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森林火灾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自然干扰之一,也是森林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多源遥感技术在森林火灾探测中应用,使得森林火灾的早期探测与实时监测成为可能,遥感技术已成为森林火灾监测和防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森林火灾相关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从灾前、灾时、灾后3个阶段,分析了遥感技术和方法在森林可燃物调查及载量评估、火场态势监测、火险等级预测预报、火烧迹地识别、火后森林受害评估以及植被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现有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森林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多源多尺度遥感探测技术如将无人机、雷达、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等互相结合,多方位进行森林火前火后监测,为火险等级预报、森林火灾防控、火后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试验林场为研究区域,以森林资源野外调查数据、ETM+遥感影像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林场内森林资源数据的提取、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和搭建系统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建立起基于 B/S 结构的 WebGIS 林场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查询、编辑、分析、统计等功能,达到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
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资源的变化对于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及时、准确地获取森林资源变化信息,对于森林经营科学决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指出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对影响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青海省56个气象站点2000-2012年平均年降水资料,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提取由地形(T)变量(DEM、坡度、坡向、曲率、起伏度)、地表覆被(V)变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初级生产力NPP)和海陆位置(L)变量(经度、纬度、经纬度乘积)等10个因子构成的协变量集,运用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算法建立区域降水量空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RF算法结合多元协变量集能实现区域降水量精确预测。十折交叉验证显示,不同输入变量条件下RF拟合的降水量预测模型性能排序为:T+V+L>T+L> L>L+V>T+V>T>V,其中T+V+L和T+L模型的R2达到0.893、0.892,RMSE仅为12.31、13.55 mm,比其他模型的R2提高了0.028~0.102,RMSE降低了1.24~12.95 mm,能满足区域降水量空间精细估计。旨在为低密度气象站点分布区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式信息获取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云南省大理市耕地地块不规整、破碎且农作物空间种植结构复杂的特点,结合多源数据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优势,达到准确地提取农作物信息的目的。【方法】 协同BJ-2数据和Sentinal-2数据进行农作物精细信息提取。首先,利用空间分辨率较高的BJ-2数据进行面向对象的图像分割,获得农作物地块信息;其次,在农作物物候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差分析获得关键时相,利用相应时间分辨率较高的Sentinal-2数据获取农作物地类信息,实现基于地块的小春农作物的快速精细提取。【结果】 采用实地调查地块真值与提取地类生成混淆矩阵进行精度验证,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7.4%和0.83。其中,连片种植的农作物如蚕豆和马铃薯提取精度较高,地块细碎且内部种植结构复杂的作物提取精度略低。【结论】 多源遥感数据协同的农作物提取方法,通过高分辨率影像上获得的对象分析单元能很好地对单一地块中的农作物空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分辨率影像由于分辨率偏低所导致的混合像元处错分的不足;不仅能从耕地地块级别获得农作物种植结构,更直观地反映农作物种植,能有效提升农作物提取的精细化程度,有利于精细化的农作物种植结构管理。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试验林场为研究区域,以森林资源野外调查数据、ETM+遥感影像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林场内森林资源数据的提取、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和搭建系统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建立起基于B/S结构的Web GIS林场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查询、编辑、分析、统计等功能,达到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动态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查阅并研究了1995年以来的国内外资料,综述了遥感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沿革,重点介绍了“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现状,并提出未来遥感技术在进行森林调查方面应以精准化,数据网络化,新软件的研制、调查项目的多样化和减少调查的野外工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从遥感图像的影像要素或特征出发,论述了土水资源遥感影像判译的原理与方法。并以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和东湖水体污染为例加以验证,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应用Bayes判别进行遥感数据的森林模式识别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小型试验,同时对三种不同处理数据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应用电子计算机对遥感数据进行森林模式识别分类是可行的,方法灵活多样,而且精度可以保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卫星磁带计算机处理,航、卫片结合调查,不同比例尺嵌合成图和简化的净耕地系数综合区划取样法,线状地物调左的镜测及数学模型修正,农村居民点分区多点抽样测量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可解决高山峡谷地区土地资源调查中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在呼和浩特市地表水污染调查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现代监测技术即遥感技术,依据地表水和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对电磁波响应特性,结合地面调查,综合分析影像信息。快速、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呼和浩特市地表水的污染范围与污染程度,查明浅层水污染情况及地下水开采现状,合理规划地下水的开采,防止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大面积地面下沉。为保护水资源,为呼和浩特市可持续发展,也为决策部门合理利用与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遥感技术对锡盟乌拉盖开发区的土地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单元的划分,从而绘制出“乌拉盖开发区土地等级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开发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16.
魏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18(4):442-445
主要讨论的是气象卫星NO AA/A VHRR资料在江西省区域性洪涝灾害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应用NO AA/A VHRR资料,通过计算机自理及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地确定洪涝范围,计算洪涝面积,从而达到定量监测洪涝的目的,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洪涝灾害治理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达里诺尔湖泊湿地动态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遥感监测资料,结合实地考察数据,绘制遥感影像图及植被指数图,统计了2000年至2005年,每年4月到9月达里诺尔湖的水域面积,分析了达里诺尔湖泊水体的年际变化,并结合1961年至2004年45年的气象数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由于气候及人为因素,从2000年起至2003年达里诺尔湖泊的水域面积处于稳定波动状态,而2003年8月后湖泊面积减少,呈下降趋势。(2)在人为因素对环境的作用保持在1个较低水平时,研究区湖面变化与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有较好的吻合关系,年均气温与湖面积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降水量与湖泊面积之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3)该地区气候的变化对湖区生态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影响相对较弱,认为温度和降水是影响研究区湖泊面积和水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遥感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估算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载体,快速和准确地获取土壤信息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保证。成像和非成像高光谱技术也因其光谱分辨率高的优势而逐渐成为获取土壤理化数据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一方面阐述常用的三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估算的遥感方法,即:遥感影像直接估算、植被指数间接估测和非成像光谱仪估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另一方面,简要归纳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估算的遥感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航天遥感技术在落叶松毛虫危害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航天遥感技术运用于森林病虫害调查区划中。应用松毛虫大发生时的资源卫星照片,开展了外业调查,建立了地面判读特征。用同一地区松毛虫发生前后的资源、气象卫星资料和林相图、地形图等作为区划时参考,并研究和建立了落叶松毛虫发生与立地条件相关的数学模型,在以上基础上对100万hm~2的地域进行了松毛虫不同程度危害面积的区划,精度达到9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