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后血脂水平与心脏病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 2 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病者血脂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生心脏病事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 1 )高总胆固醇 ( TC)≥ 6.2 mmol/L者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TC<6.2 mmol/L者 ( P<0 .0 1 ) ;心肌梗死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DL- C)水平越高 ,其发生心脏病事件机率越多 ( P<0 .0 1 )。结论 :高 TC及高 LDL - C心脏病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 ,而高密度脂蛋白 ( HDL- C)及甘油三脂 ( TG)水平与心脏病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湛江市市区体检人群血脂水平分类及分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湛江市区人群血脂水平分类及分型特征。方法:根据近2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786例血脂调查资料(男/女1618/1168,年龄19~90岁).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并参考美国“ATPⅢ指南”作血脂水平分类及分型研究。结果:本人群中40岁以上者只有30%~35%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脂(TG)都在合适水平,高TC者超过50%。高TC明显多于高TG,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比Ⅳ型分别多2~5倍。男性约有15%,女性约有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女性约有39~63%,男性约有22%~37%HDL-C明显增高;高HDL-C多见于高TC者,而低HDL-C多见于高TG者。结论:4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脂异常者已达2/3,提示该人群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我院 40岁以上职工的血脂水平和做好相关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我院 40岁以上的 63 9名职工进行了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血脂水平有逐年升高趋势 ,其中TC以 60岁年龄组 ,TG以 70岁年龄组升高明显 (P <0 .0 5 ) ;男性 40岁年龄组TG水平及异常率均较同龄女性升高 (P <0 .0 1) ,男性 60岁年龄组TC水平比同龄女性降低 (P <0 .0 1) ,但随着年龄增长 ,男性TG水平有下降趋势 ;而不同职业人员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我院 40岁以上女性职工血脂水平有逐年升高趋势 ,应重视高脂血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绝经前后妇女雌激素和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绝经前、后妇女血清雌激素和血脂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45~ 5 4岁绝经前、后妇女88例分为两组 ,即绝经前组 40例与绝经组 48例 ,分别检测血清雌激素和血脂水平 ,并观察两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绝经组雌激素 (E2 )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前组 ,而促卵泡激素 (FSH)水平明显高于绝经前组 ;绝经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水平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0 .0 1) ;绝经前妇女雌激素水平与 TC、TG、L DL- C呈明显负相关。绝经后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 (P<0 .0 5 )。结论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 ,TC、TG、L DL- C明显升高 ,冠心病发病增加 ,提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减少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长裙竹荪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 6 0只成年雄性 SD大鼠 ,分 5组 .设 1个基础饲料对照组 (CK1) ;1个基础饲料处理组 (T) ,每天按每公斤基础饲料添加 0 .4 0 g长裙竹荪粉 ;1个高脂饲料对照组 (CK2 ) ;2个高脂饲料处理组 (t1、t2 ) ,每天按每公斤高脂饲料分别添加 0 .30和 0 .50 g长裙竹荪粉 .实验期 6周 .结果表明 :长裙竹荪对正常血脂大鼠无显著影响 ;添加长裙竹荪粉能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 TC、HDL- C上升值显著降低 ,HDL- C、HDL- C/TC下降值显著降低 ,其中 t2 效果更为显著 ;t1的 TG值与 CK2 的差别不显著 ,而 t2 的 TG上升值显著低于 CK2 的 .说明大鼠食入一定剂量长裙竹荪后有预防 TC、TG、L DL- C值升高和 HDL- C值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我区部分人群血脂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对2023例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脑力劳动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31~50岁男性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同龄女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余年龄段则无明显差别;31~50岁男女间的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以前高脂血症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41~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结论:坚持定期血脂监测,指导高脂血症人群适当锻炼和合理饮食以获得理想血脂,对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舒降之治疗高脂血症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 ,笔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与舒降之 (辛伐他汀 )口服治疗 ,并设对照组观察其血脂的变化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70例均为住院患者 ,经血清酶法测定 ,血清胆固醇 (TC)≥5 .96 mmol/L ,甘油脂 (TG)≥ 1.4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 - C)≤ 1.2 9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L DC- C)≥ 3.11mmol/L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 70例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 :综合治疗组 (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加服舒降之 ) 4 0例 ,男 2 9例 ,女 11例 ,年龄 2 8~ 6 9岁 ,平均 5 1.34岁 ,其中高 TC 19例 ,高 TG38例 ,低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评价精神病患者抗精神药物治疗后血脂代谢异常的情况。方法采用酶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80例健康人和89例精神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酸(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比较各组间血清脂质的差异。结果精神病患者血清TC(3.98±0.79)mmol/L、HDL-C(1.14±0.35)mmol/L、apoB(0.61±0.17)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TG、LDL-C、apoA1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患者治疗后血清TC(4.86±1.12)mmol/L、TG(1.69±1.23)mmol/L、HDL-C(0.99±0.43)mmol/L、LDL-C(3.72±1.33)mmol/L、apoA1(1.16±0.20)g/L、apoB(0.92±0.31)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精神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不同程度存在血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TC、TG、LDL-C、apoB水平的升高和HDL-C、apoA1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L N)患者血脂及血清脂蛋白(а) [L p(а) ]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狼疮性肾炎组(L N组,n=4 9)、正常对照组(正常组,n=3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PNS组,n=30 )的血脂及L p(а)水平,同时对L N组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临床分型的血脂及L p(а)水平进行比较。结果:L N组血脂及L p(а)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 1) ,但血脂及L p(a)增高的水平低于PNS组(P<0 .0 1)。L N组不同病理类型间血脂及L p(a)水平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肾病综合征型的L N与其它类型的L N相比,胆固醇(TC)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 ,其它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L N患者血脂及L p(а)水平升高的程度虽低于PNS,但其危险性应予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0.
绞股蓝总甙片调节血脂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甙片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高甘油三脂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45例 ,随机分为 A、B、C三组 ,A组予绞股蓝总甙片 80 mg每日 2次治疗 12 w(周 ) ;B组予绞股蓝总甙片 80 mg每日 2次 ,联用非诺贝特 2 0 0 mg每日 1次 ,治疗 12 w后停用非诺贝特 ,继续绞股蓝总甙片治疗 4w;C组予非诺贝特 2 0 0 mg每日 1次 ,治疗 12 w。各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 4、12、16 w分别检测 TC、TG、HDL - C等指标 ,观察副反应。结果 :(1)治疗4w各组 TC、TG平均值明显降低 ,第 12 w TC、TG及 HDL - C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2 )停药后 4w,A组各项检测指标稳定 ,C组明显反弹至治疗前水平 ;(3)治疗 4、12 w有效率 ,A组为 6 2 .2 %和 82 .2 % ,B组为 71.1%和 91.1% ,C组为 6 8.9%和 86 .6 % ;停药 4w的 A、C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77.8%和 2 0 .0 % ,继续用药的 B组有效率为 84.4% ,A、B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C组却明显低于 A、B组 (P<0 .0 5 )。结论 :绞股蓝总甙片能有效降低 TC、TG和升高HDL - C,停药 4w疗效仍较稳定 ,无明显副作用 ,价格低廉 ,可作首选的调脂药物。  相似文献   

11.
广东医学院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高校职工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分析了 2 0 0 0年我院 541名体检者的资料。分别做肝功能血清学检查、B超、脑电图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 ,所得数据经 t检验和χ2 检验。结果 :共检出脂肪肝 77例 ,占 1 4 .2 %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为 (6.0 7± 0 .90 ) mmol/ L和 (5.44± 1 .0 2 ) mmol/ L、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 (2 .46± 1 .75) mmol/L和 (1 .45± 0 .82 ) mmol/ L、血糖为 (5.36± 1 .33) mmol/ L和 (4.83± 0 .93) mmol/ 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伴心肌劳损、脑动脉硬化 2 2人 ,其中伴脂肪肝者 1 4人、TG升高者 1 3人、胆固醇升高者 1 6人 ;脑血管紧张 71例 ,伴胆固醇升高 35人、甘油三酯升高 1 9人、血糖升高 6例、脂肪肝 1 3人 ;血糖升高 2 9例 ,伴胆固醇升高 9例 ,甘油三酯升高 1 3例 ,脂肪肝 9例。结论 :高校教职工脂肪肝的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以5尾稀有白甲鱼为材料,测定了其血液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白蛋白(ALB)、肌酐(CREA)、总蛋白(TP)、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等12项生化指标,按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有白甲鱼血液血清中TP的含量为98.28 (+7.89)g/L,ALB的含量为15.64(±1.61)g/L,GLU的含量为7.36 (±0.34)mmol/L,CREA的含量为14.96(±4.06) μmol/L,BUN的含量为7.38 (±0.13) mmol/L,TG的含量为3.57(±1.06)mmol/L,TC的含量为4.43(±1.29) mmol/L,CK的酶活力为29.79(±2.61)U/mL,LDH的酶活力为23.26(±.5.50) U/mL,GOT 的酶活力为132.74(±19.23)U/L,GPT的酶活力为49.73 (±11.34)U/L,ALP的酶活力为18.31(±1.39)U/L.  相似文献   

13.
莽吉柿果皮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岩  刘严  刘金平  卢丹  李平亚 《特产研究》2007,29(2):55-56,61
目的观察莽吉柿果皮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通过4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同时口服给予莽吉柿果皮提取物50mg/kg、100mg/kg、200mg/kg,观察预防性给予莽吉柿果皮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TC/HDL-C值的影响。结果莽吉柿果皮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以及TC/HDL-C值。结论莽吉柿果皮提取物能很好地降低髙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多烯康与脂必妥对高脂血症的疗效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 :选用 8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多烯康组 (口服多烯康 1.3 5g ,每天 3次 )和脂必妥组 (口服脂必妥 0 .2 4g ,每天 2次 ) ,均 4周为 1疗程。 结果 :两者对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TC)及甘油三酯 (TG) ,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均有效 ,多烯康组降低TG的效果较脂必妥组更显著 (P <0 .0 5 ) ;脂必妥组降低TC较多烯康组显著 (P <0 .0 5 )。两组对升高HDL C无明显差别。两者均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且脂必妥更为显著。结论 :多烯康对于治疗高TG血症效果更为明显 ,而脂必妥对降低TC效果更佳 ,对于不同的高脂血症可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脂相关指标在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MM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中R-ISS分期Ⅰ期7例,Ⅱ期49例,Ⅲ期24例;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探讨血脂参数与R-ISS分期系统、细胞遗传学、总生存时间(O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0例MM患者中,R-ISS分期Ι期患者T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TG高于对照组,HDL-C、LDL-C低于对照组(P0.05);Ⅲ期患者TC、HDL-C、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荧光原位杂交(FISH)阴性组TC、HDL-C和LDL-C低于对照组(P0.05);FISH非高危组TG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FISH高危组TC、HDL-C低于对照组(P0.05)。总生存时间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死亡组和生存组4项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时间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C3.6 mmol·L~(-1)(HR=0.034,95%CI:0.004~0.325,P=0.003)、LDL-C2.1 mmol·L~(-1)(HR=25.887,95%CI:2.731~245.216,P=0.005)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血脂相关指标与MM临床分期、FISH、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低水平TC、LDL-C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芦笋皮对实验性高脂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观察芦笋皮对实验性高脂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 ,分别接受正常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添加 7%芦笋皮粉和高脂饲料添加 10 %芦笋皮粉处理。实验 60d。芦笋皮能使高脂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和甘油三酯 (TG)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P <0 0 5 )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含量明显提高 (P <0 0 5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芦笋皮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野生马苋菜对家兔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影响。每只家兔每日饲喂野生马苋菜 9g ,实验 8周。结果表明 :野生马苋菜明显降低血清TC、TG及LDL -C ,升高血清HDL -C ,而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变形力作用也显著(p 0 0 5 )。说明野生马苋菜具有良好的预防和降低血脂及改善血液流变的功能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以我校教职工为全部受检对象,采集清晨空腹血样,通过对1 136例血浆中胆固醇(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进行检测,表明我校教职工从性别上看C、TG、HDL水平差异不显著,以45岁为界值,年龄在45岁以上各年龄组与年龄在45岁以下各年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我校教职工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男性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而女性则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增加,这与正常人空腹血脂浓度受性别影响有关,但总体水平接近正常值,说明我校教职工饮食结构较为合理,身体比较健康。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病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血脂、血糖异常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和糖尿病的特征之一。为了解我市直机关中老年干部的血脂及血糖水平 ,笔者对 6 0 5名机关干部进行了检查 ,现将其血脂及血糖情况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湛江市直机关干部在职和离退休干部参加体验者6 0 5名 ,其中男 46 4人 ,女 1 41人 ,年龄 40~ 71岁 ,平均 51 .3岁。1 .2 方法 抽取体检者空腹 1 2 h后静脉血 ,及时分离血清 ,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 ( TC) ,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 ( TG) ,磷钨酸 -镁法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益生菌L. casei Zhang(2.0×1010 CFU/d、2.0×109 CFU/d和2.0×108 CFU/d)及其发酵乳饮料(2.0×108 CFU/mL/d)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脂质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诱导高脂血症,采用相应试剂盒测定肝脏总胆固醇水平(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粪便总胆汁酸水平与胆固醇水平以及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与ApoB水平。【结果】益生菌各剂量组和发酵饮料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肝脏总胆固醇水平(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或P<0.01)。各试验组均可显著增加高血脂大鼠粪便总胆汁酸水平和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水平以及显著降低血清载脂蛋白ApoB水平(P<0.01),但对粪便胆固醇水平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益生菌L. casei Zhang主要通过增加总胆汁酸的排出和调节载脂蛋白水平来改善高血脂大鼠肝脏脂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