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比4种不同变性淀粉对裹粉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木薯氧化羟丙基淀粉效果最好,木薯氧化淀粉、木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木薯羟丙基淀粉较好,木薯醋酸酯淀粉次之,且以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20%木薯氧化羟丙基淀粉、0.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1%魔芋精粉、0.1%明胶复配制作的裹粉应用效果最好,大大改善产品的外观、颜色及口感,减少了其他增稠剂的添加量,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产品的产出率。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原淀粉膜与交联淀粉膜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马铃薯淀粉基可食膜的性能,通过对原淀粉进行交联变性处理,考察交联处理对马铃薯淀粉基可食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交联处理作用,马铃薯交联淀粉基可食膜的机械性能及阻水性能显著高于马铃薯原淀粉基可食膜.  相似文献   

3.
研究燕麦谷粒牛奶中变性淀粉应用,筛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卡拉胶、结冷胶、氧化羟丙基淀粉添加量,以及均质温度、糊化温度、均质压力和糊化时间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以离心沉淀率为响应值,研究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卡拉胶、均质温度、糊化温度对燕麦谷粒牛奶稳定性影响,根据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条件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添加量1.22%,卡拉胶添加量0.02%,均质温度61.38℃,糊化温度83.12℃,离心沉淀率达到2.03%。  相似文献   

4.
淀粉基可降解材料是一种可再生、可降解的高分子共混物质,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热力学性能好等优点,是当前绿色生物可降解材料研究的热点。通过综述淀粉类可降解材料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有关淀粉基可降解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完全可降解的淀粉基材料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羟丙基淀粉制备的影响因素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硫酸钠为膨胀抑制剂,对马铃薯羟丙基淀粉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氧丙烷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无水硫酸钠添加量及氢氧化钠用量对羟丙基淀粉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丙烷添加量10%,反应时间18 h,反应温度50℃,氢氧化钠用量1%,无水硫酸钠用量8%,取代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添加对面粉性质及馒头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2%范围内,随着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添加量的增大,面团的面筋特性、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不断改善;当添加量1.2%时,随着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面筋特性、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则呈现劣变的趋势。随着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添加量的增加,面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最低黏度不断提高,糊化温度、回生值和衰减值不断降低,馒头的硬度、黏度、咀嚼性、恢复性和感官评分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馒头的黏聚性则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因此,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最适添加量为1.2%。  相似文献   

7.
以豆渣、变性淀粉、食品级CMC、山梨醇和单甘酯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明确变性淀粉、食品级CMC、山梨醇和单甘酯对豆渣基可食用一次性餐具吸水率和吸油率的影响。按照Box-Behnken设计试验方案,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阶多项非线性回归方程和数据模型,以吸水率为指标优化豆渣基可食用一次性餐具配比,确定变性淀粉、食品级CMC、山梨醇和单甘酯的添加量,探索豆渣基可食用一次性餐具最佳配比。结果表明,豆渣基可食用一次餐具的添加比例为变性淀粉添加量20.5%,食品级CMC添加量27.0%,山梨醇添加量16.5%,单甘酯添加量5.0%,优化后验证试验的吸水率均值为2.21%(n=3),与软件预测值(2.19%)较为接近,偏差为0.913%,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绿豆淀粉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制膜原料,通过考察二者复合比例对可食性绿豆淀粉基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可食性绿豆淀粉基复合膜的最佳复合比例,同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该复合膜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其对青脆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绿豆淀粉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比例为2∶1时,绿豆淀粉基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膜性能,此时溶解度、水蒸气透过系数、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8%、1.2×10-5g·mm·cm-2·h-1·Pa-1、35 MPa和21.4%。与绿豆淀粉膜相比,该复合膜组分间的相容性较好,且表面更平滑、均匀。在常温贮藏期间,用该复合膜涂膜的青脆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均优于未涂膜组,可作为青脆李的保鲜膜材料。  相似文献   

9.
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 MD)技术可用于探索蛋白质与淀粉混合制作的薄膜特性。MD从微观层面解释了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原子与分子构象,且可以提供某一状态时蛋白质与淀粉间的氢键作用力、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库仑力、化学键能等信息,其有助于科研人员了解或开发新型材料。围绕蛋白质-淀粉可食薄膜、微波加热(Microwave heating, MH)、MD原理及应用等展开论述,分析了蛋白质、淀粉及蛋白质-淀粉薄膜与微波加热之间的研究现状及关联特性。MD技术进一步揭示了蛋白质-淀粉基材料在MH环境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及作用机理,可为蛋白质-淀粉材料基薄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淀粉特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马铃薯淀粉具有优良的特性和独特的用途,其平均粒径大、粒径大小分布范围广;糊化温度低、膨胀容易;糊化时吸水、保水力大;糊浆最高粘度及透明度高,在加工面食类、水畜产制品、小糕点、颗粒粉、变性淀粉等制品上利用,具有独特的效果。马铃薯淀粉分子结构中结合有磷酸基,磷含量高低对马铃薯淀粉的性质有重要影响,不同磷含量的马铃薯淀粉在利用上有所区别。遗传改良是获得不同磷含量加工原料的有效手段,栽培技术及其他管理措施可以调节原料品种的磷含量。对不同粒径淀粉进行分级时,大粒淀粉可以更好地表现出马铃薯淀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高直链玉米淀粉在生物可降解塑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玉米的需求已向众多的新领域拓展。为了适应新需求,农业科技人员培育出一些新型玉米品种,其中高直链淀粉玉米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塑料工业等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众所周知,直链淀粉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特别是在生物可降解塑料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培育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种,发展高直链淀粉玉米生产和加工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PLA)是一类重要的绿色环保型可降解材料,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笔者简要论述了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物化性能、力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综述了聚乳酸的合成方法—乳酸直接缩聚法和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分析了国内外的生产现状。最后,对聚乳酸的合成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一旦工业化,它在医用及降解塑料方面将会有难以估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水分温度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可降解地膜的农用特性以及对不同种可降解地膜进行择优,试验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一般大田条件下普通地膜,不同可降解地膜以及露地栽培条件下土壤的温度、水分以及产量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前期,各地膜组均可以有效提高地下0~40 cm土壤水分含量,地下5~25 cm土壤温度,保温作用持续65天,其保水保温作用均表现为普通地膜与可降解地膜1差异不大,可降解地膜2次之,露地处理最差。普通地膜、可降解地膜1、可降解地膜2玉米增产率分别为19.5%,22.0%和13.1%,说明可降解地膜1和普通地膜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且差异不大。由此可得,可降解地膜1代替普通地膜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可降解地膜在晋东南地区玉米生产中的实际意义,从土壤保温性、土壤保水性、玉米生育进程与产量、田间降解等方面对3种地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与不覆膜裸地相比,两种降解地膜能显著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但效果稍逊于普通地膜,两种降解地膜之间差异不显著;地膜覆盖可显著加快玉米生育进程和增加玉米产量,降解地膜使生育期缩短4天,普通地膜使生育期缩短了9天,分别增产9.06%、9.72%、14.54%,普通地膜优于可降解地膜的促进效果,但普通地膜与降解地膜产量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地膜降解方面,2种可降解地膜破裂启动期较为一致,发生于覆膜后约40~50天,可基本满足玉米苗期对温度、水分的需要; 覆膜 90~100天后可降解地膜从土壤表面基本消失。以上结果显示,供试的2种可降解地膜不仅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和经济学效果,其降解特性也基本符合玉米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且较普通地膜既省工省时,并可降低环境污染,所以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晋东南玉米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及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兰印超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2):120-126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发展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现象的产生,为此发展可降解地膜势在必行。为了探讨可降解地膜覆盖的田间效应,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可降解地膜、液态地膜、普通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玉米对比试验,研究了可降解地膜、液态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覆盖能够明显提高地下5~20 cm的土壤温度,提高地下0~40 cm的土壤水分。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的保温保水作用与普通地膜相当,以可降解地膜取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具有可行性。液态地膜由于受降雨影响较大,在露地种植的情况下应当慎用。  相似文献   

16.
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87—2018年国内降解地膜研究态势。结果显示:降解地膜研究文献数量偏少,近10年来其速度和数量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域全国各地区均有涉及,新疆、甘肃、山东是研究靠前的3个地区;研究情报源分布较为广泛,但高质量载文期刊较少;研究人员分散不稳定,核心作者不突出;科研和教学单位是主要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多为应用降解地膜后对土壤水热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而在降解机理、环境安全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建议降解地膜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应满足"五性一配套"综合体系,即:功能性、操作性、可控性、经济性、安全性和配套性。  相似文献   

17.
可降解地膜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可降解膜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择7个可降解膜开展田间试验和填埋试验,分析不同覆膜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降解膜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覆膜处理较裸地处理可增产4.35%~14.62%,有4个降解膜较普通地膜增产1.48%~7.01%,但增产效果不显著(P>0.05).在整个生育期地温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  相似文献   

18.
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和旱地马铃薯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减轻农田白色污染,提高旱作区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在内蒙古阴山北麓进行了地膜覆盖模拟试验。研究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温度、水分和旱地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覆膜处理土壤温度无显著差异。2008与2009年降解膜C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73.25与63.05,均高于其他2种降解膜。从马铃薯生长发育来看,3种降解膜处理出苗率均显著高于普通膜,株高和叶片数降解膜处理要显著低于普通膜,商品薯产量和数量不同膜处理无显著差异。降解膜保温效果良好,但保水性能相对较差;多年生产实践表明当地农作物生长发育主要限制因子为水分,所以降解膜在该干旱区的推广还有待考虑。  相似文献   

19.
农户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促进新疆地区残膜治理工作的开展,以新疆典型地区的覆膜农户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研究影响农户残膜治理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当前残膜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是回收残膜,只有6.7%的农户选择使用可降解地膜;农户的农业收入、残膜危害认知水平、残膜回收站、治理效果以及机械化水平是影响其残膜回收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农户使用可降解地膜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家庭从事农业人数、主要经济来源、农业收入以及降解膜价格是影响农户使用可降解地膜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加大关于残膜危害和相关治理措施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残膜回收机和降解地膜的研发力度以及严格落实相关法规条例作为推进新疆残膜治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施永祥 《粮食储藏》2002,31(6):32-34
本试验选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GR6作为隔热材料进行粮面压盖隔热保冷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GR6均有一定隔热保冷作用,GR6的隔热性能略优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试验表明墙体传热也是促使整仓粮温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本试验还初步分析了谷物冷却后粮堆各个部位粮食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