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将籼稻品种 Chinsurah Boro Ⅱ(CBⅡ)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特性转移到粳稻品种Nipponbare中,用电融合的方法诱导碘乙酰胺失活的Nipponbare原生质体与经X-射线处理的CBII原生质体的融合。在具有二倍体染色体数目的16个融合衍生植株中,其中一个完全雄性不育,形态学上与Nipponbare一致,其雄性不育性能稳定地传递给全部回交后代,这为雄性不育的母性遗传提供了证据,而且回交后代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可被来源于CBⅡ的育性恢复基因Rf1以配子体遗传的方式所恢复。限制性片段和Southern lot分析揭示了雄性不育植株中存在来源于CBⅡ的线粒体质粒DNA。我们的研究表明用细胞融合把CMS转移到所需要的水稻品种中能用于未来杂交种子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以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中S群的S、M、R与21A及C群的Rb、Es等多种细胞质为背景,采用回交转育的方式,完成了6048雄性不育自交系的选育,不育株率与单株不育率均达100%,不育性稳定。6048可作为在玉米雄性不育育种和生产应用的雄性不育细胞质资源,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中S组的S、M、R、21A及C组的Rb、Es等多种细胞质为背景,采用回交转育的方式,完成了6006雄性不育自交系的选育,不育性稳定,符合目标要求,可投入杂交种子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甘蓝型油菜玻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的成因及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玻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产生微粉与细胞质不育性、细胞核中存在可育基因有关。用基因型中不含可育基因的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油91S”作它的保持系,可消除微粉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具有粗厚山羊草、牡山羊草或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的普通小麦N26雄性不育光周期反应和育性恢复模式,D^2型细胞质N26异质系在长日照条件(≥15h)下表现为几乎完全雄性不育,在短日照(≥14.5h)条件下雄性高度可育,温度对降低雄性育性没有明显影响,把这类雄性不育称为“光敏型细胞质雄性不育”。PCMS表现为雄蕊雌化,组织学研究表明,在雌化雄蕊内有不完全胚珠结构,而没有毡层细胞和花粉粒。植株的小 相似文献
7.
水稻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Y华农A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以华南晚籼迟熟品种夜公为细胞质源育成的雄性不育系Y华农A,花粉败育长度,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良好,株型适中,米质优良,抗病性强,配合力好,于1997年6月通过广东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其杂种一代是高产、优质、抗病三者结合得较好的组合,所配组合华优86、华优桂99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先后通过广西、广东和全国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15.
籼稻不育系福伊A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福伊A是通过系统选育保持系进而改造而成的野败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异交率高,高抗稻瘟,配合力强,米质好,生育期理想,可恢性好等优良特性,已通过省级鉴定,配成福优77、福优63等组合,表现高产,抗瘟,优质,已开始在省内外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用米质较优、柱头外露率高、农艺性状较好的金23B与米质较优、千粒重大的新露B杂交,F3代与适应性广、耐不良环境能力较强的珍汕97B复交,复交F5代再与珍汕97A多代回交,育成野败型籼稻不育系农丰A。农丰A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以典败为主,花粉不育度达99.98%,不育性稳定,异交习性好,配合力强,米质较优,株叶形态好。200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所配组合丰优293(农丰A/YR293)、农丰优909(农丰A/YR909)、农丰优188、农丰优256已先后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18.
旭29A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地谷B作母本与金23B杂交,F3代选优良株系与V20A测交并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早籼稻不育系,2000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旭29A株叶型好,播始历期比金23A短1~3 d,比V20A短5~7 d,不育性稳定,花期集中,花时早,午前花比例高,柱头外露率高,柱头活力强,对“九二○”敏感,稻瘟病抗性较强。与金23A相比,旭29A所配组合生育期较短,分蘖力较强,有效穗较多,结实率较高,但每穗总粒数较少,千粒重较低。 相似文献
19.
贵香1A是贵州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籼型香稻三系不育系,具有败育彻底,异交习性优良、配合力高、稻米品质较优等特点,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