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留叶枝棉花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留叶枝显著提高了棉花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扩大了光合面积,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和积累,叶要枝对棉花群体生物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偿,可有效提高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试验结果显示,留叶枝处理的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1996年、1997年分别比对照(去叶枝)提高19.63%和16.32%,表明,在一定的肥水条件下,棉花叶村以不仅是一个消耗营养的器官,也是一个制造营养的器官,合理利用叶枝,是棉花高产高效简化栽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留叶枝去早果枝对抗虫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于2004—2005年以两个不同熟性的抗虫棉品系K640和K9918为材料,在济南和临清进行了留叶枝去早果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整枝(去叶枝)相比,留叶枝去早果枝显著促进了两个品系的株高增长和叶面积扩展,叶面积系数提高了24% ̄94%。早熟品系K640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比正常整枝增产7.4%和15.6%,而中早熟品系K9918的产量在2004年与正常整枝相当、2005年减产12.0%。留叶枝去早果枝显著减少了伏前桃比例,而相应提高了伏桃和秋桃的比例。留叶枝去早果枝对平均衣分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铃数。分析认为,留叶枝去早果枝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叶源、降低库源比实现的,只有在叶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该措施才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去叶枝是我国传统的棉田管理技术,但现有研究认为叶枝具有保留利用的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棉花留叶枝的可行性及对库源关系、叶片衰老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与机理十分必要。【方法】于2004~2005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大田稀植(3.0株/m2)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去叶枝和留叶枝后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与去叶枝相比,留叶枝棉花的衣分变化不大,全株平均铃重有所降低,铃数显著增多,2004和2005年的皮棉单产分别比去叶枝的对照提高了9.8%和6.2%, 但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略低于去叶枝的对照。留叶枝棉株的绿叶比例和冠层叶绿素含量高于去叶枝的棉株,但主茎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却显著低于对照。留叶枝具有中前期增源、后期扩库的作用,但对中前期的“流”似有不利影响。【结论】抗虫杂交棉在稀植条件下保留叶枝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这与留叶枝增源、扩库的作用有关;留叶枝没有从根本上延缓棉花冠层的衰老,也没有改善纤维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瓜与棉花间套田块,棉花种植密度较低,适当选留叶枝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选留叶枝虽然对棉花正常生长有一定影响,但能显著增加二级果枝数及果节量,对提高单株成铃数及产量有促进作用。在中上等肥力、棉花种植工为2200株/亩~2500株/亩的田块,每株以选留1台~2台叶枝为宜。采用该技术时,一定要加强技术措施配套。一是叶枝定量定位,每株棉花留1台~2台叶枝,留大去小,留壮去弱,留高位去低位,留伸向行间的,去除伸向株间的;二是苗蕾期不使用生长调节剂调节,让叶枝正常生长;三是在棉花生长中后期及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满足叶枝对光…  相似文献   

5.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留叶枝方式水平为不留叶枝(常规整枝, CK)、留2个优势叶枝和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叶枝能够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在不同的密度种植时棉产量构成和产量效应不同:低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能够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最终使产量略有提高;中等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显著降低单铃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留全部叶枝的棉花减产显著;高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降低棉花单铃重,其中留2个优势叶枝棉花的单铃重降低显著,最终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在三系杂交棉简化整枝栽培管理中,采用种植密度3.75万株/hm2、留2个优势叶枝方式栽培棉花产量最高,籽棉产量为5383.6 kg/hm2。  相似文献   

6.
棉花矮秆品系的干物质积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个棉花矮秆品系的干物质积累动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花期到吐絮期是3个棉花品系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除了茎枝干物质积累没有一致性外,3个棉花品系在叶面积、叶重、生殖器官干重和地上部干物质总量的增长动态上都表现出一致性。品系2、3的地上部干物质总量大于品系1,这也体现在了籽棉产量上。品系2、品系3的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高峰在吐絮期,均占到地上部生物学总量的50%左右;而品系1的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高峰在收获期,占到43.8%。  相似文献   

7.
密度与整枝对抗虫杂交棉产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于2008年在山东临清、嘉祥和金乡三地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不同整枝条件下抗虫杂交棉的库源比例、产量分布和熟相。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由去叶枝和留叶枝构成,副区包括3.0、4.5、6.0、7.5株/m^2 4个密度。结果表明:无论是整枝还是密度处理,产量主要分布在棉株下中层(77%~85%)和内围(76%~88%),上层(15%~23%)和外围(12%~24%)产量分布较少。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的空间分布有显著的效应,但两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密度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内外分布,随密度升高,产量向内围集中;而整枝则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留叶枝使产量上下分布更加分散。土壤肥力和耕作栽培方式的不同可影响叶枝对产量的贡献率,在临清,叶枝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11.2%;而在嘉祥和金乡,叶枝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9.4%和18.0%。随着密度的升高,叶枝对产量的贡献率显著降低,密度为3.0、7.5株/m^2时3个试验点叶枝对产量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4.9%和8.9%。留叶枝未影响棉花熟相,但密度影响熟相。适当提高密度可以降低库源比例,延缓棉花早衰。  相似文献   

8.
棉花留叶枝栽培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年来关于留叶枝棉花的生长发育以及留叶枝栽培后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留叶枝对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较好的补偿作用,可调节棉花的开花成铃期,使棉花的成铃高峰与温光高能期吻合,优质桃成铃数和比例增加,棉花的产量和品级提高。叶枝的合理利用必将成为现代棉花高效优质低耗栽培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设置留叶枝 (简化栽培 )处理 ,以去叶枝 (常规栽培 )为对照 ,研究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结果表明 :棉花留叶枝有利于早发、早结铃 ,8月 5日前成铃率比去叶枝处理高 8 38个百分点 ;留叶枝棉果枝成铃与去叶枝棉果枝成铃相比 ,单铃籽棉重、单铃铃壳重、铃壳比、单铃种子数和衣分均无明显差异 ;留叶枝棉花的叶枝成铃期后延 ,成铃大多集中在光照富照期内 (7月 2 1日~ 8月 2 0日 ) ;留叶枝处理中叶枝铃重明显低于果枝铃 ,叶枝铃全生育期平均铃重为 3 5 7g ,比果枝铃 4 5 6g低 2 7 7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苯肽胺酸,探究叶面喷施苯肽胺酸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为苯肽胺酸在棉花上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选择棉花品种闫棉67号作为田间试验材料,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叶面喷施133.3 mg/L(P1)、200.0 mg/L(P2)和266.7 mg/L(P3)苯肽胺酸3个用药剂量,于棉花化学打顶前后10 d各进行一次喷雾处理,比较不同质量浓度苯肽胺酸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叶绿素总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苯肽胺酸能够提高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吸收量和叶绿素总量。施药后28 d,P1、P2、P3处理棉花功能叶叶绿素总量较CK分别增加40.48%、61.90%、46.43%;施药后40 d,P1、P2、P3处理生殖器官干质量占比较CK分别提高0.23、12.44、6.66个百分点,P2处理棉花叶片、茎秆、棉铃中全氮积累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23.51%、23.46%、10.35%,P2、P3处理均显著提高棉花各部位对全磷的吸收量,且2个处理棉纤维全钾积累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6.60%、12.53%;P1、P2、P3棉花产量与CK相比...  相似文献   

11.
调控技术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陆早13号为材料,研究了调控技术对新疆棉花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及化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运用调控技术增加了各生育期棉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吸收量和分配率,在营养生长时期提高了干物质和养分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在生殖生长时期提高了干物质和养分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调控技术还进一步提高了棉株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棉花生育前期氮素吸收分配与氮效率将有助于棉花生产中氮肥基施和追施的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方法】 以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8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设置6个供氮水平(0、7.5、10、15、17.5、30 mmol/L,分别以N0、N7.5、N10、N15、N17.5、N30表示),培育43 d后将其收获。测定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吸收效率、氮利用效率以及磷素和钾素积累量等指标。【结果】 棉花幼苗各干物质量、单株氮含量、地上部分氮含量、氮积累量、氮吸收效率以及磷素和钾素积累量均随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和氮利用效率均随氮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氮水平在17.5 mmol/L时显著增加了根和地上部干物质量,但降低了棉花根冠比。17.5 mmol/L的氮水平显著提高了棉花地上部分氮含量、单株氮含量、积累量和吸收效率以及磷和钾积累量,但降低了氮的利用效率。新陆早48号各测定指标显著高于新陆早45号。【结论】 营养液中有助于棉苗各生长指标增长的氮素浓度为17.5 mmol/L。适合机采的Ⅰ式果枝新陆早48号较不适合机采的Ⅱ式果枝新陆早45号长势更强。  相似文献   

13.
优质棉沧198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棉花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充分挖掘优质棉沧198的增产潜力,在种植密度1.5万~10.5万株/h^2。范围内设置6个水平,调查了不同密度处理下主茎和叶枝的主要生育性状及产量指标,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生产量。结果表明:棉花多茎株型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3万~5.1万彬h^2。。在该密度范围内,多茎株型栽培的棉花主茎与叶枝发育协调,能建造高质量的光合系统,功能叶片数量多,延缓棉株衰老,干物质生产能力较强,生殖体分配率较高,增产幅度大,可以实现高产简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南疆滴灌高产杂交棉花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南疆覆膜滴灌条件下高产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皮棉3 000 kg/hm2高产条件下,棉花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时间在出苗后的107~108和117~118 d;棉株吸收N、P2O5、K2O的快增期分别在出苗后66~153、55~126和62~126 d.高产杂交棉地上部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02.51和62.27 g/株,吸收积累氮磷钾养分的总量换算为N、P2O5、K2O分别为515.3、126.4和591.9 kg/hm2,每生产100 kg皮棉需吸收氮磷钾比例N∶P2O5∶K2O=1∶0.25∶1.15.  相似文献   

15.
钾营养对棉花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河北省缺钾的潮土上进行的田间试验表明,施用钾肥促进棉花对养分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施钾棉株在初花期(出苗后68-85天)出现养分和干物质累积高峰,在此期间养分的吸收和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3.2%和33.6%。不施钾棉株在同期间的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累积量占总量的22.5%和23.4%,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峰,盛花期以后出现早衰。施钾提高棉株的钾素浓度,没有发生细胞发育和外部形态的不正常变化。在当地的土壤和栽培条件下,每亩施用3-9千克K#-2O,平均每千克K#-(2)O增产籽棉7.46千克。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下棉花果枝、叶枝特征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棉花果枝和叶枝的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成铃特征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田间密度试验小区,进行田间调查,并对样品进行室内测定.[结果]密度能明显影响植株形态,低密度A1处理的叶枝数为4台左右,明显高于高密度处理;果枝成铃数也相对较多,与最少的A5处理相差4个棉铃.单株干物质积累差异显著,尤其是叶枝,A1与A5处理相差多达70 g/株.氮、磷、钾养分含量上,趋势基本一致,但果枝叶钾素含量高于叶枝叶.棉铃空间分布,内围铃占主导,其他成分所占比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上、中、下各部分比例随密度变化各异,产量按密度顺序先增大后减小.[结论]低密度处理的叶枝干物质积累高,是产量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分积累各密度差异不大,产量形成主要依靠内围铃,皮棉产量最高为A3处理3 247.4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后不同复水时间对化封棉花的影响,减少浇水对化封效果的影响,保证棉花产量,为化封技术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化学封顶后不同的复水时间,调查与分析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等。【结果】化学封顶后过早复水易使棉花株高增加,H1处理株高达78.36 cm,比最低处理高8.81 cm,果枝数多0.8台;蕾铃脱落率随复水时间早晚顺序增加,脱落率最高的H4处理为61.33%;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受复水早晚影响不大,但复水时间越早的前期干物质积累快,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高;复水早晚对棉花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H2处理的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6.0 g、40.75%和5 661.97 kg/hm2。【结论】棉花化学封顶后最早浇水间隔不要小于3 d,最晚不宜超过7 d。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在荫蔽度高、养分竞争激烈的成龄胶园中打顶对间作五指毛桃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不施肥打顶、施肥打顶与施肥不打顶3个处理,研究打顶对五指毛桃生长发育、生理特性、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五指毛桃的株高、茎粗、根粗、全株生物量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SPAD值及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降低(P0.05),而根冠干质重比、植株整株含水量、地上部含水量及根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与施肥不打顶处理五指毛桃相比,施肥打顶的五指毛桃株高降低22.92%,地上部生物量降低了41.67%,地下部生物量降低了11.83%,收获时带走的氮、磷、钾总量分别降低29.40%、22.78%、22.58%,表明打顶降低了植株高度,促进了干物质往地下部分配与积累,提高根部产量比例;减少收获时植株带走的氮、磷、钾总量。因此,在荫蔽成龄胶园中间作五指毛桃,打顶处理可以促进干物质往地下部分配与积累,增加根部产量比例;减少收获时植株带走的养分损失;降低风害。该研究为高荫蔽度和高养分竞争条件下生长植物的打顶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五指毛桃在成龄胶园中合理间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态区抗虫杂交棉稀植留叶枝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大丰和山东惠民为试点,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抗虫杂交棉去、留叶枝处理及其与密度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留叶枝处理对株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果枝数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密度处理对单株叶枝数影响不大,但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叶枝数减少;除大丰试点最高密度处理外,不同密度下留叶枝处理的皮棉产量均高于去叶枝处理,大丰和惠民两试点分别平均增产5.41%和12.90%;大丰试点以1.8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最优,其次为2.4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惠民试点则以3.75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产量最高,其次为4.2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结合稀植简化整枝栽培技术推广杂交棉,是实现杂交棉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