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桑黄菌,属于木层孔菌,野生菌多寄生于桑树的枯木之上,其子实体为多年生,木质。古代医药典籍中已经有关于桑黄的记载,现代科技为桑黄菌的相关成分、作用机理等研究提供了方便。据资料,桑黄菌中含有桑黄菌多糖、黄酮、萜类、多肽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并含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分,对人体有补益、抗肿瘤、抗氧化、  相似文献   

2.
正桑黄是著名的药用真菌,在抗癌、抗氧化、降血糖、调节免疫等方面有显著功效。下面,根据药用菌市场需求和思南的原材料、栽培、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资源,说明思南引种药用菌桑黄的可行性。1桑黄的生长特点及认知1.1桑黄由来桑黄是著名的药用真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别称桑臣、桑耳、桑黄菇,学名为Phellinus linteus。特点是颜色特别鲜黄,呈蛋黄色。其中,寄生于野生老桑树枯木之上的野生  相似文献   

3.
<正>桑黄菌,属于木层孔菌。桑黄菌中含有桑黄菌多糖、黄酮、萜类、多肽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补益、抗肿瘤、抗氧化、保护肝脏、抗肝脏纤维化、抗病毒等诸多作用,是食药用菌中独树一帜的品种,尤其在亚洲发达国家,对桑黄菌青睐有加,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一、菌种采取菇木分离或组织分离技术获得纯菌种,采用谷粒基质制作二级种,常规操作。注意问题:第一,桑黄菌的菌种老化、退化速度较快,必须按计划生产。第二,商  相似文献   

4.
松乳菇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该菇人工栽培难度大。笔者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人工驯化栽培方法。1.形态特征松乳菇菌盖宽4~10厘米,扁半球形,中央脐肚,伸展后往下凹,边缘起初内卷后平展。湿时沾、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乳汁桔红至酱红色,后变绿色。味道稍辛辣,气味好闻,菌褶与菌盖同色。菌褶直生或稍延生,较密,近柄外分叉,褶间有横脉相连,伤或老后变绿色。柄长2~5厘米,粗1~2厘米,近圆柱形中空。孢子椭…  相似文献   

5.
子实体丛生,菌盖直径2~15厘米,半球形,盖缘内卷,后逐渐展开呈扁平状。菌柄梗直,长2~13厘米,直径2~8厘米,上下近等粗,菌柄初期实心,后期中空。品种有2种类型,白色和黄色,白色适于加工成瓶装罐头,黄色适于鲜食和加工成干品。  相似文献   

6.
《中药大辞典》记载:桑黄[Phellinus igniarus(L.ex.Fr)Quel.],别名桑黄菇、桑耳、胡孙眼,系针层孔菌的子实体,中文名鲍氏木层多孔菌;用于治疗盗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等疾病.野生多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树干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有"森林黄金"之美称.  相似文献   

7.
桑黄菌又简称桑黄,它属于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真菌.据<药性论>记载:桑黄性甘平、无毒、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近年来,随着桑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报道的增多,桑黄抗肿瘤保健品将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顶生,直径3~4厘米,总苞片多层,最外2~3层叶状,边缘具不等长锐齿,内面数层卵形,上部边缘有短刺;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初时黄色,  相似文献   

9.
桑黄菌又简称桑黄,它属于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真菌。据《药性论》记载:桑黄性甘平、无毒、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近年来,随着桑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报道的增多,桑黄抗肿瘤保健品将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草菇的生物学特性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Bull.:Fr.)sing.]属层菌纲,伞菌目,光柄菌科,草菇属;系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的腐生真菌.正常成熟的草菇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及菌托(即脚苞)等组成.幼嫩的子实体,形如禽卵,顶端略呈黑褐色,向下颜色渐浅,基部呈白色.此时,菌盖、菌柄被一层深灰色菌幕包裹着.在生长发育中,菌幕的顶端被突破,以后残留的薄幕留在菌柄基部,形成杯状菌托,也就是脚苞.菌托中伸出菌柄和菌盖.菌盖宽5~19厘米,初为钟状,伸展后中央稍突起,表面鼠灰色,中央较深,四周渐浅,有黑褐色纤毛,形成放射状条纹.菌盖下面是密集的菌褶,成熟前为白色,逐渐变成粉红色至肉红色,与菌柄离生,显微镜下可看到菌褶两侧长着棒状担子,担子顶端有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着生一粒孢子.孢子光滑,呈椭圆形,4~5.6微米×6~8.4微米,孢子印粉红色或红褐色.菌柄位于菌盖下面中央,白色、内实、近圆柱形,长5~18厘米,粗0.8~1.5厘米.  相似文献   

11.
1生长习性 灵芝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其菌丝无色透明,具分隔及分枝,表面常分泌白色草酸钙结晶.子实体由菌丝形成,分菌柄、菌盖和菌伞下边的子实体三部分,成熟后的子实体木质化,其皮壳组织革质化,有赤褐色光泽.菌盖多为肾形,上有环状轮纹及辐射状皱纹,大小不一,一般5~12厘米×10~20厘米,厚达2厘米,下边有无数小孔,管孔呈白色或淡褐色,平均每平方毫米4~5个;内壁为子实层,孢子从子实层内产生.孢子褐色,卵形,8~11微米×5~7微米,中央含一个大油滴.菌柄侧生,长5~19厘米,色与菌盖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顶生,直径3~4厘米,总苞片多层,最外2~3层叶状,边缘具不等长锐齿,内面数层卵形,上部边缘有短刺;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初时黄色,渐变为  相似文献   

13.
<正>1.选料。从外观颜色上看,橙黄或橙红色的胡萝卜营养价值更高,含β-胡萝卜素较多。加工时应选取橙黄色或橙红色的原料,肉质木质化和黑心胡萝卜不宜选用。2.处理。选料后将胡萝卜的尾部根须和青头去掉,洗净后去皮。去皮后将胡萝卜切成长4~5厘米、宽1厘米、厚0.5厘米的长条,浸没于浓度4%~6%、温度90~95℃的碱液  相似文献   

14.
鸡冠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在隋唐时传入我国,到宋代已广泛栽培,至今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鸡冠花的品种众多,花序的形状有扫帚鸡冠、扇面鸡冠、缨络鸡冠,颜色有紫色、红色、白色、黄色等;叶片有绿色、黄绿色、红绿色和深红色等多种。一般品种株高30厘米~100厘米,还有株高  相似文献   

15.
桑黄作为著名传统药用真菌在中国已经有2 000 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个真菌种类曾经被误认为裂蹄纤孔菌和 鲍姆纤孔菌多年,直到2012 年才发现该种实际应为一个新种,即桑黄纤孔菌(简称桑黄)。目前中国有桑黄类群的 种类7 种,但只有生长在桑树树木上的多年生、木栓质的纤孔菌才是真正的桑黄,本文提供了这7 个种的主要特性 和生境照片。在热带美洲有裂蹄纤孔菌类群5 个种, 这5 个种和亚洲的种类不重复。火木层孔菌类群作为另外一 个类群的药用真菌也曾经广泛被报道为所谓的桑黄冶,但是该类群的种类具有无色的担孢子,而桑黄类群的担孢 子为黄褐色。另外这2 个类群在系统发育上不相关。本文也提供了美洲裂蹄纤孔菌类群和中国火木层孔菌类群 种类的生境照片。此外,基于ITS 序列对中国桑黄类群和中国火木层孔菌类群所有种类的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胡伟  张跃新  邓勋  宋瑞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597-11600,11619
[目的]分析桑黄菌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ITS序列分析和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6株不同来源的桑黄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6株桑黄菌株的ITSl_5.8s-ITS2序列长度在590~714bp,其中5.8S序列最为保守,均为160bp:ITSl长度为220~310bp,ITS2长度为210-245bp。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同属不同种的桑黄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对相同种的杨树桑黄一瓦尼木层孔菌进行RAPD分子标记,表明10株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vaninii)遗传多态性丰富,10株杨树桑黄菌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的东部山区,区域相对集中,RAPD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地域分布差异关系不明显,没有表现出地域性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结论]试验研究了菌株的分类地位及系统发育进化关系,并首次在桑黄菌物资源库内积累到杨黄分类学地位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信息,对掌握和积累区域桑黄菌物资源的基础信息,并对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珍稀菌物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中药大辞典》记载:桑黄,别名桑黄菇、桑耳、胡孙眼,系针层孔菌的子实体,用于治疗盗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等疾病。野生多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上及树干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有"森林黄金"之美称。  相似文献   

18.
一、场地和设施   荞麦苗生长适温为 20℃~ 25℃。春秋季可在有遮阳网的温室或塑料大棚、遮荫凉棚及通风、凉爽、采光较好的室内生产,冬季可在日光温室及有供暖设施的室内生产。   温室内采用多层立体栽培架。可用竹、木、角钢等材料制成,长 1. 5米,宽 0. 6米,栽培架层间距 40厘米~ 50厘米,视生产场地空间高度,架子可作 4层~ 6层。架与架之间留 1米作业道。为便于移动,栽培架下面可安装 4个轮子。   栽培盘采用标准塑料育苗盘 (60厘米× 25厘米× 4~ 5厘米,也可据经济情况用木材或金属等材料自制育苗盘,但要求盘底平整,…  相似文献   

19.
据国内《中药人辞典》记载:桑黄,别名桑黄菇、桑耳、胡孙眼,系针层孔菌的子实体,用于治疗盗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等疾病。野生多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上及树干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有“森林黄金”之美称。  相似文献   

20.
元蘑别名黄蘑、冻蘑、晚生北风菌,属干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亚侧耳属,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山西、广西、陕北、四川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只要条件适宜均可栽培。一、形态特征子实体肉质、覆瓦状叠生或丛生。菌盖直径3~12厘米,扁半球形至平展,半圆形或肾形。有后沿,宽3~12厘米。黄绿色或带褐色,有短绒毛,边缘渐光滑,表皮易剥开。盖缘内卷后反卷。菌肉白色且厚。菌褶稍密,白色或浅黄色。菌柄侧生,短或无柄。有绒毛或鳞片。孢子印白色、光滑、腊肠形,4.5~5.5微米×1~1.6微米。囊状体梭形,中部膨大,29~45微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