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反刍兽泡沫臌胀病的起泡与消泡过程,提出我们的看法。随之对消泡剂的筛选、配制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三种桑叶消毒方法在农村实际应用防治原蚕微粒子病的效果进行对比,来探寻一种比较适合农村现实原蚕饲育情况的防“微”方法。三种防“微”方法分别为:用50ppm克孢灵溶液全程泡消桑叶;用0.3%漂白粉精溶液全程泡消桑叶和全程桑园喷洒防微灵,其中全程桑园喷洒防微灵效果最好,投入的劳动力最少,而用50ppm克孢灵溶液全程泡消桑叶和用0.3%漂白粉溶液全程泡消桑叶效果较差,劳动强度大。  相似文献   

3.
牛采食大量含皂甙的饲料(如紫云英、紫苜蓿等)后,在瘤胃经过发酵,产生许多不易破裂的小泡沫,不能通过嗳气方式排出,便引起泡沫臌胀。采用外科手术消除泡沫臌胀往往收效甚微,临床上一般服消沫药排除。关于泡沫性臌胀的成因和消沫药的作用,存在着许多不一致的看法:一种认为,牛过食含皂甙的紫云英降低了瘤胃液的表面张力,容易起泡;服消沫药可进一步降低瘤胃液的表面张力,使之消沫。  相似文献   

4.
<正>包虫病也称棘球蚴病,是由带科(Taeniidae)棘球属(Genus Echinococcus)和泡球属(Genus Alveococcus)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和泡球蚴病(Alveococcosis)两种~([1])。棘球蚴病在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多见,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广大农牧区,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妨碍畜  相似文献   

5.
<正> 仔貂脓泡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传染病.防治方法如下:(一)做好产前消毒工作.在水貂产仔前2周内,用2%氢氧化钠刷洗产仔  相似文献   

6.
包虫病主要包括棘球蚴病(也叫囊性包虫病)和泡球蚴病(泡性包虫病,虫癌)两种,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又被称为"虫癌"、"第二癌症"。四川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主要从包虫病流行概况、主要防控策略、措施和防控试点三个方面对四川省动物包虫病防控概况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7.
陈时宏 《四川蚕业》2003,31(3):51-52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抓好三消。1 消毒蚕病靠预防 ,可防不可治 ,养蚕不消毒 ,蚕儿养得哭 ;认真搞三消 ,杜绝致病源 ;减少蚕病损 ,夺取茧丰收。2 蚕前彻底消2 1 蚕室蚕室扫洗刮 ,石灰六面刷 ;消毒药水喷 ,熏烟硫柏丫。2 2 蚕具水洗石灰泡 ,或煮晒干燥 ;搬进蚕室内 ,再用药物消。3 蚕中继续消3 1 蚕体蚕座杀病菌 ,收蚁眠起撒石灰 ;平时多撒防僵粉 ,蚕网下垫三七灰 ① 。3 2 坚持各项卫生制度进出贮桑养蚕室 ,换鞋踏灰防带菌 ;给桑前和除沙后 ,洗手消毒讲卫生 ;采桑除沙用具分 ,未经消毒不入内 ;药液喷洒烟剂熏 ,经常保持地干净 ;…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反刍动物泡沫性瘤胃臌胀症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症之一,疗法与用药不断发展,但多年来关于消泡药物的作用机理在国内外有关资料中说法不一:①认为病畜投药后降低了瘤胃液体表面张力,于是小气泡融合为大气泡,通过暖气排出,从而症状消失。②认为病畜投药后增高了瘤胃液体  相似文献   

9.
刘文光 《广西蚕业》2004,41(3):52-52
消毒产品的种类很多,用途和用法也不尽相同,杀菌能力不同,对物品的损坏也有所不同,应根据消毒物品选择消毒剂。养蚕前对蚕室、贮桑室、蚕具消毒可选用1% 漂白粉澄清液、复方氯化磷酸三钠(保利消)或2% 福尔马林石灰浆喷洒消毒;周围环境于清晨或傍晚用复方氯化磷酸三钠(保利消)或2% 石灰浆喷洒消毒;在中午温度高时用新烟力宝对蚕室进行熏烟消毒;零星蚕具消毒可放入锅内煮沸30 分钟。蚕期中蚕座消毒可选用防僵粉、石灰粉消毒,添食可用克红素防细菌病和僵病;对桑叶叶面消毒可选用复方氯化磷酸三钠(保利消)主剂或2% 新鲜石灰浆、0.3% 有效氯漂白…  相似文献   

10.
猪囊虫病是由猪囊尾蚴(猪囊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患囊虫病的猪屠宰后,在患猪肌肉中,可见到白色半透明,如黄豆大小囊泡的猪肉囊尾蚴,囊泡内有小米粒大小的白点,农村俗称患囊虫病的肉为"米碎猪".  相似文献   

11.
张稀  李宁 《广西蚕业》2004,41(1):48-49
一、建立健全蚕病综合防治体系1、建立“五个一”的综合防治制度,即统一消毒时间、统一消毒药品、统一消毒程序、统一消毒标准、统一防病制度。2、实施“五个三”、“六个消”的规范防治技术,即蚕期三隔离(前后批、大小蚕、蚕室与贮桑室及生活用房),重点防三病(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预防抓三期(蚁蚕期、起蚕期、将眠期),做好三处理(蚕沙、旧蔟、桑叶),实行三个专(专室、专具、专人);“六个消”即养蚕前全面消,蚕期中经常消、蚕儿眠中四周空中消、蚕体、蚕座定期消,发现蚕病及时消,上蔟采茧回山消。3、消毒规范化,即蚕室、蚕具消毒实行一…  相似文献   

12.
试验将经过巴氏杀菌(58℃,4.5 min)的全蛋液分别置于常温储藏和冷藏贮藏,分析贮藏期间全蛋液的挥发性盐基氮、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常温贮藏期间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增长速率约为冷藏贮藏的2倍;全蛋液的起泡性和乳化性在贮藏期间均呈下降趋势,在常温贮藏1 d时起泡性达到较大值(41.9%),在冷藏贮藏1 d时乳化性达到较大值(27.8%)。全蛋液的起泡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在贮藏期间均呈上升趋势,在常温贮藏第9天时起泡稳定性达到较大值(83.8%),在冷藏贮藏第11天时乳化稳定性达到较大值(42.4%)。  相似文献   

13.
遍身癀(荨麻疹)是家畜一种常见外科病。其特征是遍身呈现大小不同圆形或扁平形的癀肿,发病突然,搔痒剧烈,而易于消散。作者自1972年以来都采用中西结合治遍身癀100例,其中马属动物68例,牛32例,均在1~2天治愈。疗效100%。 1.治疗方法 1.1 西药:强力解毒敏注射液2ml×6支、地塞米松注射液5mg×6支、维丁胶性钙注射液1ml×10支,混合肌肉注射,每日1~2次。 1.2 中药:解毒消癀散500克×1袋,开水泡,候温  相似文献   

14.
<正>绵羊痘病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属家畜与家禽共患。主要特征是在全身皮肤和黏膜上出现丘疹和脓泡性痘疹。绵羊痘病在世界各地普遍发生,同时也影响养羊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绵羊痘病的流行、发生、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行探讨分析,提出相应防治措施。1流行病学(1)本病主要是通过健康羊与病羊的直接皮肤接触经呼吸道传染。主要传染源是处在潜伏期的病羊与带毒  相似文献   

15.
<正>1检疫方法1.1头部检疫(1)检查天然孔、可视黏膜、皮肤和耳朵;检查鼻镜,鼻腔、口腔、唇和齿龈、舌面、舌根及咽喉黏膜有无溃病、出血点、烂斑、囊泡等病变。  相似文献   

16.
<正>1检疫方法1.1头部检疫(1)检查天然孔、可视黏膜、皮肤和耳朵;检查鼻镜,鼻腔、口腔、唇和齿龈、舌面、舌根及咽喉黏膜有无溃病、出血点、烂斑、囊泡等病变。  相似文献   

17.
<正> 牛的牧草膨胀病是由不断形成的吸收瘤网胃中发酵气体的泡沫所致。牧草叶中的水溶性蛋白质和叶绿体具有起泡剂的作用,并且是致牧草膨胀病的主要植物成分。1970年开始,在加拿大萨斯卡通进行了一项研究不致膨胀病芷蓿的计划。此项计划前10年的研究主要是测定致膨胀病的病因。许多理论被  相似文献   

18.
大肠杆菌病是肉鸡常发而且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抗菌药。百病消(BAYTRIL)内含有效成分恩诺沙星(ENROFLOXACIN),由德国拜耳公司最先开发研制成功,目前已在全球畜牧业中广泛应用。为了研究百病消对肉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以及评价其治疗后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动物保健》2004,(3):48-48
一、孢子虫病 孢子虫是水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危害比较严重的有球虫病、鲫鱼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鲫鱼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等。鱼类大量寄生孢子虫后,引起鱼体消瘦、食欲减退、体表发黑、腹部膨大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正>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流行较为广泛,感染率高,使养兔生产受到一定损失。但目前除剖杀检查虫体确诊外,尚无其他诊断方法。因此,提出本病的诊断方法,以获得及时治疗和控制,至为重要。 一、材料与方法 (一)抗原制备:试验用抗原系采集自然发病兔的虫体(包括泡囊和泡液),用PBS作1:12.5倍稀释,置-30℃冰箱,反复冻融5次,离心20分钟,3000转/分,取其上清液即为抗原。 (二)致敏血球的制备 1、采取2—8岁健康公绵羊脱纤血若干,用生理盐水将其20倍稀释后,以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