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底肥、种植密度、追肥、灌水次数和采收方式对柱花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底肥(磷肥)水平种子产量和质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0.07 kg/m2处理磷肥水平产量最高,为358.50 kg/hm2,且3个处理相差不大。净度和千粒重最低的处理是0.13 kg/m2磷肥水平,分别为8.87%和2.42 g。种植密度为0.5 m×1.0 m产量最高,为448.63 kg/hm2,种植密度行距为1 m的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均高于株行距为0.5 m的,净度为9.12%,千粒重为2.63 g,出苗率为74.33%。未追肥条件种子产量最低,为339.96 kg/hm2,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变化较小。3个灌溉处理种子产量差异较小,未灌溉处理种子千粒重和出苗率最低,分别为2.48 g和42.44%。铺膜采收种子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370.79 kg/hm2,成熟后刈割收种处理种子产量和千粒重最低,分别为197.42 kg/hm2和2.47 g。试验为云南柱花草生产及草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双低油菜苏油1号产量及分枝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密度和施肥水平两因子对苏油1号产量及分枝习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11.25万株/hm2,施纯氮270kg/hm2是适宜苏油1号的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产量达到3452.0kg/hm2.(2)产量结构因子以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千粒重和每角粒数。(3)随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单位面积有效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重与施氮量关系密切,但过量施氮则降低千粒重,(4)单位面积为枝数多,分枝角果数多和分枝籽粒多是苏油1号的高产表现。  相似文献   

3.
以蔓性千斤拔为试验材料,比较了4种种植密度对其种子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产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中株行距7 cm×(25 cm+40 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600.5 kg/hm~2,比株行距13 cm×(25 cm+40 cm)、10 cm×(25 cm+40 cm)、10 cm×(20 cm+40 cm)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23.5%、15.8%和11.7%,但其单株粒数、果荚数和粒重显著下降;株高和结荚高度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分枝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主茎节数和第一结荚节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少。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株高、结荚高度和第一结荚节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R=-0.8366**,R=-0.7139~(**)和R=-0.5230~*),与分枝数表现出显著正相关(R=0.5261~*)。通径分析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株高主茎节数结荚高度第一结荚节位分枝数,其中株高对单株种子产量有显著的负效应,其贡献率最大为0.585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南瓜制种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种植及整枝方法,对种子质量及产量进行考察。[结果]种子每公顷产量与坐果数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叶片大小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单果重及种子大小和单瓜粒数相关性不显著。[结论]27 000株/hm2,每株留1蔓1瓜的种植方法所生产的南瓜种子产量及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狼尾草种子生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探究了密度与施氮量对狼尾草种子产量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狼尾草种子产量的影响比施氮量更为显著,就单株产量而言,密度为40 cm×50 cm处理最高,就每公顷产量而言,密度为20 cm×50 cm处理最高。不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中,处理100、200 kg/hm2比0、300 kg/hm2产量明显提高。40 cm×50 cm处理的穗重、结实率比20 cm×50 cm、30 cm×50 cm显著提高,分蘖数30 cm×50 cm、40 cm×50 cm处理间没有显著区别,但二者比20 cm×50 cm分别提高11.6%、19.5%。在各组合中,以种植密度40 cm×50 cm和施氮量200 kg/hm2组合为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6.
2013年在通辽地区,以600kg/hm2(A1)、750kg/hm2(A2)、900kg/hm2(A3)专用肥用量;以6.0万株/hm2(B1)、7.5万株/hm2(B2)、9.0万株/hm2(B3)、10.5万株/hm2(B4)种植密度对甜菜品种KWS7156产质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专用肥用量与种植密度互作条件下,A3B1处理株高、绿叶数、根粗、根长、根冠比达到最高值,其它测定项目的最高值分别是:块根鲜重A2B1处理、叶鲜重A3B1处理、产量A3B3处理、含糖率A1B3和A2B3处理并列、产糖量A3B3处理。主成分分析综合排序结果,以A2B2处理效果最佳,A3B3处理、A2B3处理分别排在第二、三位,A1B4处理排名最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籽秆兼用工业大麻在云南省大理地区生产适宜的种植密度,选用云麻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5个种植密度(1、2、3、4、5万株/hm2)的比较试验,研究其对工业大麻农艺性状、麻籽产量及麻秆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影响云麻7号种子的成熟期,密植的比稀植的大约提早2 d。低密度种植,雌麻的比例较高,而高密度种植,雌雄比例基本达到1∶1。雄麻株高是在5万株/hm2密度下最高,为343.5 cm,而其茎粗和分枝数均是在1万株/hm2密度下最粗或最多,分别为29.9 cm和32.6个。雄麻的单株花叶和麻秆重量也在1万株/hm2密度下最高,分别为0.10、0.43 kg/株。而雄麻花叶产量最高是在4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为863.33 kg/hm2,其次是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846.33 kg/hm2。同样,雄麻麻秆产量最高是在4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为4081.33 kg/hm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云油杂12号’在临沧产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集成临沧生态条件下的油菜高产栽培技术,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案,设7. 5、11. 25、15. 0万株/hm23个密度水平,207. 0、310. 5、414. 0 kg/hm23个氮肥水平,36. 0、72. 0、108. 0 kg/hm23个磷肥水平,76. 5、114. 75、153. 0 kg/hm23个钾肥水平,共9个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的株高和分枝部位随着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高;主花序长随着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低密度高肥力下(密度7. 5万株/hm2,氮磷钾施肥总量高于603. 0 kg/hm2),单株有效角果数的极值显著大于高密度中等肥力(密度15. 0万株/hm2,氮磷钾施肥总量低于461. 25 kg/hm2)条件的极值。但低密度高肥力和高密度中等肥力条件对每角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本试验油菜产量最高的组合是A2B3C2D2,因此在临沧移栽油菜产区,建议每公顷种植11. 25万株,氮用量在414. 0 kg,磷用量在72. 0 kg,钾用量在114. 75 kg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烤烟新品系FG-1的栽培特点,形成其配套栽培技术。[方法]在贵州省设置不同施氮量与不同密度试验,探讨烤烟新品系FG-1的最佳种植密度与最佳施氮量。[结果]不同密度、施氮量对该品种大田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施氮量在112.5kg/hm2田间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密度13 000株/hm2,施纯氮量105.0 kg/hm2的处理下,产量适中,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产值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表现最好的是密度13 000株/hm2,施氮量105.0 kg/hm2的处理。[结论]FG-1烤烟新品系最佳种植密度为13 0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105.0 kg/hm2。  相似文献   

10.
邹原东  陈振武  钱朗  赵瑞 《杂粮作物》2007,27(2):142-144
试验采用裂区试验方法(主处理为肥力、副处理为品种),3次重复。分析了有限型沈农黑豆3号和辽黑1号两个黑豆品种在高肥(磷酸二铵225 kg/hm2)和中肥(150 kg/hm2)及无肥(对照)条件下的经济性状,成熟后每小区取10株进行考种,测定项目有株高、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等。小区计产,并折合成公顷产量,取两年的平均值。结果表明:施肥可使株高增加、分枝数增多、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相应地提高,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荚数、粒重、粒数和产量也随之提高,辽黑1号的百粒重高于沈农黑豆3。本试验两个供试品种沈农黑豆3号和辽黑1号的产量分别为3532.5 kg/hm2和3641.7 kg/hm2。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种薯中存在环腐病菌潜伏侵染,这种潜伏侵染逐代累积、逐渐表现症状,这是马铃薯环腐病无法根除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应用国外成功报道的根据存在于pCS1质粒和环腐菌染色体中一个1.3 kb的插入因子IS1121、高度重复的DNA片段设计的环腐病菌亚种特异性引物序列合成出引物对CMSIF1-CMSIR1和引物对CMSIF2-CMSIR2。以环腐标准菌株、黑龙江省环腐菌株以及马铃薯上其它主要的细菌病原菌(青枯病、软腐病、黑胫病)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扩增,结果只有环腐标准菌株和黑龙江省环腐菌株出现特异性片段(直接PCR扩增出1046 bp的片段,嵌套式PCR扩增出864 bp的片段)。将环腐菌纯菌种菌悬液稀释成浓度梯度并与马铃薯组织液混合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检测灵敏度比较,结果表明嵌套式PCR检测灵敏度比直接PCR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 ̄1000倍。以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无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和健康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结果除明显感病症状块茎外,所有无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也均被检测出带有环腐病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棉花高产与优质育种存在的矛盾,指出克服高产与优质矛盾的几种有效育种方法:随机互交法、修饰回交法、有利基因同步积加法、建立一个保持基因流动性的育种种质库的轮回选择法;以及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两种新的选择模式:衣指为主的选择模式与最宜籽指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3.
邱新棉 《江西棉花》2000,22(5):7-10
本文回顾了我国棉花生产及供求状况,提出我国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的针对性措施,这就是要优化结构,科技创新,抓住机遇,产业经营,产、学、研结合增效益,实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一粒系小麦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粒系小麦是多倍体小麦染色体组的供体物种之一,是小麦的重要基础物种。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国际上对一粒系小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至今我国对一粒系小麦的研究和利用仍相对较少。本文从分布与分类、起源与进化、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农艺和品质性状等方面,将国内外对一粒系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一粒系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验设计3个处理,第一个处理是在芒果(Mangifera indica Lour.)行间种植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5),观测芒果单作样地与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第二个处理是在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在芒果树冠滴水线内翻压热研5号柱花草,观测芒果树下翻压与未翻压柱花草土壤营养成分、芒果生长量和产量及柱花草的鲜草产量,其主要目的是探讨果园间种柱花草的技术以及对土壤肥力与果树产量的影响;第三个处理是在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在芒果树冠滴水线内翻压农家肥,观测芒果树下翻压与未翻压农家肥芒果生长量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1)芒果行间种植柱花草,间种样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增幅均高于芒果单作样地;(2)芒果树下翻压柱花草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芒果株高、冠幅、地径和产量均高于未翻压芒果株;(3)芒果树下翻压柱花草和农家肥处理的芒果株高、冠幅、地径和产量均高于未翻压芒果株;(4)试验为区域林果园间种牧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散囊菌是茯砖茶发酵中的益菌。18份茯砖茶样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散囊菌的最高含量达1700000 CFU/g,平均含量是24000 CFU/g;并分离到7种散囊菌,它们是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匍匐散囊菌(Eurotium repens)、间型散囊茵(Eurotium intermedius)、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和一种未定名的散囊菌(Eurotium sp.),其中前5个菌是优势种类。文中还对它们的分类及产毒性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西瓜枯萎病菌的致病分子机理,开展了病原菌的转化子库构建工作。采用携带潮霉素抗性p TFCM双元载体的农杆菌AGL-1介导的ATMT转化方法 ,获得菌株FON-01的转化子,通过表型观察筛选突变体。结果表明:当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200μmol/L、农杆菌OD600为0.4、分生孢子浓度为1×106个/m L时,于28℃共培养48 h转化效率高达(663.33±24.95)个/106个孢子。构建了总数为3 832个的转化子库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评价,从2 201个转化子中筛选出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产孢量等方面有所变异的突变体73个。病原菌转化子库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致病分子机理及相关基因克隆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胡椒花穗发育过程中不同功能叶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胡椒花穗发育过程中,不同功能叶供磷、镁和可溶性糖差异显著,供磷和可溶性糖主要为距花穗最近的完全稳定叶,供镁主要为距花穗最近和次最近的完全稳定叶;距花穗最近的完全稳定叶是花穗发育的主要营养供应叶;磷、镁和可溶性糖可作为研究功能叶与花穗发育关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oc4)中的过氧化氢酶1(cat1)基因受到巴西蕉诱导上调表达,为研究cat1基因在Foc4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Foc4的cat1基因,并对获得的敲除突变体开展表型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at1基因缺失对Foc4的菌丝、孢子形态、菌落生长、抗渗透压胁迫和细胞壁选择性压力等没有影响;但引起菌株抵抗外源氧胁迫、细胞壁穿透能力、纤维素利用能力减弱和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显示cat1基因的产物通过清除香蕉分泌的活性氧在Foc4对香蕉的致病过程中起作用,并参与病原菌对寄主纤维素成分的代谢。此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到6株香蕉枯萎病菌和1株棉花枯萎病菌中。结果表明:转化子连续转接5代能够稳定遗传,荧光强度良好,PCR验证gfp基因已转入到菌株中,为后续研究香蕉枯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侵染、防治等提供可视化的检测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