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风天气是奈曼旗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夏末秋初虽然出现频率小但致灾最重。2019年8月26日15~16时我旗大沁他拉、土城子、固日班花等3个苏木乡镇出现大风灾害,造成经济损失3850.275万元,受灾总面积为3861.28公顷,受灾人口24727人。利用Micaps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以及地面观测资料等对2019年8月26日发生在奈曼旗的大风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压槽和地面冷锋过境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因素;奈曼地区前期干暖气候为大风天气提供良好的环境因素;地面冷锋前强烈抬升和锋后强烈下沉作用明显,加剧了大风天气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MICAPS天气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资料以及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10年4月26日发生在莱芜市的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天气过程为低涡后部横槽转竖与地面冷锋结合影响,是冷空气影响时动量下传引起的;卫星、雷达等监测资料为提前发布预警提供了支持;对流参数等强对流天气预报指标,在此次过程中指示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5.
6.
2017年5月2日,甘肃酒泉市出现大风天气,肃州区瞬间风力达到29.5m/s,突破了历史极值。为了更好地分析此次过程的成因,该文对该次过程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大风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分析表明:乌山脊强烈发展,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经新疆进入河西走廊,形成这次大风天气过程。冷锋过境,锋后较大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酒泉东部地区出现大风天气。高空冷空气经阶梯槽逐级补充南下,在冷锋后形成副冷锋。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加之大气下沉运动使有效位能转化为动能,及动量下传作用,出现了突破历史极值的大风。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2年3月23日发生在顺义区的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槽是此次大风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500 h Pa的高空环流携带冷空气受脊前偏北风引导快速南下造成了此次大风天气过程。地面锋面过境和北京上游的气压梯度加大后,顺义地区出现大风,当顺义站的气压陡增后,大风天气结束。此次大风的物理量分析表明此次过程北京处于低压后部,以西北风为主,不利于低层水汽输送,高空水汽条件也比较差,导致此次高空槽对顺义的影响主要是大风,无降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高空、地面和探空资料,对2015年2月27日至3月2日发生在青海地区的春季大风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槽及其槽底的西风急流,是造成3月1—2日大风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2月27—28日的大风天气是由强冷空气快速过境造成的典型冷锋型大风,而3月1—2日的大风天气是一次典型的大范围、持续时间较长的高空动量下传型大风天气过程;强盛的高空急流为高空动量下传至地面产生大风提供了高空动力条件,午后至傍晚近地面层快速升温为动量下传型地面大风的产生创造了地面热力条件;海拔越高,就越接近急流带,高空动量越容易下传至近地面,从而导致风速更大。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北京首都机场2008年8月24日发生的一次雷暴大风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抬升指数、大气可降水量及垂直风切变对此次雷暴大风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并且雷暴大风可能发生在某些对流参数高值中心区的边缘区域。今后需要引入新型指数,结合使用风廓线仪和天气雷达资料,更好地应用于雷暴大风尤其是干型雷暴大风的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07年2月26日至3月1日,新疆北疆各地、天山山区、哈密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大风、降温、降雪中强天气过程。主要从天气学角度对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涡度特征及地形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大的变压梯度、大的正涡度变化和"喇叭口"的地形是有利于该地区大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0年3月19~20日山西省一次罕见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及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不稳定小槽和地面冷锋是引发这次罕见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高空急流、风速垂直切变、气压梯度、3 h变压、冷暖平流、散度场等要素对大风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综合分析大风形成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得出了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大风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轻大风天气对社会及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年11月1目的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辽宁省营口地区的渤海北部海面由西南风5级转偏北风7级的过程。结果表明:11月1日8:00地面的南高北低的形势场和较大的气压梯度配置是11月1日中午营口地区的渤海北部海面(团山测站)产生西南风5级、瞬时最大风速达13.9m/s的7级阵风的主要天气形势;11月1日傍晚营口地区处于地面冷锋东移南压过境冷平流冲击处,冲击带来的强烈大风以及气压梯度异常递增导致在20:00前后营口地区的渤海北部海面出现7级偏北大风;这是典型的渤海北大风个例。 相似文献
17.
宁夏北部地区一次大风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MM5 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08年5月2~3日宁夏北部地区一次罕见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及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空气东移南下和青海低压的发展东移在河套北部形成大的气压梯度是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高空涡度平流、中低空温度平流、南北两支气流相遇促使地面低压强烈发展生成新的锋面气旋是大风形成的中尺度系统;动量下传加大了地面的强风和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研究潍坊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特点,减少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危害,为日后的春夏季节强对流天气预报工作提取可利用的预报指标,提高预报准确率,特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剖面和探空分析,同时结合雷达和卫星云图等短时临近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成因分析,得出此种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特点和类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东北冷涡东移过程中分列出的高空槽。冰雹发生在2日的下午,此时低层升温明显,能量充足。前倾结构的高空槽使高层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空气上,导致不稳定层结出现,从而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数值预报产品及多普勒雷达产品演变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10年4月26日河南省豫西一次大范围大风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大风属于冷锋后的偏北大风,出现在冷锋后高压前沿气压梯度最大的地方,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推进;冷锋呈南北向,具有前期移速慢后期移速快的特点;贝加尔湖地区有较强低涡且有强冷中心配合,在两脊一槽的背景下,高空槽为典型的后倾槽,温度槽明显落后于高度槽,中低层温度线与高度线呈近似90。的夹角,利于冷空气的扩散;高低空风向的一致性、风速的差异以及槽后急流带的生成维持和风速辐合带的形成,有利于冷空气下沉,具有显著的动量下传特点,促使锋后地面风速加大出现大风天气;雷达产品为这次大风天气提供了详细的中小尺度临近演变特征,强度产品上出现与大风有关的弱回波带,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速度模糊及与大风有关的急流,动量下传作用在不同仰角基本速度的演变特征中得到体现,预示了近地面风速的增大;实况大风出现的时间与〉27rn/s的径向速度区出现的时间比较一致;风廓线图上也较好反映出动量下传作用对地面大风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产品及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20年4月12日发生在舟山地区的一次雷暴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一次由500 h Pa横槽转竖后引导弱冷空气补充南下并与低层暖湿气流交汇的环流形势引发的强天气过程。温度平流带来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冷平流向下渗透带来能量传递而产生垂直运动,高空动量下传是本次大风发生的关键。上下干、中层湿的配置对雷暴大风十分有利,强风速切变对强天气有触发作用,而地面辐合线的发展和移动是本次过程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