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毕节试验区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主题,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战略,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全面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一些问题。针对毕节试验区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研究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合治理威力无穷──关于毕节“中国三三五六”项目的调查○邹志彬一、项目的由来及实施情况“中国3356”项目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无偿援助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织金两县通过林业和其它方法控制土壤侵蚀的综合性生态建设工程。其目的在于改善两县项目区...  相似文献   

3.
6月9日.由民进中央、国家林业局、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毕节)石漠化冶理与生态文明高层论坛在贵州毕节举行。论坛旨在纪念国务院批复成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周年.交流研讨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我国石漠化生态脆弱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松树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森林的主要建成树种,目前松材线虫病已传入我区,对我区松林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松材线虫病在毕节地区扩散蔓延的可能性,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毕节地区实施“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10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以钱伟长为组长的试验区专家顾问组认为:毕节试验区的成功试验,展示出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贵州省是我国最贫困的省区之一,贫穷与生态环境恶化长期困扰着全省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率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深入毕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贵州岩溶贫困山区的实际,向国务院报请批建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突破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试验区,以此探索岩溶连片山区摆脱贫困、遏制生态…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山水毕节,避暑天堂的建设步伐,毕节地委、行署领导高瞻远瞩,提出了一年改造一座山,建一个园的林业生态战略,于2007年11  相似文献   

7.
“六五”期间,毕节地区的林业建设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帮助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林业政策,深入进行改革,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积极性,取得了十个方面的成就: 一、各级领导,对林业建设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毕节地区是个高寒山区,山多地少,土质、气候适宜发展林业。由于“左”的  相似文献   

8.
以地处西南岩溶山区腹地,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典型,在对毕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石漠化分异进行研究,划分出西部高原、高中山轻度,中部中山中度轻度,东部中山、低中山中度轻度等3个石漠化分区的基础上,总结出小流域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型防治、坡耕地治理、生态修复防治、生态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6个防治类型。并将这些类型在各分区进行了相应配置。  相似文献   

9.
金沙县箐河乡人民政府为了发展林业,在植树造林中推行造林合同公证制度,由“以政管林”改为“以法治林”,使全乡林业工作出现了稳定、持续发展的新局面。1985年9、10月份,贵州省林业厅和毕节地区林业检查团分别到箐河乡进行检查,一致认为:箐河乡造林适地适树,整地质量符合规  相似文献   

10.
毕节试验区林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林业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毕节试验区林业发展的成效及特点;并运用了定量分析方法,对毕节试验区林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阶段分析(1985~2005年),提出了新时期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及文化体系等方面发展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毕节地区是国务院1988年确定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通过17年的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初步形成了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现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毕节试验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期望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毕节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区,25年来的生态建设,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资源,具备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本文结合实际,阐述了毕节生态旅游的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再焘 《森林与人类》2009,(11):62-67
赤水河因水赤红得名,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闻名。它是滇、黔、川、渝四省(市)接壤地区的长江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流经贵州省的毕节到赤水,在四川省合江县注入长江,全长523公里。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森林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坚持以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指导森林经营,重视林业科学技术,坚持林业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借鉴其经验,建议加快毕节试验区森林分类经营,加大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的速生丰产用材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对毕节试验区2009年~2013年的森林火灾进行预测,用ABC分类控制法对2004~2008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如不采取超常规措施加以控制,毕节试验区的森林火灾发生起数、森林火灾受害率将呈上升趋势。毕节试验区森林火灾的主要发生区域是毕节市、威宁、金沙和纳雍县,主要原因是2~4月的祭祀用火、烧灰积肥。因此,应采取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各负其责、协调配合,严管火源、依法用火,移风易俗、文明用火等主要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随着贵州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林业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历史性突破。本文通过对毕节林业科技创新的需求与存在的问题,对林业科技创新工作重点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林业支撑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华山松球果螟在毕节地区发生、分布、危害进行调查,修剪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毕节试验区天保工程通过十多年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核桃长足象生物学特性观察防治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毕节地区核桃长足象的发生范围,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发生区定点、定株、定时观察,观察生物学特性,开展防治试验和风险评估。核桃长足象在毕节地区发生1世代,以成虫越冬。发生区有虫株率在40.5%~100%,果实被害率在5.2%~98.4%之间。通过风险分析评价,核桃长足象(R=1.7)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威胁着主要经济树种核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79年贵州省森林病虫害普查时,在毕节阳山工区板栗树上采集到天牛标本,经鉴定为蓝墨天牛MonochommguvryiPie。随着板栗经济林的发展,蓝墨天牛、栗瘿蜂、栗锈病等普遍发生,林农经常咨询防治方法,笔者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后,发现至今文献资料研究报道少。文章自1982—2009年对蓝墨天牛的分布危害,生活史,生活习性,防治方法,风险评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