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北地区小麦旱涝灾害发生特点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濉溪县近 5 0年的降水情况 ,并结合试验资料综合分析 ,阐述淮北地区小麦旱涝灾害发生特点及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提出了防御旱涝灾害的综合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淮北地区小麦冻害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卷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92-92,105
冻害是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从冻害发生的原因之一———除草剂的不正确使用入手,对除草剂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武立 《安徽农学通报》2014,(5):33-33,56
该文介绍了淮北地区小麦冻害的的种类及为害,分析了影响小麦冻害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小麦冻害的预防及灾害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淮北地区小麦发生冻害,主要有气候、品种、播种、耕作、肥力等方面的原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5.
涝渍灾害对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地区小麦从播种到成熟收获期间 ,遇到降雨过多或连续阴雨 ,耕层土壤水分含量达 2 2 %以上 ,较长时间呈饱和或超饱和状态 ,即会造成涝渍灾害。涝渍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大的是播种~出苗和灌浆~成熟两个时段 ,就危害程度而言后期大于前期。笔者在分析涝渍影响规律、危害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小麦在孕穗后期和开始抽穗阶段对温度较为敏感,而淮北地区每年3月下旬和4月上旬都会出现一次寒流低温,对小麦种植造成较大的危害。该文从淮北小麦穗部冻害发生与原因,小麦种性布局演变过程,小麦种性布局的调整措施等方面对防御和减轻小麦穗部冻害,调整小麦种性布局的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3-2009年江苏省审定的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及其他相关数据,介绍该地区近27年来小麦育种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为该地区小麦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年平均产量从1983-1986年的6 432.0 kg/hm2,上升到2005-2009年的7 755.65 kg/hm2,年均递增49.02 kg/hm2,年均递增率0.82%.(2)27年来产量三要素变化情况包括,单位面积穗数由648.75万穗/hm2下降至581.28万穗/hm2,每穗粒数由30.75粒提高到33.39粒,千粒重由37.50 g提高到42.85 g.三要素变化提高产量的作用强弱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2016年武穴市气象观测资料和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16年该市气候特征与气象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武穴市气温冬春两季偏高,夏秋两季正常.雨水冬季偏少,其他3季偏多.入梅迟,出梅迟,梅雨期长,梅雨量明显偏多.日照时数夏季接近常年,冬春秋三季较常年偏少.入春早、夏秋冬三季迟来.年内主要气象灾害分别是隆冬低温加冰雪;初春寒潮来侵袭;4月暴雨天气多;初夏2次大暴雨;出梅后晴热天气多;夏末初秋干旱天;中秋雨多光照少.2016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3382万元,是2000年以来灾情最严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濮阳小麦越冬冻害气候影响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9年濮阳39年冬季(年前12月-年后2月)积温、1月份平均气温和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的历史资料,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气候影响统计分析,得出影响濮阳小麦冻害的类型属于入冬剧烈降温型,是小麦入冬冻害最严重的天气类型。提出了小麦冻害防御对策,包括加强管理提高播种质量、加强冬前麦田管理以及冻后补救措施。越冬冻害由于发生时期早,在后期管理上仍有较大的回旋空间,若管理措施得当,小麦仍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1.露籽苗 1.1形态特征:露籽苗在干旱时,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种子不能发芽;在天气阴雨,土壤潮湿时,可以发芽、生长,但因分蘖节裸露地面,根系发育不良,生长比较缓慢,且叶片短窄,分蘖和次生根较少,并易受寒潮冻害和干旱危害。据调查,露籽苗一般年份在越冬期间由于干旱和霜冻死苗达30%左右,近年危害程度且有所加剧,露籽苗至返青、拔节、孕穗期仍有陆续死亡。在皖北地区最后能成穗的植株,约占露籽苗的50%左右,且穗型很小,比正常的麦穗小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淮北地区小麦发展历程的回顾,从小麦品种选择、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淮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岳普湖县2018年的气温、光照、降水等气象要素,介绍年内遭受的大风、冰雹和洪涝气象灾害的情况及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岳普湖县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差异大,日照总时数偏多,灾害性天气频繁及灾害程度严重。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是春季大风、夏季大暴雨和冰雹。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详细了解淮北地区晚播小麦产量要素,总结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固化小麦成熟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模式,突出模式栽培、技术创新和抗灾应变能力,客观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并制定可复制、可推广的小麦栽培技术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春玉米全生育期的观测和调查,结合春玉米生长所需的气象条件,分析宜州市春玉米全生育期和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并提出了灾害防御措施,以期促进春玉米的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了小麦吸浆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以及受气候和品种多种因素的影响情况,认为要利用农业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春季冻害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晚霜冻害.小麦早春冻害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抗寒能力下降,因寒潮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而发生的霜冻灾害,因此时天气已逐渐转暖,又突来寒潮,故常称为倒春寒.春末晚霜冻害是指小麦拔节后,穗分化进入幼穗形成期,抗寒能力减弱,遇强冷空气,气温低于-3℃~-5 ℃而导致的冻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的特征特性及在淮北地区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丰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昌吉州蝗虫的特征特性,分析了昌吉州蝗虫灾害发生与气候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温度和降水对蝗虫生长发育非常关键;高温、干旱容易造成蝗灾暴发。  相似文献   

19.
对淮北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发生规律进行简单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及化学2个方面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淮北地区2017年开展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用1949~1996年共48年的台风和近10年的台风灾害资料,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及灾害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广东热带气旋的主要特点是:登陆粤西地段的热带气旋最多,其次为珠江口地段,粤东最少;登陆珠江口、粤西的热带气旋个数平均在8月份最多,而登陆粤东热带气旋个数的峰值在7月和9月;前期(5~6月)热带气旋登陆引起的水灾较重,风灾较轻,中后期(7~11月)热带气旋登陆带来的水灾和风灾均较严重;灾害损失与热带气旋强度有关,特强台风带来的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