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近年来,养蚕劳动力老龄化、劳动力紧缺已成为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养蚕中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大蚕期采桑问题,对现有嫁接桑不同夏伐形式、不同收获方式的桑叶产量及养蚕工效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大蚕用叶条桑收获模式比片叶收获模式每667 m2桑园桑叶增产414.6 kg,增加了16.5%,条桑收获模式比片叶收获模式养蚕工效提升1.0倍以上,提出了嫁接桑的全年大蚕用叶春、夏、秋3季条桑收获模式。嫁接桑的全年大蚕用叶春、夏、秋3季条桑收获模式具有操作易、投入少、省力多、工效高、效益好的特点,为新时代稳定蚕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3.
杂交桑的栽培与收获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在东台市蚕桑中心的支持下,引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丰驰桑",在三元村试种14.2hm2,当年育苗,当年成园,每667m2桑田养秋蚕1张,产茧33kg.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全镇已播种100hm2,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找到了一条省工、省本、快速高效养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5.
通过4期湖桑条桑育与片叶育养蚕对比,两者的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可以节省5龄桑叶收获用工40.3%,给桑用工41.1%,除沙用工88.9%,饲养每张蚕种5龄总用工节省45.8%。 相似文献
6.
7.
8.
杂交桑无干密植栽培条桑收获养蚕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迅速恢复蚕桑生产,创地方特色经济,我镇蚕桑站于1998年在市蚕桑中心的支持下,引种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繁育的“丰驰杂交桑”,在三元村试种213亩,当年育苗,当年成园,亩平均养秋蚕1张,产茧33kg。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全镇已播种1500亩左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找到了一条省工、省本快速高效养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11.
冬伐形式对桑树的花叶病抗性及春叶产量和叶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72 个桑树杂交组合进行两种冬伐处理,研究冬伐形式对桑树的花叶病抗性、春叶产量和叶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冬伐处理对桑树的花叶病抗性、春叶产量和叶质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采用冬留长枝的冬伐形式,可使花叶病的株发病率降低5517 % ,病情指数降低7399 % ,病害对产量的综合损失率降低8645 % ;桑树的总枝条长度、单位条长叶片数、单叶重分别增加3296% 、1233 % 和2377 % ,从而使春叶产量大幅提高,平均增产13593 % ;春叶的干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糖含量显著提高,桑叶养蚕可使全茧量、茧层量、产卵数、良卵数分别提高388 % 、416 % 、60 % 和60% 。 相似文献
12.
基于AMMI模型的桑品种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桑品种育成与推广过程中,品种的性状稳定性已成为重要影响因子。应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 I模型),对北方蚕区区域性试验鉴定的桑品种产量性状进行稳定性分析。第1批鉴定品种的产量性状稳定性高低依次为晋选1号、禾桑、871、7946、7934、湖桑32号、黄鲁选、7435,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湖桑32号的品种依次为7934、7946、黄鲁选、晋选1号、871。第3批鉴定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不显著,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的品种依次为陕桑305、陕桑402、辽育16号、鲁诱1号、晋选7号。第4批鉴定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不显著,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的品种依次为鲁插1号、昂绿1号、8837。 相似文献
13.
单位面积桑园条数条长和施肥量与产叶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位面积桑园的产叶量与桑树总条数、总条长正相关 ,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 ,施肥越多 ,产叶量越高 ,对丝茧育与种茧育桑园 ,在施用上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桑树不同夏伐时间对秋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不同夏伐时间对秋叶产量影响的初步试验表明: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采用采叶后第3天夏伐的齐拳剪伐方式,能极显著的提高桑树的芽条生长量及产叶量。 相似文献
15.
桑树春季产叶量性状间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桑树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对桑树春季发芽率(x_1)、生长芽率(x_2)、株条长(x_3)、米条长产叶量(x_4)、公斤叶片数(x_5)与株产叶量(y)进行了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并进行了x_1、x_2、x_3、x_4、x_5对株产叶量(y)的通往分析。米条长产叶量(x_4)对株产叶量(y)有极重要的影响,相关系数r_4y=0.61703~(**)达到0.01极显著水平,而且对株产叶量的直接影响很大p_(4y)=1.11542。其次为发芽率(x_1),与株产叶量(y)的相关系数r_1_y=0.44570~(**)也达0.01极显著水平。株条长(x_3)与株产叶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r_3_y=0.20125不显著,但通径分析发现,株条长(x_3)对株产叶量(y)的直接效应很大,p_3_y=0.91281。 相似文献
16.
17.
几种用于光学显微镜观测的桑叶表皮整体制片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便而快速制作适用于光学显微镜观测的桑叶表皮标本,采用不同方法分别对桑叶表皮进行整体制片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比较制片效果。结果表明:用直接剥离法、煮沸剥离法和离析法制作的桑叶表皮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呈现出清晰结构,桑叶表皮气孔器开张的纵径和横径基本一致,其中离析法制作标本的桑叶表皮的气孔呈阔椭圆形,气孔器面积显著大于直接剥离法和煮沸剥离法制作标本的检测数据,最接近桑树成熟叶片气孔器充分开张时的面积值。因此认为,离析法最适用于桑叶表皮整体制片,该方法定位性能强,操作简便且效率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桑园施用“肥力市”、复合肥的增产效果,证明“肥力高”有增产桑叶,降低成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