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奈)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油(木奈)幼胚为材料,研究外植体大小、低温处理、基本培养基类型、碳源、培养基中的2,4-D浓度、AgNO3的添加与否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轴为5—7.9mm低温处理18h的幼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使用山梨醇(浓度为3%)为碳源、含氮量低的WPM培养基,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优于蔗糖为碳源、含氮量高的MS培养基;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2,4-D浓度为2.0mg/L,培养基中附加5.0mg/LAgNO3有助于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使用正交设计法,以油茶幼胚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不同培养条件等因素的组合对油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最佳配方为:MS+1.0 mg/L 6-BA+1.0 mg/L KT+1.0 mg/L TDZ,诱导率达到100%;单因素对于愈伤组织诱导率具有显著影响为品种>培养基>NAA>TDZ,其他因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麦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低温处理时间、激素和蔗糖浓度及生根条件等对小麦幼胚培养再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优化的条件下,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频率为80.88 %,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的频率为97.30 %,分化芽的生根率为90.00 % 以上;筛选出栽培品种(系)6-90可以作为遗传转化的良好受体。  相似文献   

4.
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个小麦品种的幼胚为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研究了影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主要受基因型的限制,同时也受培养基组成的影响;培养基中添加0.5mg/L的ABA不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幼苗分化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形成量是建立小麦植株再生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幼胚的转化体系,获得转基因的小麦再生植株,对小麦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以新春6号和新春9号小麦幼胚为试验材料,选择不同诱导培养基对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4种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质量和诱导率有明显的差异,其中MCIMA+KT高于其他3种培养基,新春6号和新春9号诱导率分别为53.80%和52.25%,愈伤组织的质量级别为A级,属于极适宜进行遗传转化状态。SD2培养基上诱导出的2个小麦品种愈伤组织分别为0.002%和0.59%,是不适宜进行遗传转化的培养基。新春6号和新春9号2个基因型诱导的愈伤组织数量和质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适于进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6.
以超甜玉米自交系S1和品种粤甜3号为材料研究了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胚性形成的几个关键因素。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都是高诱导力的材料,自交系S1能够诱导出高质量的Ⅱ型胚性愈伤,是理想的基因转化材料。2,4-D浓度为2 m g/L时,2种基因型出愈率和胚性愈伤率达到最高,胚性愈伤率分别达到45.88%和35.00%;在培养基中添加9 m g/L的A gNO3极显著地提高了胚性愈伤率,比对照提高了31.25%;添加700 m g/L的脯氨酸,胚性愈伤率显著地提高了12.41%。据此建立了高效稳定的超甜玉米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21种基因型甜玉米为试材,以幼胚为外植体,研究甜玉米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技术.21种基因型的幼胚均可诱导愈伤组织发生,但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较大,变异范围为0~100%.不同基因型材料的愈伤组织增殖能力也有显著差异,转入分化培养后,仅选系A23-2-3[3]再生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玉米自交系4112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一步优化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为建立高效的玉米转基因受体系统奠定基础。[方法]用6种含有相同浓度和配比的植物激素的培养基N6、MS、NBM、NM、MB、NMB对玉米自交系4112幼胚进行组织培养,观察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结果]6种不同培养基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幼胚在每种培养基中产生愈伤组织的情况存在差异。N6培养基或N6复合培养基比MS培养基对玉米自交系4112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更好。[结论]植物激素与培养基成分的相互作用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未成熟云南松种子为研究材料,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合子胚发育状态观测,从外植体类型、采果母树基因型、培养基种类3方面探讨其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鉴定了胚性愈伤组织。结果表明:75%乙醇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2次,2%氯酸钠浸泡15 min,无菌水冲洗4~5次为种子最佳消毒方案;不同外植体类型对出愈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具有极显著影响,取带胚乳的合子胚作为外植体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34.3%,而合子胚作为外植体时诱导率为14.3%;采用14种培养基接种,平均诱导率在2.2%~17.6%之间,其中接种于MLV+2, 4-D 2.0 mg/L+6-BA 1.0 mg/L+KT 1.0 mg/L+肌醇 0.1 g/L,1/2LM+2, 4-D 2.2 mg/L+6-BA 1.1 mg/L +AgNO3 3.4 mg/L+肌醇 0.1 g/L,DCR+6-BA 0.63 mg/L +KT 0.61 mg/L+NAA 2.0 mg/L+肌醇 0.2 g/L+麦芽糖15 g/L培养基的胚性愈伤诱导率分别为17.6%、17.6%、16.5%,表明该3种培养基适合于云南松的胚性愈伤诱导;8株云南松优株未成熟带胚乳合子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为5.1%~19.4%,最高的是076号云南松,最低的是075号云南松,表明基因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具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玉米未成熟幼胚作为外植体,以N6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将套袋授粉后11~14d的幼胚进行离体组织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幼胚在培养基上7~15d时逐渐增殖愈伤组织和胚状体。2,4-D是愈伤组织诱导的重要因素。试验表明:幼胚长度、基因型、培养基成分的变化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柰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榇嫩芽为材料.对Dellaporta等用CTAB制备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进行改良,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ω=10%PVPP与材料充分研磨,将提取缓冲液的β-巯基乙醇体积分数降低为1%,能有效地去除材料中的多酚类物质;用氯仿/异戊醇(24:1)抽提裂解液2次所获得的上相.加入1/10体积的65℃的NaCl/CTAB溶液混匀,再用氯仿/异戊醇(24:1)连续抽提2次,并在DNA粗提液中加入适量高浓度NaCl和无水乙醇沉淀DNA,可以有效地去除多糖的干扰.获得比较纯净的DNA样品;PCR特异性扩增的结果表明,以改良法的DNA为模板可获得PPO基因保守区约600~800bp特异条带.且扩增条带较亮、无引物二聚体出现。  相似文献   

12.
柰嫩芽总RNA的提取与纯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嫩芽为材料,对Trizol法进行改进提取总RNA,试验结果表明,加入10%PVPP与材料共研磨,并在Trizol提取液中加入1%β-巯基乙醇,可以完全排除酚类物质、色素等杂质的干扰;采用在匀浆液中加入终浓度为20%乙醇沉淀多糖、在裂解液抽提的上相中加入终浓度为3mol/L LiCl沉淀RNA、在RNA的粗提液中加入适量的3mol/LNaAc(pH5.2)和低浓度的无水乙醇沉淀多糖等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去除多糖的干扰,获得纯净、完整的RNA样品,用它为模板进行RT-PCR反应,获得PPO基因保守区约600~800bp的cDNA条带;而单独采用在匀浆液中加入终浓度为20%乙醇沉淀多糖的方法,不能将样品中的多糖去除干净,这些残留的多糖会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导致逆转录反应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新发生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为更好地识别并防控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分离方法对湖南永州奈李果园发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ITS、TUB、CAL和ACT序列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大豆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icolla)一致;其ITS、TUB、CAL、ACT序列与P.longicolla同源性分别为98%、99%、99%和98%.室内人工接种病原菌3~5 d后果实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转腐烂等症状,与田间果实危害症状一致.[结论]初步确定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的病原菌为P.longicolla YZ.  相似文献   

14.
以成年油(木奈)树为材料,对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的生长发育模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流入与内源CTKs、ABA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在油(木奈)实中累积依果实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呈有特征性的变化并与之密切相关.随着果实进入第一换期讯速生长期,其含量尤其果糖和葡萄糖亦显著上升,而在硬核期,其含量又有所下降.在硬核期的后期,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再次大量累积;随着油(木奈)实生长速率的上升,其含量迅速下降;当果实进入第二讯速生长期直至向成长期转变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亦快速累积.内源CTKs、ABA的研究表明,ZRs、ABA与果实的第一期迅速膨大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累积密切相关;[diH]ZRs、ZRs与启动果实的第二次迅速膨大有关;ABA与果实的第二次迅速膨大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在果实中的累积呈正相关.文中就油(木奈)果实生长以及品质发育及其内源CTKs、ABA的调控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侵染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和筛选Nai李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Nai李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侵染Nai李的过程和组织病理解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细菌从伤口、气孔和皮孔侵入Nai李果实、叶片和枝梢:病斑深达中果皮数层细胞,自果皮向果心可分为3层,第2层被大量细菌定殖,第3层下缘呈扩散状,接近内果皮;电镜观察表明病原细菌定殖于细胞间隙,使细胞膜和细胞壁离解,叶绿体受损。  相似文献   

16.
从成熟果实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中分离了编码CH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sCHS,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采用Genome Walking方法从基因组DNA中分离获得PsCHS基因上游的调控序列,命名为PsCHSp,PsCHS基因全长1 442bp,其中ORF 1 176bp,编码392个氨基酸;采用APA-Walking技术,获得该基因的5ˊ端调控区,经在线软件预测,启动子序列含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元件TATA-box和CAAT-box,还包含光响应元件、厌氧诱导元件、胚乳表达相关元件、MYB结合位点以及激素响应元件;RT-PCR结果显示,PsCHS基因在果实发育的前期表达量较高,花后40d表达量最高,随后开始下降,果实成熟期表达量较低。分离获得的PsCHS基因属于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EC 2.3.1.74)是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该基因可能对类黄酮的合成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成年油木奈树为材料,对其初始坐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盛花后2周内,油木奈出现大量的落花落果;幼果(子房)低水平的GA1 3与油木奈的落花落果高峰关系密切,而内源细胞分裂素ZRs和[diH]ZRs以及ABA与幼果(子房)的生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初始坐果期,油木奈的雌配子体发育缓慢,且有相当数量的胚囊中途退化、败育,无法正常受精,从而导致其大量的落花落果。文中就油木奈的初始坐果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发芽法和3 种不同的染色法对木奈李、普通李和普通桃的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花粉生活力测定时的培养条件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品种类型、 G A 浓度等试验因素、花粉生活力测定的方法等都会对花粉生活力的高低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3年生"海湾红宝石"李茎段为试材,从初代培养(激素浓度和基本培养基的筛选)、继代培养(激素选择)、生根培养(激素及间苯三酚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初步建立"海湾红宝石"李离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初代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WPM IBA 0.05~0.1 mg/L BA 0.5~1.0 mg/L 葡萄糖30 g/L 琼脂5 g/L Vc1.0 g/L;继代培养基为WPM IBA 0.05~0.1 mg/L BA 0.2 mg/L KT 0.3 mg/L 葡萄糖30 g/L 琼脂5 g/L Vc 1.0 g/L CH 1.0 g/L;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2~0.5 mg/L 蔗糖15 g/L 间苯三酚20~4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