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摘要:本文以57个楸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苗期测定,初步选择出12个楸树优良无性系。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高、地径的重复力分别为61.40%和29.82%。无性系说明苗高的遗传潜力大于地径,利用指数选择法,苗期选择了12个楸树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收集汉江流域11个不同类型的楸树无性系的苗期物侯期、生长量、抽枝能力的观测分析。各个指标在无性系内差异不显著,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迚而对4 a生对比试验林楸树各无性系树高、胸径生长量、胸径生长位次及年度相兲性迚行了分析,选择出1号、2号两个优良无性系。通过对楸树无性系的测定,能够较早而准确地评价出楸树优树干性、分枝、抗性、生长量等受遗传基因的制约成度,达到林木早期选择和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47个楸树半同胞家系为材料,通过苗期测定,初步选择出楸树优良基因资源。结果表明:参试的楸树半同胞家系1 a生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苗高单株遗传力为0.528 6,家系遗传力为0.816 2,地径单株遗传力为0.210 5,家系遗传力0.662 2。苗高生长量的单株遗传力、家系遗传力、遗传增益及遗传变异系数均超于地径生长量的。利用指数选择法,苗期选择了25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文冠果1 a生移栽苗快速和有效的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实现优化苗木、快速建园和高效造林的目的,对移栽苗主干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处理(处理Ⅰ:干高5 cm;处理Ⅱ:干高10 cm;处理Ⅲ:干高15 cm;对照Ⅰ:不短截;对照Ⅱ:干高50 cm),就不同处理对其生长情况(苗高、新梢长、地径、新梢基径)和成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程度短截处理后,移栽苗的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明显高于2个对照,且二者均随着短截处理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其中,处理Ⅰ的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高,分别为63.06 cm和0.301 cm。经过一个生长周期后,处理Ⅰ移栽苗的苗高超过2个对照。并且,处理Ⅰ、处理Ⅱ和处理Ⅲ移栽苗的地径明显高于2个对照。移栽苗的新梢长和新梢基径也随短截处理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其中,新梢长由高到低排序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对照Ⅱ、对照Ⅰ,新梢基径由高到低排序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对照Ⅱ。随短截程度的增强,移栽苗的成活率也随之升高。处理Ⅰ成活率最高,为91.96%,CKⅠ成活率最低,为80.58%。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楸树良种自根苗发展,本研究连续2年对7个楸树不同无性系组培苗造林后的生长量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第1年还是第2年,不同无性系间胸径和树高性状皆存在显著差异。重复力结果表明,楸树幼龄期的胸径和树高都属于高重复力性状,遗传稳定性较好。综合2年的生长量数据,7个无性系中生长较好的无性系是5#、72#和2#,生长最差的是64#。  相似文献   

6.
楸树杂种无性系苗期生长参数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2个楸树杂种无性系的研究表明,楸树杂种无性系苗期苗高、地径生长节律符合"S"型曲线,其生长进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节律。采用Logistic生长方程对动态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达0.99以上,拟合的效果极显著。楸树速生期的天数占整个生长期的比重为47%,速生期内的生长量占整个生长量的60%以上;楸树杂种无性系苗高生长峰值出现在7月中旬,地径峰值在7月上旬,苗高速生期开始时间为6月上旬,地径速生期开始时间5月下旬。苗高速生期结束时间为9月初,地径速生期结束时间在8月下旬,苗高速生期持续天数86 d,地径速生期持续天数89 d。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嫁接苗为对象,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代优树嫁接成活率平均值为36.40%;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差异较大,无性系内各单株生长差异大,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2.49%;家系间嫁接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第3 a生主梢长度与2 a苗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用2 a苗高对第3 a苗高生长进行校正后发现家系间第3 a苗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树龄母树穗条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后苗木生长情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穗母树年龄为10~12 a的嫁接苗嫁接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采穗母树年龄为14~17,18~20 a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8.
将 1年生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分为 5种规格进行造林试验 ,研究不同规格苗木对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经 8a观测表明 :苗木大小对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对幼林生长量则有显著影响。采用苗高 34cm ,根径 0 .6 1cm以上的苗木造林 ,可显著促进幼林生长 ,有利于发挥无性系造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楸树无性系早期生长变异和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评价和选育优良楸树(Catalpa bungei C. A. Mey)无性系。[方法]本研究利用32个楸树无性系7年的生长测定数据,以分析其生长规律及早期生长过程。对各无性系的单株材积生长进行Logistic拟合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32个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年份(1 a除外)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说明楸树无性系间变异丰富。楸树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7.84%~35.56%),胸径次之(11.89%~17.29%),树高最低(6.91%~10.87%),无性系单株材积改良潜力较大。同时生长后期单株材积(0.75)和胸径(0.82)保持较高的重复力,意味楸树单株材积受遗传控制较强。利用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平均值,拟合了楸树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曲线的Logistic模型,估算的生长参数在无性系间具有较大差异。楸树无性系7年生单株材积平均年生长量呈"S"型曲线生长趋势,而连年生长量先上升后下降,在第5年达到高峰,截止到本次调查时还未达到数量成熟。相关性分析显示:楸树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量与最大生长速率(MGR)、线性生长速率(LGR)、线性生长量(LGI)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32个楸树无性系分为4大类,其中第I类的楸树单株材积生长总量较大,且具有较强的后期生长潜力。[结论]不同楸树无性系的遗传变异丰富, 1-1、22-07、19-01、16-05、16-01、16-07等6个无性系生长潜力较高,可作为楸树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量4个芳樟醇型樟树无性系组培苗苗高和地径月生长量,分析组培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并对各无性系苗高和地径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确定Logistic曲线的3个参数及速生点和速生期,为4个芳樟醇型樟树无性系组培苗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南阳楸树优良家系苗期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南阳楸树家系苗期对比试验,为楸树从家系的角度早期选择育种提供了依据。在南阳13县市区110株楸树优树资源调查基础上,收集并保存37株优树播种苗,进行有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育苗试验设计,通过对苗期生长量的测定,方差分析、差异性显著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南阳楸树37个家系苗期地径和树高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16,17,18,9,4个系号在苗期树高和地径生长是最快的。  相似文献   

12.
对29个楸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叶片性状(比叶重、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r)/Fm)等5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9个楸树无性系树高、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6.12 m、6.48 cm;叶片比叶重为92.6 g/m2,含水量为0.7%;F(r)/Fm平均值为0.81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指标在...  相似文献   

13.
滇楸家系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引进的5个滇楸家系进行了苗期对比试验,并对1 a生苗木生长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滇楸家系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生长速生期均为8~10月,生长最高峰均在10月;叶长、叶柄长、叶绿素方差分析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改毛5号在5个滇楸家系中总体表现最好。本研究为滇楸家系的苗期选择及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楸树29个无性系、15个家系的苗干,在特制的温床上进行催芽,试验结果表明:楸树的不同无性系和不同家系,其萌芽力不同。无性系中大叶金丝萌芽能力最高,萌芽数5.21个/m,家系中27号萌芽力最高,萌芽数3.71个/m。楸树的萌芽力与温、湿度及催芽处理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也与苗干的粗度有关,较粗的苗干萌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5.
用沙培法培养楸树无性系I-4幼苗,进行4种供氮量(1 mmol/L、4 mmol/L、8 mmol/L、16 mmol/L)处理,对幼苗生长和部分生理性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不同供氮量下苗木生长相比较,随着供氮量的增大,苗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的生物量呈增大的趋势,而根冠比不断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但蛋白质含量却不断降低。通过综合分析苗高、地径和生物量3个性状,确定楸树无性系I-4幼苗生长的最适氮浓度为16 mmol/L。  相似文献   

16.
7个不同楸树品种(类型)苗木速生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楸树品种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类型)苗木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7个不同楸树品种(类型)苗木的苗木高生长(25.33~40.16cm)、直径生长(4.62~6.29cm)以及叶片生长(13.79~15.58cm)呈递增的变化趋势,且苗高、地径、叶长、叶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均存...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主要阔叶造林树种楸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的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楸树苗木速生期不同水分管理对幼苗苗高、地径、根系生长、生物量分配以及生理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速生期楸树幼苗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0%田间持水量,一般应保持在80%~100%田间持水量之间,低于80%田间持水量,会使楸树幼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根系发育、生物量积累都受到严重的限制,苗木生理质量指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降低,而叶片质膜透性增加,细胞膜受到严重伤害;在40%田间持水量时,幼苗因干旱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几个楸树无性系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10个楸树无性系,在山东省诸城市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观察分析了各参试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物候期、生长特性、分枝特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10个楸树无性系在试验地点的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虫、抗逆性(干旱、寒冷和风折)强,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其中豫楸1号表现较突出,6年生平均胸径达13.04cm,平均树高达7.31m,分别超出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7.52%,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