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根据不同退化程度草原和不同开垦年限农田土壤137Cs放射强度分析结果表明:与轻度退化草原相比,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中的137Cs放射强度分别下降了21%和52%。草原土壤开垦后,137Cs放射强度明显下降,开垦7年、15年、33年后,137Cs的放射强度分别只有轻度退化草原的37%、31%和26%。相关分析表明,伴随着土壤侵蚀的发生,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下降。137Cs放射强度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N、交换性K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东北松嫩草原并垦引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不断下降问题,对不同开垦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结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东北松嫩平原草原上,与围栏割草场相比,开垦天然草原种植7年、15年、33年玉米以后,0-30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20.5%、40.0%和55.7%,土壤结构的平均重数直径分别降低了22.9%、35.8%和44.0%。同时随草原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在东北松嫩天然草原开垦的情况下,土壤结构的恶化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研究了不同退化梯度的高寒草地不同层次(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土壤含水量下降,土壤容重和pH值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亦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以0-10cm土层的降低最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的“黑土滩”草地该土层有机碳含量与未退化草地相比,分别下降36.1%,66.79/6和73.5%;草地0-10cm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大小顺序为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黑土滩”退化草地,全钾变化趋势不明显。轻度、中度、“黑土滩”退化草地0~10cm土层速效氮分别比未退化草地降低了21%,54%和64%,10-20cm土层中度退化草地和“黑土滩”分别降低了37%和21%;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大,速效钾含量在各土层的变化趋势不同,但不同土层的最大速效钾含量均出现在轻度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4.
东北松嫩草原土壤开垦对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东北松嫩草原开垦引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不断下降问题,对不同开垦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结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东北松嫩平原草原上,与围栏割草场相比,开垦天然草原种植7年、15年、33年玉米以后,0~30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20.5%、40.0%和55.7%,土壤结构的平均重数直径分别降低了22.9%、35.8%和44.0%.同时随草原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在东北松嫩天然草原开垦的情况下,土壤结构的恶化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亚高寒草甸土壤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氮和全钾含量随退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小。依次是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极度退化。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全氮、全钾的含量也随之下降。不同退化程度间土壤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各层次之间虽然有上升趋势,但变化较小。全磷在土壤剖面中分布较均匀,说明退化强度对高山草甸草原土土壤全磷的影响相对较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恶化,不仅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导致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这与过度放牧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退化坡面为研究对象,揭示坡面草甸退化梯度所处不同位置下土壤侵蚀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对明晰坡面草地因人为载畜破坏发生退化后,自然侵蚀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坡面上与137 Cs比活度呈现基本一致的分布规律,表现为轻度退化与中度退化差异较小,中度退化显著高于重度退化,极度退化高于重度退化的分布特征(P<0.05);随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现下降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寒草甸坡面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不同草地退化程度下具有不同的坡面运移特征;高寒草甸坡面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因退化梯度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高寒草甸退化坡面土壤侵蚀模数随退化梯度增加而递增,相应的土壤田间持水量表现为随退化梯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封育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草原、过牧芨芨草草原、取土坑、人工草地和农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利用方式及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顺序均为封育芨芨草草原>退化过牧芨芨草草原>取土坑>农田>人工草地,说明退化和开垦均导致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下降。在同一土层内,农田和人工草地(退耕地)的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0~10,10~20和20~40cm的3个土层,农田的全氮含量最高,人工草地次之,主要是由于人为施加氮肥和翻压枯草等因素造成,取土坑的全氮含量最低;同时,0~40cm的土层,封育芨芨草草原的土壤全氮含量高于退化过牧芨芨草草原,40~80cm的土层,封育芨芨草草原的土壤全氮含量低于退化过牧芨芨草草原,说明封育使土壤上层的全氮含量增加,而草原退化导致氮向下层转移。全磷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全氮相似。各草地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玛曲高寒草地土壤养分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玛曲高寒围封草地(封育草地、修复草地)、开垦地(燕麦地)以及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黑土滩草地、沙化草地),对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草地的开垦与退化,使土壤有机碳(SOC)、全N、有效N、全P、有效P含量显著下降,而pH值却显著升高.随着草地的开垦与退化,全K、有效K变化不明显,沙化草地土壤中全Ca含量显著增高,约是其它利用方式的3倍以上.中度退化草地的全Mg含量最高,燕麦地、封育草地也出现了较高的Mg含量,但无显著差异.各项养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尤其是SOC与全N、有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P、有效P、全K、有效K、全M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全C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pH值与土壤全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其他养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Ca与全Mg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亚高寒草甸土壤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氮和全钾含量随退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小,依次是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极度退化。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全氮、全钾的含量也随之下降。不同退化程度间土壤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各层次之间虽然有上升趋势,但变化较小。全磷在土壤剖面中分布较均匀,说明退化强度对高山草甸草原土土壤全磷的影响相对较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恶化,不仅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导致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这与过度放牧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质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中国海北定位站高山草甸土壤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质组分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藏羊的放牧强度分别为8,4,2,0只/hm^2的情况下,从1998-2001年连续放牧4年间,土壤有机质各组分不论是重量还是各组分有机质含量上都有明显变化。最大放牧强度于对照相比,Go组的重量百分比和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1.24%,1.012%;而G1组则下降0.4%,1.422%;G2组下降1.4%,0.500%。轻度放牧组有机质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4.04%,0.33%。强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场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护青海省三江源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及促进该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选择玛多县花石峡镇高寒草原典型样区,划分5种不同退化程度样地(原生植被、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总碳、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高寒草原土壤表土总碳和有机碳含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呈显著下降(P0.05),有机碳含量下降速度更大。与原生植被相比,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下0~≤30 cm土壤总碳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3.9%、7.8%、11.6%和12.5%,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19.4%、44.4%、67.0%和79.7%。随着土层的加深和退化程度的加剧无机碳含量迅速增加。总的来看,表层土壤碳含量在生态系统退化下的变化最剧烈。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迅速下降,占总碳含量的比例由30.6%减少到3.7%,有机碳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2.
放牧干扰对荒漠草原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慧  徐坤 《草业学报》2013,22(4):35-42
在宁夏荒漠草原选取围封禁牧(NG)、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强度,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干扰对荒漠草原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而土壤容重和pH值呈线性增加趋势。重度、中度、轻度放牧0~30 cm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比围封禁牧分别降低了21.1%,12.0%,4.7% 和 3.2%,2.5%,2.1%。不同放牧强度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C/N降低。重度放牧0~10和10~20 cm土壤有机碳比围封禁牧分别降低了20.6%和14.1%,土壤C/N分别降低了43.4% 和34.1%。土壤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土壤电导率和全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合理放牧可以改善荒漠草原土壤结构和养分性状,有利于遏制荒漠草原土壤的退化。  相似文献   

13.
温带草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1年6月,分别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温带草原中贝加尔针茅草原(Stipa baicalensis)、羊草草原(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草原(Stipa grandis)及其相应的农垦和放牧地等0~100cm土体不同层次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温带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草原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影响明显,其中贝加尔针茅草原经28年农垦,使0~100cm土体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相对于未开垦的草原分别减少8.8%和14.8%,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31%和0.53%;0~10cm的表层土壤平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100cm土体的2.9倍和1.9倍。11年围栏轮牧使羊草草原0~100cm土体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分别增加了50.0%和47.4%,平均每年分别增加4.55%和4.31%;30cm以下土层增加异常显著。自由放牧使大针茅草原土壤0~100cm土体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减少了4.88%和2.22%,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24%和0.11%;0~10cm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分别为0~100cm土体平均减少速率的3倍和1.7倍,100n以下各土层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小,说明自由放牧地对土壤表层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另外,选择适当的放牧强度可以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促进系统内的碳氮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草原暗栗钙土中氮的形态及放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内蒙古羊草草原暗栗钙土的氮形态特征及放牧的影响。结果表明,暗栗钙土中有机N占全N的86%以上,其中NH3-N含量较高,约占土壤全N的15%-30%,其次是氨基酸N,约占全N的15%-20%,氨基糖N含量低于10%。α-氨基酸中以中性氮基酸N含量最高,其次是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无机N中非交换性NH4^ -N所占比例最高,放牧使0-10cm土壤KCl浸提的无要N显著降低;氨态N、氨基酸N、酸水解N的绝对量均是禁牧区大于放牧区,但占全N的比例二者无显著差异。放牧使酸不溶性N比较提高,而NH3-N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5.
对东祁连山金强河河谷轻度、中度、重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全磷、全氮、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02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不断下降,全磷含量呈现出先降后升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速效氮含量则不断上升,各养分的变化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划分的轻度退化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与全磷、全氮、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另外所划分的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也同样如此。但是通过把3个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结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全磷,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与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在较大尺度上,有机质可以作为土壤营养状况的主要判断指标。在研究高寒草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综合评价中,要特别注意其时空异质性,要重视尺度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植被种类组成、植被盖度以及枯枝落叶的积累量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短花针茅草原样地设4个退化梯度,分别为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介于25.32~27.02g/kg、1.40~1.47g/kg之间,2008年分别介于25.22~27.20g/kg、1.55~1.62g/kg之间,2009年分别介于25.44~27.51g/kg、1.64~1.71g/kg之间;土壤表层(0~20cm)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重度放牧区显著低于不放牧区、轻度放牧区和中度放牧区;土壤C/N比逐年降低,不同放牧区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羊草叶片SPAD值对水分梯度和氮素添加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的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原群落,分别设置了一个氮素梯度添加试验和一个水分梯度控制试验,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优势种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从而研究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原中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水分和氮素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重度退化草原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氮素添加梯度的响应不明显,但与水分梯度显著相关;在轻度退化草原与氮素添加梯度显著相关,但对水分梯度响应不显著。由此推断,轻度退化草原,氮素是主要的影响因子;重度退化草原,水分是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可能会改善毗邻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影响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的流动,加快退化草地的修复。本研究分析了建造人工湖泊后3年内(2014–2016年)湖泊毗邻的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含水量及碳、氮含量在不同湖距(10、60、100、150、250和600 m)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建湖3年这个短时期内,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形成了近湖效应,即近湖区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高。轻度、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含水量在建湖3年后差异性被削弱。上层土壤(0–10 cm)含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于下层土壤(10–20 cm),重度退化草地养分低于轻度退化草地。2016年,距湖150 m处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重度退化草地(2.03 g·kg–1)小于轻度退化草地(2.78 g·kg–1)。2016年重度退化草地土壤距湖10、60、150和250 m处的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0%、44%、48%和54%;轻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仅在距湖10 m处随年际的推移而增加了53%。综上,人工湖影响毗邻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流动,尤其在距离上有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以三江源区玛多县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的高低排序为高寒草原人工草地退化高寒草原,人工草地和退化高寒草原的总生物量分别仅为高寒草原的32.9%和22.8%,人工草地对地上植被的恢复效果较好,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为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的359.2%,但对地下生物量的恢复并不理想,0~10cm地下生物量仅为高寒草原的11.5%。3种利用方式草地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退化和人工种植草地0~1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明显较高,而10cm以下土层的各样分含量明显下降;退化对下层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不同土层的变异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北州原生矮嵩草(Kobresia humil)草甸、原生灌丛草甸、退化矮嵩草草甸、退化灌丛草草甸、人工草地、农田地为研究对象,对各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化导致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大,而对下层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影响,2种退化草地0~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均大于10~20 cm土层,其中退化灌丛草甸与原生灌丛草甸之间差异显著(P<0.05),人工种植也导致表层土壤容重有升高的趋势,人工种草和开垦均导致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的变异消失。草地退化和开垦均导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草地退化还导致土壤全磷含量降低,但开垦为农田后对土壤全磷的影响不大;草地退化和开垦也导致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沿土壤深度的变异消失。草地退化后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明显降低,而退化对10~20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大。草地退化、开垦和农用均导致土壤表层速效氮的损失,草地开垦和农用的损失尤为剧烈;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较为复杂,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