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70至80年代东海外海绿鳍马面资源和产卵场调查等资料以及1974年以来马面渔汛生产情况,分析研究了东海区马面资源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东海区黄鳍马面的分布范围和主要渔场正在逐渐扩大,渔期延长,年产量在波动中增长,资源量趋于上升,但渔获物以补充群体为主,过度捕捞和产卵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是东海区绿鳍马面资源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提出绿鳍马面资源量的变化具有长周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东黄海及日本海西南部绿鳍马面tun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元甲  方瑞生 《海洋渔业》1990,12(5):202-207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初以来,东海区马面鲀渔业由黄鳍马面鲀取代了绿鳍马面鲀,并在近几年来已成为群众渔业主要捕捞鱼种之一。因此,了解黄鳍马面纯的资源状况变动,对渔业生产、管理都具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有关资料,从若干方面简述分析了黄鳍马面纯的资源动态,结果为:由于近几年连续高强度的捕捞,其资源群体数量已开始衰退,2000年其可能渔获量属偏低年份,其产量为3.3万t。合理利用初步看法是:减少越冬期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初以来,东海马面Tun渔业由黄鳍马面Tun马面Tun取代了绿鳍马面Tun,并在近几年来已成为群众渔业主要捕捞鱼种之一,因此,了解黄鳍马面Tun的资源状况变动,渔业生产,管理都具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有关资料,从若干方面简述分析了黄鳍马面Tun的资源动态,结果为:由于近几年连续高强度的捕捞,其资源群体数量已开始衰退,2000年其可能渔获量属偏低年份,其产量为3.3万t。合理利用初步看法是:减少越冬期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5.
东海黄鳍马面豚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利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东海黄鳍马面豚的生物学特性,计测若干形态性状和差异比较。指明东海与南海的黄鳍马面豚系两个不同的群系。  相似文献   

6.
马面tun汛期的鱼发类型和渔场海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崇义 《海洋渔业》1991,13(3):111-120
  相似文献   

7.
8.
东海区头足类资源状况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80年代中期以前,曼氏无针乌贼和福建沿海的中国枪乌贼曾作为主要经济鱼种被捕捞,有一定产量。90年代以来,随着作业方式的改变和渔场的进一步拓展,其它经济头足类如太平洋褶柔鱼、剑尖枪乌贼、金乌贼等相继被开发、利用,使头足类的产量逐年上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技情报》1973,(4):11-11
为了进一步贯彻1972年全国海洋鱼类资源调查会议的精神,在去年以来开展东海区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不久前,在上海市举行了东海区海洋鱼类资源调查交流会。  相似文献   

10.
鱼类资源数量变动,一直是鱼类资源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作者就2000年东海区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资源数量变动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鱼类资源数量变动,一直是鱼类资源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作者就2000年东海区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资源数量变动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2.
东海区小黄鱼伏季休渔效果及其资源合理利用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1991-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了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资源的养护效果及其局限性,并根据Ricker繁殖模型解析现行资源状况下的最大持续产量,探讨巩固伏季休渔效果的相关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伏季休渔措施对小黄鱼资源的养护作用十分明显,经3个月休渔期,海域中小黄鱼资源增重率达1.71倍,开捕时刻(9月)的相对资源密度为全年最高。但伏季休渔的效果在当年的秋冬汛后即被消耗殆尽,12月份时的资源残存量仅为伏季休渔结束时刻的11%;与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相比,目前东海区小黄鱼资源的群体结构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当龄鱼的渔获比例由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的43.14%上升至近年来的74.64%,剩余群体的渔获比例由56.86%下降至25.36%,资源结构的脆弱程度进一步加剧;伏季休渔制度对小黄鱼资源的长期恢复效果因捕捞力量的居高不下而难以持续体现。坚持产出控制,在现行资源状况下实行9.34×104t最大持续产量的管理目标,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资源保护和恢复的长期效果才能得以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3.
14.
2003年夏季东海区带鱼资源状况及其秋冬汛渔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调查资料,对2003年伏季休渔期间的带鱼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秋冬汛带鱼生产前景。结果表明,2003年伏季休渔前期(6月),东海区带鱼资源重量密度、资源尾数密度及发生量均比常年偏低、产卵期个体重量较常年偏大,亲鱼量属低水平年份;伏季休渔中期(7月、8月),带鱼的产卵群体比例下降,个体平均肛长偏小。同时,海区的水温较2002年偏低,不利于带鱼生长和发育。预计伏季休渔结束后,渔获状况不容乐观,秋冬汛生产前景将差于2002年。  相似文献   

15.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收集东海区历年海洋捕捞产量、捕捞努力量统计资料、主要经济鱼类生物学参数以及渔业资源研究文献报告题录等资料基础上,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补充,建成了渔业资源研究数据库。利用Basic语言编程实现渔业资源评估、产量预报、回归分析、判别函数分析等数据处理、分析功能。通过Foxpro编程和API接口,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和对数据处理功能的调用,形成了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数据库系统,系统提供数据的输入、  相似文献   

16.
17.
东海区鲐鱼生物学特征及其渔业现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本文以1960~1961年、1973~1975年、1982~1986年和1999~2002年4个年代的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比较分析了东海区鲐鱼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等生物学性状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区鲐鱼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经过近40年时间的开发利用,目前该种群的低龄化、小型化现象较为明显;其平均叉长从343.14mm下降到193.66mm,平均体重从588.79g下降到96.89g;种群的个体生长内禀动力发生了较大变化,生长参数K从0.22提高到0.81,渐近叉长从486.84mm减小到367.50mm,体重的生长拐点年龄从4.48龄逐渐减小到1.27龄。尽管东海区鲐鱼目前渔获产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种群已长期处于生长型捕捞过度状态。  相似文献   

18.
马面鲀 Navodon modestus(Günther)是近几年渔业产量剧增的新鱼种。有着广宽的发展前途。目前马面鲀资源丰富,同其生殖特征有着密切关系。一、问题发现1978年4月上旬在钓鱼岛西北渔场进行拖网作业,捕产卵马面鲀,对捕获的产卵马面鲀进行逐网连续观察和五次生物学测定,发现拖网作业生产高潮,也是鱼类产卵高潮。此时产卵雌个体占雌总个体一半左右,在时间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估”(27°00’~31°00’N,121°30’~126°30’E)课题调查的渔获样品及其从水产市场所采样品,对东海区黄鲷Dentextumifrons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鲷食物组成以鱼类为主(IRl=905.75),其次依次为磷虾类(IRI=670.72)、长尾类(IRI=153.93)和头足类(IRI=134.95),其优势饵料种类为太平洋磷虾Euphausiapacifica、短鳄齿鱼Champsodonsnyderi、管鞭虾属Solenocerasp.竹荚鱼Trachurusjaponicus等;黄鲷终年摄食,其摄食率为75.00%,个体的平均饱满指数为13.19‰,最高达78.85‰,最低为0.31‰,以上两项指标表明:黄鲷具有中等水平的摄食强度;根据食物的消化等级,黄鲷的消化能力较强,食物转化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东海区头足类群聚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2000年东海区(27°00′~34°00′N、127°00′E以西海域)150 m等深线以浅4个季节的底拖网监测调查资料,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的方法分析东海区头足类群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探讨各个群聚类型的指示种类以及头足类群聚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头足类主要种类为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等。多元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头足类群聚类型不同。根据各群聚类型分布的海域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黄海南部-东海外海-东海中南部群聚、长江口外海域群聚和东海北部海域群聚3种群聚类型。它们的空间分布区域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群聚类型的分布区域也会相互交错。各季节不同群聚类型的种类组成不同,多数种类一般同时出现于不同的类群中,有的种类在所有群聚类型中都有分布。它们的空间分布也是交错的,只是相对集中的区域有所不同,在不同群聚类型中的渔获率和出现频率不同。头足类各群聚类型种类组成的季节差异较明显,各群聚类型中相对稳定的主要特征种类较少。调查海域中影响头足类种类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而水深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