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籼型两用不育系水稻培矮645和常规稻粳籼89为材料,采用PAGE分析同工酶的方法,比较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完熟期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与表达机理。结果表明,在1993年2月25日、3月10日和3月30日三期播种的水稻培矮645均表现不育,花粉不育度在99.7%以上,结实率在0.3%以下,1994年8月1日播种的培矮645表现可育,结实率在19%以上,而同期播种的常规稻粳籼89均能得到正常结实,结实率在68%以上。同时发现1993年培矮645的不育性在花粉完熟期与颖花及花药的NAD+-MDH活性的显著降低关系较大。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一减数分裂期与颖花AP的活性及同工酶组成的变化关系较密切。1994年表现可育的培矮645与粳籼89相比不存在这种差异。由此可认为培矮645育性表达可能与花粉发育前期的脂肪代谢以及花粉发育后期的呼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水稻培矮 64S花药培养的几个条件 ,认为低温预处理天数以 7- 8天为宜 ,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宜采用N6或SK3。  相似文献   

3.
藉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 ,对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培矮 64S在 2 2 .0~ 2 3 .0℃的低温下的育性表达规律进行了连续 2年的跟踪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2 3 .0℃的低温仅能导致培矮 64S花粉不育度的明显降低 ,而 2 2 .5℃和 2 2 .0℃的低温则不仅能导致花粉不育度的下降 ,而且还能诱导一定程度的自交结实 ;2 )培矮 64S的育性温度敏感终止期为幼穗分化第 6期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 ,育性温度最敏感期为幼穗分化第 4~ 5期 (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 ;3 )培矮 64S具有光敏性 ,其临界光长处于 13 5 0~ 13 .3 8h之间 ,光敏温度范围为 2 3~ 2 8℃ ;4 )对于农艺性状已经稳定的高世代培矮 64S而言 ,其控制育性表达的遗传基础尚不纯 ,表现在来源相同的不同株系间或同一株系内不同单株间在低温下育性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异 ,且低温强度加大 ,这种差异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5个两用核不育系在26°24′N海拔700、540、120公尺的三个试验点进行分期播种研究其育性变化。结果表明:KS-9,衡农S-1、鉴06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M912S对温度变化反应钝感;M901S在日长大于14.00小时的条件下对低温反应钝感,而在日长小于14.00小时的条件下温度对育性的转变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和穗分化光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 ̄1993年,用分期(早、中季2期)播种与控制光长(12或15小时)的办法,研究了20个全国新近育成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和穗分化对温度与光长的反应。并对不育系穗分化的感光性与育性的光敏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琼香-1S是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国外优质旱稻资源选育成的优质籼型香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004年通过海南省科学技术鉴定。具有育性好、生长势旺、杂种一代米质优的特点。当光周期为13.5 h时,不育起点温度在23℃以下,比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两系杂交稻不育系培矮64S的不育  相似文献   

7.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与隐性可育株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核不育水稻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在幼穗发育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且变化趋势相同;不育株(纯合与杂合)幼穗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在雌雄蕊形成期与可育株基本相同,而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迅速下降;不育株(纯合与杂合)花药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可育株,这是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一个重要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下,通过1997~1999年3年22.0~23.0℃的低温处理,对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进行了育性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工气候室的低温条件下,采用“株系(再)鉴定、(再)筛选单株”的方法,对稳定高世代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的不育性是可行的,并筛选出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不育度两级水平均已稳定的3个株系9862、103-1和103-2,而且其不育起点温度已降至22.5℃,比原始株系降低了近1℃。2)现有高世代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仍然存在育性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受低温影响后其后代不同株系间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对现有高世代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提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三个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在长沙的育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发现W6154S育性受温度和光照的影响,安农S-1和87N123S的育性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取生产上广泛应用的8个水稻籼型两用核不育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台州地区不同播种期的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同时开展制种相关的开花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湘陵628S、陆18S以及株1S不育起点温度较低,育性敏感安全期更长,在制种时段选择上有更大的空间;培矮64S、深08S、Y58S及1892S的柱头外露率高且开颖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1892S、株1S、陆18S和湘陵750S开花时间相对集中,有利于异交结实。  相似文献   

11.
12.
水稻低温不育核不育系go543S在辽宁的育性表现Fertilityperformanceofthelowtemperatureinducedsterilityricelinego543SinLiaoning李继开李振宇王志兴陈广宏(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  相似文献   

13.
外源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探讨了外施赤霉素(GA3)、吸哚乙酸(IAA)、萘乙酸(NAA)、乙烯释放剂乙烯利(CEPA)、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植物生长调节剂受多收(有效成分单硝化愈创木酚钠)、氯化钙(CaCl2)等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AA、NAA、GA3对早播不育(重庆10月30日播种)和晚播可育(重庆12月10日播种)的C49S的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乙烯利对C49S的育性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而AVG则对育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爱多收和CaCl2对C49S的结实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认为,C49S育性转换与激素的综合平衡关系有密切关系。乙烯利或其它化学杀雄剂可以用来控制异常高温下C49S不育系可能出现的微量可育花粉,以提高制种纯度;GA3、AVG、IAA、NAA、爱多收等可以用来提高C49S自交繁殖时的结实率和种饱满度。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中常出现早穗现象,既影响产量又造成除杂困难。通过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早穗产生的原因调查和分析,发现早穗的出现与品种特性、气候、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不当有关。采取“确定适宜播种期和秧龄、严格控制秧田播种量、培肥秧田提高秧苗素质”等措施可有效防治早穗的发生。对可能发生早穗或已发生早穗的田块,也可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15.
籼型核不育水稻营养生长期不稳定,是花期预测和调节的关键时期。本文分析了营养生长期内生育天数、积温、叶片数的稳定性,相关关系以及温度对它们的影响;从田间气温出发研究了诱导育性转换的高低温指标及敏感时期;探讨了常德贺家山1990年适宜制种的播期安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M910S克服灿粳交不亲和性来研究由农垦58S转育的灿型和粳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基因异同。结果表明M901S、农垦58S、7001S、鉴26S具有等位的隐性主效核不育基因,M901S与KS─9、2177S具有非等位的隐性主效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17.
水稻实用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下 ,通过 1997~ 1999年 3年 2 2 .0~ 2 3 .0℃的低温处理 ,对水稻实用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进行育性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1)在人工气候室的低温条件下 ,采用“株系(再 )鉴定、(再 )筛选  单株”的方法 ,对稳定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的不育性是可行的 ,并筛选出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不育度两级水平均已稳定的 3个株系 9862 ,10 3 1和 10 3 2 ,而且其不育起点温度已降至 2 2 .5℃ ,比原始株系降低了近 1℃。 2 )现有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仍然存在育性的不稳定性 ,表现在受低温影响后其后代不同株系间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 ,说明对现有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提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表明 ,培矮 64S穗期与花期均较集中 ,且高峰期突出 ;花时早 ,并有明显的盛花时 ;柱头外露率高 ,全花期平均为 78.79%。这些对提高制种异交结实率有利。但是 ,张颖历期较短 ,4 7.0 5 %的颖花张颖历期在 12 0min以内 ;柱头小 ,柱头的长、宽、面积和体积分别为 1.196mm ,0 .3 77mm ,0 .4 5 1mm2 和 0 .13 3mm3,且生活力较低 ,活力系数仅 0 .83。这些对异交结实不利。因此 ,应选择花时早、花粉量大、散粉习性好的父本配组 ;在制种时应集中父本花粉量 ,缩短授粉期 ,抓住父本散粉高峰时刻辅助授粉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 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半薄切片及薄切片技术, 对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 与正常水稻品种IR36 的花粉形成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 培矮64S 与IR36 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但从减数分裂开始, 培矮64S 的雄性性细胞出现一些异常变化, 并最终发育至二胞花粉早期败育。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 (1) 减数分裂前期,约半数的小孢子母细胞的胞质出现异常, 游离核糖体稀少, 并具有不发育线粒体和大量泡状内质网。这类异常的小孢子母细胞在随后的发育中逐渐液泡化并最终解体。(2) 早期小孢子形成之后, 几乎所有小孢子外壁均发育异常, 表层与里层之间界限不清, 缺少中间透明带, 同时内壁没有形成。但是, 在花粉发育的整个过程中, 培矮64S 与IR36 绒毡层的发育和降解过程基本相似。据此认为, 培矮64S 的花粉败育可能是由小孢子母细胞或花粉外壁的异常发育造成的, 而不是由绒毡层发育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