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同一饲料样品按4分法缩分为3份,1份按GB/T6432-94制备样品,另2份过20目和40目筛片粉碎制备样品,按姜懋武提出的改进方法测定粗蛋白(CP),研究样品的粉碎粒度对CP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粉碎粒度制备样品测定的CP结果,不同饲料样品间没有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在测定的11个样品中,只有3个样品(仔猪前期颗粒料、生长育肥猪浓缩料和肉用仔鸡后期颗粒料)的CP测定值不受粉碎粒度变化的影响(P〉0.05),其他8个样品的CP测定值均受饲料粉碎粒度的影响(P〈0.05或P〈0.01),但不同品种间表现的规律不尽相同。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籽实类饲料原料,除玉米20目和40目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不同粉碎粒度间均表现出差异极显著。饼粕类饲料原料中,豆粕与棉粕60目组极显著高于20目和40目组,20目和40目组间差异不显著;花生粕与菜粕20目组显著高于40目和60目组。肉用仔鸡后期浓缩料40目和60目极显著高于20目,40目和60目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建立体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酶解消化法,并用来测定不同蛋白原料不同粉碎粒度下的粗蛋白消化率。试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不同浓度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大豆粕并测定蛋白消化率,确定体外两步酶解消化法的最适条件。用建立的消化方法分别测定4种原料(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和玉米酒精糟)5种粉碎粒度(12/20、20/40、40/60、60/80和80/100目)的粗蛋白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粒度60/80目的大豆粕的粗蛋白消化率最高,可达82.08%,比12/20、20/40和40/60目分别提高39.14%、14.27%和4.28%(P0.05);80/100目的棉籽粕的粗蛋白消化率最高,可达58.50%,比12/20、20/40、40/60和60/80目分别提高21.72%、18.95%、11.66%和6.02%(P0.05);菜籽粕和玉米酒精糟在粒度80/100目时粗蛋白消化率最高,分别是粒度12/20目同种原料消化率的1.46和2.04倍(P0.05);大豆粕、菜籽粕和玉米酒精糟3种饲料原料的粗蛋白消化率与粉碎粒度的相关性为显著性相关(P0.01),棉籽粕的相关性不显著(P=0.063)。综上可得,随着粉碎粒度的增大,4种原料的体外粗蛋白消化率显著提高,但粉碎至一定程度后提高不明显,而且除棉籽粕外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不同原料获得最高体外粗蛋白消化率的粉碎粒度要求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水解残渣的清洗次数和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仿生消化法中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为确立基于仿生消化系统( SDS-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的操作规程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设11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其中处理1~3、4~7、8~11分别考察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和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碎粒度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都有显著性影响(P<0.05).当玉米的粉碎粒度从40目减少到100目时,其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依次增加,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粒度范围出现在40~60目.而大豆粕的粉碎粒度从40目减少到100目时,尽管60目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最高,但与其他2个粉碎粒度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相差在0.70%以内.2)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逐步趋于稳定.在清洗6次后,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异已趋于SDS-1的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之内.3)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在4个存放时间的处理水平内,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化都在0.94%和0.37 MJ/kg以内,处于SDS-1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内.综合上述结果,SDS-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时,样品的粉碎粒度应为60目、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为6次.透析袋前处理后4℃下存放90 d内均可用于对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粒度脂肪酸钙的在瘤胃发酵过程中干物质降解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研究粒度对脂肪酸钙瘤胃稳定性的影响。选择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荷斯坦泌乳母牛作为试验动物,饲喂基础饲粮,每天将400 g未经筛分的脂肪酸钙混于每头牛的精料中饲喂。采用尼龙袋法分别测定4种粒度(12目筛上部分,12目筛下、40目筛上部分,40目筛下、60目筛上部分,60目筛下部分)脂肪酸钙在发酵后2、4、8、12、24、36、48 h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并采集降解残渣,测定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试验脂肪酸钙的粒度分布为12目筛上部分40.20%,12目筛下、40目筛上部分50.30%,40目筛下、60目筛上部分4.50%,60目筛下部分5.00%。2)不同粒度脂肪酸钙的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差别。3)脂肪酸钙粒度对瘤胃干物质降解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60目筛上部分在瘤胃中基本稳定,60目筛下部分干物质降解率较高。4)发酵过程中,C16∶0、C18∶0脂肪酸比例升高,C18∶1、C18∶2、C18∶3脂肪酸比例下降,60目筛上部分上述变化较小,60目筛下部分变化较大。总之,脂肪酸钙的粒度过小瘤胃稳定性差,不饱和脂肪酸易转化为饱和脂肪酸,提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工艺以保证脂肪酸钙的适当粒度与均匀度。  相似文献   

5.
对虾由于其消化道极短,形体小采食少且慢,因而要求饲料产品具有粉碎粒度小,耐水性能好的特点。 目前,关于对虾饲料最佳粉碎粒度,许多单位进行了研究和饲养对比试验,一般认为其粉碎粒度在 50~ 80目之间为宜,也有人提出要达到 80~ 100目为最好,耐水性则普遍认为要在 2 h以上。 本文拟就这二个问题谈谈对虾饲料生产工艺的控制及要点。 1饲料粉碎粒度控制要点 1.1选择合适的粉碎机机型 目前大部分对虾饲料生产线以一机多用较为普遍,锤片式微粉碎机应用较多,该机粉碎粒度一般在 40~ 60目之间。 如使用这种机型,关键是要选用优…  相似文献   

6.
饲料粉碎粒度对粗纤维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萍 《饲料广角》2004,(23):34-35
选本所从市场抽检及送检的样品共12批,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豆粕、菜籽粕各3批,采用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分别过18目、40目),每个样品做3个平行样,探讨粉碎粒度不同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特种水产饲料的粉碎工艺和设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产动物消化道比较短,所以要求饲料粉碎得比较细,如一般鱼饲料要求全部通过20目分析筛,40目分析筛筛上物不大于30 %;中国对虾料0.425 mm编织筛(40目)筛上物不大于30 %,在0.250 mm编织筛(60目)筛上物不大于20 %;白仔鳗饲料98 %通过100目筛,黑仔鳗饲料98 %通过80目筛,成鳗料98 %通过60目筛;稚鳖和幼鳖料100目筛筛上物不大于5 %,成鳖料和亲鳖料80目筛筛上物小于5 %;河蟹料粒度要求与对虾料相似。河蟹、虾料在水中保形要求在3 h以上,鱼料耐水性要求30 min以上。饲料粉碎得细一点,表面积增大,有利于调质和颗粒成形,使颗粒有良好的水中稳定性,可…  相似文献   

8.
血凝法测定饲料中植物凝集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植物凝集素(lectin)的血细胞凝集活性与其浓度的关系,提出了用血凝法测定饲料中lectin的新方法,并探讨了试样粉碎粒度、脱脂方法、脱脂时间、抽提时间、抽提次数等测定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ectin的活力与浓度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R^2=0.99)。血凝法测定饲料中lectin的含量时,以样品粉碎过40目、样品与30~60℃石油醚或乙醚比例(W/V)1:8脱脂8h、样品与生理盐水(W/V)1:8抽提8h为宜。在上述条件下测定,回收率可达88%~102%。经过对8种不同的饲料及原料样品lectin含量的测定,平均相对偏差为0.9%~2.4%,变异系数为1.3%~3.3%。结果表明,利用血凝法可快速测定饲料中的lectin含量。  相似文献   

9.
<正> 加工鱼虾饵料和特种饲料,其原料粒度一般要求为全通过40~60目筛。目前国内多数饲料厂采取的办法是,原料经第一台粉碎机(筛孔直径为φ1.5毫米以上)粉碎后到小方筛(筛孔为40~60目)进行筛理,筛上物再进入第二台微粉碎机(筛孔直径为φ0.5~φ0.6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原料粉碎粒度、调质温度、后熟化时间、入模水分和环模压缩比五个因素对水产颗粒料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通常鱼用饲料的粉碎粒度过40目(0.425mm)≥95%、调质温度控制在85℃以上、原料入模水分在14%~16%、后熟化时间为10~15min,环模压缩比在15左右为宜;②河蟹配合颗粒饲料的粉碎粒度过80目≥90%、调质温度控制在80~90℃、原料入模水分在17%~20%、后熟化时间在20~30min、环模压缩比在18~20为宜;③对虾配合颗粒饲料的粉碎粒度过80目≥90%、调质温度控制在80~90℃、原料入模水分在17%~20%、后熟化时间在20~30min、环模压缩比在18~22为宜。  相似文献   

11.
选择鱼粉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样品不同处理粒度、不同浸提介质、不同浸提方式、不同浸提时间下动物源性饲料原料样品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含量,对TVB-N项目检测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并选择鱼粉、猪肉粉及鸡肉粉为研究对象,研究测试优化后检测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表明,以过40目筛的粉碎粒度,0.6 mol/L高氯酸溶液为提取液,超声波浸提20 min后测定3种动物源性饲料原料中TVB-N的含量,样品加标回收率及变异系数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且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JB-300型精饲料搅拌机和300型平模颗粒机组合使用制备牛羊精补料颗粒饲料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 测定不同搅拌时间、装载系数对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影响;确定搅拌混合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测定不同玉米粉碎粒度、水分含量对颗粒饲料成型率的影响。以模孔直径、玉米粉碎粒度和水分含量为测定因素,以成型率和硬度的综合加权评分值为指标,确定制备颗粒饲料的最优组合参数。[结果] 搅拌时间为10 min、20 min的变异系数均显著(P<0.05)低于搅拌5 min和15 min。装载系数为80%时,变异系数显著(P<0.05)低于装载系数为70%和60%。玉米粉碎粒度为2 mm和4 mm时,颗粒饲料成型率显著(P<0.05)高于玉米粉碎粒度为6 mm和8 mm。水分含量为10%和13%时,颗粒饲料成型率显著(P<0.05)高于水分含量为16%和19%。影响正交试验综合加权平均分值的模孔直径、玉米粉碎粒度、水分含量的极差分别为18.76、1.64和3.47。[结论] JB—300型精饲料搅拌机混合饲料最佳参数:装载系数为80%、搅拌时间为10 min;300型平模颗粒机制作精补料颗粒饲料最佳参数:模孔直径为4 mm(压缩比为6)、玉米粉碎粒度为4 mm、水分含量为13%。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粉碎粒度的饲料对滤袋法测定饲料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DIP)及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DIP)含量的影响。采集黑龙江、河南及河北3个省的30个不同种类的饲料样品,分为5类(干草类饲料、农副产品类饲料、青贮类饲料、糟渣类饲料和饼粕类饲料),各类饲料分别粉碎为2个处理长度,粗粉碎组为2.00 mm,细粉碎组为0.45 mm(过40目分析筛),测定各样品的NDF、ADF、NDIP和ADIP含量。结果显示:1)粗粉碎组和细粉碎组的干草类饲料、饼粕类饲料NDF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2组间干草类饲料、青贮类饲料ADF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糟渣类饲料、饼粕类饲料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粗粉碎组饲料的NDF和ADF含量普遍高于细粉碎组。2)粗粉碎组和细粉碎组的NDIP含量除青贮类饲料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几类饲料的NDI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间各类饲料的ADI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采用滤袋法测定不同粉碎粒度的饲料NDF和ADF含量差异较大,建议采用2.00 mm的粉碎粒度进行测定;采用滤袋法测定不同粉碎粒度的饲料NDIP和ADIP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4,(9):104-110
采用体外溶出法考察黄芪细粉和超微粉中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溶出率。按照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进行不同粉碎粒度黄芪体外溶出试验,考察不同粉粹粒度的粉末体外溶出行为和释药机制。结果显示,前3060 min,黄芪中成分溶出率为细粉>超微粉,60 min后,溶出率为500目>300目>200目>1000目>80目。结论:黄芪经超微粉碎后的有效成分的溶出与黄芪的粒度大小和浸润有关,而且浸润后存在最佳溶出率粉粹粒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试验主要研究了3个方面内容:①不回潮烘干法、回潮烘干法和风干法测定饲料中初水分时,测定结果组间差异均不显著,但不回潮烘干法测定结果平均值较集中,重复性最好;②CP、EE和粗灰分分析时,饲料样应粉碎通过0.45mm(40目)的分析筛,粗纤维测定时应粉碎饲料样让其通过1.00mm(18目)网筛;③CF测定灰化过程很重要,是CF测定时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水解残渣的清洗次数和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仿生消化法中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为确立基于仿生消化系统(SDS 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的操作规程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设11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其中处理1~3、4~7、8~11分别考察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和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碎粒度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都有显著性影响(P<0.05)。当玉米的粉碎粒度从 40目减少到 100目时,其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依次增加,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粒度范围出现在 40~60目。而大豆粕的粉碎粒度从40目减少到100目时,尽管60目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最高,但与其他 2个粉碎粒度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相差在 0.70%以内。2)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逐步趋于稳定。在清洗 6次后,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异已趋于 SDS 1的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之内。3)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在 4个存放时间的处理水平内,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化都在0.94%和 0.37MJ/kg以内,处于 SDS 1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内。综合上述结果,SDS 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时,样品的粉碎粒度应为 60目、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为 6次。透析袋前处理后 4℃下存放 90d内均可用于对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7种饲料原料粉碎粒度与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及能耗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选择 7种饲料原料 (玉米、麸皮、去皮豆粕、带皮豆粕、普通豆粕、棉粕、菜粕 ) ,用小型锤片粉碎机在 5种孔径(4 .0、2 .5、1.5、1.0、0 .6mm)的筛片下进行粉碎 ,测定粉碎物的对数几何平均粒度和粉碎电耗 ,并用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两步体外消化法测定不同粉碎物的蛋白质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和两种酶的连续消化率。结果表明 :(1) 7种饲料原料粉碎物的对数几何平均粒度与粉碎机筛片孔径线性相关 ,但也与饲料原料的原始粒度有关 ;(2 )粉碎能耗与粉碎物对数几何平均粒度主要呈二次曲线关系 ,当原料粉碎通过 1mm及以下筛孔时 ,电耗急剧上升 ;(3)粉碎物的胃蛋白酶体外消化率和总酶消化率与粉碎物的几何平均粒度显著线性负相关 (P <0 .0 5 )。说明粉碎能有效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其中 ,去皮豆粕具有最高的蛋白质体外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饶妼 《饲料工业》1992,13(2):38-39
<正>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微粉体及超微粉体的加工及粒度测定、表示方法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据日本《配合饲料讲座》(下卷)介绍,微粉碎可将0.2~0.5厘米的物料粉碎至70~200目。超微粉碎机粉碎的成品粒度则不粗于200目。日本的超微粉碎机可将10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检测不同粒径白头翁散的破壁率,同时测定不同粒径小檗碱的溶出度,确定白头翁散超微粉的最佳粉碎粒径,以白头翁散细粉中完整的木栓细胞为显微特征计数物指标,观察不同粒径的显微特征数,通过浆状搅拌法提取不同粒径白头翁散中的小檗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溶出度;结果显示,白头翁散200目、300目、400目、500目粒径的细胞破壁率分别为38. 64%、91. 94%、94. 99%、96. 95%,60目、200目、300目、400目、500目白头翁散小檗碱的溶出量分别是30. 1%、45. 5%、82. 4%、83. 5%、85. 9%。表明制备白头翁散超微粉易粉碎到300目。  相似文献   

20.
饲粮样品粉碎粒度对ADF和NDF尼龙滤袋法测定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样品粉碎粒度对饲粮NDF和ADF测定值的影响,将肉羊全混合饲粮碾磨过2mm筛而1mm筛上物分别为80%(1组)、40%(2组),过1mm筛而0.5mm筛上物分别为80%(3组)、40%(4组)、0%(5组),共5种粒度,用自制200目和400目尼龙滤袋测定ADF和NDF的含量。结果表明:用200目尼龙滤袋测定的ADF的含量,1组显著高于3、4、5组,2、3组显著高于4、5组(P〈0.05);而用400目尼龙滤袋测定的结果,1、2、3组显著高于5组,2组显著高于4组(P〈0.05);用两种尼龙滤袋测定的ADF值,随饲粮样品粉碎粒径的变小而降低。用200尼龙滤袋测定的NDF含量,l组显著高于2、3、4、5组,2组显著低于3、4、5组(P〈0.05);用400目尼龙滤袋测定的结果中,1、3、4组显著高于2、5组;用两种尼龙滤袋测定的NDF值,除了2组外,有随饲粮样品粉碎粒径的变小而降低的趋势。饲粮样品的粉碎粒度对用尼龙滤袋法测定的ADF和NDF的结果存在明显影响,样品粒径越小,ADF和NDF的测定值就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