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餐具的消费市场。目前年需各种快餐盒(碗)100亿只,有的机构说是150亿只。各种工厂化使用的一次性餐具也在100亿~150亿只左右。方便杯等一次性水具,年需求约200万只。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一次性餐具会逐步走进千家万户,需求量会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浅析一次性餐具的原料、制造设备和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十年来,我国市场上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含快餐盒,下同)大部分是用白色的聚苯乙烯材料制作,该餐具的主要优点是质轻、价廉、保温性好,在价格方面则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大批量生产每只仅有几分钱。我国人口众多,一次性餐具市场销量十分火爆,仅快餐盒年耗用量就达150亿只以上,若加上快餐盘、碗、杯和冷饮容器等,数量十分巨大。但这种餐具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它的原材料为白色塑料,使用后不能降解,到处丢弃必然污染公共场所和环境、难以处理等问题。同时据研究报道: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在遇到热汤热饭时,会产生16种毒素,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将毒素溶化在食物中,这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而从7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3.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一次性快餐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塑料废弃物不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不易回收再资源化,已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毒死牲畜和野生动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成为引人注目的环境问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一次性快餐饭盒、方便面碗等包装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并不断增加。以我国的一次性快餐盒为例, 1994年是 30亿只,这些废弃物产生的垃圾达 3~ 4万 t; 1997年一次性餐盒销量为 70亿只,加上其它快餐具达 100亿只;据估计 2000年一次性餐具销量可达 200亿只,彻底处理这些垃圾,每年耗资量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作物秸秆处理设备的现状天津市农业机械局王铁林,胡伟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物,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我国每年约产生5亿多吨农作物秸秆,位居世界首位,它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目前农业开发的一个新的热点。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把农作物秸秆用作肥料、...  相似文献   

5.
JCG-6型秸秆餐具盒给料机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秸秆粉及稻壳粉替代塑料制作一次性餐具盒,最大的优点是用后能较快自然降解。并可用其做饲料或肥料肥田,不存在污染环境问题。开展可降解一次性秸秆餐具盒项目研究的目的,就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粉、稻壳粉为原料。开发绿色餐具,根治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我国对一次性餐具的需求越来越大 ,快餐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 ,我国市场年销售各类一次性快餐用具超过100亿只(件) ,其中发泡塑料类占90 % ,而未发泡塑料类只有10 %。塑料材质制成的快餐盒不可降解 ,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 ,埋入地下百年不腐烂 ,既污染环境 ,影响农田耕种 ,又破坏土壤 ,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公害 ,而用于处理快餐盒垃圾的费用高达其价值的10倍 ,耗资巨大。1995年以来 ,全国部分城市相继发布限制使用一次性塑盒餐具的地方性法规 ,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替…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次性餐具技术发展方向:植物纤维餐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目前市场上4类一次性可降解餐具产品及其优缺点、可降解餐具技术及成型设备等进行了综述,结合我国秸秆资源特点,指出我国一次性餐具研发方向为植物纤维餐具。详细归纳总结了秸秆纤维特性研究以及植物纤维成型方式、秸秆压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压缩成型工艺技术。本文认为利用植物纤维原料干法热压工艺生产餐具将是我国一次性可降解餐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全国农作物秸秆产量每年有6亿t左右,其中可收集利用的约4.8亿t以上。陕西省秸秆产量每年0.25亿t,其中可收集利用的约0.2亿t左右,而目前秸秆的利用量仅占总量的20%。一方面,大量焚烧秸秆,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影响了交通、民航,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  相似文献   

9.
吴静  葛立 《湖南农机》2001,(1):14-15
为发展以稻壳为原料的绿色环保餐具以取代造成白色污染的发泡塑料餐具,需解决好稻壳加工工艺及设备这一技术难点。为此,在对稻壳的性状进行分析及对两种加工工艺路线与设备进行试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设备结构及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发展以稻壳为原料的绿色环保餐具以取代造成白色污染的发泡塑料餐具,需解决好稻壳加工工艺及设备这一技术难点。为此,在对稻壳的性状进行分析及对两种加工工艺路线与设备进行试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设备结构及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6亿~7亿t,充分利用秸秆生产饲料已基本被农民养殖户所认识。粮食主产区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除少量利用外,大部分被遗弃腐烂或焚烧,而同时我国草原牧区每到冬季,饲料严重不足,韩国每年饲料缺口达500万t以上,因此采用机械化技术将秸秆加工成饲料,调节余缺,出口创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餐盒用量增长快,填充废料隐患多如今吃不了兜着走已成为消费者节约、低碳的具体行为,打包离不开一次性餐盒,因此,市场对一次性餐盒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年均需求量已达150亿只。在各种一次性餐盒中国家明令淘汰的发泡塑料餐盒占一半左右。部分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生产中经常使用来源不明的废塑料并加入大量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原辅材料。  相似文献   

13.
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近6亿~7亿t,大部分秸秆资源都未有效利用,造成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推广应用的一些技术(如秸秆还田、青储氨化、装袋保鲜等)虽取得成效,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弊端。这些技术最大的缺点是不能使秸秆产品商品化,未能形成有效和大规模地推广应用,而只有商品化才是推动发展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秸秆处理技术的分析和发展前景的展望,指出了块状秸秆饲料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作物秸秆处理设备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作物秸秆处理设备现状研究王铁林,胡伟,刘清树,宋岩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农业开发的一个新的焦点,据统计,1993年我国秸秆粉碎还田面积已达491万公顷,秸秆机械化青贮量达890万吨。此外,各地还在积极推广秸秆氨化、秸秆制炭等技术。但是,总...  相似文献   

15.
浅议延安市秸秆饲草加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延安市畜牧业及饲草发展现状延安市位于陕西省的北部,全市土地总面积37028.66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8%,辖有13个县(区),总人口205.6万人。草畜业是延安农民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这项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延安市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草场建设为基础,以机械化饲草加工为手段,以舍饲养殖为主要途径,加快了规模化的建设步伐,目前羊存栏95.7万只,畜牧业产值达8.26亿元。延安市气候属暖温带,光热资源丰富,温差大,日照总时数为2300~2570h,年平均气温7.7~10.6℃,无霜期…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好处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正日益提高,要求肉蛋奶等动物蛋白营养在人们食物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畜牧业必须大力发展。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多,而我国拥有的耕地面积仅为世界耕地的7%,用7%的耕地养活20%多的人口,粮食问题本身就十分突出。而我国传统的饲养方式决定了我国的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粮食产量的提高,“人畜共粮”的饲养方式是限制我国乃至世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预干燥是环保餐具加工工艺过程中极为关键的环节,用热泵干燥机对稻壳制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进行预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经预干燥的稻壳制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外形规则,色光泽好,符合产品后期加工的要求,热泵干燥机是谷物餐具预干燥的最佳选择设备。  相似文献   

18.
淠史杭工程自1958年开工以来,已经历26个年头,灌区从1959年开始,逐年扩大灌溉效益,目前灌溉面积已达800万亩,全部工程完成后设计灌溉面积安徽省部分为1026万亩,26年来累计灌溉面积1亿5千万亩,增产粮食内灌溉因素分摊按每亩100~150斤计,则效益已达150~225亿斤。国家投资截至1984年底共3.4亿元,群众投资约4亿元,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我国目前作物秸秆年产量约7~8亿t.这些秸秆除少量利用外,大部分被遗弃腐烂或焚烧.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开发利用秸秆.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产业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20.
4研究结论4.1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4.1.1提高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科技含量 从我国目前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现状可知。秸秆青贮、氨化处理工作繁杂、琐碎,加工的技术含量低,处理周期长,大多是依靠繁杂的手工作业为主,不易于产业化生产和商品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是秸秆颗粒饲料加工的主要环节之一。农作物秸秆处理其本质就是要对秸秆粗纤维进行分解,从而提高动物饲喂后的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