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黑钙土、黑土中各种作物根茬留茬与否对土壤腐殖质、土壤重组有机质的组成、结合形态及某些光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种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是以非腐解态有机物发生作用的,对于改善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发生了良好的作用。说明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不仅对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发挥着很好的培肥作用。试验结果同分析土壤酶活性一样初步证明玉米根茬比大豆根茬有更好的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肥条件下土壤腐殖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培肥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含量,性质和组成的变化,提取胡敏酸,用酒精分级,研究胡敏酸各级分分布及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有机肥,尤其是厩肥有利于形成缩合度低,结构简单的年轻腐殖质,培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桉树土壤腐殖质的影响,为桉树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桉树造林时施用配制好的菌肥与对照肥,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造林试验。3年后通过对非根际土壤腐殖质的测定分析,探讨菌肥对土壤腐殖质的影响。[结果]泥炭土作为基质对土壤的腐殖质影响不大;菌株菌落数对土壤腐殖质有一定的影响;发酵木薯渣作为基质对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的菌株比用阿须贝培养基的菌株效果好;基质为泥炭土的菌肥能增加土壤腐殖质的含量。[结论]1号和2号益生菌肥对桉树林地土壤腐殖质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培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地中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明显,特别是水解酶类中的脲酶反映最显著,过氧化氢酶则较差,揭示出土壤脲酶活性可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作物对土壤水解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秸秆和化肥处理可提高土壤的总体酶活性,其中尤以厩肥的增幅为最大;随耕种年限的延长,除无肥处理外,其余培肥方式的酶活性持续增加;对土壤酶活性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脲酶和尿酸酶。  相似文献   

5.
针对东北黑土肥力下降和秸秆未能合理利用问题,研究了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置未施用秸秆(ck)、秸秆浅施(CS2)、秸秆深还(CS3)、秸秆与土壤混合浅施(CS4)、秸秆与土壤混合深还(CS5)5种处理.使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水溶性物质(WSS)、富里酸(Fulvic acid...  相似文献   

6.
黑土有机培肥与腐殖质特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及配施化肥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组成及胡敏酸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能明显地增加腐殖质含量,提高腐殖质的松/紧比值和松/稳比值,并使用胡敏酸的△logK升高,RF降低,单施化肥时上述作用不明显或相反,在本研究中猪粪配施化肥一般会削弱有机肥的上述作用,但其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1985-1988年在河南农业大学农站进行了6种不同质地土壤施用有机肥料的盆钵试验。探讨了不同质地土壤上,有机物料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氮素变化的影响及有机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施肥量的增加,腐殖质总碳、胡敏酸/富非酸及土壤C/N比在各质地土壤中普遍增高;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也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变大。但是土壤的C/N比,在3a以后都下降至11.6左右,而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杨金娟  马琨 《中国农资》2014,(16):22-22
<正>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培肥措施对耕层土壤均有一定的培肥效果,不论是全量还是速效养分都有一定的提高。采用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培肥方式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各试验中以化肥配施黄腐酸钾效果较为明显。分析认为,黄腐酸钾中含有16%以上的黄腐酸,由于能有效降低土壤pH,与无机化肥配合施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农田面积日益减少的今天,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施用化学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起着关键作用。虽然很大幅度地解决了粮食问题,但对土壤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而施用有机肥能全面补充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养分的有效性,加速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育等。但是,盲目施用有机肥也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扰动强度及作用强度不同,进而对土壤理化性质、基础肥力等产生不同影响,最终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土壤耕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机械化耕作方式,如旋耕、翻耕以及深松耕等的应用使土壤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文章综述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培肥的影响,旨在为农业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农田面积日益减少的今天,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施用化学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起着关键作用。虽然很大幅度地解决了粮食问题,但对土壤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而施用有机肥能全面补充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养分的有效性,加速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育等。但是,盲目施用有机肥也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耕作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结合状态及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变化规律,依托8年定位耕作试验,采用大田取样、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耕作方式下土壤腐殖质均以紧结态腐殖质为主,其含量占重组有机碳的50%以上;传统耕作方式(CTA)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含量随试验年限延长而增加,但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其在重组碳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传统耕作方式下腐殖质趋向于分解退化;旋耕秸秆还田方式(RTS)松结态、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年增加速率分别达0.08和0.31 mg/g,且其稳结态腐殖质含量最高,旋耕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腐殖质的更新与积累;土壤耕作及由此引起的秸秆分布位置不同是促进对应层次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增加的重要原因;秸秆还田条件下对土壤的扰动,增加了土壤的腐殖化度。  相似文献   

13.
周群 《现代农业》2014,(6):25-25
<正>土壤是人类生产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它支持着天然植物和栽培植物的生产,也繁衍了动物和人类。做为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土地更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可是我们的耕地面积不大,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现有土壤的生产力。随着科学的发展,施用化肥使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可是化肥又有它的局限性,施用不当,反而会使土壤逐年变坏,产量也会随之而降低,这样就有必要要求我们培肥土壤,使土壤肥沃度达到一定水平,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满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弘法、大羽、熊田等对Simon的修改法,对因有机培肥而造成肥力水平高、中、低的黑土进行结合形态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游离二、三氧化物结合态的腐殖质和与钙结合态的腐殖质的含量,随土壤肥力的提高而增加,并与有机质的增加量呈显著相关,而与多价盐结合的腐殖质变化不大。前两种结合形态的腐殖质含量又和土壤有机态氮的矿化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有机与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旱作区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对有机、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机制,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持续8 a的有机、无机培肥显著影响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指标,降低土壤碳氮比。所获得的细菌序列46 531条,分属于3 494个土壤细菌OTUs,共分为58门、67纲、143目、271科、639属、435种;但不同有机、无机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占35.91%~42.03%,是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化肥配施牛粪、化肥配施羊粪处理下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湾菌门(Chloroflexi)等的相对丰度均与对照间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细菌前10门的相对丰度在化肥配施黄腐酸钾、生物有机肥等低量外源有机碳处理下,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低量外源有机碳配施化肥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对照处理间的相似度较大,而牛粪配施化肥与羊粪配施化肥处理间的土壤菌群结构相似度较高。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呈负相关;第一、二排序轴能分别在累积变量78.67%、97.49%上揭示土壤细菌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土壤pH和碱解氮是影响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高低的主要驱动因子。旱作区中长期有机和无机培肥措施下,外源有机碳输入数量及有机肥类型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不同有机物培肥土壤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促进锌的有效化。其中,尤以有机肥最好,平均高出对照23.1%,其顺序为有机肥>绿肥>泥炭>秸杆。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肥方式对旱作区耕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快速提升宁夏中部干旱区耕地土壤质量,促进旱作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采用BIOLOG 技术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培肥方式对旱作区新推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化肥配施牛粪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呼吸强度增加。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化肥配施黄腐酸钾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机、无机配施与单施化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存在明显不同。化肥配施牛粪处理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碳源有较强的利用能力。化肥配施黄腐酸钾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化合物、多聚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及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不同培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主要受到土壤pH、碱解氮、全氮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培肥方式能更好地提升土壤品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培肥后影响土壤C、N、P等物质循环的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培肥增加了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尤以有机肥+化肥和有机肥处理效果最明显,可见有机肥在烟田土壤培肥中占据重要地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大多数化学性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反映出土壤酶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烟草的农艺性状、脱氢酶与烟草品质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培肥后土壤酶活性与烟草长势等的变化规律一致;构建的总体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烟草农艺性状和品质呈较好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总体酶活性可表征烟田土壤肥力水平高低。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0年定位培肥土壤试验材料为对象,通过对其微生物量的测定,从土壤生物化学角度对3种不同培肥措施的效果给出评价,即秸秆=化肥措施与厩肥+化肥措施培肥土壤作用大体相当,但均优于单纯施化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