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交育种是以轮回亲本为主体,进行品种改良的育种方法。此种方法是根据轮回亲本存在的一两个缺点,选择适宜的对手亲本进行杂交,然后再用轮回亲本做父本回交1—2次,即可获得综合性状的接近轮回亲本,同时又具备了需要改进的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其特点是,杂交后代分离小,稳定快,育种年限短,能够保持轮回亲本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利用回交育种法改良小麦品种,已有成功的事例,六十年代北京农业大学用农大183做轮回亲本,与抗条锈亲本伊利亚杂交,再回交1  相似文献   

2.
<正>明棉1号(原名明棉860)系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棉花育种组选育的棉花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采用优质棉花品种长绒3号同高产抗病品种苏棉8号杂交,然后以苏棉8号为轮回亲本进行多次回交选择,于  相似文献   

3.
扬麦 10号 (原名 93- 111)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合作 ,采用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抗性鉴定技术相结合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1996年引进试种 ,经试验示范 ,表现丰产性能好、高抗白粉病、生长清秀、容重高而稳定等特点。根据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 1998年测试结果 :扬麦 10号出粉率 73% ,比对照扬麦 158高 4个百分点 ;湿面筋 33.6% ,比 CK高 2 .8个百分点 ;粗蛋白 15.4 4 % ,比 CK高 1.2 3个百分点 ;沉降值4 8ml,比 CK高 3.5ml;综合评分值 57.5分 ,比 CK高 3.5分 ,属比较优质的蒸煮类小麦。多家面粉厂反映 ,扬…  相似文献   

4.
两个日本水稻新品种(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中间母本农8号原系统名北海PL3,由日本农林水产省北海道农业试验场于1978年以Silewah(印尼耐寒性爪哇稻)为母本,北海241号(农林22号/早雪)为父本进行杂交,再以北海241号为轮回亲本回交三次,经系统选育而成。1987年农林水产省作为耐  相似文献   

5.
扬麦158小麦     
扬麦 15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麦4号×st1472/506选系”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是继扬麦5号后适应于长江中下游南方冬麦区推广种植的又一突破性小麦新品种。 1 主要特征特性属春性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90~95cm,节间5个,主茎叶片11  相似文献   

6.
扬麦 1 1号 (原名 96G2 5)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合作育成。张家港市农试站于 2 0 0 1年秋引进试种示范 ,结果表明 :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性较好、生长清秀、成熟期熟相佳、品质优良、高抗白粉病、粒重、容重较高 ,是目前生产上的优质蒸煮小麦新品种之一。1 主要特征特性1 .1 丰产、稳产该品种的产量表现 :在江苏省区试中比对照扬麦 1 58号单位面积增产 4 2 % ,达到极显著水平 ;在江苏省淮南小麦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单位面积增产 6 3 % ;本站引种示范试验中 ,比对照扬麦 1 0号增产 8 3 % ,表现出较好的丰产…  相似文献   

7.
毕粳 3 9是毕节地区农科所根据黔西北高寒粳稻区稻作生产实际 ,按照育种目标要求采用多元复合杂交育成的粳稻新品种 ,该品种经多年试验示范表现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穗大粒多、适应性广等优点。 2 0 0 0年 1 1月通过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及产量表现1 989年冬用杂交组合 84 1 5 /加农Si Pi661 0 2 0之F2 做母本、84 2 2 /T2 0 40之F1做父本进行杂交 ,于1 991年选育出优良株系“PSE0 0 1” ,在组合红优早 /C90 5 0 / /赫章黄腊谷的F3中选得“45 2” ,1 991年冬在海南用PSE0 0 1与V45 2杂交 …  相似文献   

8.
漯优7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于1996年以豫同843/周九的F1作母本,以豫麦2号/千斤早的F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参加河南省小麦旱地冬水组区域试验,2006-2007年进行生产试验,2007年10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7011)。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扬麦20引种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麦20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院以扬麦10号/扬麦9号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0002。2010—2011年引进试种,表现为有较高的增产潜力,而且有良好的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是长江下游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本研究对长江下游麦区新育成49个品种(系)的上述3种病害进行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抗赤霉病主效QTL Fhb1和QFhs.crc-2D、抗白粉病基因Pm21以及抗黄花叶病主效QTL QYm.nau-5A.1和QYm.nau-2D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试验品种3种病害抗病基因/QTL组成。结果显示, 49.0%的品种赤霉病抗性达中抗以上, 32.6%的品种对白粉病免疫或抗, 44.9%的品种抗黄花叶病。30.6%和73.6%的试验品种分别含有抗赤霉病主效QTL Fhb1和QFhs.crc-2D,宁麦9号和扬麦158及其衍生品种分别是Fhb1和QFhs.crc-2D的主要载体品种; 28.6%的品种含抗白粉病基因Pm21,镇麦9号和扬麦18及其衍生品种为Pm21的主要载体品种;分子检测含抗黄花叶病主效QTL QYm.nau-5A.1和QYm.nau-2D的品种比例均为24.5%,宁麦9号和苏麦6号及其衍生品种分别是QYm.nau-5A.1和QYm.nau-2D的主要载体品种。宁麦9号和扬麦158衍生品种在小麦抗赤霉病和黄花叶病基因/Q...  相似文献   

11.
赤霉病已上升为黄淮冬麦区的主要病害, 提高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成为该麦区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宁麦9号、生选6号、建阳798、建阳84、苏麦3号和宁麦13均携带Fhb1基因, 对赤霉病表现中抗水平以上。本研究以这6个品种(系)为供体, 分别与高感赤霉病的周麦16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杂交和回交, 构建6个回交群体。利用Fhb1基因的KASP标记在回交后代中进行基因型分析, 分别选择携带和不携带Fhb1基因的可育株, 对后代株系进行单花滴注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自然鉴定。回交后代携带Fhb1家系整体抗性达到中感, 比不携带Fhb1家系的平均病小穗数低4.2 (P < 0.01), 平均病情指数低4.0, 比轮回亲本周麦16的平均病小穗数和病情指数分别低8.1 (P < 0.01)和28.4 (P < 0.01)。不同供体品种(系)回交后代在赤霉病抗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 以生选6号为供体的回交后代家系抗性表现最好。本研究表明, 利用Fhb1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存松 《种子科技》2003,21(3):163-164
1回交法育种杂种一代(F1)与一个亲本再杂交叫回交。而将回交过的F1(BCF1)再与同一亲本多次杂交叫反复回交。在回交中多次使用的亲本叫轮回亲本。最初只使用一次杂交的亲本叫非轮回亲本。这种多次回交的方法又叫渗入杂交,其目的是希望得到大部分特性和轮回亲本相似而又吸收了轮回亲本所没有,但非轮回亲本却具有的个别特殊性状的系统。回交法的运用十分广泛。它既适用于种间杂交时引入近缘种的特定目的基因,也适用于同一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育种。且无论自花授粉或异花授粉作物都可以用回交法来改良其少数特别不良的性状。2回交育种方法要…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扬麦9号扬麦9号是扬州市农科所以鉴2为母本,鉴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与扬87-158相仿,春性,主茎10~11叶。株高85cm左右,较耐密、耐肥、抗倒。穗长9cm,锥形,长芒,白壳,红粒。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对绿麦隆反应敏感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永福  钱存鸣 《作物学报》1992,18(3):230-234
本研究以对绿麦隆反应敏感的苏麦3号、望水白及宁7840和不敏感的宁麦6号及扬麦5号五个小麦品种为亲本,在冷温室内、在有效用药量为0.15克/米~2的条件下,观察了绿麦隆对亲本、F_1及部分 F_2和回交后代苗期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绿麦隆反应的敏感性的差异受一对基因控制,敏感为隐性,不敏感为显性。建议把苏麦3号和望水白中的  相似文献   

15.
转TaEBP基因小麦的回交转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东红  吴平  张小红  徐兆师  陈明  李连城  马有志 《种子》2012,31(8):18-22,26
本研究以转TaEBP基因的新春9号小麦T 4代株系为供体,通过回交育种的方法将与抗逆相关的TaEBP转录因子基因导入黄淮麦区的7个主栽或主推小麦品种中,利用温室快速加代和目的基因PCR分子跟踪检测技术,实现了一年四代的快速繁育,在一年内获得了转基因回交三代株系群。PCR分析结果显示,TaEBP基因在杂交F1代植株中阳性率平均在72.3%以上,在6个轮回亲本的回交后代中基本符合1∶1分离比率,在刑麦六号的BC3F2代中呈3∶1分离,外源TaEBP基因的分布符合一对显性等位基因扩增结果的遗传分离比例;PEG-6000胁迫条件下,对3个来自刑麦6号BC3F2代的回交导入系苗期抗性鉴定显示,3个转基因回交导入系的抗旱性明显提高。表明利用转基因材料通过回交转育、快速加代和分子跟踪检测是快速定向改良小麦品种的性状、获得新的转基因小麦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应用滚动回交选育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8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携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新抗源南农P045为供体亲本,采用“滚动回交”,抗白粉病性诱发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抗白粉病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8,2008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5-2007年度安徽省区试中,平均亩产429.5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8.1%,增产极显著;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达优质弱筋小麦标准;接种诱发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白粉病,利用Pm21基因连锁标记NAU/Xibao15检测表明其携有Pm21基因。该品种适宜于长江下游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培育出适合寒地生态环境种植的耐盐碱、优质水稻新品种,以黑龙江省公认的耐盐碱较强的水稻品种龙稻5号为母本、丰矮占1号为父本杂交,以龙稻5号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3代后,采用系谱法选育出水稻新品种龙稻124,其农艺性状优良,具有耐盐碱、优质、稳产等特征特性,在pH8.5的盐碱地种植每667m2产量比龙稻5号高21.6 kg。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龙稻124食味评分达到85~87分。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中18点次均增产,区域试验每hm2产量分别为8073.3 kg、7943.5 kg,比对照增产7.2 %、7.0 %;生产试验产量为7914 kg,比对照增产7.0 %。2020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8.
甜玉米新品种--超甜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超甜3号选育经过 1985年春季用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150”“白M017”与甜玉2号进行杂交.1985年秋季将F1代种成穗行,选择农艺性状好、抗病性强的植株进行套袋自交,在自交果穗中选取sh2sh2隐性纯合的籽粒果穗各5个.1986年春季再用普通玉米自交“150”“白M017”作轮回亲本进行回交;1986年秋季将回交果穗分别种成穗行进行自交.通过回交、自交4年的选择,1989年春季自交系白M017/sh2、150/sh2已趋稳定.1989年春季组配63个组合,1989年秋季鉴定:浙甜1号(白M017/sh2×旅9宽/sh2)和浙甜2号(150/sh2×旅9宽/sh2)鲜穗产量分别达12525、11550kg/hm2,分别比对照华甜20增产63.7%、51.0%,而且适口性甜度均可.但浙甜1号、2号制种产量低,发芽率低,限制了推广.1991年以浙甜1号为母本,以150/sh2为父本组配成三交种,定名为超甜3号.  相似文献   

19.
荃粳1A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105B与中作88的杂交后代F6为轮回亲本,再与105A杂交,经过6代回交转育而成的粳型不育系,于2016年9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审委员会技术鉴定,2018年通农业部作物新品种保护中心授权保护,品种权号是CNA20171744.6。对不育系荃粳1A的开花习性、异交性及所配组合的表现等特征特性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充分利用该不育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荃粳1A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105B与中作88的杂交后代F6为轮回亲本,再与105A杂交,经过6代回交转育而成的粳型不育系,于2016年9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作物新品种保护中心授权保护,品种权号是CNA20171744.6。对不育系荃粳1A的开花习性、异交性及所配组合的表现等特征特性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充分利用该不育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