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海洋渔业碳平衡是转变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海洋生态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限定和分析了海洋捕捞渔业碳排放与海水贝藻养殖碳汇内容及核算方法,并综合两部分内容整体探讨中国海洋渔业碳平衡状态,利用2010年和2014年数据进行了区域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相关沿海省份海洋渔业处于碳赤字状态,浙江省的碳赤字规模最大;2007-2014年海洋渔业碳平衡状态长期趋势拟合结果显示,我国海洋渔业碳赤字特征正在以平均每年1.58万t的规模缩小。最后,从渔船装备升级与节能技术产品应用、调整海洋捕捞渔业生产结构和提高海水贝藻养殖碳汇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尽快实现海洋渔业碳平衡。  相似文献   

2.
在辽宁省的海洋经济中,海洋渔业是其重要的组成之一,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将对辽 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强调海洋渔业的重要性基础上,从辽宁省海 洋渔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入手,发现其海洋渔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主要是存在海域污染 严重、海域资源被过度利用、海洋经济体制存在缺陷以及渔业生产的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 基于此,通过探索加强海域功能区监管、扩展养殖新道路、构建渔业发展新体系以及制定渔业发 展新政策等有效策略,使辽宁省海洋渔业的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实现渔业生态平衡,进而推动 了渔业的可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经营机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全国海洋渔业重点市——浙江省舟山市作为典型,运用经济模型对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与海洋捕捞渔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经营机制中的个体独资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和股份制公司存在的制度缺陷,对经济模型分析的结论进行了现实层面的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海洋捕捞渔业经营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生产要素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资源的稀缺性理论,讨论了我国渔业生产要素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研究表明,我国近海渔场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正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近沿海海域对我国海洋养殖产业的经济增长将扮演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海洋渔业发展初期,渔业劳动力投入量对推动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量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低。目前,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投入过剩现象已经十分严重,通过增加海洋渔业劳动力生产要素投入提高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制约。对资本要素的研究表明,我国渔民的平均剩余资本低,渔民再投资能力弱,造成渔业人口剩余资本低下的主要原因与我国政府农业政策和渔民的消费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渔业技术进步能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研究表明,大量的研究成果还未能有效地转化到生产中去。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力和土地密集型,技术革新和组织制度资源相当短缺。尤其是组织和制度资源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组织资源表现出明显的极性结构。一端是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集权渔业管理机构,一端是已经完全市场化的高度分散的生产个体。在...  相似文献   

5.
根据资源的稀缺性理论,讨论了我国渔业生产要素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研究表明,我国近海渔场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正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近沿海海域对我国海洋养殖产业的经济增长将扮演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海洋渔业发展初期,渔业劳动力投入量对推动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量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低。目前,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投入过剩现象已经十分严重,通过增加海洋渔业劳动力生产要素投入提高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制约。对资本要素的研究表明,我国渔民的平均剩余资本低,渔民再投资能力弱,造成渔业人口剩余资本低下的主要原因与我国政府农业政策和渔民的消费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渔业技术进步能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研究表明,大量的研究成果还未能有效地转化到生产中去。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力和土地密集型,技术革新和组织制度资源相当短缺。尤其是组织和制度资源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组织资源表现出明显的极性结构。一端是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集权渔业管理机构,一端是已经完全市场化的高度分散的生产个体。在...  相似文献   

6.
遥感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在海洋渔业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也不断被拓展。作者综述了遥感在海洋鱼群侦察、海洋环境要素与海洋鱼类地理分布关系的研究、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动及评估、海洋渔业管理与安全等4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胡成业  王飞  林杭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413-3414,3429
在分析我国海洋渔业执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渔业实际情况,对我国海洋渔业执法体系进行研究,并为解决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溢油应急处置后海水中多环芳烃等石油污染残留物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研究了溢油污染事故发生后渔业生产恢复辅助决策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基于模型库的溢油污染事故后续生产恢复辅助决策方案,给出了溢油渔业生产恢复辅助决策算法,建立了溢油生产恢复辅助决策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在溢油污染应急处置后,按照渔业生产水质标准的要求,确定合适的修复方案,从而辅助渔业生产恢复工作;用仿真数据对系统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海洋渔业管理部门在溢油事故发生后进行渔业生产恢复辅助决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分析与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渔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战略决策对渔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渔业已经从单一的产品供给功能扩展到五项功能特征;而根据产值统计分析发现,渔业在“大农业”与“海洋经济”中的地位不仅偏低,且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但渔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争取海洋权益等方面仍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唯有发挥战略引导作用才是改变渔业处境的重要途径。在对海洋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平台、取得成果分析基础上,类比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发现目前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资源整合优势不明显、专职研究人员少、研究成果质量偏低以及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为了提升渔业发展战略研究水平,认为应从不同的渔业分类方式入手,结合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生态渔业发展战略、低碳渔业与碳汇渔业发展战略、渔业响应气候变化发展战略等四大迫切性战略问题开展相应研究工作,以提高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系统性,最终起到为现代渔业发展导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雯  高光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441-2443,2451
选择《山东省统计年鉴》与互联网中山东省海洋渔业相关企业的数据,应用复杂网络相关理论和Pajek软件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的网络统计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推进海洋生态建设与健全渔业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蒋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30-15931,15945
在介绍海洋水产物流内涵的基础上,概述了海洋水产物流的特征:一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海洋水产冷链物流发展落后;三是水产品市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四是物流技术要求较高;五是实行供应链管理难度大。分析了海洋水产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海洋水产物流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二是海洋水产冷链物流发展落后;三是海洋水产物流体系信息化程度低;四是海洋水产物流体系增值服务水平较低;五是物流主体发育不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发展海洋水产物流产业的对策:一是建设各种形式的物流组织实体;二是逐步实现物流功能活动一体化;三是加强海水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四是加强政府在海水产品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国际渔业出口数据,分析了特征年份国际渔业出口的特点。海洋鱼类在出口中占绝对优势,其比重呈缓慢下降趋势。甲壳类、洄游鱼类和贝类等中国海洋鱼类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今后提升远洋捕捞能力,加强近海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建立和发展甲壳类、贝类和洄游鱼产品基地,走保护与开发并重的道路,对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为例,深入讨论了海洋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海洋捕捞中的过度捕捞、兼捕以及海水养殖过程中的养殖塘建设、天然苗种采捕、养殖品种逃逸等均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降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制约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海洋捕捞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针对浙江省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消除生物多样性威胁的措施——建立海洋保护区、开展增殖放流、伏季休渔、实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活动、修复典型生境等,提出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控制捕捞强度和入海污染,科学实施围填海,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优化养殖模式,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海洋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田浩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54-3655,3666
随着大规模地对海洋进行开发利用,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此通过叙述目前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环境保护和渔业行政执法角度对解决海洋环境污染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卫星遥感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需要大量的海洋环境数据。由于卫星遥感能大面积、长时间、近实时地获取海洋环境数据,其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回顾了卫星遥感数据在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渔情预报、鱼类栖息地分类与保护、渔船监测、渔业安全、渔具渔法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在这些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相关学者了解卫星遥感在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遥感数据在渔业分析中应用广泛,但它只能提供海洋表层参考信息,远洋捕捞常常需要次表层环境信息辅助渔场预测。Argo剖面数据提供了从表层到2 000 m以浅的数据,利用Argo数据建立的次表层海况数据库可以为渔业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从GDacs服务器自动定时下载数据并更新数据库,利用Akima插值方法处理垂直剖面数据,通过分析温度和盐度的变化情况计算出温跃层和盐跃层,以及其深度、厚度、强度等信息,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绘制海洋次表层环境信息图,结合渔业信息数据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渔业分析。研究亮点:多数金枪鱼类生活在海洋表层至100 m,温跃层限制了鱼类的上下移动。文章研究了Argo数据自动化处理,使用AKIMA、IDW插值生成温跃层上(下)界温度、盐度、深度、强度;根据温跃层深度选择用于辅助分析的水层;分析渔获量分布、变化等与海洋次表层环境特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捕虾拖网,特别是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的兼捕和抛弃是全球最为突出的渔业问题,而选择性渔具的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美国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沿海对虾拖网渔业是典型的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在这些海域的捕虾拖网渔业中,大型海洋生物(海龟)和鱼类兼捕共存的特点使得选择性研究主要是以种类选择性为主,选择性装置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海龟释放装置(TED)和鱼类兼捕减少装置(BRD)上。通过归纳和对比这两种渔业中所开展的选择性研究,找出选择性虾拖网研究的共性和个性,结合不同渔业中有关兼捕减少的法律法规,为中国今后开展虾拖网渔业选择性研究以及虾拖网渔业相关技术措施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浙江是我国的传统渔业大省,浙江渔业发展的难点是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空间挤压问题;传统渔场缩减、浅海滩涂大量占用等外部压力问题;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浙江渔业的发展方向是发展以现代信息工程技术为主导的海洋捕捞业,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水产养殖业,以现代市场体系为导向的加工流通业和以海洋生物资源为依托的...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为一种高效的时空分析工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应用于海洋渔业领域,并在渔海况数据采集与分析、渔业资源与海洋环境关系、水产养殖选址、渔业资源评估与分析、标志放流、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渔情预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GIS在渔业方面的应用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渔业信息已不再局限于渔业数据及相关环境数据,还应包含与渔民本身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即未来的海洋渔业GIS应是一个集自然资源与环境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及可持续性已得到全社会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关注,GIS相比于传统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将有助于提高海洋渔业信息决策分析。未来GIS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标准化;(2)鱼类关键栖息地的分析与研究;(3)海洋保护区的确定;(4)渔业资源的长期监测与管理;(5)鱼类洄游分布及海洋环境的三维化。结合我国大洋渔业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建立基于GIS我国大洋渔业信息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渔业专题电子海图的标准化生产与应用,本文以IHO S-57国际电子海图标准为基础,通过分析海图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以及渔业专题信息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扩展了数据集信息记录中的数据集标识字段,定义了海洋渔业专题电子海图产品的编码规则,在物标和属性类目中增加了渔业专题物标和专题属性,并添加了部分专题属性项(值),从而设计了渔业专题电子海图的数据结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整合、共享与应用海洋渔业信息,促进渔业专题电子海图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为渔业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渔业生产与管理以及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等提供规范化信息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