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边鸡是内蒙地区一个较好的肉卵兼用土种鸡,其胸肌丰满,肌肉纤维细嫩,蛋黄颜色深黄,蛋壳红褐色厚而致密,深受国际市埸欢迎。但长期以来一直未受重视,更没有系统选育过,有逐渐退化趋向,现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已开始对边鸡扶壮保种进行系统选育。目前,在家禽、家畜的选育工作中,对其主要生理指标及生化指标越来越重视了,企图遂步探索这些指标的水平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为了给选种工作提供资料,我们对边  相似文献   

2.
<正>一、规模化散养柴鸡品种的选择应选择经过系统选育,生产性能较高,适应性强,耐粗饲,适合规模化散养的柴鸡品种进行饲养。目前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多。例如在我省选育的太行鸡(原名河北柴鸡),在规模化散养生产实践中就深受欢迎。需说明目前很多传统的农家庭院散养的虽然也称为"柴鸡",但多数未经系统选育提纯,鸡种来源混杂,羽毛、外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市场前景苏禽草蛋鸡是以崇仁麻鸡新品系、文昌鸡、如皋黄鸡等我国优良地方鸡种(品系)为素材选育而成,3个鸡种均经过5个世代以上的系统选育,产蛋性能好、蛋品质优良,现已推出黄脚黄羽和青脚黄羽2个草蛋鸡配  相似文献   

4.
肉用型乌鸡新品系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羽乌鸡是我国古老的鸡种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存在生产性能低、价格昂贵等问题。肉用型乌鸡是采用三元杂交方式,通过丝羽乌鸡、本地柴鸡、山地乌骨鸡杂交选育而成。课题组成员经过五年四个世代的选育,选育成了一个生产性能大为提高,既具有营养、滋补、药用功效,又适应冀西北地区寒冷气候条件,也具备丝羽乌鸡“十全”特征的大型肉用乌鸡。  相似文献   

5.
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长沙黄鸡的选育,设计了一个以长沙黄鸡选育为蓝本,集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和数学模拟于一体,方法完整,功能齐全,结构合理,操作简单的家禽育种实用微机系统——CCAB 系统。它的研制与应用对于促进家禽育种水平,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效率做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现代畜禽育种需要应用群体遗传学和统计遗传学的原理与方法,只有计算机才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运算和分析,指导选种和选配、帮助预测后代的性能,从而减少育种的盲目性,提高育种的效率。为此,我们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长沙黄鸡的选育,本着“边应用边完善”的方针,经几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长沙黄鸡计算机辅助育种(CCAB)系统软件的设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 优质黄鸡的特点及在运城的生产性能 优质黄鸡作为北繁南养的主要鸡种之一,在运城市经过几个世代的选育,其外形和生产速度等性状一致性很好,各主要经济性能不断提高. 优质黄鸡头部较小,鸡冠鲜红直立,嘴黄而短,全身羽浅黄色,被毛紧实,色泽鲜艳,体型短而宽,肌肉丰满,肉质细嫩,鸡味鲜美.  相似文献   

7.
目前,微卫星DNA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可有效地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可估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边鸡群体的遗传结构及系统地位,利用鸡基因组中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5个微卫星DNA标记,检测了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以大骨鸡做了比较分析;同时,初步探讨了边鸡在国内几个地方鸡种中的系统地位。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其中ADL0146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少(5个),而ADL0136和ADL0185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多(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个.边鸡群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基因杂合度(h)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667 1、0.745 7和4.044 3,边鸡群体内比大骨鸡群体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边鸡与大骨鸡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鲁西斗鸡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该系统聚类结果与这些地方鸡种的系统分化与选育历史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安义瓦灰鸡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安义瓦灰鸡,针对其体型外貌和主要生产性能进行了6个世代的选育,使安义瓦灰鸡的灰羽特征更加明显,体形外貌基本一致,主要生产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吉林黑鸡是东北地区较为原始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其独特的外观和优良的生产性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目前该品种多处于农村散养状态。缺乏对其遗传特性及生产性能的调查研究。如何保护黑鸡品种,并进行选育提高及产业开发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化黑鸡是福建省优质乌骨鸡地方品种之一,有黑冠和红冠两种。由于该鸡种长期在农村散养.从未作系统的提纯选育,种质资源出现严重的杂化、退化现象。为了拯救地方品种遗传资源,我县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2002年开始,对该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和提纯选育工作.建立了德化黑鸡原种场,进行了该种质资源的保种选育工作。经3个世代的提纯选育.其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基本稳定一致,于2005年8月通过省地方品种审定;2006年7月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德化黑鸡地方标准:“德化黑鸡保种与选育利用的研究”项目于2006年10月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为总结推广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工作,现将德化黑鸡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特点和保种选育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淮南麻黄鸡选育过程中产肉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比较了1、3、59、世代淮南麻黄鸡8周龄的体重、屠宰性能和肌肉部分品质。结果表明:以8周龄体重作为选育目标,淮南麻黄鸡选育群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了逐步提高;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在世代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在优质肉鸡选育中,在保持其肉质基本不变的同时,可以适当提高其早期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1.应选养优质良种鸡近几年,许多小型种鸡场,孵坊相继出现。虽然方便了养鸡专业户购买苗鸡,但因小型鸡场对鸡种选育不够严格,鸡种纯度较差。孵化条件又多土法上马,往往导致苗鸡成活率低,发病率高,免疫效果差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正衡阳湘黄鸡以"三黄"(毛黄、嘴黄、脚黄)为特征,又名三黄鸡,是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湖南优良地方鸡种,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易于饲养管理,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湘黄鸡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科、艾美尔属中的一种或数种寄生于鸡肠道上皮细胞的单细胞寄生原虫所引起的寄生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海南农业科技》2004,(1):29-30,23
文昌鸡是海南省优良地方肉用型品种,原产地文昌市,主产区在文昌、琼海及海口等地,其它各市县均有饲养。该鸡种历史悠久,体型中等,具有行动敏捷、适应性强、耐热耐粗饲、早熟易肥、皮薄骨酥、肉质鲜嫩、肉味馥香、营养丰富等特点,被誉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多年来,经过不断选育提高,血统来源基本相同,文昌鸡的体型外貌趋于一致,生产性能相对稳定,肉质风味更加优良,深受饲养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进一步加强文昌鸡的选育提高工作,充分发挥该鸡种的独特优势,帮助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正确鉴别文昌鸡,海南省农业厅特别组织海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海南省文昌鸡协会起草制定了“文昌鸡品种”的海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已于2002年12月20日由海南省质量监督局正式发布,并定于2003年3月1日起实施。本刊特将该标准刊登于下,以为生产和经营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边鸡是分布在乌盟一带的优良地方鸡种,具有产蛋和产肉双重生产性能。本文就其肉用性能与洛岛红和来航鸡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十八月令的公母边鸡体重分别为2.14公斤与1.54公斤,洛岛红和来航鸡分别为3.02公斤与1.75公斤和2.16公斤与1.51公斤。六月令边鸡的体斜长,龙骨长均发育较好,公母鸡的半净膛屠宰率分别为80.50%与76.78%,洛岛红鸡分别为78.68%与85.92%。十八月令的边鸡公鸡半净膛屠宰率为77.02%,来航公鸡为74.36%。边鸡的净肉率较高,胸肌与腿肌所占比例较大。经水煮和加工成熏鸡后的感观评定,多数评定者认为边鸡优于洛岛红和来航鸡。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华竹鼠母系的种用性能的选育进展,选取0世代和1世代的1日龄中华竹鼠母系各300只,每个世代再随机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统计两个世代的繁殖性能和后代生产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选育后,1世代的种用生产性能均比0世代有所提高,其中年胎次数、年总产仔数、年总产活仔数、断奶成活率、子代健康上市率、断奶重和体成熟重显著提高(P0.05),表明中华竹鼠母系1世代的种用生产性能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肉鸡采食行为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为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由自动饲喂系统收集的45日龄黄羽肉鸡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数据,通过统计描述鸡采食行为24 h的变化规律,对鸡群的各个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鸡群1 d中存在2个采食高峰,分别是06:00—10:00和17:00—19:00;在采食高峰期前期或末期鸡群的平均单只采食速率更高,最高约为3.0 g·min~(–1);鸡只的单次采食行为(单次采食量、单次采食时长、单次采食速率)与生产性能(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饲料转化率)存在显著相关;鸡只的日均采食次数与平均日增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饲料转化率存在显著正相关;鸡只日均采食时长与生产性能无显著相关。【结论】鸡的单次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之间联系紧密,选育采食次数少的鸡只可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右玉边鸡配套系肉用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右玉边鸡的3个品系及其以右玉边鸡作母本与AA+父母代肉用种公鸡杂交的后代进行屠宰试验,观察右玉边鸡的肉用性能及其作为母本的肉用杂交效果。结果显示:右玉边鸡的屠宰率均在80%以上,全净膛率均在65%以上,肉用性能良好;杂交试验组在产肉性能和生长速度方面比对照组有显著的优势,屠宰率均在85%以上,全净膛率均在70%以上,每2周的绝对增质量比右玉边鸡提高1.7~3.3倍;AA+父母代♂与右玉边鸡白羽单冠♀杂交的后代,无论在生长速度还是屠宰性能方面都是最理想的组合。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凌云乌鸡的种用性能的选育进展,选取0世代和1世代的1日龄凌云乌鸡各1 200只,每个世代再随机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从121日龄饲养至392日龄,饲喂相同饲粮,统计两个世代的产蛋性能和孵化性能。结果表明,1世代的产蛋性能和孵化性能均比0世代有所提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凌云乌鸡1世代的种用生产性能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以外观特征、单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内在品质等为主要选育指标,通过零世代选育群组成、闭锁繁育、综合指数选种和系谱选择等品种选育方法,经过4年的选优去劣,育成了一个由10个血统基因型、12个种群组成的品种特征明显、生产性能良好的温州白啄瓜优秀种用核心群,为恢复和提高温州市白啄瓜种质资源的纯度和生产性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