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造成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发酵床生态养殖作为一种将畜禽粪污排放控制、污染治理与畜禽养殖相结合的养殖方式,是江苏省在太湖流域规模畜禽场推广的粪污处理工程典型技术模式之一,主要应用于生猪养殖,还可用于鸡、鸭等家禽的养殖。结合近年来江苏省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类项目经验,提出发酵床生态养殖粪污处理工程实施方案,并对实施后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旨在为"十三五"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畜禽污染减排及资源化利用提供模式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苏伟 《湖南农业》2007,(10):22-22
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农民群众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十分严重,农业资源浪费问题突出,随意堆弃垃圾、排放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直接导致农村环境脏、乱、差,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因此,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刻不容缓。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清洁工程能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能显著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乡村清洁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栽体和切入点。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三大子工程,即农业生产清洁工程、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工程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工程。本刊特邀桃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苏伟同志以连环画的形式对各工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污、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本文针对典型区域主要农村面源污染物质特征,分别以养殖清洁工程模式、乡村清洁工程模式和种植清洁工程模式三种综合防控技术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实践表明,这三种模式能有效防控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4.
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必须把农业源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的重要议程。要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主要是扩大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结合潜山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分析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3大原因:种植业污染源、养殖业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染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政府重视、生态能源化利用、种植养殖业投入品控制、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清洁工程等。以期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每年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每年畜禽养殖业排放物化学需氧量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但是,如果能够有效处置、合理利用,畜禽粪污就会变成宝贵的资源,为畜牧业转型和种植业升级带来契机。未来3年,国家将整合各种养业循环一体化项目、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等专项  相似文献   

7.
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不当,农业投入品废弃物不能按要求及时回收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污水排放等,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本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种类方式,提出了农业污染源防控措施,以期实现农业农村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白菜畜禽粪污肥料还田追肥比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畜禽养殖业也迅速发展.但中国畜禽粪污处理技术水平较低,畜禽粪污处理不当.另外,中国农业施用大量肥料来保证作物产量,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土壤板结、土壤酸化等问题[1].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农产品增产提质,关系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近年来,中国畜牧业呈集约化发展趋势,畜禽粪污总量大,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急需解决的问题[2].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有效途径就是种养结合、粪污还田.这也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截止目前,中国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技术存在很多难关,全国70%以上农业园区为单一种植业或单一养殖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仍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瞿花 《云南农业科技》2012,(Z1):167-168
农业面源污染是相对于工业和城市生活面源污染而言的,主要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及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污、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本文针对典型区域主要农村面源污染物质特征,从现代化农业道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农药管理、发展病虫草鼠综合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对农村生活和"白色污染"治理等防治面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污染源现状调查结果与污染源预测方法,预测了水平年东圳水库流域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其中农业面源是流域最大污染源,而农业面源中主要是果园径流污染。在构建东圳水库水域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流域污染负荷预测结果,模拟分析库区水环境变化趋势,结果为库区总氮和总磷将难以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根据污染源调查及水质影响预测结果,建议加强对东圳水库水环境保护,重点开展果园面源污染控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等项目。  相似文献   

12.
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地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种植业、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业3方面分析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并从源头、过程控制等方面提出大港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2010年大港地区农业非点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COD377.64 t、氨氮72.34 t,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染占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曲靖市潇湘水库监测小区的土壤、地表径流水和径流泥沙中污染物含量的监测分析认定:该水库农业面源污染的构成主要由畜禽污染、径流水、径流泥沙及农村生活污水4类组成,尤其是农业生产活动及畜禽养殖对潇湘水库的氮、磷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了该水库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的面源污染研究起始于二十一世纪,相对较晚。本文回顾了近20年黑龙江省面源污染的发展。从查阅的文献资料看,黑龙江省近20年关于面源污染的研究有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水环境污染调查研究、面源污染机理及模型研究等几个方面。总体来说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比较多,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研究、治理研究多在松花江流域;模型研究相对较少,机理研究较少;对于面源污染治理的新技术在黑龙江省也鲜少用到。因此搞清楚黑龙江省独特地形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面源污染机理研究、模型研究及面源污染治理新技术应用是黑龙江省面源污染今后研究的重点议题。  相似文献   

15.
就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并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集约化养殖、农田秸秆的无序利用及农村生活污水等方面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主要污染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水污染主导因子及其主要来源,为科学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鄱阳湖水资源承载力0.5216,表明鄱阳湖水资源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承载空间;水质承载指数6.179,说明流域范围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鄱阳湖的水质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4.295,反映出鄱阳湖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环境较差的水质性缺水的生态问题仍然存在,防治流域水污染刻不容缓。鄱阳湖水体中BOD、COD的年纳污量虽小于Ⅲ类水质控制纳污量,但TN的年纳污总量介于Ⅲ类水和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之间,TP年纳污量大于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TN和TP成为湖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鄱阳湖水体中的COD、TN、TP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水和非点源污染,其中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最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应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非点源污染正日益成为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污染源,并已成为当前限制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从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非点源污染物的防控机制、非点源污染模型模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尺度问题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提出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需在以下方面有所加强:(1)非点源污染物耦合作用下的运移;(2)转化机理及其界面行为过程机制研究;(3)不同空间尺度和格局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4)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特色的非点源污染机理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畜禽粪便及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农膜地膜、生产和生活污水等。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概念、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巢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红  汪家权  肖莆  郑志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41-14342
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一大主要威胁,对巢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结构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林芝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西藏林芝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与特征,基于林芝市2000—2015年的农业统计资料,应用输出系数模型估算了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年输出负荷。并对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化肥、畜禽养殖三类污染源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N、TP均呈现逐年平稳上升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高负荷区主要集中在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和林芝县,而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强度最高的行政区为米林县;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三大营养源贡献中畜禽养殖输出负荷的贡献率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增加的趋势,90%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来源于畜禽养殖和农田化肥;林芝市农牧业发达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不容乐观,须大力开展防控工作,以改善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