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提高大豆产量,分析了造成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并从肥水管理、合理化控防病治虫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3.
<正>富锦市大豆产业是农业生产的传统产业,农民有着传统的种植习惯和较高的栽培水平。富锦市位于优质大豆生产优势产业带上,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良,生态条件优越,决定了富锦大豆品质不可复制,是享誉全国的"中国大豆之乡"。富锦每年种植大豆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占整个播种面积的40%左右。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比较效益降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豆的积极性,从栽培角度看,大豆落花落荚是当前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一、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大豆落花落荚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生产中大豆开花结荚期间,因品种选择不当、栽培密度过大、水肥运筹不合理、病虫害发生以及高温干旱等因素影响,导致大量落花落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的提高.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水肥、做好病虫害防治、适时播种等对策,可减少花荚的脱落,有效提高大豆的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5.
6.
7.
8.
文中从大豆种植密度过大、氮肥过多、养分失衡、连作障碍、病虫害危害以及极端不利天气等方面分析了大豆落花落荚原因,从科学轮作、秸秆还田方式、提高土壤质量、品种选择、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以及极端天气预警等方面阐述了增花保荚措施,以期为大豆稳产高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分析影响大豆落花落荚的关键因素,结合生产状况,提出防止大豆落花落荚的主要技术对策,以指导大豆生产,提高大豆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豆落花落荚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落花落荚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一般的栽培条件下,每株大豆至少有100朵花,而最终形成荚果的一般只有20—30个,脱落率50-60%.有时高的70—80%。在开花后3—5天落花最多,开花后10-15天落荚最多。了解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和机理,采取科学的防治技术对策,可有效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1.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锦芬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4):6-6
花荚脱落是大豆生产中的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一般每株大豆蕾、花、荚脱落数占总花数的45%~70%。脱落比例大致是:花朵占50%,幼荚占40%,花蕾占10%。花荚脱落在不同地区之间是有所不同的。北方春大豆较轻,花荚脱落率为40%~70%,南方夏大豆较重,可达50%~70%,秋大豆最重,可达70%~90%。 相似文献
12.
13.
<正>菜豆又名四季豆、芸豆等,是广大消费者喜食的一种蔬菜。其结荚率一般只有 20%~30%,高者不超过50%,可见落花落荚是限制菜豆高产的重要因素。菜豆落花落荚既与菜豆本身的开花结荚习性有关,又与温、光、水、肥、病虫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大豆种植的时候常常会受到花荚脱落的情况,这一问题对大豆生产产量打来了较大的影响。通常来说一株大豆的花蕾、花荚脱落的情况大约是50%至70%不等,而且不同地域,其脱落的情况也不同,北方的大豆春季脱落大约为40%。一、大豆花的形成大豆的花序着生长在叶腋或茎的顶端,为总状花序。一个花序上的花朵常是簇生的,故称花簇。每朵花由苞叶、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五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5.
16.
赵洪成 《新农村(黑龙江)》2012,(7):174-174
落花落荚在大豆开花结荚期都有发生,但多出现在开花后期和结荚期,即出现在开花后15—20天左右,脱落率一般达40~60%,高者达7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7.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粮食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豆不仅仅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粮食,也经常作为饲料尤其是一些肉食动物,提高大豆的种植水平就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大豆在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当会出现落荚落花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强对落花落荚的防治。本文从大豆落花落荚概述、大豆种植技术要点以及大豆落花落荚防治研究要点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提高大豆的种植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1 落花落荚原因 1.1 花、荚与茎叶在生长上由于养分竞争而出现养分临时短缺,开花初期水分偏大、氮肥多、密度大、株间见光不好、病虫为害、采收不及时,这些都会引起花荚脱落。 相似文献
19.
芸豆落蕾、落花、落荚是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芸豆自身的生长发育和外部环境条件等方面对其落蕾、落花、落荚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花荚脱落过多是影响蚕豆高产的重要因素,引起脱落的主要原因:一是阴雨影响,尤其是在开花结荚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花粉发育不良,丧失了授精能力;二是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缺氮或氮肥过多而磷钾不足、缺硼缺钼;三是土壤湿度过大,氧气不足,根系窒息,呼吸和吸收受阻,使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四是茎秆徒长,植株高大且组织柔嫩,致使植株间通风透光差;五是病虫危害严重,特别是锈病、赤枯病、枯萎病和蚜虫和危害严重。针对以上原因,必须在春季田间管理上从增加营养和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