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一、细菌病1.脓疱病皱纹盘鲍脓疱病的病原菌为河流弧菌。该病流行于我国北方沿海养殖地区,夏季发病频繁,死亡率高达50%~60%。病鲍足肌上有多个微隆起的白色脓庖,脓庖破裂后流出大量白色脓汁,并留下2~5厘米不等的深孔,足面肌肉呈现不同程度的溃烂。联合使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或氟哌酸进行药物防治效果较好。此外采用河流弧菌Ⅱ疫苗或噬菌体防治脓疱病,明显提高了成活率。2.脓毒败血症皱纹盘鲍脓毒败血症的病原菌为坎氏弧菌,存在于血淋巴液中而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通过分泌胞外酶,破坏正常的组织结构而致鲍死亡,该…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了2-3cm的皱纹盘鲍的蛋白消化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以及11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温度50℃下的活化能为4.89×10×4J/mol;最适PH为2.60和5.00。对其最适PH值的分析表明:皱纹盘鲍存在有胃蛋白酶,且活性颇高。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海上养鲍设施,特别是养鲍网箱结构,开展了40 d的皱纹盘鲍杂交鲍幼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Haliotis discus discus♂)在0 Lx(暗光照)、0~500 Lx(弱光照)、0~6 500 Lx(强光照)3组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与活动试验。结果显示,壳长(4.86±0.17)cm、体重(15.08±1.07)g的幼鲍,壳长平均日增长和体重平均日增长分别为(0.014 1±0.003)cm/d和(0.054 9±0.011)g/d(暗光组)、(0.008 3±0.003)cm/d和(0.046±0.013)g/d(弱光组)、(0.007±0.001)cm/d和(0.028 4±0.016)g/d(强光组),二者均与光照强度呈反比,且光照对鲍壳生长的影响大于对质量的影响。暗光照环境下,幼鲍活动时间提前30 min,活动时间增加0.5~1 h,且进食量大、进食速度快。研究表明,强光照会对鲍形成光压抑的生活环境,影响鲍的正常行为与生长。海上养鲍应根据鲍对光照刺激的反应,选择适宜的水层,并优化网箱和匍匐基结构。 相似文献
8.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自陆地养殖成功以来,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人工养殖改变了它的生存环境,人工繁殖幼苗又加快了种质退化速度,再加上食性的巨大变化,导致鲍的生长和发育受阻,自身抗性降低。海水污染的不断加剧,使它们感染疾病的机会越来越多。脓疱病(Pustule disease)就是其中一种危害较严重的疾病,自1993年发病以来,给山东和辽宁的养殖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产生原因 脓疱病病原菌是从鲍腹足上的伤口进入体内,通过血淋巴进入… 相似文献
9.
皱纹盘鲍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人工养殖的、不同生长时期的正常鲍和病鲍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在皱纹盘鲍消化器官中存在着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最适PH2.8~3.5;类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最适PH7.8~10;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蛋白酶及纤维素酶随着鲍鱼的生长发育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逐渐减弱。肝中的酶活性高于其它器官,正常个体酶活性远高于患病个体。我们还做了酯酶的聚丙烯酰胺电泳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道了对鳖的“红底板病”致病菌的研究,确认其致病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并进行了药敏试验,提出了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1998年于山东省蓬莱市用10只日本盘鲍与300只皱纹盘鲍,在220m^2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4.7mm的杂交鲍苗143.8万只,6500只/m^2,;在580m^2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1.9mm的皱纹盘鲍自交鲍苗177.9万只,3100只/m^2。杂交鲍苗的壳和存活率明显大于我国的皱纹盘鲍自交鲍苗。 相似文献
13.
1987~1990年在长海县獐子岛近海水域,采用人工培育的平均壳长为20mm(12~34mm)的幼鲍进行底播,3周年后,平均壳长达77.5mm,平均体重达64.7g,成活率为46.9%。试验证明,底播幼鲍的规格与其成活率密切相关,适宜规格为壳长20~25mm,最小规格为18mm。讨论了回捕率的调查方法,以及幼鲍底播规格与中间育成在时间上的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患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病灶分离得滑动细菌M_(165),经多次水中感染(及反复分离、再感染),能使草鱼及多种池塘鱼类显症、死亡。M_(165)的生物学特性与鱼害粘球菌相似,但不能用Dworkin法快速诱生小孢子。该菌DNA碱基比为35.3%,与粘球菌有明显差异,采用柱状屈桡杆菌学名Fiexibacter columnaris (Davis)Leadbetter。 相似文献
18.
提高皱纹盘鲍稚鲍越冬成活率与加速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冬与1985年春,对不同大小的稚鲍越冬成活率进行了研究。冬季死亡的威胁主要为个体小与低水温,稚鲍的个体越小,对冬季低水温的忍受力越弱,体长小于8~10mm的稚鲍死亡率极高。使用升温循环净化海水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是提高小规格稚鲍成活率与加速生长的有效措施。平均体长7.1(4.0~9.5)mm稚鲍,经163天饲养成活率66.0%,平均体长达23.1mm。饲养生物量达16.8kg/m~3。用自制的配合饲料投喂,稚鲍平均日增长114μm,其中最后的60天,日增长为137μm。通过对体长8.0~24.0mm稚鲍测量,得出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公式为W=0.13L~(3·01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