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鲎异速生长方程的建立及校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室温条件下中国鲎早期幼鲎的生长发育情况,于2014-2016年开展了中国鲎人工育苗及其早期幼鲎的培育研究,测定1~6龄期中国鲎幼鲎湿重、头胸部长、头胸部宽、腹部长、腹部宽、剑尾长和全长等生长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法获得了1~5龄期中国鲎幂函数回归方程,同时对湿重、头胸部长、头胸部宽、腹部长、腹部宽、剑尾长和全长等生长指标进行对数处理,获得了线性回归方程。除腹部长与头胸部宽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值为0.875外,其他均大于0.900,显著性均小于0.01,说明获得的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1~5龄期中国鲎湿重、剑尾长、全长与头胸部宽呈正生长关系,腹部宽与头胸部宽呈等速生长关系,头胸部长、腹部长和头胸部宽呈负生长关系。利用2015年人工育苗新获得的1龄期和2龄期幼鲎测定值对异速生长方程的拟合性进行了校验,同时利用新蜕壳发育成的6龄期幼鲎的测定值对异速生长方程的外推测能力进行了校验,校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异速生长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性和外推测性。  相似文献   

2.
选用沙蚕、菲律宾蛤仔肉、明虾肉、明虾肉海带混合、海带和初孵卤虫6组饵料投喂2龄期中国鲎幼鲎。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初孵卤虫组2龄期幼鲎存活率最高,为71.43%,其他投喂组存活率不足20%;投喂初孵卤虫组的35只2龄幼鲎有12只蜕壳发育成3龄期幼鲎,其他投喂组均未出现蜕壳;投喂初孵卤虫组幼鲎湿重和头胸部宽增加明显,其他投喂组湿重与初始湿重相比略有增加,但头胸部宽无明显变化。说明初孵卤虫是2龄期幼鲎人工养殖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3.
鲎试剂可用来检测细菌内毒素或热原,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迅速等优点,受到普遍欢迎,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尤其是抢救危急病人,检测、诊断,制药工艺流程中内毒素检测,食品工业、水质污染检测等。因此鲎试剂成为国际上价格昂贵,又十分热门的商品。 1鲎的生活习惯与繁殖 鲎生活在温暖的海洋中,冬季需到较深的海域越冬。每当春末夏初,水温上升之际,鲎从深海游向沿岸沙滩。雌雄抱合,在中潮带泥沙中挖穴产卵,受精卵依靠太阳能量孵化,经 5~ 6周时间,幼虫出膜,称三叶幼虫,雌鲎一生中要蜕皮 18次,雄鲎 19次,大约 …  相似文献   

4.
鲎人工饲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鲎属海洋底栖的节肢动物,生活在浅海区,在繁殖季节洄游到潮间带挖穴产卵。过去主要把它作为食用,随着鲎试剂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食品检验等方面。因此,对鲎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但鲎的生活史很长,如用杀鲎取血制备试剂,不仅不能满足常年生产的需要,而且会破坏资源。所以在大规模研制试剂的同时、开展人工饲养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盐度、放养密度、耗氧量、抽血量、抽血间隔时间和摄食量等因素对鲎的变形细胞数量和存活率的影响,为人工饲养管理和适时适量抽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和MTT法分别测定了鲎素对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BL21、枯草芽孢杆菌WB800、枯草芽孢杆菌BS168、酵母菌GS115、里氏木霉QM9414的MIC(最小抑菌浓度)及其MBC(最小杀菌浓度)值.结果表明,其MIC值分别为10、10、10、20、40 μg/mL,MBC值分别为20、20、20、40、80μg/mL.鲎素对上述5种常见基因工程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考虑到鲎素基因表达量低甚至不表达,很可能是由于鲎素对宿主的抑杀作用,相比于其他基因工程菌,认为丝状真菌里氏木霉QM9414作为鲎素的表达宿主有比较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鲎是一种栖生于海洋的低等无脊椎动物。鲎素为鲎血液中抗菌肽的总称,研究表明鲎素具有抗菌、抑病毒、检测内毒素等多种作用。鲎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人肺腺癌SPCAi细胞、人早幼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鲎素的研究为细菌耐药性、药物残留和抗HIV等医学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近年来,由于对鲎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已濒临灭绝。现在,对鲎资源的保护工作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7.
1例鲎重度中毒的抢救与体会李毫(湛江市港区人民医院)1临床资料河豚中毒常见,但鲎中毒不多,致重度中毒者更少见。我们遇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34岁,本市居民。1987年2月3日在浅海滩拾一约重0.5kg小鲎,拿回家后去内脏用清水冲后即煮食。3Omin...  相似文献   

8.
探讨经过紫外线诱变能否筛选出抗鲎素的大肠杆菌突变菌株以及突变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以大肠杆菌JM109和ATCC25922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线诱变技术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以相应的出发菌株作对照,并通过鲎素浓度梯度平板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初筛后,对初筛到的抗鲎素菌株进行亚抑菌浓度鲎素的连续传代诱导和抗生素对初筛到的抗鲎素菌株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紫外诱变和鲎素浓度梯度筛选的方法,从中筛选到低抗鲎素的大肠杆菌ATCC25922 3株;通过抗生素对此3种低抗鲎素菌株进行敏感性测定,表明抗鲎素菌株对苄星青霉素有显著抗药性,而对盐酸左氧氟沙星仍然敏感.对于大肠杆菌JM109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后,未诱导出抗鲎素菌株.  相似文献   

9.
1例误食鲎鱼中毒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王运清(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湛江524001)1病例患者男,59岁,农民。6h前进食鲎鱼0.5kg,半小时后即觉头晕、四肢、口周麻木,伴有恶心、呕吐。6h后入我院急诊科,以鲎鱼中毒收入院。体查:T36.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从鲎试剂生产废料中纯化鲎素的方法.方法 用酸处理和sephdexG-50凝胶层析法从鲎试剂生产废料中提纯鲎素.结果 经凝胶层析纯化样品在SDS-PAGE中显示单一蛋白质条带.鲎素分子量约3kD左右.提取的鲎素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IC50为3.9mg/L.进一步研究显示,提取到的鲎素不仅抑制普通大肠杆菌的生长,而且可以显著抑制耐氨苄青霉素或耐卡那霉素的大肠杆菌的生长.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可成功地从鲎试剂生产废料中提取到纯化的鲎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人工授精培育的鲎幼体为材料,在模拟的海区生态环境下观察鲎幼体在海沙和海泥中的成活情况,并比较幼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发现:幼鲎具有钻入沙或泥的生活习性,且幼鲎在含沙或泥的海水比在普通海水中成活率显著提高,生长发育情况较天然水体更好.  相似文献   

12.
鲎C因子是鲎血细胞中一种对内毒素敏感的丝氨酸蛋白酶原,主要有6种结构域,能特异结合内毒素而被激活.对鲎C因子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工程研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海洋远古生物鲎体内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海伟  代建国  郭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12-6515
鲎具有强的体液免疫体系和血细胞免疫体系,在鲎体内现在已经发现40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类物质,包括一系列凝固因子、蛋白酶抑制剂、抗菌多肽、抗菌蛋白等。笔者就鲎血淋巴中活性功能物质以及鲎天然免疫系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鲎素对细菌基因组DNA和RNA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琼脂糖凝胶阻滞电泳、荧光和紫外光谱的方法研究了鲎素对细菌基因组DNA和RNA的影响,结果表明鲎素能够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发生作用,并呈浓度依赖关系,浓度越高对细菌基因组DNA损伤越大;鲎素也能与基因组DNA和RNA结合,抑制其迁移。鲎素与基因组DNA的结合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此结果为在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鲎素的杀菌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鲎素Ⅰ基因的高效表达,以对鲎素Ⅰ敏感度较低的里氏木霉为宿主,构建鲎素Ⅰ里氏木霉表达系统。根据里氏木霉偏爱密码子优化合成鲎素Ⅰ基因,构建鲎素Ⅰ-里氏木霉组成型表达载体pAN-PSGT-Tac,经PEG介导转化至里氏木霉原生质体,PCR法鉴定重组子基因型。基因型鉴定和基因测序检测显示,鲎素Ⅰ基因成功重组到里氏木霉基因组DNA上,因此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鲎素Ⅰ里氏木霉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鲎形体与体重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进一步探讨其生长特性,分别测定分析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和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不同年龄段、不同龄期及不同性别的形态参数(头胸甲宽度及体重)。结果表明,圆尾鲎与中国鲎各年龄段、各龄期及不同龄期的雌、雄鲎头胸甲宽度与体重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R2﹥0.81。异速生长曲线斜率-回归系数b(体重的log值与前体宽度的log值)均大于1,总体表现为随着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且雌鲎体重相对于头胸甲宽度的增长率大于雄鲎。  相似文献   

17.
杨立功 《农家致富》2004,(23):42-42
蟹种早熟是人工培育中的一大难关,是直接制约养殖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早熟的蟹在60~100只/千克时,雌蟹腹部即变圆,并见周围生长绒毛,雄性腹部交接器已骨质化,掌节绒毛稠密。一龄蟹早熟的原冈主要是人工养殖条件优越、饲料允足以及蟹菌质量不佳等。幼蟹培育中性早熟的控制技术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应用等位酶技术对漳浦、连江和温州3个地理群体的中国鲎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6个酶系统的10个位点中有6个为多态性位点,共获得21个等位基因;大部分位点在3个群体中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35,观察杂合度为0.456,期望杂合度为0.306,香侬指数为0.486,表明中国鲎的遗传多样性较高;F-统计量(FST)平均为0.0475,表明中国鲎遗传差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遗传一致度平均为0.969,遗传距离平均为0.0315,表明中国鲎群体间遗传分化较低;基因流平均为5.0120,显示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由此认为3个群体属于同一个繁殖群体.在进行鲎物种保护的同时,要加强对其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品种特性】毛丝鼠体长25~26厘米,尾长17~18厘米,体重5~6公斤。体形小而肥胖。耳壳大而薄、钝圆形。脊背及身体两侧呈灰蓝色,体侧腹部逐渐变成白色。腹部有一条细窄而明显的白色带,全身以绒毛为主。前肢短小,后肢健壮,前肢足有五趾,后肢足有四趾。毛丝鼠不冬眠。雌鼠每年生1~2胎,每胎产1~6只幼仔,幼鼠5~8个月达性成熟。平均寿命10年。  相似文献   

20.
一、定时分娩技术在养兔实践中,约有50%的母兔在夜间分娩。若饲养人员管理不当,母兔得不到及时护理,仔兔极易产在巢箱外,被冻死、饿死或掉到粪沟中淹死,影响仔兔成活率。采取定时分娩技术,可让母兔定时分娩。方法是:将妊娠30天以上(包括30天)的母兔,用拇指和食指-小撮-小撮地拔下乳头周围的被毛,让出生3—8日龄的另一窝仔兔(5—6只)吮乳3—5分钟,取出母兔并按摩腹部半分钟至一分钟。然后将母兔放人事先准备好的有兔毛和垫草的产箱里产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