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湘南地区2个养牛基地县的5个典型肉牛养殖示范场的生产情况与经济效益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示范场不同养殖规模肉牛出栏率差别较大,以江华县荆州村示范场(规模为100头左右)出栏率最高迭41.2%,其投资收益率也为最高达39.2%;第二,随劳动力的增多,文化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有增长的趋势。根据肉牛规模系数M显示,在湘南地区进行规模养殖时以100头规模较为适宜,采用适当放牧、补料,头均每年可盈利710元。  相似文献   

2.
新晃县肉牛养殖规模与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晃县45个养牛户的规模养殖与经济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规模养殖以8~9头出栏率最高达37%;(2)规模为2~3头的投资收益率最高可达42.9%;(3)以放牧+精料方式饲养肉牛,日均收入可达2.5~3.1元/头;(4)1.5~2岁三元杂交牛较本地牛平均提高收入61.4%(41.1%~95%),但头均收入与养殖规模呈反比。根据线性加权模型评价值P显示,在没有大面积牧草资源的山区肉牛养殖规模以8~9头适宜。  相似文献   

3.
通过饲用作物调查、试验和示范,对罗平县肉牛规模养殖的饲草供给模式进行探讨,做到夏秋季狠抓全株玉米、甜高粱等饲草的收贮,冬春季做好冬优饲用作物的种植,创新种养结合模式,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形成饲草供给多样化,既保障了肉牛规模养殖所需的优质饲草供给,降低饲草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走出一条肉牛产业化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肉牛产业的发展关乎民生。肉牛的养殖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统一标准,结果导致肉牛市场发展不均衡、不稳定。为了促进肉牛发展的持久性,笔者通过走访部分特点不同的养殖场,结合自己的见解总结成文,以期为肉牛养殖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养牛是武威市凉州区养殖业的传统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走访和实地观测公司及农户的肉牛养殖。结果显示:农户肉牛养殖占比66.67%,养殖带头人在当地肉牛养殖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养殖数量保持5~30头,是农户应用自养技术养殖的有效数量;多种肉牛养殖模式并存适宜当地经济条件。凉州区肉牛养殖趋向标准化和系统化;缩短养殖场粪污处理过程是改善肉牛养殖环境急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肉牛养殖经济效益调查分析与养殖适度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次对30户的调查发现:养牛户户均存栏量7.73头,户均年收入为2063元、,平均一头牛净赚267元、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4.32%。年收入随着规模的增大而增多,投资收益率随着规模的增大而降低。综合多方面因素初期肉牛养殖规模以5—6头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育肥场十农户”这一肉牛基本饲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分析,并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对已初具规模和具有不同典型地域经济特征的鹿邑、鄢陵、内乡三县的内牛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下,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养殖业的规模,促进了养殖业的良性循环。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前提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上升,对牛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具有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需求,需要在肉牛规模养殖的过程中,加强对肉牛养殖的关注,实现肉牛安全性的保障,减少因肉牛养殖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安全性隐患。疫病是牛规模养殖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严重影响牛规模养殖,损害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本文将立足于牛规模养殖的现状,探讨常见的疫病类型,并根据疫病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加强对疫病问题的控制,解决和减轻疫病的发生,提升肉牛养殖的质量,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结合多样养殖经验,规模牛场实现健康高效养殖,除了建场选址,保温防冻,严格消毒等常规工作程序外,改善规模养牛场的养殖条件和完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环节.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就规模牛场健康养殖技术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榆中县贡井乡地处榆中北山干旱半干旱地区。贡马井村赢得肉牛专业合作社养殖肉牛316头,近5年来,该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流转土地等方式,种植饲用玉米、苜蓿、燕麦等饲草约0.7万亩,年产草及玉米青贮0.4万吨,完全实现了青、粗饲料的自给自足。秋冬季肉牛轮流在玉米、燕麦留茬地放养,节约饲料。牛粪等养殖粪污直接还田,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种草养畜、种养一体化的生态养殖模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1.
<正>襄樊市襄阳区是湖北省畜牧大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区畜禽养殖小区、标准化生猪养殖模式、养牛模式和养羊模式得到了突破性发展。2008年襄阳区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142.5万头、14.6万头、30.6万只和1 740.4万只,畜牧业总产值30.3亿元,建有标准化150猪舍197栋,500猪舍49栋,  相似文献   

12.
针对湖南洞庭湖地区的自然条件与肉牛养殖特点,提出"湖洲模式"、"农区模式"与"草场+农区综合模式"等养殖模式;以岳阳市为试,最进行试验,结果表明:①湖洲模式条件下,采用中型规模(户均年存栏14.2头)发展肉牛养殖最为适宜;农区模式条件下,采用特大型模式(户均年存栏133.9头)发展肉牛养殖最为适宜.②由政府统一规划,农户养母牛育牛犊,基地集中科学育肥,公司屠宰加工,联合发展"综合模式",有利于肉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农村肉牛的养殖模式主要以个体户分散经营,小规模养殖为主。农村肉牛养殖技术含量较低,存在着疫病防治不重视、饲料安全性差和饲养管理粗放等诸多弊病。  相似文献   

14.
农村肉牛养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肉牛养殖的发展情况 1.1 肉牛生产 2007年度柳江县肉牛饲养量为19.53万头,同比增长6.78%.肉牛出栏6.94万头,同比增长16.64%.总产值达3.12亿元,纯收入达8326.56万元,同比增长16.54%,农民人均收入185.03元.肉牛生产商品率为32.55%,同比增加1.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规模奶牛养殖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我国奶牛规模化进程大大加快。很多地区提出了消灭"散养"这一"落后模式"的口号;也有些地区将散养集中到小区进行"集中散养",而没有考虑这一模式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极大风险;还有些地区,脱离本地区饲料资源、环境承载、粪污消纳等实际情况,盲目求大、求洋,高额投资。事实上,超大型牧场模式在某些地区有一定代表性,但并不是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主流。对于目前我国奶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如何结合奶业优势区域的资源禀赋、养殖业历史以及市场容量来发展适度规模的奶牛养殖业,引导我国奶牛养殖业走向安全、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是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我国奶业目前存在的三种主体养殖模式——散养户、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结合原料奶质量、价格、收益等方面,对不同养殖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比较,力求探讨适合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肉牛养殖是养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而肉牛养殖有多种养殖模式。本文细致阐述了健康肉牛的养殖技术要点以及不同养殖模式的效益对比,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山东地区肉牛养殖主要以中小规模的肉牛育肥养殖场/户为主,自繁自养场、肉牛繁育养殖场相对来说比较少,为相应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牛创新团队关于开展“2014年山东省肉牛发展调研工作”,进一步了解山东地区肉牛养殖现状,2014年7月笔者对山东青州市、梁山县、新泰市50余家农村肉牛养殖场(户)以及东营市规模化肉牛繁育养殖场进行了实地调查,重点考察了山东农村肉牛养殖场/户的养殖模式、养殖规模、肉牛品种、饲草饲料、疫病防控、养殖成本等,分析各种养殖模式的利弊及养殖效益,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够为我省乃至我国肉牛养殖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肉食结构的改善,牛肉的消费量呈现持续增长的局面,牛的存栏总数从1980年的7 200万头增加到2000年的1.4亿头;我国牛肉产量从1980年的26.9万t增加到2000年的532.8万t,已成为美国、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肉牛生产国[1].2008年虽然达到近690万t的增长量,但我国牛肉人均产量仅为4.9 kg,而世界人均占有牛肉量为9.8 kg.  相似文献   

19.
鸵鸟规模养殖的饲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鸵鸟养殖幼鸟低成活率问题造成了产业的“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益”,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鸵鸟产业的发展。寻找这一现象的成因并解决这一问题是鸵鸟产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国内大部分养殖者在饲养管理中都采用“精饲料 青粗饲料”(含农副产品)的传统饲养模式。传统观念认为,青粗饲料有着价格低、品种多、来源广、费用低等优势,还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饲草资源,有着一举多得的好处,能降低饲料总成本。但是,也正是这种传统模式和观念,忽视了青粗饲料质量及其可控性和可操作性等,使得鸵鸟养殖陷入了“高成本、低效益”的怪圈…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促进肉牛养殖逐步向现代生态养殖转变,泰和县按照四化推一化的发展战略和清洁生产工作要求,大力推广生态养殖、综合治污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