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阳毛尖茶生产线配套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信阳毛尖的生产能力与茶叶的品质,以决定信阳毛尖茶品质的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等4个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为对象,对信阳毛尖茶流水线作业的配套加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杀青时,滚筒进叶口35 cm处空气温度115~120℃,杀青时间2 min;高、中、低档鲜叶原料揉捻时间6~8 min、15~18 min、25 min;理条时间5 min,投叶量0.75~1.0 kg,温度90℃;初烘温度115~120℃,时间6~8 min、复烘温度70~80℃,时间25~30 min,上述条件下生产的信阳毛尖茶感官评审得分最高,外形和内质俱佳。本研究集成了一套信阳毛尖茶生产线加工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名山名水出名茶”,信阳毛尖茶是绿茶中的典型代表,非常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前景非常可观。但信阳毛尖的生长受地理位置条件的影响很大,基于豫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常年盛产信阳毛尖茶。介绍了信阳毛尖茶的市场发展前景,重点分析了信阳毛尖茶的种植技术,论述了豫南地区通过发展信阳毛尖种植助力田园游的具体途径,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贵州茶区比较注重名优绿茶的加工生产。一些茶场其名优绿茶加工比重甚至可占到其全年总产值的80%左右。为了加强名优茶的制作技术推广,结合生产实践中多年来对扁形茶、毛尖形茶、毛峰形茶、高级绿茶及苦丁毛尖茶等名优茶加工技术和现行推广较多的机械设备,写就《名优茶现行机械化加工技术推广》一文,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为广大茶农增收创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的形成除与生态条件、精细采摘幼嫩的鲜叶原料、独特的炒制工艺有关外,优质的茶树品种更是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论述了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信阳毛尖茶区 4个适宜推广的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供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信阳地区茶叶生产质量,结合信阳茶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的适制性,从园地规划整理、品种选择、茶苗定植技术要求、幼龄茶园管理技术等几方面总结了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SDE-GC/MS对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进行提取与检测,使用相对峰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进行相对定量。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化合物,尤其以萜稀族醇类为最主要,酯类是信阳毛尖茶中重要的第2类香气组分,特别是己稀酯。醛类和萜稀化合物次之。  相似文献   

7.
平桥区无性系茶树的大面积推广将积极推动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进程.结合平桥区的自然生态及信阳毛尖的适制性,从园地选址、品种选择与搭配、茶苗栽植、幼龄茶园管理等几方面介绍平桥区无性系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8.
信阳茶产业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信阳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信阳毛尖的原产地。为促进当地茶产业进一步发展,利用实地调查研究、查阅文献等方法,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结合,运用战略分析模式SWOT法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等四个方面十一个分项对信阳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利用茶资源、加强信阳毛尖原产地保护、深度开发后续产业等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信阳茶文化研究会,5月4日在河南信阳茶区宣告成立。在首届理事会上,选举产生了信阳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共83人。信阳是我国北方古老茶区,有着两千余年的悠久种茶历史,唐代属我国著名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茶区。信阳地处高纬度茶区,有着生产优质绿茶的得天独厚自然环境,所产信阳毛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获得金质奖。新中国诞生不久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90  相似文献   

10.
李贤葆 《茶业通报》1991,13(1):26-28
舒城小兰花茶是著名的传统名茶,产于大别山一带,行销于江淮之间,享有盛誉,经久不衰。但因传统的手工制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加之所用柴、炭资源日益紧张,使之难以扩大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984—1986年,安徽农学院茶叶系和省农牧渔业厅主持,在舒城县南港镇二尖山茶场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试验研究,成功地运用机械化代替了手工方式制作兰花茶,不仅解决了兰花茶的批量生产问题,而且显著地提高了兰花茶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补充人体内的硒元素,同时预防和减轻人体肥胖症状,通过对富硒荷叶、信阳毛尖茶、甘草、山楂、菊花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富硒荷叶保健茶的最佳配方为荷叶添加量77.8%,信阳毛尖茶添加量6.3%,甘草添加量6.3%,山楂添加量7.1%,菊花添加量2.5%。  相似文献   

12.
毛尖茶和翠芽茶是绿茶中两种重要的花色品种,目前对它们的研究还不多,而将毛尖茶和翠芽茶生产线进行整形合成的新型生产加工的未见报道,本研究对毛尖茶和翠芽茶两条生产线各个工序的工艺和台时产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把两条生产线整合成新型的生产线,按此新型加工生产线进行生产,发现较现行相同加工能力的机具设备降低投资额度10%~30%;而且加工出的产品品质权数能达到同级茶青原料的95%以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品质得到了保障,使得两种茶叶的生产更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名茶信阳毛尖,今年收成创历史新水平,总产茶叶接近六十万斤,比去年增产二成,比一九七八年增长一倍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信阳毛尖产地河南省信阳县党政领导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茶叶生产当作山区建设,治穷致富的重点项目来抓。县成立茶叶生产指挥部,各级都明确专人专抓,多种经营方公室和农业、  相似文献   

14.
信阳毛尖茶生产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是发芽早、芽叶绿色多茸毛,抗寒性强,在化学特性上要求茶多酚含量不超过25%,氨基酸含量高于3%,酚氨值小于7;按照“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做形—干燥”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其针型系列,主要是以采摘灌木型中、小叶良种茶树1芽1叶初展至1芽2叶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色泽翠绿、外形圆细紧直、形似松针;而芽型系列,主要以小乔木型良种茶树的芽或1芽1叶初展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外形似芽、形直、白毫满披。  相似文献   

15.
信阳县以精湛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早已驰名中外,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七万五千亩,开采面积有三万五千亩,茶叶产量1956年为40万公斤。茶叶是信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全县的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85年茶叶流通渠道全面放开以后,信阳毛尖的流通体制如何才能适应放开搞活、多渠道流通的新形势。这关系到维护名茶信誉和茶农的经济收入的大事。县政府、县供销合作社等单位共同分析了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湄潭翠芽是在“湄江茶”的传统手工工艺基础上,于1995年经茗茶公司研制改进以机制加工为主,手工辅助的新工艺,其产品优于传统手工工艺品质,生产工艺品质稳定,断碎茶明显减少,工效提高约十倍,为扁形名茶加工和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信阳出产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素来就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回味悠长而著称于世,本文从自然地理、生态、茶文化历史背景、科研支撑、地方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以及茶产业固有的比较效益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信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所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许裕奎 《茶业通报》2005,27(3):120-120
1品质特征新安源有机银毫创制于1997年,是休宁县新创极品名茶。根据新安源有机银毫外形内质特征,成品茶共分极品、特极、1~3级共5个级别,全为手工制作。2004年9月,根据其感观品质特征,休宁县制定了新安源有机银毫地方标准,其感观品质要求见下表。2存在问题制作加工千家万户,技术参差不齐,产销现状方面存有一些问题:一是加工制作技术水平不一,成茶品质差异较大,中高档茶比例少,低档茶较多,中高档茶色泽欠绿润,低档茶较为花杂,部分香气不足,干燥提香没有到位,成品贮藏保管缺少保鲜设施;二是全部手工制作,费工费时,加工成本费用高,且质量的一…  相似文献   

19.
早在二千年前的东周,信阳县就开始种茶,唐代为淮南茶区主要产茶县之一,茶叶品质优良,为朝庭贡品。宋代名人苏东坡赞曰“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车云山毛尖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优质奖章和奖状。五十年代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此后数次评为省优、部优产品。1985年荣获国家银质奖,并参加亚、太地区国际博览会和全国农业优质产品展览会展出,1986年被选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条目。信阳毛尖,采制精细,有其特殊的加工工艺,具有外形美观、细、园、光、直、乡白毫,清香、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味,为信阳县独有的著名待产。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除遍销全国各地外还远销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介了青岛扁形绿茶的品质规格、鲜叶要求,重点介绍了扁形茶的全手工制作、机械炒制并辅以手工辉锅、全程机械加工三种加工工艺、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