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滚筒杀青机是目前全国绿茶产区比较欢迎的杀青机种。滚筒杀青操作简便、适应性能良好,杀青叶品质比较稳定。但是有些茶叶初制厂对滚筒杀青的特点认识不足,片面追求台时产量,杀青温度、投叶量与失水率三者关系失调,降低了茶叶品质,未能充分发挥滚筒杀青应有的经济效益,失去了“清汤绿叶”、“香高味醇”的绿茶传统风格。现就如何正确使用滚筒杀青,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商榷。  相似文献   

2.
唐志刚 《茶业通报》2016,(3):126-128
本文通过对从浙江引进的汽热杀青机、热风杀青机、滚筒杀青机三种杀青机在陕南绿茶清洁化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对比。发现滚筒杀青机具有操作方便、工作尾期易造成部分鲜叶浪费等优缺点茶叶热风杀青机具有杀青质量高、设备成本较高等优缺点;汽热混合型蒸汽杀青机具有快速高温蒸杀,热风排湿、脱水冷却一体完成、设备用水量较大;成品茶香气较热风杀青和滚简杀青略低等优缺点。研究成果为今后陕南清洁化茶叶生产线建设机械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构:6CS系列滚筒杀青机有燃柴式、电热式、煤气式三种,结构基本相同,即机架、传动机构、杀青滚筒及内外壳、进料斗、出料斗、行走机构、滚筒倾斜角度调节机构。其中:柴式:用柴加热,并配助燃鼓风机;电热式:电热管分别安装在滚筒的内壳园周上,电热管功率分4.5KW、5.5-KW、5.6KW,三个开关控制调节杀青温度;燃气式:用煤气加热,并配有助燃鼓风机。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委托测定,试验的重点是测定本站1955年设计创制的滚筒杀青机和1957年设计的滚筒炒青机。着重在用这种机械所制的绿茶的品质,及机械的工艺性能。现整理出试验记录,供各地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启利 《茶业通报》2013,(3):123-124
本文介绍了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即看滚筒内的茶叶三种色泽,准确无误地确定绿茶杀青三种投叶时间和投叶量,达到投叶适温准时,避免由于欠火或过火而导致红梗红叶或焦叶情况发生,出现茶叶次品而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微波二次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微波二次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确定绿茶加工较理想的杀青工艺,提高绿茶香气,直接设定滚筒杀青为对照,再设定微波二次杀青为处理,同时将微波杀青辐射强度设定为4KW、6KW两种,分别设定辐射传输速度100r/min~550r/min。对两种杀青方式进行杀青叶感官测定,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补杀后不仅能消除滚筒杀青所产生轻微烟气,杀青叶和成品茶香气均高于滚筒杀青。说明微波二次杀青优于滚筒杀青。  相似文献   

7.
李烈柳 《科学种养》2013,(11):62-62
滚筒式杀青机是茶叶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生产设备,正确的使用与保养,不仅能提高其工作效率,还能提高茶叶的品质。现将滚筒式茶叶杀青机的使用与保养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杀青过程中,茶叶的叶温及叶含水量是影响杀青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杀青质量,我们必须采用适当的手段,尽可能成功地实现理论上要求对叶温的控制。我国目前使用的杀青机种类很多,但都是利用高温杀青原理制成的,可以根据热介质的不同分为金属导热的杀青机、蒸气导热的杀青机和空气导热的杀青机。现在在生产中广泛  相似文献   

9.
醇基燃料热风炉为涪陵地区自主研制的新型供热系统,以空气为加热介质,采用燃烧醇基(甲醇加催化剂)为主体配置燃料,以火焰间接加热方式,可通过电脑界面控制,燃烧室与换热器合为一体。通过在茶叶杀青、干燥、提香工茶叶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该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无环境污染危害,提升产品质量,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6%以上,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0.
针芽形名优绿茶滚筒杀青工艺研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针芽形名优绿茶的滚筒杀青工艺对其感官品质及品质成分的影响,并优化提出最佳滚筒杀青工艺参数,以针芽形名优绿茶的外形、香气、滋味的感官审评结果为依据,多指标评价优化滚筒杀青工艺参数,并考察滚筒杀青时间、温度、投叶量对针芽形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指标评价优化的针芽形名优绿茶最佳滚筒杀青工艺参数,即温度270℃、时间90 s、投叶量125 kg/h;杀青温度对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对茶多酚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杀青时间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投叶量对咖啡碱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硒是茶叶中微量元素之一,对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以安徽省富硒地区石台县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绿茶,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鲜叶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杀青方式、投叶量和揉捻时间等参数,研究加工工艺对绿茶主要理化成分特别是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杀青程度加重、揉捻压力加重,绿茶酚氨比降低,但同时会造成硒含量、水浸出物含量降低;随着摊放时间延长,绿茶酚氨比降低、水浸出物含量上升,但硒含量降低;采用滚筒杀青的绿茶比微波杀青的酚氨比低、硒含量高,但水浸出物含量低;揉捻中度投叶量(8kg)的绿茶酚氨比低、硒含量较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揉捻较长时间(30min)的绿茶酚氨比较低、硒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高。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揉捻投叶量、揉捻时间、揉捻压力等工艺,可以有效增加绿茶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包装食品机械总公司生产的GH-200型滚筒式烘烤机,使用不锈钢制造,采用物料搅拌滚筒旋转机构的原理,烘烤后的产品色泽均匀一致、无损伤、无破碎。而且该机设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及自动进出料机构,加热源采用石英远红外加热方式或导热油加热方式,具有温度控制准确、  相似文献   

13.
滚筒式连续杀青机,是根据粮食加工厂,炒饲料机器的原理,结合茶叶的特性设计而成。经茶叶研究所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于去年八月在浙江农学院实习农场实地试验,并经浙江省茶叶学会召开现场会议鉴定。肯定了这架机器的主要优点是效率高,能保持茶叶固有的绿翠的色泽。并能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14.
1958年3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茶叶生产暨試驗研究会议的总結中,提出了“三年普及机械制茶,十年实现制茶現代化”的偉大号召,推动和鼓舞了制茶机械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綠茶杀青机的生产力,在浙江省各級党、政領导的重視和有力的支持,浙江省綠茶初制机械試驗組的协作下,又學习了省內外現有杀青机的試驗资料,吸取其中优点,加以綜合,試制成浙江58型杀青机;列为浙江省綠茶初制机械  相似文献   

15.
江西上饶国营华坛山综合垦殖场姚山初制厂职工,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了一台三锅连续杀青机。该机通过了五九年投入生产以来的实践表明,主要优点是:工效高,成本低,耗费燃料省,质量符合要求。特别应指出的是:操作灵便,生产、成品质量稳定,连续不停生产,产量高。并为茶叶初制自动化提出了某些有效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绿茶杀青时鲜叶粘贴滚筒内壁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学林 《茶业通报》2003,25(1):36-36
近年来,一些主要银杏叶产地,纷纷仿照绿茶的生产工艺生产银杏叶茶,即运用杀青、揉捻、烘炒等工艺流程进行初制。但由于银杏树鲜叶的外部特征、主要内含成分、酶类等与茶树鲜叶有很大的差异。如何根据其特点,探索出合理的杀青工艺,生产出色、香、味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银杏叶茶,是笔者开展该项研究的目的所在。1试验材料及机械设备1.1试验材料马铃种嫩叶,含1芽2叶初展,叶形大小为成熟叶面积1/4左右,含水率为76%。1.2机械设备110型筒式杀青机,转速25r/min。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筒体长度3000mm,两炉膛…  相似文献   

18.
王世斌 《茶业通报》1995,17(3):28-28
浅析杀青炉灶的燃烧室结构王世斌(溧水县茶叶实验场)燃烧室是炉灶的关键部位,其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热效率和供热能力,与燃料的充分燃烧、燃料的适应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其结构的探讨很有必要,下面以80型杀青机,燃烟煤为主的炉灶燃烧室为例进行分析,以供参...  相似文献   

19.
我国茶叶初制,大部在雨季进行,鲜叶的表面水含量很高,经初步测定,一般是15—20%。如不消除这种表面水,在加工时,不但浪费燃料,而且影响制茶品质。据《杀青机试验方法(P标)验证报告》所述,杀青时,蒸发水分一公斤,需燃耗0.35公斤标准煤推算,杀青100公斤鲜叶,要多耗标准煤5—7斤左右。制造红茶时,由于表面水而延长了萎凋时间,增加了萎凋叶干物质的消耗,对制茶质量是不利,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近几年来,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和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研制鲜叶脱水机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德宏州芒市优质绿茶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芒市茶叶加工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优质绿茶加工提出关键技术措施:更新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实现清洁化生产;鲜叶适度萎凋,轻度发酵;高温恒温匀速杀青;安装揉捻机无端变速器,控制揉盘转速,提高揉捻质量;恒温均匀烘培。结果表明:茶叶品质得到提高,为芒市打造优质高效的绿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