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征地制度在我国开始实施,土地市场进入到城乡二元化发展阶段,到目前,我国土地市场已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政府通过征收方式,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包括集体所有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转为增量国有土地,  相似文献   

2.
杨永崇  娄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4,(7):2130-2131,2177
地理信息世界存在地理空间、定位空间、数学空间等3大空间,且这3大空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该研究在探讨地方独立坐标系统建立方法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地理空间及其对应的定位空间将数学空间进行分区的设想,从而将农村和城镇的土地信息表达到一个数学空间,实现了将一个区域内的土地信息完整、连续地管理和表达,为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要求要积极推动农村改革,以达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目的。为更好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需要在进行农村改革的时候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以便于更快发展农村的经济。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下,乡镇财政管理制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提出了几点完善的建议,希望对加快城乡一化的进程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长期以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过多年的演化而逐渐形成的。自新中国至今,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经历了固化、减弱、波动中加强和迅速强化4个演化阶段。这期间的二元土地制度对经济二元起到了固化、暂缓、重新强化和加剧的作用。改革当前二元土地市场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制度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1)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微观基础;(2)加强政府对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规制和宏观调控。本文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协调的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逐步成为协调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重要手段,并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该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为例,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整治潜力进行分析,剖析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土地整治面临的新形势,从土地整治模式、管理体制、融资渠道、土地整治激励机制、加强公众参与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解决城乡矛盾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利益冲突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主要表现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方式单一、土地征收范围过宽、征地补偿资金管理混乱等.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土地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是根本原因,现行征地制度不完善是制度原因,缺乏统一的利益表达机构是组织原因,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直接原因,以经济为指标的政府考核体制是间接原因.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重点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和和现行财税体制;改变单一的以经济为指标的政府考核体制;建立农民统一的利益表达机构.  相似文献   

7.
全面深入研究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土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和完善策略,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76-10878
人力资本的流动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流动受阻的障碍,指出了人力资本城乡双向流动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处理因农村土地产权而产生的相关问题,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改革中的关键和重要问题之一。以襄阳市农村集体土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目前襄阳市农村集体土地的现状,探讨了其农村土地产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论土地整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合肥市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新路径,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采取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通过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实现"双增一减一提升"的目标;(2)实施政府引导、经济主导城乡土地利用和配置政策以及规划引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政策,推进宅基地上市改革,激励走"规模控制,内部调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并提出整村推进的土地整理模式需要在制度创新等更深层次去大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土地城市化与农村人口城市化挂钩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人的城市化落后于土地城市化及农村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民生问题,采用土地指标与人口挂钩促进城市化的制度创新方法,在发达地区率先试点土地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城市化挂钩的制度探索,建立地票制度平台,在不突破耕地红线背景下,将农村人口建设用地额度与其流动居住区域自由选择相结合,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城市可获得其所带建设用地额度,激励城市政府在获得建设用地额度的同时解决额度的携带者,促进人与土地同步城市化,解决农村人口进城的公共服务资金缺口.这一制度创新,必将促进相关主体的利益总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尺度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引导下,在对海南省保亭县三道镇农村土地权属纠纷与居民点用地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与野外调查法研究现阶段发展海南农村经济的长效机制,探索海南目前解决农地纠纷的途径,以改变农村用地分散低效的局面,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为国内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流转,但并未明确如何入市流转。因此,研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介绍相关基础理论和入市路径变迁的基础上,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转的路径选择,并首次详细阐述如何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演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分析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规律,以河北省东马营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ArcGIS矢量化等方法,分析其工业化发展历程,并选取扩展强度指数、容积率、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等指标,在微观尺度上对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动态演变及其驱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5年,东马营村箱包工业的发展导致当地经济非农化、农户从业结构非农化,当地纯农型农户所占比例不足1%,其显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2)东马营村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模、扩展强度、多样性、建设面积与建筑面积等持续增长,其动态演变是与工业化发展历程相适应的。研究认为,未来应借助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等缓解快速工业化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同时应做好耕地流转,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土地城镇化及其影响机制,利用地理空间统计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进行分析,并探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对城市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区域差异显著;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集聚特征,土地城镇化水平的热点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2)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分权化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了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此外,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均影响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然而,经济全球化下的各类因素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土地城镇化的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这种户籍制度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将城乡居民分别纳入两种不同的管理体系。这种划分绝不只是称谓的不同,而是意味着户籍背后所附着的各种地位、机会和福利待遇等的不同。近几年来,一些省市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统一为了居民户口,但户籍背后的利益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二元户籍制度的本质并未根本改变。二元户籍制度是特定  相似文献   

17.
以抚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生活水平、土地结构和土地利用投入产出4个方面,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协调发展模型为研究方法,对抚州市2007—2016年人口与土地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呈重度失调向中度协调发展趋势;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状态由重度失调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向初级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阶段转变;抚州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速度相对一致,但人口城镇化速度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城乡统筹工作成为了区域政府 工作的核心问题。因此,如果想真正增加广大农民群体的土地增值收益,就必须考虑城乡建设 用地市场的统一建立。为此,本文将主要从城乡统筹视角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 制,对其现状进行客观阐述,进而预测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伴随着大量土地被征用,这引发了地方政府、农民和土地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本文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征地的现状,选用博弈分析方法,对农民与征地方的各种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剖析了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开发商在征地补偿、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矛盾,并提出了缓解矛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规律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管理重要依据。基于1986、2000和2015年3期TM/OLI遥感影像,采用GIS方法分析沈阳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0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69.78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28%、72%;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51.63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71%、29%,阶段差异性显著;(2)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和沈北新区分别在1986~2000年和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中具有异速性和区域差异性;(3)自城市中心向外围,城乡用地扩张强度指数先增后降,在12 km呈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