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联森林抚育伐始于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当时,抚育伐材在木材产量中比重很小。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平均年抚育伐面积达170多万公颂,生产木材1,600多万立方米。进入六十年代,年抚育伐面积增加到312万多公顷,木材产量增加到2,705万立方米。近年来,苏联每年抚育伐材大约为4,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苏联同期木材产量的10%左右,但集中于集约经营的林区,乌拉尔地区(欧洲部分)的抚育伐材甚至高达3,470多万立方米,约占全国抚育伐材产量的85.9%。  相似文献   

2.
杉木林间伐强度材种出材量和经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磉下林场10年生杉木林中进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1996年10月结束,历时20年.采用定位研究,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揭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材积依照径级的分布规律呈正态分布,有一个峰值,偏向小径级位置.林分大径材材积及其比例随间伐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小径材则相反,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材积无显著性差异.林分活立木出材量大致占总出材量90%~95%,间伐木和枯损木约占5%~10%,间伐不能有效提高林分总出材量及伐后20年间定期增加值.强度间伐能比对照极显著增加大径材出材量,小径材则相反,中度和弱度间伐大径材出材量比对照也有显著增加,但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出材量无显著性差异.30年生林分总产值、活立木产值及其20年间定期增加值均以强度>中度>弱度>对照;强度间伐极显著大于对照,中度和弱度间伐显著大于对照,间伐林分活立木产值及其定期增加值显著大于对照的原因系大径材产值增加的结果.伐后20年间,依照林分年平均产值及其定期年平均值的变化,从经济上分为4个时期,即上升期、高峰期、高峰延续期、下降期.研究提出以木材产品市场价值及其相应经济效果确定杉木林主伐期,可望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并以此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主伐期:对照24 a、弱度和中度30 a、强度30~35 a.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有中、幼龄林9亿亩,其中急待抚育的有3亿5千万亩,折合2300万公顷,如果采伐的重复期按10年计算,每年尚应间伐抚育230万公顷。每公顷平均出材量按8立方米计算,还可以生产木材和林产品1840万立方米。如果再把进行生长伐的近熟林和最近一个经理期(10年)内不拟进行主伐的成熟林的卫生采伐量计算在内,各种木材和林产品的采伐量要在2千万立方米以上,相当于目前国家统配木材产量的一半。目前仅黑龙江省营林系统的各县局所属林场每年的间伐生产量就在150万立方米左右,这是很大的生产潜力。如原把企业局的间伐利用开展起来,其数目就相当可观了,因此间伐生产的木材是一项不可低估的木材生产量。它会大大缓和我国目前木材供应不足的现象。所以间伐利用在林业生产中应古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间伐对杨树人工林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间伐对杨树大径材生长的影响,按人工林不同间伐方式和强度设计了4种间伐处理,分别为对照、30%强度的下层伐(下层30%)、50%强度的下层伐(下层50%)、50%强度的机械伐(机械50%),探讨了不同间伐处理对杨树人工林凋落物及其养分归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显著影响林分凋落物及其养分归还量,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凋落物中5种营养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大小为Ca>K>N>Mg>P;4种处理的凋落物及养分归还月动态变化趋势均为8-11月最多,分别占年归还总量的76.48% ~79.68%和80.35%~90.46%.该研究结果为杨树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松针利用是林产工业战线的新事物,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加深认识。大兴安岭林区有丰富的松针资源,仅就乌尔旗汉林业局五九经营所人工林每年修枝打杈和抚育伐的松针叶就可生产五千二百吨松针粉,如能充分地利用起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很可观的。松针粉生产过程分为原料采集、脱叶、切碎、干燥、粉碎和包装等五道工序。 1、原料采集。原料来自采伐、间伐和抚育后的枝丫、细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火烧采伐剩余物的有关问题,笔者于1992年1月至3月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到松岭、十八站、图强、阿木尔、西林吉、呼中等林业局的火烧采伐剩余物的现场,对火烧采伐剩余物的目的、意义;火烧采伐剩余物的技术指标;火烧采伐剩余物的定额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一、火烧采伐剩余物的目的意义大兴安岭地区每年主伐林面积为94万亩;抚育伐面积为90万亩,合计约184万多亩的林地留下大量的采伐、抚育剩余物。据调查每亩约15堆,每堆平均100公斤,每亩约1500公斤。全区每年可以积累采伐剩余物276万吨之多,为森林防火留下了一  相似文献   

7.
蒙古栎栽培技术与幼林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培育优质大径材的经营措施。苗圃育苗采用秋季随采随播的方法;栽培上作了不同迹地类型、不同初植密度的对比试验;经营上采用造林后前3年每年抚育4次,造林后第2年进行人工修枝,修枝树的高生长较未修枝的高63.1%,干形通直;在培育优质大径材方面提出了结合林木分级法,伐出5级木等措施,调整幼林空间结构,为蒙古栎的人工更新及用材林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森林抚育过程中大径材培育影响因素,提出了吕梁山林区选择大径阶材培育基地、选择大径阶材"目标树"、利用森林抚育培养大径阶材的技术内涵和大径阶材"目标树"抚育技术.  相似文献   

9.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有重要影响。针对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凋落物分解、土壤肥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抚育间伐后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长期定位研究,抚育间伐调控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机制和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等方面,并需要开展各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多种立地条件和不同密度森林的抚育间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6年生日本落叶松大径材的培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保留密度600株·hm-2和750株·hm-2的效果最佳,伐后5年大径木可增加50%左右,是对照区的3倍,小径木下降70%左右。主伐时产量预测为:600株·hm-2的林分材积416.94 m3·hm-2,产值91.96万元·hm-2;750株·hm-2的林分材积453.28 m3·hm-2,产值93.62万元·hm-2。  相似文献   

11.
竹子采伐是频繁且有规模的民间劳作,中国古代先人留下丰富的竹子采伐方法记述,可供当代人开展竹林经营时寻找传统依据,也对理解古人林业思维有重要意义。在收集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基础上,分析古人对竹子伐期龄、采伐方式、采伐月份的安排。研究认为,古人以工艺成熟确定竹子伐期龄,为4年至7年,主张"留三去四"、"公孙不相见,子母不相离",并在大年采伐,对于不同竹子品种,可以调整伐期龄;主伐方式为按龄级择伐,主伐同时对幼竹进行抚育,体现出采育结合的特点;抚育伐方式包括开花林分抚育伐、全面改造抚育伐、带状改造抚育伐、生长抚育疏伐等多种;古人以防蛀、防病、材性等为依据确定竹子采伐宜忌月份,认为盛夏伐竹材质最佳,10-12月采伐符合时气、材质坚硬、竹材不蛀,而1-9月则多记录有逆时气、易蛀、根红鞭烂。中国古代竹子采伐知识尚缺乏实验数据支撑,建议在现代科学的研究框架下,开展实证研究,对其科学性加以验证,以利于更好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大径木林培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落叶松大径木林培育效果调查,并与中小径材林采伐调查资料、不同抚育问伐强度对生长影响的固定标准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立地、林龄、抚育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提出落叶松大径木林培育的技术措施和伐前更新方法,达到林地环境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3.
杂木屑是抚育伐、主伐打枝、造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是培养蜜环菌的理想基质,是栽培天麻的良好代用材料。中药材天麻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的地下块茎,为名贵短缺药材。在国内外市场销路广,用量大,其传统栽培方法是利用野生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菌索和木材培养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对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的短期影响,为马尾松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马尾松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择伐(保持林分现状,无人为干扰)、除灌(清除林内灌木层和阔叶更新层,保留马尾松更新小树)、伐除非马尾松(伐除胸径≥4 cm的非马尾松树种,择伐强度为15%)和伐除优势马尾松(伐除树木平均胸径以上的马尾松个体,择伐强度为70%) 4种抚育择伐处理,采用原位分解法,分析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林凋落叶经历12个月后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差异,并探讨影响凋落叶分解的主要因素。【结果】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4种抚育择伐处理的凋落叶年分解速率分别为0. 304、0. 397、0. 311和0. 315 g·g-1a-1;相比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抚育择伐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分别提高30. 59%、2. 30%和3. 62%;随着分解进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凋落叶C含量在前6个月显著降低,随后轻微波动,N含量呈先释放后持续固持的趋势,P含量则无规律性变化;处理与分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和N释放速率影响显著,而对P影响不显著;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初始N含量和N/P显著正相关(P0. 05),而与5 cm深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 05)。【结论】短期来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均能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减缓养分过度累积,促进养分归还土壤。未来开展马尾松林经营时,应选择林分各层次的轻中度择伐,以调控形成合理林分结构、促进马尾松林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15.
江西杉木大径材培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对江西杉木大径材经营管理进行连续多年的综合调查研究,提出培育杉木大径材应采取的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施肥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以及培育杉木大径材的主伐年限和林分产量,为探索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定向、高产、高效、集约化经营配套技术提供实践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40年生以柞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采取不同抚育间伐措施后,定位研究林分凋落物的性质。结果表明:凋落物量每年从10月份开始增大,到12月末达到高峰,全年各个时期,凋落量最大的基本为弱度间伐区。枯枝落叶年凋落量和贮量以弱度间伐区最大,强度间伐区最小。凋落物总量的分解转化率以强度间伐区最高,对照区最小。研究认为,对天然次生林中的幼林采取适度抚育间伐可改善林地凋落物状况,有利于林地的养分供给。  相似文献   

17.
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红松人工林45a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红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的生长,提高大径材的比例,缩短大径材的培育年限。2012年极强区林分平均胸径达到35.8cm,大径材株数比例达到90.32%。适度地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过度地抚育间伐降低了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林分自然稀疏强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极强区枯损率最低,仅为0.125%。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总蓄积量。2012年中度区林分总蓄积量最大,为603.991 5m3/hm2。极强区大径材蓄积量最大;强度区大径材株数最多,中度区次之。综合考虑,中度区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不同间伐抚育强度下其林下凋落物的现存量和持水量的变化情况。试验选取立地条件和成林状况基本一致的林分进行研究,设置弱度、中度、强度3种不同程度的间伐抚育强度与未间伐抚育林分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伐后林分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未伐(6.747t/hm2)弱度(6.209t/hm2)中度(5.121t/hm2)强度(3.922t/hm2),各林分持水量表现为未伐弱度中度强度,依次是2.527t/hm2、2.218t/hm2、1.690t/hm2、1.251t/hm2,且均是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平均持水量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杉木人工林群落的生物量和各组分的热值,探讨了该群落净初级生产的能量积累和分布.结果表明该群落能量现存量为17 553×108~15 485×108 J/hm2;各组分或器官的热值含量变化范围为17.36~21.04 kJ/g,其中以花果、凋落物和叶的能量含量较高,树干居中,而树皮、根、枝的能量含量较少;不同组分或器官的能量现存量差异较大,其大小顺序为树干>根>叶>枝>凋落物>地被物地上部分>地被物地下部分;群落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能量的比值为4∶1,垂直层次中能量分布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乔木层>根系层>凋落物>地被物;群落能量现存量的间伐损失量一般随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抚育间伐强度小于50%时,损失量一般不超过能量现存量的1/3.  相似文献   

20.
一、对木材产量构成的重新认识 国家颁布的规程规范规定,林业企业木材产量构成包括主代产量、补充主伐产量和抚育伐产量。主伐的对象是成过熟林,补充主伐的对象是疏林和散生木等,而抚育伐的对象是郁闭度在0.7以上的幼中龄林。森林调查规划部门和新林区开发总体设计部门,在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时,产量计算基本是由上面三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