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大蒜是无性繁殖,蒜瓣是变态的侧芽,是大蒜母体的组成部分,长期的无性繁殖必然导致病毒在体内的积累以及其它不良性状的累加,造成大蒜种性退化.退化的大蒜植株矮小,光合能力低,蒜头变小,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效益.现将大蒜的选留种和提纯复壮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一、大蒜种性退化目前,大蒜生产中存在严重的种性退化现象,其表现为:植株日趋矮小,假茎变细,叶色变淡、变小,小瓣蒜和独头蒜增多,提早枯黄植株增多,产量降低等。造成种性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大蒜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不经过有性世代,这是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2、在生产中,如土壤贫瘠、缺乏有机肥料,土壤理化性状不良、缺少水肥、高度密植、采薹过迟、茎叶损伤、选种不严或不当的栽培管理,均会引起大蒜种性退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大蒜是无性繁殖,蒜瓣是变态的侧芽,是大蒜母体的组成部分,长期的无性繁殖必然导致病毒在体内的积累以及其它不良性状的累加,造成大蒜种性退化。退化的大蒜植株矮小,光合能力低,蒜头变小,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效益。现将大蒜的选留种和提纯复壮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蒜的器官形成与生长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中部秋播的大蒜一生有六个生育时期——萌芽期,幼苗期,蒜苔和蒜瓣分化期,蒜苔伸长期、蒜瓣膨大期和休眠期,各个时期均有其生育特点和生长中心。大蒜的干鲜重增长呈双峰曲线。第一高峰在11月份,第二高峰在4月上旬;叶面积系数和根条数变化也是如此。蒜苔和蒜瓣在3月下旬分化形成,但初期生长缓慢,4月份蒜苔加速伸长,5月初采苔后蒜头急速膨大。本文对大蒜各器官的分化特点进行了论述。各个器官(叶、苔、根、蒜头)均有自己的发育特点,它们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一、精选、备足优良蒜种 1、大蒜选种工作可概括为"两选一分法",即在大蒜收获时,选择具有本品种形态特征和优良性状好的植株为蒜种,其叶无病斑、苔粗壮、头肥大圆整、外观颜色一致、瓣数相近、均匀饱满,中选株要单收单藏.在播种前掰瓣时,再从中选的蒜种中选择大中瓣作种子.除选择纯种外,还要求蒜瓣均匀、色泽纯一、无病斑、无伤口.  相似文献   

6.
大蒜退化的原因及复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退化的原因 1.1退化的内因大蒜为无性繁殖作物,蒜瓣是变态的侧芽,是大蒜母体的组成部分,因为不论繁殖多少年代它们依然是同一世代,所以长期进行无性繁殖,这一代就要衰老而呈现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大蒜是我国传统的日常调味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好产品,我国年出口总量大约在50~60万吨,我省是大蒜的重要产区.由于大蒜连年使用鳞茎进行无性繁殖,品种退化相当严重,几乎全部感染病毒,表现为植株矮小、条纹花叶、小蒜瓣和独头蒜增多,产量逐年降低.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利用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脱毒和新品种选育,如日本培养的巨型大蒜,株高60cm、叶长28cm、叶宽5cm,单株蒜苔重50g,单株蒜头重300~500g.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麒麟区早熟蒜"马尾蒜"现象发生较严重,造成蒜薹、蒜头产量、品质下降,给蒜农带来很大经济损失。"马尾蒜"实质是大蒜退化中的再生长现象,也称二次生长现象。大蒜生长到一定时期,鳞芽开始分化,叶片退化,鳞芽逐渐形成蒜瓣,退化鳞芽外的鳞片干枯,形成蒜瓣的外皮,这是大蒜正常生长的一般规律。如果大蒜在蒜薹露出的同时,蒜薹周围随之长出一圈细长的丛生小蒜叶,一般是5~7个小叶围着蒜薹长出,状如马尾,故称"马尾蒜"。这些小叶是大蒜侧芽在形成蒜瓣过程中,不经  相似文献   

9.
大蒜生产通常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新疆红蒜瓣数少、繁殖系数低,长期无性繁殖还导致品种退化。用大蒜的气生鳞茎繁殖,可提高繁殖系数,恢复大蒜品种的优良种性,提高品质和产量。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从蒜种选择、整地施基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方面,总结吉木萨尔蒜区新疆红蒜气生鳞茎培育技术和气生鳞茎一代生产技术,以期为复优新疆红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蒜生长到一定时期,鳞芽开始分化,叶片退化,鳞芽逐渐形成蒜瓣,退化鳞芽外的鳞片形成蒜瓣的外皮,这是大蒜正常生长的一般规律。退化的蒜叶在遇到外界刺激时,出现的再生长现象,被称为马尾蒜,可造成田间减产10%~20%。本文主要探讨马尾蒜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以期为蒜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大蒜(蒜头)是大蒜植株地下肥大的鳞茎,收获后休眠期一般为2~3个月。大蒜在休眠期内不发芽,但脱离休眠期,遇到适宜环境,肥厚鳞茎内的幼芽就会萌动。幼芽从开始延伸到伸出顶孔所需的营养完全来自蒜瓣,使蒜瓣由原先的鲜脆状态逐步变松软干瘪,失去商品和食用价值。因此,大蒜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2.
<正>根蛆是对危害大蒜等作物的双翅目害虫幼虫的统称。根蛆一般聚集在大蒜根及鳞茎等地下部分,主要以取食蒜根造成残缺不全或钻入蒜瓣内取食形成孔洞等方式为害。严重时,蒜肉被蛀食一空,且受害部位呈腐烂状。被害蒜株地上部分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植株死亡。根据大蒜根蛆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建议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一、物理防治1.清除植株残体。根蛆对大蒜植株病残体,尤其是腐烂的大蒜植株,有较强趋性。因此,在收获大蒜时,应彻底清除田间、地头、路  相似文献   

13.
蒜瓣茎尖注射秋水仙素的诱变效果和诱变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个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注射处理大蒜蒜瓣生长点,发现处理后的大蒜叶片的下表皮气孔长度、宽度、面积和周长极显著增大,且气孔密度减小;通过对根尖染色体的观察,根尖染色体数目加倍,显示大蒜蒜瓣茎尖染色体被有效加倍。浓度为0.1%的秋水仙素溶液对染色体的诱导效果最佳;分别观察大蒜3片叶的下表皮气孔可知,随着叶片的不断生长,秋水仙素的处理效果呈下降趋势,对第一片叶的诱导效果最佳。蒜瓣茎尖注射秋水仙素3 d,在第三片叶发出前剥取茎尖接种或切取前三片嫩叶做外植体诱导加倍植株,可能获得多倍体大蒜。  相似文献   

14.
大蒜的种子是地下鳞茎(蒜砣)中的小鳞茎(蒜瓣)。一粒蒜瓣可以长成1株大蒜,1株收蒜薹、蒜砣的种株只能长成1个只有6~7个蒜瓣的蒜砣(还有独头蒜的蒜砣)。除去发育不良和收获、贮藏过程中因气候原因和机械损伤的坏种烂种,1亩(1亩=1/15公顷)种子田所收蒜砣的蒜瓣只能栽培5~6亩大蒜。用蒜瓣栽培大蒜,每亩需蒜砣75公斤左右。按每公斤3元计算,用种投资得花200多元。为了节省大蒜的用种投资,笔者在试验大蒜省种栽培技术这一科研项目时,试验了切瓣、蒜株等多种省种栽培技术,其中最省种、最增收的技术是蒜株栽培。蒜株是老熟蒜薹顶梢“气生鳞茎”中…  相似文献   

15.
大蒜属于百合科葱属1~2年生草本植物。通常不结种子,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河北省优质品种安国大蒜因感染病毒病导致种性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目前脱除大蒜病毒的唯一方法是大蒜茎尖培养。本试验以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旨在探索安国大蒜的最佳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6.
1播前准备 1.1选种 选种采用"两选一分法",即在大蒜收获时,选择叶无病斑、薹粗壮、头肥大周整、外观颜色一致、瓣数相近、均匀饱满、具有本品种形态特征和优良种性的植株为种,单收单藏;在掰瓣时,再从初选的蒜种中选择蒜瓣均匀、色泽纯一、无病斑、无伤口的大中瓣作为种瓣.将蒜瓣分成大、中、小3个等级,单瓣重5g的为1级,单瓣重4g的为2级,单瓣重3g的为3级.掰瓣时应将托盘和茎盘去掉,以利生根.掰瓣的时间一般在播种前10d,需蒜瓣2 25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秋大蒜播种适期及种瓣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霞 《新农村》2014,(7):23-24
种瓣的选择要从蒜头收获后在田间即开始。从收获的大蒜植株中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叶片无病斑、蒜头外皮色泽一致、蒜头肥大圆整、外层蒜瓣大小均匀的单株留种,单独贮藏。播种前掰蒜时从蒜瓣数符合原品种特征、无散瓣、无病虫的蒜头中选择无霉变、无伤残、  相似文献   

18.
<正>大蒜又名蒜头、大蒜头、胡蒜、独蒜等,百合科。大蒜的种类繁多,依蒜头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蒜和紫皮蒜;依蒜瓣多少,又可分为大瓣种和小瓣种。白皮蒜蒜瓣外皮呈白色,辣味淡,耐寒,耐贮藏。白皮蒜有大白皮和狗牙蒜两种,前者蒜头大,瓣均匀,后者蒜瓣极为细碎,食用时剥皮费工。大蒜既可调味,又能防病健身,常被人们称誉为"天然抗生素"。1大蒜的营养价值和功效1.1调节胰岛素。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膳食结构不够合理,人体中硒的摄入减  相似文献   

19.
从外形特点及蒜瓣规格2个方面分析了大蒜蒜种的选型方法,并总结了机械化种植对蒜瓣的要求,以期为大蒜的机械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蒜气生鳞莖繁殖法提高产量及繁殖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蒜一般不产生种子,是用它地下所生蒜头(鳞茎)中的蒜瓣进行繁殖。每株大蒜的繁殖率等于蒜头中的蒜瓣数。我国的大蒜品种可分为小辦种和大瓣种两个类型。小瓣种(如馬牙蒜)栽培很少,普遍都栽培大瓣种。大瓣种每个蒜头只有3—8个蒜瓣,多数是4—6个蒜瓣,因此又常称为“四六瓣”种。因为蒜瓣少,其繁殖率很低,平均每头蒜一年只能繁殖約五倍,不可能更多地繁殖。而且每亩地需用的蒜种很多(一般約150斤),蒜种費在生产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