方面问题从农民面临的意外风险、维护家庭与社会稳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民平等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以及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强调了建立农村意外社会保障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乡发展差异拉大及其伴随而生的若干社会问题涌现,如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民收入成为重要课题。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构想是在坚持集体公有制的前提下,将所有权、使用权与资格权实现立法剥离,从而既保障农民基本安居权益,又鼓励农业生产要素通过资本化方式服务农民增收。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应区分不同农村地区现状和前景,分阶段稳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稳妥协调处理宅基地社会福利性与商业盈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在覆盖面、资金规模和保障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在两个不同层面上进行着,目前城镇已经初步形成了包含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内容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能够真正享受到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农村人口还较少,这制约了农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成效,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快速进步.  相似文献   

11.
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城市化,重在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民权益,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城乡结合部实际与发展趋势,应当保障农民的土地发展权、集体资产权益、社会保障权益,促进农民的市民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正>从北京市农委获悉,北京坚持城乡一体化取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制度设计上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到政府公务服务和社会保障的体系。2008年推出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  相似文献   

13.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当前我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对提升农民福祉、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构建该制度下的农民居住权保障路径提供参考,分析宅基地制度变革下的农民居住权保障方式变化和"三权分置"制度下农民居住权益保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该制度下农民居住权益保障路径。指出,我国宅基地制度经历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转变,农民居住权的保障方式从通过用途限制来保障转变为通过资格权来保障。"三权分置"体制下农民的居住权保障面临三重风险:一是使用权流转与农民居住权的冲突,二是宅基地抵押强制执行与农民居住权的冲突,三是资格权不完善给农民居住权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应从确立农民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风险缓冲机制以及完善资格权认定制度三方面构建农民居住权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何玲  贾启建  董谦  董海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62-3164,3170
首先,以河北省土地流转为例,介绍了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其次,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河北省350户参与土地转出的农户的社会保障供求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状况。其中,从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农户养老保障状况、农户医疗保障状况、农户就业保障和教育培训状况)2个方面探讨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状况;从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2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变化状况。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大针对合作医疗资助力度、出台针对土地流转的相应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执行、监督机构,以及树立农民现代社会保障意识的措施来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矛盾,并建议政府应以优化和完善转出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覆盖全省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镇化的一次有益探索,主要是通过对部分农村自然村的统一规划和整合,引导农民告别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设类似于城镇社区但又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城乡政府、社区组织、社会力量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合力,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健康、快速地发展,让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同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包括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因此,保障农民群众的权益,是体现农民群众在新型社区建设中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障。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一家一户的零碎化作业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选择经商或外出务工,逐渐形成了农村集体所有权、农民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本文试图通过对农民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中相关权益的剖析,结合现状,进一步提出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护和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焱  阮敏  强昌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56-15959,15963
从“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农村集体、集体成员成员权等相关概念的法律界定出发,说明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下农村集体成员成员权保障的必要性。在成员资格界定方面,胎儿、外嫁女、入赘婿等部分成员权益得不到保障;在权益保护方面,成员的部分权益得不到保障,集体成员个人股权权能不完全,基于股权而产生权益不足、不均、不稳定、不及时;基于主客观两方面原因,成员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民主管理权被淡化甚至被剥夺,基本生活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提出应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的社会保障机制,一是将拥有土地并以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社和未参与土地流转的成员都纳入保障对象;二是在土地流转环节,明确土地流转补偿标准、成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三是社会保障基金账户的资金由成员个人、土地使用方(股份合作企业)、政府共同缴纳;四是基金运作要注重保值增值及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16-10918,10922
分析了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一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虚置;二是农村集体土地主体虚位;三是农村集体土地权能残缺;四是农民的物质帮助权缺失。提出了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路径:一是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立法;二是科学设置农村土地权益,包括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法律性质为农民按份共有、明确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消除产权残缺与确保农民产权的完整化、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规定征地主体对原产权人合理补偿原则5点;三是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四是规范征地制度,包括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与控制耕地征收、确立公平补偿标准与规范土地补偿程序2个方面;五是加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司法监督;六是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培植农民维权组织。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农民利益保障的内涵,从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结构层次、促使农民土地意识变迁、增强法制观念等方面论述了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在农民利益保障中的作用,分析了河南省"三化"进程中农民利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农民工权益保障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提出了保障措施及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蔡娟 《农业考古》2005,(5):70-74
农民失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农村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能否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直接影响到我国城乡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最根本的路径是制度规范化.首先,明晰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失地农民的财产权,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首要前提;其次,改革征地补偿制度,维护失地农民应得利益,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关键所在;第三,健全就业培训制度,促使失地农民重新就业,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环节;第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