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2.
不同施肥量及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施肥量,不同栽培密度二因素下,穴稳数、穗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试验品种空育131B3(氮肥为94.0kg/hm^2)×C3(30cm×10.0cm),产量最高,达到9530.8kg/hm^2。  相似文献   

3.
4.
为摸清氮肥适宜用量、氮肥分期和合理栽插密度,为指导大面积水稻生产提供支撑,2020年在昌宁县田园镇右文村实施田间小区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同时研究氮肥减量、氮肥分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30%且不施基肥的处理较对照水稻最高茎蘖数减少10.83%~24.85%、有效穗数减少9.60%~12.28%、产量减少5.22%~6.24%、效益降低3.75%~6.13%;减氮50%的处理较对照水稻最高茎蘖数减少3.05%~12.87%、有效穗数减少6.92%~8.71%、产量减少9.17%~12.35%、效益降低9.32%~11.30%;丛栽2苗的处理2、处理4较丛栽3苗的处理3、处理5水稻产量分别减少1.08%、3.50%、效益分别降低2.48%、2.19%。由此可知,氮肥对水稻分蘖成穗影响极大,水稻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产量及效益随施氮量减少而减少;基肥不施氮肥对水稻分蘖影响极大,幼穗分化期增加氮肥用量,对水稻成穗率和千粒重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水稻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水稻高产优质栽培,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垦稻26和龙粳31高产优质群体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垦稻26以5苗·穴-1、行距30.0cm,株距12.6cm为最佳群体,产量高达11 481.0kg·hm-2,较对照增产4.4%;龙粳31以5苗·穴-1、行距28.5cm、株距13.3cm为最佳配置,产量达8 553.0kg·hm-2,较对照增产3.6%。因此,合理配置穴苗数和行株距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最为快捷、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品种淮稻5号为对象,设置4个密度处理,探讨在一般高产栽培管理条件下,主栽品种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合理密插可以更好地协调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达到一种最佳组合状态,最终产量较高。苏北滨海盐碱地条件下,较为适宜的栽插密度为33万穴/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抗病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文波  余欣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85-185,205
通过对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抗病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移栽密度不是水稻稻瘟病发生的主要诱发因子,而是水稻产量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栽插密度有利于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提高。栽插密度主要通过水稻的群体结构来影响产量,对其品质的影响,以垩白米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及蛋白质含量等影响较大,在试验范围内(7.5 ̄25.5万丛/hm2),栽插密度与垩白米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整精米率呈倒二次曲线分布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接近线性正相关。从优质高产兼顾的角度考虑,在浙江地区的生态条件下,单季杂交籼稻的栽插密度以16.5 ̄21.0万丛/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晚粳稻秀水134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kg/667m2、8kg/667m2、11kg/667m2、14kg/667m2)和栽插密度(1.5万/667m2和1.1万/667m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施氮水平14kg/667m2,栽插密度1.5万丛/667m2时,产量最高,达到395.18kg/667m2。  相似文献   

10.
研究缓释氮肥含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高效生产,以及水稻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对不施用氮肥(T1)、常规施肥(T2)和缓释氮肥(T3~T6)进行对比试验,缓释氮肥含量设5%、10%、15%和30%共4个梯度。结果表明: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最大,较常规施肥增产8.38%,氮肥利用率提高2.55%。缓释氮肥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可代替普通化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纯N0kg/hm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品种“特优45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生物性状、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氮肥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低氮条件下,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等生物性状;但当氮肥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株高、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等指标随着...  相似文献   

13.
张业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117-117,147
杂交水稻经过20多年的种植,增产优势已被人们普遍认可。但由于受传统的栽培方式和种植观念的阻碍,没有真正发挥其高产优势。为了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给扩大种植杂交水稻地区提供科学依据,海南省琼中气象局进行了大面积杂交早稻高产气象对策的推广试验,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倒伏与产量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水稻倒伏、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施6、9、12、15kg的氮肥,秧苗移栽后,对每处理水稻各生长期内生物学性状及水稻倒伏后生物和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氮肥15kg的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明显促进作用,植株生长量明显增大;与对照(氮肥6kg)相比,氮肥9、12、15kg这3个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50.74%、89.11%和94.48%,抗倒伏机械强度分别为对照的103.97%、132.01%和89.83%;氮肥12kg处理的稻谷抗倒伏能力最强,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水稻生产合理施肥提供了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以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减氮增硅与移栽密度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减氮增硅增加移栽密度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收获穗数、成穗率、千粒重及结实率,可促进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并可增强植株抗病性、降低水稻后期的倒伏风险.试验结果以氮肥施入量较常规用量减少10%的N2-18处理产量较高,为11.74t/hm2,比N1-18、N1-21、N2-16、N3-16、N3-18处理分别增产2.18%、1.47%、6.24%、8.20%和9.01%.如继续减少氮肥施入量,则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品种晚籼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氮肥水平、栽插密度及每穴栽插苗数对供试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后先是略有起伏,然后开始降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是先升高后降低;栽插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晚籼98产量的提高,以栽插密度为16.5 cm×20.0 cm产量最高,达到8 506.5 kg/hm2;晚籼98每穴栽插基本苗4、6和8株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实际产量分别为8 496.0、8 569.5、8 470.5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超级杂交稻最佳的N肥用量,试验用中浙优一号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各处理对中浙优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N肥或单一施用N肥,不施P、K肥,产量均较低,在P、K肥使用量固定的情况下,随N肥用量增加,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施纯N量为180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并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当N肥用量过大,使用量超过纯N 240 kg/hm2时,产量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移栽密度与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华杂油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与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植株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5~45万株/hm2的移栽密度下,移栽密度对油菜生育期无明显影响,前期施用氮肥能促进油菜苗期的生长发育。在相同的施氮条件,各处理油菜植株的单株叶干重、茎干重、叶面积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处理油菜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产量大小顺序为T4>T5>T6>T3>T1>T2,分别比对照增加175.90%、168.83%、180.97%、222.55%、220.54%和203.29%。试验条件下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0 kg/hm2、移栽密度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以粳稻龙粳14、吉粳804和沈农014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茎蘖数随施氮量不同表现出品种特性,较高施氮量促进吉粳804和沈农014生育前期的茎蘖生长,但对龙粳14出现抑制作用;三个品种的最适施氮量均在150—210kg/hm2之间,当地农民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适当降低施氮量(习惯氮肥用量为210kg/hm2),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