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2001,(12)
《新农村》具有报道面广、信息量大、实用性强、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等优点,深深吸引着我们基层干部和成千上万的农村读者。《新农村》既是我们学习理论、法规、政策,长知识,谈体会,交流经验的好园地,又是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好帮手,更是我们基层干部帮助、指导农民闯市场,学科技,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好参谋。十多年来《新农村》一直被我们视为为农民服务的良师益友。在地处浙西南山区的遂昌县妙高镇所属的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组和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8,(7)
我从1987年搞《新农村》通讯发行工作至今已整整10年,在上虞市教委系统共发行15000份以上,其中1992年发行量达到2000份左右,使上虞市的乡镇、村、农村中小学校、企业等都订有《新农村》杂志。本人9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发行员,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那么全市人民为什么如此欢迎这份杂志呢?因为它坚持办刊的宗旨:即"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培育新人才,建设新农村",它正符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刊物的  相似文献   

3.
厉锡泉 《新农村》2008,(12):34-34
浙江省上虞市成教干部从1987年订阅《新农村》以来,经过21年实践,一致认为:她图文并茂,栏目交相生辉,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有较强的吸引力。广大成教干部在交流中说,她是我们上虞市成教干部的良师益友,她切实遵照原浙江省省委书记薛驹同志题词“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建设新农村”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1998,(9)
1983年,我高中毕业高考落榜后回乡务农。当时的我既感百无聊赖,又觉百事待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村支书家,我被一本小小的刊物——《新农村》深深地吸引了。这以后,村支书家的《新农村》,我每期必看,且悄悄地成了我的“私人藏书”。1984年,我担任了村主任,《新农村》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认真阅读它刊登的文章,并把所学知识、技术运用于实践;它同时也成为本村许多农民争相传阅的刊物。若哪期迟到了我就会趁去乡政府开会时催问乡文书,《新农村》到了没有;偶尔有哪期被别人拿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是团结带领农民奔小康的骨干力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干部素质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村干部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订阅《中国农民合作社》近半年了,我每期必读,并把期刊送给临淄区党政领导及农业局领导阅读。几家合作社分支机构也相互传阅,期刊成了我们合作社发展的充电站,每个月我们都从中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杏珍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31-32,126
本文从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是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需要两方面论述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干部素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叫李爱珍,是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理事。2009年,笔者有幸参加农业部第一批合作社能力建设培训班,见证了《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刊仪式,自此成为期刊的忠实读者,期刊也成了联社的良师益友。10年来,笔者通过撰写稿件、电话咨询、参与活动、个别交流等形式,与编辑部老师互动,实现了办刊、办社“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9.
1990年,我高中毕业,回到了河北省广宗县冯寨乡南陈庄村。落榜的痛苦,再加上引种油莎豆、草红花和养殖小尾寒羊等多个项目的失败,使我苦闷彷徨,不知路在何方。1994年我在报刊亭结识了《农村百事通》,刊中传播的信息技术和别人成功的事迹,使我倍受启迪和鼓舞。从此,我立志用文化科技武装自己,与乡亲们一道浇灌这片贫瘠的黄土地,开创一条富裕文明之路。开创富裕文明之路靠什么?我花费2800多元,订阅了《农村百事通》等10余种科技报刊,并选购了600多本种植养殖类科技书籍,开办了农村科技书屋,建起了“阅报栏”,架起了“科技大喇叭”。1996年经有…  相似文献   

10.
知识就是力量.我1978年高考落榜回乡务农,刚一回到农村,土地到户的序幕就拉开了.刚走出校门的我因不懂农活,一年下来,人家地里增产,而我的地里减产.  相似文献   

11.
农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当前,抓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成为党在农村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使命。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二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致富和帮富能力;三是不断提高农村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四是不断提高农村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五是不断完善农村干部的选任制度;六是加大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2.
我是《新农村》的老读者,每当看到新的一期《新农村》,我的眼睛就一亮。我每期都看,先看目录标题,后看里面的文章,有的文章细致反复地阅读,以求理解。在嘉善县范泾乡许多人都与我一样喜爱《新农村》,称它为我们农民勤劳致富的“好帮手、好参谋、好老师”。《新农村》之所以会受到我们农民的欢迎,是因为这本杂志面向农村,为农服务的宗旨明确。农民想看、  相似文献   

13.
14.
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锡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长期以来,广大  相似文献   

15.
磐安县双溪乡是个山区乡,全乡有17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人口只有6800多,居住非常分散。双溪乡山高谷深,村与村鸡叫狗吠听得见,走走要半天,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闭塞。《新农村》是传播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和传递市场信息的实用型科普期刊,深受双溪乡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每月《新农村》一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1999,(6)
百合怎么会在缙云县溶江乡三青求村安家落户的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憨厚的村支书徐国兴笑着说,1997年,我在第7期《新农村》上看到了一篇《百合高产栽培技术》的文章,文章不仅介绍了百合栽培技术,还指出种植百合平均每亩可获净利近3000元,成了湖州农民的一条致富之路。于是他就约了同村5人到江西省崇仁县的深山里挖回300公斤百合种球进行种植。徐国兴种百合成功后,村民也都跟着种上了百合。  相似文献   

17.
我是贵刊近20年订户,我的桌上、床边堆的都是《农村新技术》,"她"是我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每期都有好文章,一天没看觉遗憾。我去年30余万元纯收入,论功劳《农村新技术》该排第一呢!无论查信息、找技术都能从刊中得到。例如今年3月,我的一位超级粉葛种植户急急忙忙来找我,说他刚种下的葛  相似文献   

18.
开化县齐溪镇里秧田村青年农民王新权,自1989年初中毕业后,就订《新农村》、学习《新农村》刊登的科技知识,他种的粮食、茶叶、竹笋的产量都比较高。他对人讲,《新农村》刊登的科学技术也是财富,《新农村》是我们农家之宝。王新权从《新农村》上不仅获得了科技知识,还掌握了不少致富信息。自1993年后,他还订了其他报刊杂志。收集各类有用信息,从事信息业务经营。他把收到的各类信息编印成册,免费送给有关厂家和商店。有的厂家收到信息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苴,便写信给该村村委,要求表扬他。有  相似文献   

19.
嵊县石璜镇从机关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事业单位普遍订有《新农村》。几年来《新农村》订阅数均名列全县之首。石璜镇人认为《新农村》栏目多,信息量大,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新农村》的栏目涉及到学政策、乡村  相似文献   

20.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各地都在立足实际,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刊今年第9期刊登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讨论话题一经刊出,立即引起极大反响,读者朋友纷纷寄来稿件,描绘他们心中的新农村图景,同时反映了对新农村建设的观感、呼声、建议和意见,我们从中遴选出几封具有代表性的来信,与读者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