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挖掘优质粳稻品种资源,探求优质粳稻米品质指标最佳值,采集750批次国内外优质粳稻米进行品质分析,并对其外观品质、理化品质和感官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粳稻米品质总体较好,各指标中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食味值。相关性分析表明,食味值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得出,优质粳稻米品质指标适宜值为:垩白度0~2%,蛋白质含量6%~8%,直链淀粉含量16%~18%,胶稠度80~86 mm,水分13%~15%。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60份华南籼稻晚造稻米样品进行了品质指标系统测定。蒸煮、外观、碾米品质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籼稻晚造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粉率和垩白度与食味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胶调度和粒型与食味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入选的3个主成分值分别被称为垩白粒率因子、出糙率因子和胶稠度因子。出糙率因子对食品品质有极显著正线性效应,垩白粒率因子对食味品质有极显著负线性关系。对食味品质的重要性顺序为出糙率因子>垩白粒率因子>胶稠度因子。讨论了华南籼稻晚造食味品质育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主要稻米的粒型及其品质特性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利用近3年全国各地的籼、粳稻稻谷样品5331份(其中籼稻谷3810份,粳稻谷1521份)的米质数据,对我国目前稻米的粒型及其相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稻品种的粒长主要有长粒和中粒两种,粒形则以中粒形为主,细粒形为辅;绝大多数粳稻品种的米粒属短、粗类型。籼稻的粒长、粒形均与其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粳稻的粒长、粒形与其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相对较弱,且其性质也与籼稻的不尽相同。不同粒长组的平均整精米率也不同,其高低顺序是极短、短、中、长、极长,其中粳稻的极短粒与短粒两个类型间的整精米率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整精米率与中粒的差异极显著;籼稻米各粒长组间整精米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各类稻米的品质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粳稻米总体的品质优于籼稻米,有近半数粳稻品种的米质达到了优质米标准,而籼稻仅有1/4达到优质米标准;籼稻米中,极长粒形及长粒形品种中达优质米标准的比率高于中粒形及短粒形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生态类型的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省选择5个不同纬度地点,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稻米品质性状的差异,探讨不同地点和不同播期对稻米加工、外观、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品质性状在地点、播期及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多数性状品种间变异最大,地点次之,播期影响最小。不同品质性状在不同纬度的变化趋势不同,稻米加工品质随纬度的升高呈改善趋势,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在不同纬度间的变化较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和食味值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垩白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则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食味品质随纬度的升高有提高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加工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均有提高的趋势,粒长和长宽比增加,粒宽减小,胶稠度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在不同播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变幅不大,过早或过迟播种食味值均有降低趋势。不同性状对地点和播期的反应不同,糙米率、粒宽、粒长、长宽比和精米率受影响较小,而垩白率和垩白度受影响较大,整精米率、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居两者之间。不同品种不同品质性状在地点和播期间的稳定性不同,南粳46的品质性状综合表现最好,但受地点和播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12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和8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硬米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两类稻米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低的软米食味优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硬米;硬米食味值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和粒型呈显著正相关,软米食味与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的相关性不显著;硬米和软米食味值与胶稠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硬米食味值与RVA谱相关性不显著,软米食味值与崩解值和最高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今后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直链淀粉含量进行分类,再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食味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以便能更加准确地评价不同类型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6.
通95-74是由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选育的优质梗稻新品种,于2002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吉林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作为优质稻米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等9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垩白率和直链淀粉含量2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依据农业部NY122-86《优质食用稻米》标准)。采取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提高通95-74稻米的安全性和品质,提高粳稻通95-74稻米的商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近年推广种植的8个软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米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明,8个软米品种均未达到部颁优质稻米标准,主要是因为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3项指标未达到部颁优质米标准.各性状相关性分析复杂,整精米率与粒长呈极显著负相关,糙米率和碱消值呈显著负相关,胶稠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显著负相关.主成分...  相似文献   

8.
籼型杂交稻品质性状与其亲本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29个杂交组合米粒外观品质和32个杂交组合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相应亲本的关系。一般来说杂交稻稻米的粒长、粒宽和垩白是双亲的中值,粒厚和粒重超双亲中值;糊化温度和胶稠度处于双亲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则与双亲中值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炎型组合间表现不一致。这为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提供了亲本选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食味仪测定的稻米食味值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用日本佐竹公司生产的食味仪(RCTA-11A)测定了48份粳稻稻米的食味值,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对稻米食味值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食味值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蛋白质含量、质量指数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以及食味值与精米率、长宽比、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795**和-0.788**。食味值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78.46+0.29X2+2.79X4-10.97X5-1.52X8+0.61X11-3.84X12(X2、X4、X5、X8、X11、X12分别为精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通径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对稻米食味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透明度和长宽比。并对粳稻稻米食味的遗传改良和选择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25个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各性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今后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的改良;提高糙米率有利于整精米率、稻米食味的提高;延长胶稠度,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使米饭有弹性不回生;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有利于糙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稻米品质的提高。影响稻米品质的第一主成分因子是整精米率因子,其次为垩白度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因子、垩白粒率因子、食味评分因子、胶稠度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类型间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8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粳稻品种所配成的8×8双列杂交的F2稻米的7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遗传。结果表明:(1)8个亲本各品质性状表观差异不大,但F2代出现超亲现象,表明亲本间基因呈分散分布。(2)米粒宽、米粒重、垩白率、糊化温度、胶稠度5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且均以显性效应为主。粒长和直链淀粉含量2个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存在上位性。(3)粒宽、粒重2个性状的显性基因具减效作用,垩白度、糊化温度和胶稠度3个性状的显性基因具增效作用。(4)越光在糊化温度性状上比其他品种带有较多的隐性基因;镇稻88在粒宽、粒重2个性状上带有较多的显性基因;秀水04在粒长和胶稠度2个性状上带有较多的显性基因,在垩白度性状上带有较多的隐性基因。  相似文献   

12.
LENG Yan  HONG De-lin 《水稻科学》2004,11(4):165-170
The performance and inheritance of 7 quality traits were studied using F2 rice grain derived from 8×8 diallel crossing made by employing 8 parents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japonica rice types. Differences in each trait among 8 parents were not obvious, but in F2 generation, transgressive phenomena were found in all the traits studied, indicating that the genes controlling these traits among parents were segregated. The inheritance of grain width, grain weight, chalkiness score (CS),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 and gel consistency (GC) were suitable to additive-dominant model, and dominant effect contributed mainly for the 5 traits. The inheritance of grain length (GL) and amylose content (AC) did not fit into additive-dominant model, existing epistatic interactions. Dominant genes for grain width and grain weight had the efficiency of decreasing effect, and dominant genes for CS, GT and GC had the efficiency of enhancing effect. Koshihikari contained more recessive genes for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than other varieties. Zhendao 88 had more dominant genes in grain width and grain weight than other varieties. Xiushui 04 possessed more dominant genes for GL and GC, and more recessive genes for CS than other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3.
粳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应用莫惠栋等新近提出的P十q+2Pq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分析了模型杂种9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试验材料P=4,q=7。结果表明:(1)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宽和垩白率6个性状的遗传受母株基因型控制,它们在F2米粒间(着生在F1植株上)没有发生遗传分离,而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3个性状在民米粒间有显著的遗传分离,因此主要受胚乳基因型控制。(2)除直链淀粉含量外,其余8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均以加性方差为主。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3个性状中,种子性状分离方差都占有较高比例,进一步证明了F2种子的这3个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胚乳自身的基因型决定的。(3)正反交测验的结果表明,9个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的细胞质效应,但细胞质遗传方差仅占遗传总方差的2.49%(糊化温度)~29.3%(精米率),多数性状集中在2%与5%之间,所以品质性状的细胞质遗传效应在总体上是不大的,但在性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粳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应用莫惠栋等新近提出的p+q+2pq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分析了粳型杂种9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试验材料p=4, q=7。结果表明:(1)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宽和垩白率6个性状的遗传受母株基因型控制,它们在F2米粒间(着生在F1植株上)没有发生遗传分离,而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3个性状在F2米粒间有显著的遗传分离,因此主要受胚乳基因型控制。(2)除直链淀粉含量外,其余8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均以加性方差为主。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3个性状中,种子性状分离方差都占有较高比例,进一步证明了F2种子的这3个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胚乳自身的基因型决定的。(3)正反交测验的结果表明,9个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的细胞质效应,但细胞质遗传方差仅占遗传总方差的2.49%(糊化温度)~29.3%(精米率),多数性状集中在2%与5%之间,所以品质性状的细胞质遗传效应在总体上是不大的,但在性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几个籼粳交组合稻米品质性状遗传表达的鉴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2个籼稻品种和3个粳稻品种配成籼粳交组合,研究了4个稻米品质(粒长、粒宽、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表达。粒长和粒宽遗传表达完全受二倍体母体基因型决定,而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表达同时受二倍体母体基因型和三倍体胚乳基因型控制,胚乳基因型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粳粳交组合秀水79/C堡衍生的254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Mapper 2.0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基于逐步回归线性模型的QTL IciMapping 3.0软件的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和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多区间作图回归前进选择法(MIMR)等3种定位方法,对整精米的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等7个米质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同时检测到的具有加性效应的QTL (A QTL)有5个,2种方法同时检测到的A QTL有2个,仅能在1种方法中检测到的A QTL有23个。MCIM、ICIM和MIMR检测到的A QTL个数分别为5、9和28,单个A QTL贡献率为0.89%~38.07%。MIMR检测到的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 (E QTL)在另2种方法中都未被检测到。MCIM 和ICIM同时检测到的E QTL有14对,仅能在1种方法中检测到的E QTL有142对。MCIM、ICIM和MIMR检测到的E QTL对数分别为25、141和4,单对E QTL贡献率为2.60%~23.78%。在秀堡RIL群体中,粒长和垩白度的变异以上位性效应为主,长宽比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而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为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同等重要。两种及以上方法同时检测到的QTL可靠性高,可用于改良杂交粳稻米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水稻品质性状变异特性及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对来自全国各地的8 390份稻米样品按籼型常规稻、籼型杂交稻、粳型常规稻和粳型杂交稻进行分类,并对其品质性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常规稻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略高于杂交稻。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和长宽比的变异系数较小,垩白米率、透明度和垩白度的变异系数较大。(2)粳稻的品质优于籼稻。垩白、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是籼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垩白和整精米率是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3)籼型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得到明显改善,除垩白外,其他品质性状达到优质米一、二级标准的比率均较高。(4)籼型常规稻的垩白和直链淀粉含量呈两极分布,籼型常规稻中米质较优和较差的样品比例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根据NY/T 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分析了中国近8 a(1998—2005)育成的267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其达标率。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的米质整体较优,各项米质指标的平均值,除垩白米率接近优质3级外,其它全部达到或超过优质3级标准。优质达标率在75%以上的米质指标有糙米率、精米率、透明度、糊化温度、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等8项,其中前6项的优质达标率在90%以上。全部10项米质指标均达到优质的组合数占测定总组合数的45.4%。在地域上,北方稻区杂交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平均值低于南方稻区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比较,杂交粳稻各项米质指标的平均值除垩白米率高7个百分点外,其它9项米质指标基本相同。改良垩白性状仍然是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