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鹨(AnthusNortaeselandiae)是一种分布较广的鸟,有关其繁殖生态的研究,以往专题报道较少,现将我们1974年在黑龙江额尔古纳左旗对田鹨的观察报道如下,以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一、繁殖期田鹨分布于山坡、低湿草地、耕地的附近。5月下旬,我们观察到田鹨成对活动,并衔取巢材开始营巢,6月下旬见到巢中有卵,7月上旬见到雏鸟出巢,根据其孵卵及育雏时间的长短,可推知其繁殖期为5—7月。田鹨在该地区每年繁殖一窝。二、营巢田鹨雌雄共同担任营巢。巢营于苗圃小路水沟缘凹陷内,被草本植物遮盖,巢构造较粗糙。营巢  相似文献   

2.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4,(3):316-319
2011-2013年3-9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斑翅山鹁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斑翅山鹑为留鸟,在海拔1 400-1 480 m的低山丘陵灌草带种群数量居多,在海拔1 600-1700 m的低山疏林灌丛带较少,海拔1 700 m以上的地区没有该鸟活动。繁殖前3月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15只/hm^2,繁殖后的9月种群平均密度为0.25只/hm^2。3月末至6月进入繁殖期,年繁殖1次,1雄1雌制;雌雄共同营巢,营巢期6-7 d;窝卵数13-15枚,雌鸡孵卵,孵化期23-24 d,孵化率93.8%,成活率88.6%,繁殖力6.5只;雏在巢时间5-7 h,雏鸟早成性,雌雄鸡共同完成巢外育雏。近年来,斑翅山鹑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灰眶雀鹛在鼎湖山的种群生态分布情况,并对其繁殖习性作了报导。灰眶雀鹛的种群繁殖期为4—6月,每年只繁殖一次。巢为杯形,一般筑于林下灌丛中,窝卵数2—4枚,在繁殖期内各月份无明显变化;孵卵和育雏都由双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11—13天,雏鸟一般于11—12日龄离巢;种群孵化率为83.3%,雏鸟成活率为91.4%。文中还报导了雏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食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八哥繁殖期各阶段(筑巢期、产卵期、孵卵期和育雏期)的行为节律,试验采取定点全天瞬时扫描法,于2010年繁殖季节首次对南京城区八哥繁殖期行为节律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繁殖期行为包括静卧、站立、离巢、理巢、挪动、理羽、进食、鸣叫、清巢、拽羽、翻卵、换孵、喂雏、理雏等。离巢、静卧与站立三种行为在各繁殖阶段占时居多,其中静卧时长比递增;离巢与站立行为在繁殖期各阶段时长比依次减少,并分别在育雏期和孵卵期出现骤减。  相似文献   

5.
蓝歌鸲(Luscinia cyane cyane Pallas)是长白山森林主要食虫鸟类之一。关于它的繁殖习性,国内未见有较完整的报导。为此,我们自1963—1965和1979—1980年4—10月间在长白山区对该鸟进行了观察。蓝歌鸲在长白山区为夏候鸟。每年4月末至5月初迁来,10月迁离,居留期达140—150天。初迁来时栖居于林缘、灌丛或山溪沿岸疏林间;繁殖期则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带(海拔1100—1500米)和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600—1100米)。5—7月统计结果,山地针叶林带(33小时)平均遇见率为5.8只,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29小时)为4.1只,看来它更喜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带。  相似文献   

6.
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是蛇岛自然保护区主要繁殖鸟之一。在蛇岛,黑尾鸥从4月中旬开始筑巢,5月初开始产卵,每巢产卵1至3枚,以2枚的居多,5月下旬开始出雏,育雏期约为一个月。本文对黑尾鸥在繁殖期的活动习性,孵卵,育雏过程,雏鸟生长发育做了观察及测量统计,据结果作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7.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鹪鹩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3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14窝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该鸟在本区3月份种群遇见率为2.27只/km,9月后为3.27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44.1%;繁殖期为4-8月,最早营巢期为4月22日,营巢期7d,窝卵数3-5枚,孵卵期13-14d,年繁殖力1.8只,孵化率为85.1%,成活率86.96%,巢内育雏14- 15d,巢外育雏7-8d。  相似文献   

8.
红嘴相思鸟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红嘴相思鸟生态学研究的初报。作者对红嘴相思鸟在金钟山北坡五种林型中的分布数量作了调查。红嘴相思鸟的繁殖期为3月—10月。每窝产卵3—4枚。卵均重3.1(2.9—3.3)克,大小为22.1(22.3—22.6)×15.7(15.1—16.0)毫米。雏鸟在巢期为10天。筑巢、孵卵、育雏皆由双亲担任。  相似文献   

9.
2011年4—6月,在徐州金桥珍禽有限公司,采用全日制瞬时扫描法对繁殖良好的一对赤麻鸭在繁殖期的行为日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并用独立样本£检验进行了不同性别在繁殖各期行为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繁殖的不同时期赤麻鸭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繁殖前期雌雄赤麻鸭之间的筑巢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警戒行为差异显著(P〈0.05)。繁殖中期孵化行为由雌性赤麻鸭单独承担,雄性主要负责在巢边警戒,雌雄之间的趴卧、孵化及警戒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繁殖后期雌雄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2只赤麻鸭几乎形影不离。赤麻鸭繁殖期行为呈现一定的日活动节律,采食行为集中在上午和下午的喂食时间7:00~8:00及16:00~17:00这2个时间段内,孵化行为所占比例最低,此时雌性赤麻鸭出巢取食;一天中,休息行为在中午呈现一个高峰;警戒行为在清晨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研究山斑鸠人工养殖及繁育技术,2017年11月~2018年7月笔者以一对山斑鸠(1♀、1♂)进行人工驯养和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山斑鸠繁殖期从每年4月上旬开始产卵,卵重在3.2~10.4g之间;斑鸠卵人工孵化时温度控制在37.8~38.2℃,前高后低,相对湿度控制在50%~75%,前低后高,孵化期约为17天;用信鸽子代哺乳山斑鸠雏鸟试养成功;斑鸠的自然孵化雌雄斑鸠不间断轮流孵卵,孵化期约18天,雌雄斑鸠一起哺乳雏鸠,育雏期约为29天左右,后幼鸟才能独立活动、取食等与成年斑鸠食性相似。试验结果显示,由信鸽代亲鸟育雏或由斑鸠亲鸟孵化育雏的养殖方法可行,幼雏育成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江西农业大学张薇薇等在2008年和2009年4~9月,对黑龙江省安邦河自然保护区以及龙凤湿地骨顶鸡繁殖种群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骨顶鸡繁殖季节会建造3种巢结构:炫耀台、产卵巢和育雏巢,雌雄共同参与筑巢及领域防卫活动;巢高和巢深随窝卵数增多而呈上升趋势;平均窝卵数为(8.77±0.24,n=75)个,窝卵数随繁殖时  相似文献   

12.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三道眉草鹀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0,31(4):188-191
2008~2009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9窝三道眉草鹀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该鸟在本区3月种群遇见率为2.9只/km,9月后为5.07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42.8%;繁殖期为4~7月,营巢期6 d,窝卵数3~5枚,孵卵期12~13 d,孵化率为86%,成活率89.5%,巢内育雏12~13 d,巢外育雏7~8 d。  相似文献   

13.
1995年 3月~ 1 997年 7月 ,在长沙动物园对虎皮鹦鹉的人工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虎皮鹦鹉的繁殖期为 3月中旬~ 6月中旬 ;年产 2窝 ,窝产卵数为 4~ 7枚 ;雌鸟担任孵化 ,孵卵期为 ( 1 9± 2 )d ,孵化率为 86 8% ;育雏期 ( 30± 5 )d ,育成率为 92 3%。  相似文献   

14.
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S pacificus)在东北、内蒙、华北、甘肃和青海繁殖。我们于1979—1980年在长白山对它的繁殖及食性作了观察,现报道如下。一、生活习性白腰雨燕在长白山是夏候鸟。每年5月初成群迁到,迁到后多在高山的岩壁附近成群活动。5—8月中、下旬为繁殖期,8  相似文献   

15.
2011~2013年,笔者通过利用人工蹲守、望远镜观察和数码相机拍摄方式,连续3 a在河北塞罕坝地区对红眉朱雀(Carpodacus pulcherrimus)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观察发现,红眉朱雀为夏候鸟,居留期约5个月,每年4月末5月初迁来,9月下旬迁离。繁殖期为5月中旬至8月中旬。窝卵数为5±1枚,卵大小为(20.14±0.86)mm×(14.72±0.28)mm,卵重为(1.98±0.12)g(n=5),孵卵期约13 d,在巢内育雏期约15 d。观察结果表明,塞罕坝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独有的气候特征,生境和植物种类的构成都为红眉朱雀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且人为干扰和天敌相对较少,适合红眉朱雀的栖息、繁殖和生存,且繁殖成功率较高。笔者据此认为管理部门和专家应进一步调查与研究塞罕坝地区的鸟类生物多样性及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麝鼠的繁殖     
麝鼠是野生草食性动物,属季节性繁殖。南方气候温暖、水草丰茂,因此麝鼠繁殖期较长,可从2月初到10月末;北方气候寒冷,水草生长缓慢,其繁殖期较短,可从3月底到8月底。麝鼠4—6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鼠在整个繁殖季节里呈周期性发情,一般  相似文献   

17.
<正> 麝鼠的繁殖活动具有季节性.北方一般在4—5月份,气温在10℃以上,水温8℃以上,就具备了发情配种的自然条件.公鼠在繁殖季节始终处于发情状态,而母鼠发情具有周期性,周期长12—15天,发情持续时间8—10天,只有在母鼠发情的高潮(第3—6天)才能成功的交配.水域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交配的进行.笼舍类型、活动空间、气温、营养条件等是影响麝鼠繁殖率的主要因素.一、繁殖期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一)发情配种期:此期要提高日粮  相似文献   

18.
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 Sclaterr)为辽宁林区常见的夏候鸟。对其繁殖习性,赵正阶等在长白山地区着重对其发情交配期及巢期进行了描述(《动物学》杂志1982年4期)本次于1986年及1987年5—6月间,在辽宁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对其繁殖习性尤其是孵卵期及雏期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灰背鸫栖息于郁闭度较大的针叶林及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正>广东省是我国鹅生产和消费大省之一,年出栏肉鹅约4500多万只。同我国许多地方鹅种一样,广东省内4个地方鹅种(马岗鹅、乌鬃鹅、阳江鹅和狮头鹅)的繁殖活动都具有明显季节性,繁殖期从每年7—8月份开始,到次年3—4月份结束。  相似文献   

20.
<正>广东省是我国鹅生产和消费大省之一,年出栏肉鹅约4500多万只。同我国许多地方鹅种一样,广东省内4个地方鹅种(马岗鹅、乌鬃鹅、阳江鹅和狮头鹅)的繁殖活动都具有明显季节性,繁殖期从每年7—8月份开始,到次年3—4月份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