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农业科技为手段,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选择适宜林下生长的动植物种类,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的生产经营,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缩短林业生产周期,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的协调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着广阔的前景,是近几年来林业发展的新兴产业。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经营林业长期没有收益的问题,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业工程造价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林业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林业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技术基础,未来的林业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加快林业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为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和有效的手段,从而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技术创新一定要从造林技术、不断提提高等方面入手,以及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提高林业科技的进步.本文对加快林业发展及造林技术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栽桑养蚕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蚕沙自然堆放,造成病原扩散;二是蚕沙未作处理直接施入农田,未能充分利用;三是养蚕消毒、加温和蚕农生活所需燃料消耗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笔者于2007年秋季在铜梁县虎峰镇卫东村6社为12户蚕农进行“桑→蚕→蚕沙→沼气→肥料”等循环利用模式试验示范,取得成功。2009年该社29户养蚕,建有沼气池36口,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蚕农生产生活用能源,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高效有机肥,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增加了蚕农的经济收入,成为铜梁县蚕沙产沼气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示范先行社。  相似文献   

5.
林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林业建设水平,大力发展林业生产,提高林业技术整体水平是社会发展中的当务之急.这不但对于我国基础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很大影响作用,更重要的是林业发展还关系着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否.但是在实际的林业建设过程中,我国的林业技术推广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本文就主要针对林业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来进行简单探讨,并就其解决对策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林业的概念内容引发出对林业特殊性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既是核心的使命也是生态功能的体现,生态文化在林业发展中有筑基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林业只有经济和生态两维发展是不够的,提出了林业发展的第三维度——林业生态文化.并初步论述了林业生态文化的概念、意义、任务及其发展基础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畜牧循环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学原理应用于畜牧经济领域,通过原料、废弃物的互相转换,建立生态产业链,组成若干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实现区域内企业群体之间的循环。  相似文献   

8.
利用菌草技术栽培菌草,不仅可以饲养皖西白鹅,而且还可栽培食药用菌,栽培食药用菌产生的菌糠又可饲喂皖西白鹅,实现了“植物-菌物-动物”的三物循环.简单的现代循环农业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解决了饲养皖西白鹅的饲料和食药用菌栽培中存在的菌林矛盾等问题.文章对利用菌草饲养皖西白鹅的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路径,通过种养结合,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形成“畜禽—粪肥—饲料”循环,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又改善了土壤地力,实现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湖南艾香鑫荣养殖场的实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是当前林业生产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林业有害生物对患区当地及周边地区林业生态易造成严重灾害,并且其危害也严重阻碍了林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控,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控制在生态社会经济允许的可控范围之内,而不至于遏制或阻碍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是当前林业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中,80%分布在山区,山区必然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山区虽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滞后,但相对于林业发展,却条件优越、独具优势。70年代初在发展中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林业经营形式——社会林业,在山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开展社会林业的实践活动,对于全面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增加产品的有效供给、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增强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改善生态环境,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社会林业:解决山区贫区问题的有效举措1、山区…  相似文献   

12.
巩固和发展乡、村林场,是进一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发展林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的需要。四川省珙县通过“六改”,即改革林业生产责任制、林业生产管理体制、林业资金投入形式、林业经济结构、木材流通体制和单一的林种结构,探索出巩固发展乡、村林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全力实施“绿色致富工程”湖北后国权最近,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林业“绿色致富工程”的决定》,举全省之力,进一步调整优化林业结构,加快“两高一优”林业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58%的人口在...  相似文献   

14.
1.树立正确的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人问题和合法权益,增加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相似文献   

15.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去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的方法,尽快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增加林业附加值,解决林木生产周期长的难题,进一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国有林场开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杨俊 《兽医导刊》2017,(24):69-70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推进农业经济产业高效化与生态化.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畜牧业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成为当地农村的支柱型产业.随着畜牧业的规模壮大,畜禽粪污的处理是每个畜牧业农场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实现生态发展,我国的很多地区采用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模式.加强对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即能解决畜禽粪污的污染问题,同时又能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本文就"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中的畜禽粪污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一、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共生发展对建设生态涵养发展示范县的重大意义
  一是保护生态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政治“五位一体”的发展新体系,将生态发展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县资源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这就决定了我县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生态经济,通过农副产品产业共生发展,培养涵养产业,实现园区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是落实市委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更是保护渝东北地区生态涵养的现实需要。二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县农产品加工总体规模不大,产品关联度不强、附加值不高,通过农副产品园区产业的共生发展,使上游产业的“废物”变成下游产业的原料,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走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我县在抓好生态建设“面上保护”的同时,更要大力实施“点上开发”,有效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提高劳动就业率,促进我县农民安稳致富。  相似文献   

19.
林下经济是近几年林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本文在对林下资源保护的思路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强化农业,富裕农民,稳定农村,体现的是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运用。因此,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和关注一般的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主体依法行政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依法行政虽然不可能代替其它因素的作用,但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